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针对教师细读与学生细读之间的桥梁问题和小说教学内容的随意性问题,可以依托学情表来对小说内容进行取舍。阿容合理的学情表应涵盖小说内容、突出单元要求、体现普遍疑点;学情表分析应合情,掌握学生的兴趣点、认知点和发展点,然后进行小说内容的取舍,在合理合情的基础上,来确立教学目的、重难点的,进行教学流程的贴身化设计。
关键词 学情表 小说内容 取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让语文回家”的理性呼唤越来越强,文本细读引起了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关注。教师站在作者的角度,站在普通读者的角度,站在教材编者的角度,站在“主要形象”的角度,站在学生的角度,站在新课标的角度,进行言语品味,进行多角度细读,把自己的情感思想、文化背景、人生阅历、生命体验、审美情趣等全面介入,在“细读”之后“胸藏万汇”,达到厚积薄发,使课堂教学无境而不能往。但教师的深刻不等于学生的深刻,教师的细读代替不了学生的细读,一味地追求细读的“深度”与“高度”,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导致课堂教学中将自己细读所得和盘托出,教师的眼里只有自己,导致学生主体的失位。
同时,在小说教学中,许多教师教学内容的随意性过大早已为人诟病,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不分重难点,不分已知与未知,面面俱到地进行小说内容教学,使学生对充满兴趣的小说缺乏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小说内容非常宽泛,教师面对众多的教学内容有一种无从下手之感。由于缺乏取舍能力,以致“费时、低效、肤浅、琐碎”的教学现象产生。
那么如何做到“我的眼里还有你”呢?如何在小说唯美的细读下达到唯效的教学取舍?我想,教师要做的便是尊重学生,深入了解学情,通过分析学情,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等诸多要索,然后根据学情来对小说内容进行取舍。这样,教师就能确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从而确立小说内容的重、难点,优化教学过程,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而让学生课前完成学情表,教师并对学生所做的内容进行研究分析,是了解学情的最好方法,是进行小说教学内容取舍的最佳手段,是唯效教学的有效体现。
那么如何借助学情表来对小说内容进行取舍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探究。
一、学情表内容应合理。
教师在设计学情表内容时,为使学情表真正反映学情,学情表的内容应涵盖小说内容,突出小说的单元要求,能挖掘出体现学生普遍存在的疑点问题,甚至让学生来提问题,这样就能使学情表设计趋于合理、有效。
第一,涵盖小说内容。
小说的教学内容是非常多的,有常识性内容,如小说的作者、题材、流派风格,小说的要素,小说的“描写”、“线索”、“环境”、“细节”、“铺垫”、“伏笔”、“照应”、“悬念”、“误会”等等有关的基本知识;有理解性内容,如课文内容,结构特点,情节发展步骤,表现手法,人物形象,环境描写,人物语言品析,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主题等;有欣赏性内容,如培养具体分析作品情节结构、叙事方式、人物塑造、表现方法、语言特色、创作风格等方面的文学审美能力。有研究性内容,如深入理解作品产生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探究作品的情感与思想的蕴涵及其社会价值,多角度多元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或人物,搜集相关作家作品的评论研究资料。作为学情表,就应该涵盖小说的这四方而内容,对学生的小说内容掌握情况有个全面的认识。
如在《心声》一文中,学情表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找出李京京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李京京当时的心理;为何文章把李京京的公开课朗读事情与万卡的内容交织在一起来叙述;文章难道仅是李京京的心声吗;出示黄蓓佳女士在回顾当初创作的心路历程时曾说的一番话:《心声》反映了自小就是好孩子、一直在老师的呵护下茁壮成长的她,在成年后富有良知的反思。她在反问自己当她在老师的呵护下,尽享被老师提问发言的愉悦时,那些从无发育机会的孩子,他们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呢?她认为《心声》是一篇折射自己灰色心情的作品。请问李京京的生活灰色吗?面对灰色他是如何对待的?他心灵嬗变的力量来自哪里?这一系列的问题设计,涵盖了小说的常识性、理解性、欣赏性和研究性内容,学生在课前思考后,教师就能了解学生对文本的已知与未知,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与着眼处,然后教师就能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学生容易接受。
第二,突出单元要求。
