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义对宋代纪传史体的影响

来源 :西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wt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春秋》大义不仅是宋代经学的重要议题,也是宋代史家修史的思想指导。宋儒所言的“正名”、“尊王”、“攘夷”及“正统”等《春秋》大义在体例和体裁两方面对宋代纪传史体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春秋》大义;纪传史体;体例;体裁
  中图分类号:K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7)01-0010-04
  《春秋》是中国传统史学的一大源头,其所蕴含的思想旨趣被称为“《春秋》大义”。宋代是《春秋》学与史学并为显学的时代。宋儒相率极言《春秋》大义,宋代史家以《春秋》大义为修史的思想指导也蔚为风气。因此,宋代纪传史体在体例和体裁两个方面都深受《春秋》大义影响。
  一、宋人对《春秋》大义的认识
  《春秋》大义即是《春秋》历史叙事中所体现的儒家等级礼法观念。作为一种政治理想和社会伦理标准,儒家等级礼法观念以“尊尊”、“亲亲”为至高原则。从这种原则出发,《春秋》笔法主要表现出四方面的“大义”,即“正名”、“尊王”、“攘夷”、“正统”四个方面。宋儒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都极为重视,进行了大量阐发。
  第一,“正名”思想。孔子是儒家等级礼法思想的奠基者。他把“正名”看成是礼乐秩序的基础。具体来说,就是认为“正名”与刑罚之政密切相关:“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①孔子之所以著《春秋》,就是希望通过历史记述对礼乐崩坏之事正名,揭示违反礼法等级秩序的事件中的应有名分。举例言之,周代的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春秋时的吴、楚都未臣服于周的统治,其国君自称为王,但《春秋》从周代礼法等级秩序出发,认为吴、楚是蛮夷之国而称其国君为“子”;齐国国君自称为“公”而僭越了周王给予的封号,《春秋》于是称之为“侯”;宋国虽弱,但因为是殷商之后、中原正统,故《春秋》以“公”称宋。这些记述虽与史实相去甚远,却正是《春秋》矫正礼乐崩坏的正名之举。
  欧阳修是宋代推崇《春秋》“正名”之旨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正名”是为政之始,是达到政治完备的必要前提,说:“正名立制,言顺事成,然后因名迹以考实,而其文章事物粲然无不备矣,……孔子言‘为政必也正名’,孟子言‘为政必始经界’,岂虚言哉?”[1]欧阳修还进一步认为孔子著《春秋》就是要通过为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正名来达到明辨善恶是非的目的,他说:“孔子何为而修《春秋》?正名以定分,求情而责实,别是非,明善恶,此《春秋》之所以作也。”[1]
  第二,“尊王”之旨。春秋时,周天子的权威已名存实亡,但《春秋》仍根据礼法等级秩序推崇其至尊地位。《春秋》鲁僖公二十八年记曰:“天王狩于河阳”,而实际的情形是晋文公于这一年举行践土之盟,并在盟会上传见了周天子。《谷梁传》释《春秋》曰:“全天王之行也。为若将守(狩)而遇诸侯之朝也。为天王讳也。”《史记·晋世家》也称:“孔子读史记至文公,曰:‘诸侯无召王’。‘王狩河阳’者,《春秋》讳之也。”从礼法角度而言,诸侯召见天子是对天子尊严的极大践踏,所以《春秋》才以“狩于河阳”来掩盖天子受诸侯之召赴会的耻辱。
  宋代《春秋》学特重“尊王”之义。北宋初年,泰山先生孙复大力提倡《春秋》尊王之义。孙复身居国子监直讲之职,关心现实政治,对北宋政权完成天下一统抱有期望和激励之心,因此作《春秋尊王发微》,专门阐述《春秋》之尊王大义。宋儒普遍认同孙复所言《春秋》尊王之义。北宋经史大家欧阳修曾作《春秋论》和《春秋或问》,同样把尊王看成是《春秋》大旨,并且自立新说,从尊王角度重新解釋《春秋》所记史事。胡安国是南宋《春秋》学的代表人物,也特重阐发《春秋》尊王之义,既从礼法思想角度倡言尊王,又从政治角度鼓吹王者独尊与君主专制。
