“历”久弥新,赐你一份“史”上最强攻分指南

来源 :高考金刊·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rgin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门学科都“学有定法”,只有掌握了学科特点和思维方法,学习才会事半功倍。高中历史课程在深度、广度、能力要求等方面都较初中阶段有了质的改变。进入高中后,如果不能适应高中历史的新要求及时转变学科思维,无论你如何努力,都将是无效或低效的学习方式。下面我将结合人教版必修二《发达的古代农业》为例,和同学们谈谈我的学习方法。
  筆记&导图:高分“双子”锦囊
  高中历史的学习,课堂笔记能助我一臂之力,若只是照抄老师的板书,不太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笔记上应留有空白,记下疑问。课后应及时整理笔记,在原笔记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完善知识结构。这也是一个回顾、领悟、巩固知识的过程,可以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日常学习之外,我们还应结合高中历史课标的要求,通过多途径获取新的历史知识,全面分析和看待历史现象,弥补教材不足。提升自己分析问题、表述成文的能力。
  学完一个章节后,要对其涉及的知识进行整合,既要有横向联系的整合一一将同一时期的中外史事整合在一起,又要有纵向联系的整合一一对历史发展中有前后关联的内容进行整合。同时构建思维导图,打破章节的知识结构,重新形成新的专题,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我学完《发达的古代农业》一课后,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通过这样一幅思维导图,许多抽象的概念便在头脑中有了鲜活的影子,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徐徐展开。
  学会精读,横扫课本漏识
  在“无材料,不成题”的高考指挥棒下,阅读能力、解读材料、提取信息是我们急需训练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到对教材的精读与泛读。学习历史,没有对教材的精读就不能打好通史基础,没有泛读就难有丰富的语言,不能实现高分突破。
  重点讲讲如何精读教材。以历史教材来说,要精读教材中的每句话和每张图片,要掌握每个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要以教材为史料,就地取材,就材设问,提取信息,组织答案。精读包含着读、背、思、用等环节。《发达的古代农业》一课图片众多,各种生产工具复原图比比皆是,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时多留意图片,从细小处思考和记忆,为以后的高考夯实基础。
  “明暗”并行,深度透析不再难
  注意对“明线”与“暗线”的把握,深挖这两条壕沟。
  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要把握好教材提供的“明线”,做到对教材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同时,在此基础上,还要深入钻研教材,举一反三,挖掘教材所蕴含的“暗线”,将“暗线”组成新的历史小课题或专题进行研究,提出有价值的设问,并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做到“明”与“暗”的有机结合,才能高效解决试题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下面我以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复习为例,来说明“明线”与“暗线”的有机组合:
  请收下这本“时空”秘籍
  历史是时间的科学。
  时空意识是高考的能力要求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中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我在学习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表现以及经济政策时,不单纯地把历史事件和时间孤立起来,而是通过梳理单元线索,确立了本单元的主题后,制作时间轴。以时间轴的形式,记忆和归纳本章节知识。
  时间轴范例
  线索一: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秦汉时期,基本奠定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成为我国长期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模式。
  线索二: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三个领域(冶金、制瓷、纺织)成就突出。
  线索三: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在城市经济、货币流通、对外贸易及商业政策等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古代商业的发展。
  线索四: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古代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战国时期商鞅首倡的“重农抑商”政策,历朝历代一直沿用;明清时期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通过以上自制时间轴和梳理单元线索的方式,使我在学习中更加全面地看待历史问题,也使我的眼界更加开阔。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近年来的高速发展,我国的能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面对如此严峻的能源环境形势,节能减排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一支被寄予厚望的节能减排生力军—节能服务产业,节能效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在全球普及程序越来越高,并且更加广泛地应用到各领域中。依托于大数据、云存储、搜索引擎、移动支付等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移动支付、电子银行、互联网理财
很多同学都在感叹,生物学科为何拿不到高分?我想原因有很多:生物进化导致生物多样化,多样化致使知识散乱,知识散乱造成认知混乱。  “教师是灯塔,答案是拐棍,解析是轮椅。”依靠灯塔,万一它不亮呢?依靠拐棍,思路能加快吗?依靠轮椅,大脑能灵活吗?那么如何学好生物,使其成为一门优势学科呢?  看书看书看书,“蹭分”的关键说三遍  以个人经验来说,书至少要看三遍:撸起袖子在一轮复习之前看一遍,大量做题之后看
期刊
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科生”,不喜欢阅读,更没有提笔写作的习惯。高一高二,往往是考前突击背一背默写和基础知识,得到的只是一个略高于100分的“下游成绩”。高三下学期我总结了一套高效学习方法,迅速突破了被老师称为“最难提分”的语文学科,最终高考取得129分的成绩。  语文题即数学题  在很多同学心中,语文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学科,需要大量的语感、想象,才能获得一个具有争议的“标准答案”。它不像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