在设计学情表时,还应考虑到不同小说单元的不同教学要求。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要求是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并能对各篇课文的语言特色有一定的体会。因此,在设计时侧重于了解学生对人物个性与语言特色的掌握情况。如在《香菱学诗》中:探春笑道:“明儿我补个柬来,请你入社。”香菱笑道:“姑娘何苦打趣我,我不过是心里羡慕,才学着顽罢了。”假如你是香菱,你听了探春的话,你会怎么想呢?你又会怎样地笑?你又会怎样说?这样的设计,可以了解学生是否理解特定环境下特定人物的特定心理,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而九下第二单元的要求却是在把握情节的前提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刻画人物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在设计时侧重于了解学生对人物性格刻画的多种艺术手法的掌握情况。如《变色龙》为何要写军大衣?《孔乙己》为何要描写“排”与“摸”两个动作?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细节、对比等多种艺术手法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第三,体现普遍疑点。
教学应而向全体学生,教师在学情调查时一定要了解清楚绝大多数学生共同的疑点处,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解决学生的不解之惑,提高课堂效益。因此,设计问题应具有开放性,如你认为哪一处写得精彩?你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理解的地方?这样更能发现学生的疑点。还有教师应根据小说本身的难易度与学生的年龄、学力情况,预设一些估计有疑的问题,看看教师的预设与学生实际情况是否一致。如《香菱学诗》中香菱笑道:“姑娘何苦打趣我,我不过是心里羡慕,才学着顽罢了。”探春黛玉都笑道:“谁不是顽?难道我们是认真作诗呢!”这两句话中的两个“顽”一样吗?又如原回目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编者为何要改为《香菱学诗》呢?从而来了解学生对《红楼梦》中香菱这个苦命女子可悲可叹命运的理解程度,了解学生对原著的阅读广度与深度情况。
二、学情表分析应合情。
学生在完成学情表后,教师应对学生所做题目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来掌握学生的着眼点、认知点和发展点,然后进行小说内容的取舍,在合情的基础上来确立教学目的、重难点的,进行教学流程的贴身化设计。
1 从分析学生兴趣点来取舍小说内容。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因素;而动机又产生于人的兴趣和需要。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 师所追求的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实现。因而,语文教学要获得成功,就要认真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想方设法启动学生的内驱力,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纳入合理的轨道,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因此,教师在分析学生学情表掌握情况时,应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或着眼点,依据这来取舍小说的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对所选内容产生了学习兴趣,形成了内在的需要和动机,具有达成目标的主动性,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有保证。如在《孔乙己》学情表“你最感兴趣或最关注的是孔乙己的哪方面?”一问中,大多数学生反馈是对孔已外貌描写的“手”感兴趣。于是教师就舍去了孔乙己的“脸色、笑”等细节分析,也舍去了写法与环境描写的讲解,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手”进行教学设计,从“长指甲、罩、排、摸、走”等有关手的词句中,让学生去感悟“长指甲”中的懒惰与迂腐,“罩”中的善良与不幸,“排”到“摸”的冷漠生存环境与艰难生活,“走”中的尊严丧失与悲惨结局。
2 从分析学生认知点来取舍小说内容。
教学设计理论强调,教学设计要从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人手。在教学设计中,只有从了解学生的现有状况出发,才可能提出切合实际的教学任务与具体目标,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起点能力是学生习得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它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的成效。起点能力与智力相比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着更大的作用。当学生的学习处于一个连续的过程中时,起点能力实际上就是学生对新知识能力的学习掌握产生重要影响的先决条件,起点能力与教学目标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对于教学的成功与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学生的起点能力的学情研究,觉得尤为重要。