  第三,“攘夷”之义。《公羊传》较早指出《春秋》“攘夷”之义。“成公十五年”论称:“《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孔子注重礼乐制度,故据此认为诸夏优于夷狄。“攘夷”成为《春秋》笔法的一个重要特征。例如,从中原礼乐文化角度而言,吴、楚处在文化边缘地带,因此《春秋》无视吴、楚国君以王自称的史实,而称其为“子”或“人”。
  孙复的《春秋尊王发微》在集中阐发尊王之义的同时也不忘攘夷之义,强调《春秋》贬斥夷狄、反对少数民族侵扰中原的宗旨。一方面,二程认同《春秋》经传“进于夷狄则夷狄之”的观点。程颐解释《春秋》桓公二年“滕子来朝”之语,称:“滕本侯爵,后服属于楚,故降称子,夷狄之也。”[2]另一方面,二程言理,斥责礼法沦丧、混乱失序,而将“夷狄”作为这种状态的代称和表征。所谓“后世人理全废,小失则入于夷狄,大失则入于禽兽”②之类的说法不仅把礼法等级秩序视为“人理”,也把夷狄看成是人理荒废的状态。
  宋室南渡之后,来自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更加强烈,胡安国等人治《春秋》,将攘夷之义提升到了更为显著的位置上。胡安国在《春秋传序》中阐发《春秋》要旨,明确提出“用夏变夷”即是《春秋》的一大要旨,还认为攘夷是孔子的“治中国御四夷之道”,使攘夷与尊王并列成为《春秋》学阐发的重点。
  第四,“正统”论萌芽。《春秋》大义暗含有正统观念。《春秋》之尊王攘夷,尊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否定作为夷狄的吴、越之王,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在“三王”之中立周为正统,实际上含有正统观念。
  宋代《春秋》学特重“正统论”。北宋时,欧阳修首先明确提出正统论源自《春秋》。欧阳修称:“正统之说肇于谁乎?始于《春秋》之作也。当东周之迁,王室微弱,吴、徐并僭,天下三王。……仲尼以为周平虽始衰之王,而正统在周也。”[1]在多民族政权并立的政治格局中,欧阳修敏锐地觉察到《春秋》尊周而贬斥吴、楚有正统论意味,因而指出历史事实上的三王并立状态在《春秋》记述中变为周天王独尊就是一种正统之说。
  到南宋时,偏据的政治现实促使学者更加重视辨明正统,以此说明南宋政权的合法性。朱熹将正统论上升为《春秋》的基本思想,认为《春秋》所体现的大义不外乎明尊王、辨夷夏的正统思想,称:“《春秋》大旨,其可见者:诛乱臣,讨贼子,内中国,外夷狄,贵王贱伯而已。”③朱熹因此不满意《资治通鉴》不合正统之义,“病其于正闰之际”,④着意编纂《资治通鉴纲目》,为其手订突显正统之义的《凡例》。   二、《春秋》大义对纪传体体例的影响
  体例是史书的内部结构,宋代大量史著的体例安排都反映出《春秋》大义的影响。
  首先,《春秋》的“正名”思想影响了一些纪传体史书的体例安排。最典型的例子,即是欧阳修作《新五代史》创立“家人传”。司马迁著《史记》,用“本纪”记述诸侯和贵族。班固著《汉书》,将诸侯、宗室和后妃放入“列传”。欧阳修之前的正史,沿用班固的做法。欧阳修著《新五代史》设“本纪”记载割据政权,又在“列传”中专门立“家人传”记录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宗室和后妃。《新五代史》的做法较之前代正史分类更为细致。《新五代史》的这种体例即源于欧元修的《春秋》“正名”思想。
  欧阳修推崇《春秋》的正名思想,在撰述《新五代史》的过程中,根据五代政权更迭频繁、割据政权迭出的时代特点,别出心裁,将正名思想贯穿于该书体例的设计。纪传史体祖述马、班。按照《史记》体例,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宗室与后妃和其他割据政权应列入“本纪”,如果按照《汉书》体例,则应当为之作传。但《新五代史》一改前人传统,立“家人传”记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宗室与后妃,而为其他割据政权立“世家”,创造性地将《史记》和《汉书》记述诸侯、宗室和后妃的体例融为一体。从编纂思想角度来说,欧阳修将“五代”纳入正统统序,而把“十国”排除于正统,因此通过“家人传”和“世家”来区分正统与非正统政权的名分,以此正名。
  可以说,《新五代史》设立家人传和世家,是因为欧阳修对五代和十国政权的历史定位不同。欧阳修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政权列入正统统序,为其君主立本纪,而为其宗室、后妃立家人传,紧接本纪之后,显示出五代宗室与后妃在礼法上的地位高于他人。
  欧阳修认为十国不是正统政权,但是五代之君也没有足够的地位将十国视为夷狄,因此秉承“《春秋》因乱世而立治法,本纪以治法而正乱君。世乱则疑难之事多,正疑处难,敢不慎也”[3]的态度,将十国置于高于夷狄而低于五代政权的地位。欧阳修效仿“《春秋》因乱世而立治法”,通过本纪“以治法而正乱君”,也就是通过世家的撰述来对乱世非正统之君拨乱反正。其具体的做法是,在世家中,除对东汉(北汉)有“异辞”外,不书十国封爵、朝贡。也正是因为欧阳修给予了十国特殊的地位,因此为其立世家,使得其在历史编纂中的位置高于夷狄的附录,而低于五代的本纪。
  其次,宋代纪传体史书继承了《春秋》为尊王而讳书的叙述规则。为尊者、亲者隐去不光彩事迹的讳书在中国古代史学中较为普遍,宋代盛行《春秋》尊王之义,讳书风气尤重。欧阳修作史即多用讳书。钱大昕曾论《新五代史》对周世宗的讳书,称:“周世宗之才略,可以混一海内而享国短促,坟土未干,遂易他姓,洪容斋认为失于好杀,历举薛史所载甚备”,但欧阳修则对其好杀行迹“多芟之”。[4]欧阳修并没有为后周隐讳的必要,但因为其将后周列入正统,所以叙事时多有讳书,这种做法无疑与《春秋》讳书的示范和《春秋》大义的影响有关。
  宋儒多著当代史,因为与现实政治的密切关系,此类史著讳书更多。王称在《东都事略》中记载“靖康之变”时,隐讳徽、钦二宗遭金人俘虏之事,而记为二帝“北狩”:“靖康二年二月丁卯,道君皇帝出郊。三月丁巳,道君皇帝北狩。”“丁巳,道君皇帝北狩。夏四月庚申朔,皇帝北狩。”所谓“皇帝北狩”的说法,正是对《春秋》“天王狩于河阳”的模仿。
  再次,宋代纪传体史书以附录之体记载少数民族,是受《春秋》“攘夷”观念影响。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创立“四夷附录”之体,专门记载契丹等少数民族。司马迁著《史记》,将对少数民族的记述归入“列传”,《新五代史》之前的正史一般沿用这一做法,只有《晋书》设立“载记”记录非正统政权,少数民族政权也被归入其中。欧阳修改变以往正史将少数民族归入列传的做法,另创“四夷附录”。欧阳修认为春秋时期夷狄与诸夏并立而孔子贬斥夷狄,他说:“昔者戎狄蛮夷杂居九州岛之间,所谓徐戎、白狄、荆蛮淮夷之类是也。三代既衰,若此之类并侵于中国,故秦以西戎据宗周,吴、楚之国皆僭称王。《春秋》书用鄫子,《传》记被发于伊川,而仲尼亦以不左衽为幸。”[1]在宋代民族矛盾激化的背景下,欧阳修将《春秋》的攘夷思想发挥得更为激烈,甚至视夷狄为掠夺成性的禽兽,称:“夷狄资悍贪,人外而兽内,惟剽夺是视。”⑤因此,欧阳修坚决反对少数民族威胁中原汉族政权,在《新五代史》的体例上贬斥少数民族,将对契丹、回鹘等少数民族的记载放入卷末的三卷“四夷附录”。王称著《东都事略》,沿用了《新五代史》的这一体例,在全书卷末设附录八卷,记载辽、金、西夏、西蕃、交趾。
  另外,宋代的《春秋》正统观对一些纪传体史书有重要影响。萧常著《续后汉书》,正统思想成为其体例设计的重要原则。萧作帝蜀汉而伪魏、吴,所以该书只为蜀汉君主立帝纪,为蜀汉之臣立列传,以显示蜀汉的正统地位。其记载魏、吴人物的体例,则示其为僭伪:其一,萧作将魏、吴君臣全部列入“载纪”,表明其为僭伪。其二,魏、吴“载纪”一律以人物姓名标目,即使君主也不例外,通过否定其地位来否定其政权的正统性。
  马令作《南唐书》三十卷,采用纪传体,“其书首《先主书》一卷,《嗣主书》三卷,《后主书》一卷,盖用《蜀志》称主之例。”[5]又立有《诛死传》一卷、《归明传》一卷及《叛臣传》一卷。
  可以看出,马令模仿《三国志》称吴、蜀君王为“吴主”、“蜀主”的做法,将南唐君王称为“先主昪”、“嗣主璟”和“后主煜”,以辨明其僭伪性质。马令设《诛死传》,记录南唐被君主冤杀的贤臣,意在指斥南唐君主滥杀,他说:“南唐享国日浅,可名之士无几,而诛死太半。……南唐之亡非人亡之,亦自亡也。为国而自去其股肱,譬诸排空之鸟而自折其羽翮,孰有不困者哉?”⑥马令通过立《诛死传》记录南唐君主的无道之举,从而体现出对非正统政权的贬斥。马令的正统观也影响到《南唐书》中其他一些类传的设立。马令据《春秋》君臣之义,贬斥背主投敌之臣,立《叛臣传》,但是又立《归明传》,專门记录南唐投靠北宋的大臣。对于同样叛国投敌的历史人物,马令将其归入不同类传,是其正统观念使然。《归明传序》称:“呜呼!生草昧之世,事偏据之国。君臣上下,冝行而已矣。及其一覩圣人之化而得其所归,则何异于离蔀屋之幽,即天日之鉴哉!故南唐之士事皇朝者皆谓之归明。”由于马令以北宋为正统,因此对叛臣区别对待,叛归北宋者入《归明传》,其余则入《叛臣传》。   三、《春秋》大义对纪传体体裁的影响
  体裁是史书的外部形式。《春秋》对宋代纪传体体裁的影响突出表现在正统论促进“载记”类史书的发展上。“载记”类史书中有很多采用纪传体,但往往又要作一定的体裁变化,以使政权之正闰相别,因此形成了纪传体的变体。宋代的《春秋》正统论,不仅使“载记”类史书数量剧增,而且形成了一些纪传体的变体形式。