在对《心声》学情表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学生情节都知道了,也知道了李京京的心声是渴望朗读、渴望回到乡下爷爷那去,也知道写《万卡》是为了把自己与万卡的相似命运联系,这些都是认知起点,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但是学生对李京京渴望朗读背后的深层含义有些模糊;对李京京压抑、痛苦和无人理解的生活环境缺乏共鸣;学生更不理解李京京读《万卡》是当外面现实世界无法理解、体谅、同情李京京时,将万卡成为他自己的一个影子,他的朗读意义不在于课文本身,它是李京京突破自我心理障碍的一道封锁线,是走向自信勇敢人生的动力,这一些是学生目前没有掌握的空白点。
为此,作为教师,根据学情表的学生反馈情况,在小说内容的取舍上采用了舍弃情节讲解,淡化李京京希望得到同学、老师理解、肯定和尊重,渴望家庭温暖的主题,选取了李京京在误解、不信任的生活环境下极度自卑、痛苦与压抑的内心世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李京京心灵的沉重和奋起。这样集中讲学生不懂之处,避免了无效教学,从而提高了课堂实效。
3 从分析学生发展点来取舍小说内容。
维果斯基将学生在指导下借助教师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之为“最近发展区”。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停留在“现在发展区”或远离“最近发展区”,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因此,全面分析学情表,找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最近发展区”目标,确立不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不同发展点,才能更为有效地开展教学,转变学习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属于自我的“最近发展区”的发展,并实现课改目标。
如根据《孤独之旅》学情表情况反馈,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同,部分学生的发展点是选取作品的成长主题。而有些学生的发展点是在人物形象和感情理解的基础上,还要选取人物思想情感变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以及曹文轩小说诗意的语言风格。
有句话说:“跳一跳,摘好桃”,就是在分析学情表中学生的不同“最近发展区”,来确定学生的不同发展点,让所有学生都始终处于旺盛的求知氛围中,并从解决问题过程中得到成功的快乐,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克服厌学的情绪。
当然,小说内容的取舍并非一定要按照学情表中的学情进行,学情并非一成不变,有时学情是可以干预的,当然也不是过多的、不合学生实情地去干预。总之,采用学情表进行学情分析,进行小说内容的取舍,仅仅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法罢了。
关键词 学情表 小说内容 取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让语文回家”的理性呼唤越来越强,文本细读引起了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关注。教师站在作者的角度,站在普通读者的角度,站在教材编者的角度,站在“主要形象”的角度,站在学生的角度,站在新课标的角度,进行言语品味,进行多角度细读,把自己的情感思想、文化背景、人生阅历、生命体验、审美情趣等全面介入,在“细读”之后“胸藏万汇”,达到厚积薄发,使课堂教学无境而不能往。但教师的深刻不等于学生的深刻,教师的细读代替不了学生的细读,一味地追求细读的“深度”与“高度”,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导致课堂教学中将自己细读所得和盘托出,教师的眼里只有自己,导致学生主体的失位。
同时,在小说教学中,许多教师教学内容的随意性过大早已为人诟病,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不分重难点,不分已知与未知,面面俱到地进行小说内容教学,使学生对充满兴趣的小说缺乏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小说内容非常宽泛,教师面对众多的教学内容有一种无从下手之感。由于缺乏取舍能力,以致“费时、低效、肤浅、琐碎”的教学现象产生。
那么如何做到“我的眼里还有你”呢?如何在小说唯美的细读下达到唯效的教学取舍?我想,教师要做的便是尊重学生,深入了解学情,通过分析学情,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等诸多要索,然后根据学情来对小说内容进行取舍。这样,教师就能确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从而确立小说内容的重、难点,优化教学过程,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而让学生课前完成学情表,教师并对学生所做的内容进行研究分析,是了解学情的最好方法,是进行小说教学内容取舍的最佳手段,是唯效教学的有效体现。
那么如何借助学情表来对小说内容进行取舍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探究。
一、学情表内容应合理。
教师在设计学情表内容时,为使学情表真正反映学情,学情表的内容应涵盖小说内容,突出小说的单元要求,能挖掘出体现学生普遍存在的疑点问题,甚至让学生来提问题,这样就能使学情表设计趋于合理、有效。
第一,涵盖小说内容。