  首先,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宋代载记类史书的发展是正统论流行的产物。《四库全书总目》论说载记类史书称:
  五马南浮,中原云扰。偏方割据,各设史官。其事迹亦不容泯灭,故阮孝绪作《七录》,“伪史”立焉。《隋志》改称“霸史”,《文献通考》则兼用二名。然年祀绵邈,文籍散佚,当时僭撰,久已无存。存于今者,大抵后人追记而已。曰“霸”曰“伪”,皆非其实也。案《后汉书·班固传》,称撰平林、新市、公孙述事为“载记”。《史通》亦称平林、下江诸人,《东观》列为“载记”。又《晋书》附叙十六国,亦云“载记”。[5]
  《四库全书总目》指出载记类史书曾有“伪史”和“霸史”的名称,班固和《东观汉记》使用“载记”之名,《晋书》首先在正史中设载记。所谓载记,就是记载非正统政权的史体。
  宋代《春秋》正统论大盛,载记类史书也得以发展。欧阳修具有强烈的正统观念,将载记之名又改为伪史,在《崇文总目》中设“伪史类”,又与宋祁在《新唐书·艺文志》中著录伪史类史书“一十七家二十七部五百四十二卷”。[6]欧阳修论及立伪史类的旨趣说:
  周室之季,吴楚可谓强矣,而仲尼修《春秋》,书荆以狄之,虽其屡进,不过子爵,所以抑黜僭乱而使后世知惧。三代之弊也,乱极于七雄并主;汉之弊也,乱极于三国;魏晋之弊也,乱极于永嘉以来;隋唐之弊也,乱极于五代。五代之际,天下分为十三四,而私窃名号者七国。及大宋受命,王师四征,其系累负质,请死不暇,九服遂归于有德。历考前世僭窃之邦,虽因时苟偷,自强一方,然卒归于祸败。故录于篇,以为贼乱之戒云。[1]
  欧阳修指出设立伪史类的依据是《春秋》正统论,他认为《春秋》以周为正统而贬斥吴、楚,是为了“抑黜僭乱而使后世知惧”,从而达到劝惩效果。从三代以至北宋建立之前,出现了战国、三国、东晋南朝、五代几个“乱极”时代,僭伪政权层出不穷,因此有必要著录“伪史类”史书发挥“贼乱之戒”的作用。晁公武应当受到了欧阳修的影响,在《郡斋读书志》中也设有伪史类,从宋人的政治立场出发,著录自晋至金记载“伪政权”的史书。而宋代载记类史书的数量也较前代大为丰富,仅《四库全书》收录宋人专门记载南唐史事的载记类史书就有六部。
  其次,宋代载记类史书在纪传体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形式变化。宋代的载记类史书没有统一的体裁体例,有的采用纪传体,有的根据所述内容采取较为特殊的体例,有的没有条目只是叙事,但都体现出正统思想。
  龙衮著《江南野史》,实际上采用纪传体的体制著述,但为了区别于正史,而不称纪传体,做了一些调整。主要是只设传而不立纪,采取这种体裁形式,是为了将南唐君王和大臣采取相同体例予以著录,不用纪传予以区分,以表示不承认南唐君王的合法性,并且仿《三国志》称吴、蜀君王为“吴主”、“蜀主”的做法,将南唐君王称为“先主昪”,“嗣主璟”,“后主煜”。
  陆游所著《南唐书》也是纪传体,与龙衮、马令的南唐史著述不同,为南唐诸帝立本纪,但是陆游的这一做法并不违背宋人的正统观。陆游解释自己为南唐诸帝立本纪的原因说:
  昔马元康、胡恢皆尝作《南唐书》,自烈祖以下,元康谓之“书”,恢谓之“载记”,苏丞相颂得恢书而非之曰:“夫所谓“纪”者,盖摘其事之纲要系于岁月,属于时君。秦庄襄王而上与项羽,皆未尝有天下,而史迁著于“本纪”,范晔《汉书》又有《皇后纪》。以是质之,言“纪”者不足以别正闰。陈寿《三国志》吴、蜀不称纪,是又非可法者也。苏丞相之言,天下之公言也,今取之自烈祖而下皆为纪,而用史迁法总谓之“南唐纪”云。⑦
  可见,陆游赞同苏颂的观点,认为本纪之体只是因时君编年纪事,“不足以别正闰”,马令、胡恢的《南唐书》不为南唐诸帝立本纪违背了本纪的立意,因此陆游才仿效《史记》立《秦本纪》和《项羽本纪》、《后汉书》立《皇后纪》的做法,为南唐诸帝立本纪。
  郑文宝作《江表志》,体例较为特殊。《江表志》共三卷,每卷著录一位南唐君主,仅记录君主之事,列“皇后”、“皇子”、“宰相”、“使相”、“枢密使”、“伪王”、“将帅”和“文臣”姓名。实际上是仅立本纪,略去列传,又将传主姓名附录于本纪的一种纪传体变体。而这种体裁的目的,则与将南唐视为伪政权的正闰之辨有密切关系。
  另外,陈彭年撰《江南别录》,不设条目,体例同于一般记事文章,索性将纪传混为一体,彻底从史体角度否定了南唐的正统地位。《江南馀载》作者不可考,也同于《江南别录》之体。
  总而言之,宋儒热衷于探讨的“正名”、“尊王”、“攘夷”及“正统”等《春秋》大义,对宋代纪传史体在体例和体裁两方面都有重要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一个重要史学现象。
  注 释:
  ①《论语·子路》。
  ②程颐、程颢:《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七《伊川先生语三》。
  ③朱熹:《朱子语类》,卷八十三,见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第十七册。
  ④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十六《答李宾老》。
  ⑤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七下《回鹘传下》。
  ⑥马令:《南唐书》卷十九《诛死传》,《四库全书》版。
  ⑦陆游:《南唐书》卷一《烈祖本纪》,《四库全书》版。
  参考文献:
  [1]欧阳修.欧阳修全集[M].李逸安点校.中华书局,2001.
  [2]程颐.河南程氏经说[A]//二程集[M].中华书局,2004.
  [3]欧阳修.新五代史[M].徐无党注.中华书局,1974.
  [4]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5]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M].中华书局,1965.
  [6]歐阳修,宋祁.新唐书[M].中华书局,1975.
  作者简介:邓锐(1981-),男,陕西汉阴人,历史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史学史和中国文化史。
  袁林(1949-),男,陕西南郑人,历史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
  (责任编辑:杨立民)
其他文献
科学发展观,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
中职院校学生是国家的重点培养对象之一,培养的是为国家有用的技术型人才,院校应该对在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重视起来。从目前来看,我国的中职院校针对学生公寓的突发事件预防
(1)目的 探讨胰岛素联合用药治疗磺脲类(SU)继发性失效临床疗效。(2)方法 SU继发性失效糖尿病病人34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SU与中效胰岛素(NPH)联合,B组采用二甲双胍与NPH联合治疗84
<正>航天员在飞行中由于长时间受失重因素的影响,其体内的生理系统会产生适应失重环境的变化,导致航天员返回后的再适应能力下降。载人航天器在返回过程中还要受到较长时间的
会计报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性报告文件,它是纳税人计算应纳税款的重要依据,也是税务机关进行税务稽查的必要资料。纳税人应按税法规定,按期向当地主
聚天冬氨酸具有优良的阻垢缓蚀效果,因其可生物降解性而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详细论述了聚天冬氨酸在合成方法方面的研究新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财政经济状况的逐步好转,国家财政对农来的支援正在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数额’还将继续增大。如何管好用好支农资金,更加有效
现如今我国对于农村中学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同时也在各个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政策倾斜,但由于受到更多方面的影响,其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本文就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重要的理论意义
急性右心室梗死(ARVI)多并发下壁、后壁心肌梗死,基层医院由于受条件限制,不能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或有效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加上临床不重视右胸导联检查,易漏诊误诊.因而加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