小说的教学内容是非常多的,有常识性内容,如小说的作者、题材、流派风格,小说的要素,小说的“描写”、“线索”、“环境”、“细节”、“铺垫”、“伏笔”、“照应”、“悬念”、“误会”等等有关的基本知识;有理解性内容,如课文内容,结构特点,情节发展步骤,表现手法,人物形象,环境描写,人物语言品析,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主题等;有欣赏性内容,如培养具体分析作品情节结构、叙事方式、人物塑造、表现方法、语言特色、创作风格等方面的文学审美能力。有研究性内容,如深入理解作品产生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探究作品的情感与思想的蕴涵及其社会价值,多角度多元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或人物,搜集相关作家作品的评论研究资料。作为学情表,就应该涵盖小说的这四方而内容,对学生的小说内容掌握情况有个全面的认识。
如在《心声》一文中,学情表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找出李京京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李京京当时的心理;为何文章把李京京的公开课朗读事情与万卡的内容交织在一起来叙述;文章难道仅是李京京的心声吗;出示黄蓓佳女士在回顾当初创作的心路历程时曾说的一番话:《心声》反映了自小就是好孩子、一直在老师的呵护下茁壮成长的她,在成年后富有良知的反思。她在反问自己当她在老师的呵护下,尽享被老师提问发言的愉悦时,那些从无发育机会的孩子,他们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呢?她认为《心声》是一篇折射自己灰色心情的作品。请问李京京的生活灰色吗?面对灰色他是如何对待的?他心灵嬗变的力量来自哪里?这一系列的问题设计,涵盖了小说的常识性、理解性、欣赏性和研究性内容,学生在课前思考后,教师就能了解学生对文本的已知与未知,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与着眼处,然后教师就能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学生容易接受。
第二,突出单元要求。
在设计学情表时,还应考虑到不同小说单元的不同教学要求。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要求是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并能对各篇课文的语言特色有一定的体会。因此,在设计时侧重于了解学生对人物个性与语言特色的掌握情况。如在《香菱学诗》中:探春笑道:“明儿我补个柬来,请你入社。”香菱笑道:“姑娘何苦打趣我,我不过是心里羡慕,才学着顽罢了。”假如你是香菱,你听了探春的话,你会怎么想呢?你又会怎样地笑?你又会怎样说?这样的设计,可以了解学生是否理解特定环境下特定人物的特定心理,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而九下第二单元的要求却是在把握情节的前提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刻画人物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在设计时侧重于了解学生对人物性格刻画的多种艺术手法的掌握情况。如《变色龙》为何要写军大衣?《孔乙己》为何要描写“排”与“摸”两个动作?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细节、对比等多种艺术手法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第三,体现普遍疑点。
教学应而向全体学生,教师在学情调查时一定要了解清楚绝大多数学生共同的疑点处,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解决学生的不解之惑,提高课堂效益。因此,设计问题应具有开放性,如你认为哪一处写得精彩?你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理解的地方?这样更能发现学生的疑点。还有教师应根据小说本身的难易度与学生的年龄、学力情况,预设一些估计有疑的问题,看看教师的预设与学生实际情况是否一致。如《香菱学诗》中香菱笑道:“姑娘何苦打趣我,我不过是心里羡慕,才学着顽罢了。”探春黛玉都笑道:“谁不是顽?难道我们是认真作诗呢!”这两句话中的两个“顽”一样吗?又如原回目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编者为何要改为《香菱学诗》呢?从而来了解学生对《红楼梦》中香菱这个苦命女子可悲可叹命运的理解程度,了解学生对原著的阅读广度与深度情况。
二、学情表分析应合情。
学生在完成学情表后,教师应对学生所做题目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来掌握学生的着眼点、认知点和发展点,然后进行小说内容的取舍,在合情的基础上来确立教学目的、重难点的,进行教学流程的贴身化设计。
1 从分析学生兴趣点来取舍小说内容。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因素;而动机又产生于人的兴趣和需要。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 师所追求的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实现。因而,语文教学要获得成功,就要认真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想方设法启动学生的内驱力,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纳入合理的轨道,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因此,教师在分析学生学情表掌握情况时,应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或着眼点,依据这来取舍小说的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对所选内容产生了学习兴趣,形成了内在的需要和动机,具有达成目标的主动性,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有保证。如在《孔乙己》学情表“你最感兴趣或最关注的是孔乙己的哪方面?”一问中,大多数学生反馈是对孔已外貌描写的“手”感兴趣。于是教师就舍去了孔乙己的“脸色、笑”等细节分析,也舍去了写法与环境描写的讲解,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手”进行教学设计,从“长指甲、罩、排、摸、走”等有关手的词句中,让学生去感悟“长指甲”中的懒惰与迂腐,“罩”中的善良与不幸,“排”到“摸”的冷漠生存环境与艰难生活,“走”中的尊严丧失与悲惨结局。
2 从分析学生认知点来取舍小说内容。
教学设计理论强调,教学设计要从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人手。在教学设计中,只有从了解学生的现有状况出发,才可能提出切合实际的教学任务与具体目标,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起点能力是学生习得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它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的成效。起点能力与智力相比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着更大的作用。当学生的学习处于一个连续的过程中时,起点能力实际上就是学生对新知识能力的学习掌握产生重要影响的先决条件,起点能力与教学目标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对于教学的成功与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学生的起点能力的学情研究,觉得尤为重要。
在对《心声》学情表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学生情节都知道了,也知道了李京京的心声是渴望朗读、渴望回到乡下爷爷那去,也知道写《万卡》是为了把自己与万卡的相似命运联系,这些都是认知起点,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但是学生对李京京渴望朗读背后的深层含义有些模糊;对李京京压抑、痛苦和无人理解的生活环境缺乏共鸣;学生更不理解李京京读《万卡》是当外面现实世界无法理解、体谅、同情李京京时,将万卡成为他自己的一个影子,他的朗读意义不在于课文本身,它是李京京突破自我心理障碍的一道封锁线,是走向自信勇敢人生的动力,这一些是学生目前没有掌握的空白点。
为此,作为教师,根据学情表的学生反馈情况,在小说内容的取舍上采用了舍弃情节讲解,淡化李京京希望得到同学、老师理解、肯定和尊重,渴望家庭温暖的主题,选取了李京京在误解、不信任的生活环境下极度自卑、痛苦与压抑的内心世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李京京心灵的沉重和奋起。这样集中讲学生不懂之处,避免了无效教学,从而提高了课堂实效。
3 从分析学生发展点来取舍小说内容。
维果斯基将学生在指导下借助教师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之为“最近发展区”。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停留在“现在发展区”或远离“最近发展区”,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因此,全面分析学情表,找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最近发展区”目标,确立不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不同发展点,才能更为有效地开展教学,转变学习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属于自我的“最近发展区”的发展,并实现课改目标。
如根据《孤独之旅》学情表情况反馈,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同,部分学生的发展点是选取作品的成长主题。而有些学生的发展点是在人物形象和感情理解的基础上,还要选取人物思想情感变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以及曹文轩小说诗意的语言风格。
有句话说:“跳一跳,摘好桃”,就是在分析学情表中学生的不同“最近发展区”,来确定学生的不同发展点,让所有学生都始终处于旺盛的求知氛围中,并从解决问题过程中得到成功的快乐,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克服厌学的情绪。
当然,小说内容的取舍并非一定要按照学情表中的学情进行,学情并非一成不变,有时学情是可以干预的,当然也不是过多的、不合学生实情地去干预。总之,采用学情表进行学情分析,进行小说内容的取舍,仅仅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法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