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墨者未必黑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vvv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代李陵,面对匈奴高官厚禄的利诱,内心动摇,最终身败名裂;穆时英在发表揭露黑暗的小说后,受十里洋场的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竟歌颂起纸醉金迷的生活来。环境对人的影响,的确不可忽视。但以此下定论,未免以偏概全,我恰认为近墨者未必黑。
  岩竹生于青山,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荷花出于污秽,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它们品性高洁,并不随环境而改变。越王勾践在国家岌岌可危时卧薪尝胆,报仇雪恨;孙中山、鲁迅在黑暗的封建社会中独善其身,铸造伟大:即使外部环境十分昏暗,他们也能在自己的本心中发现一丝光明。
  由此可见,人们是被外界黑暗吞噬,还是“我心光明”,其实并不绝对。正如杏核在肚子里练就了耐酸的本事一样,一个知道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所坚持的是什么的人,在黑暗的环境下,也能练就与黑暗相处的本事:他们能不被外界所影响,甚至将黑暗变成自我磨砺、破茧成蝶的前奏。
  在事物的变化中,都有内因和外因两个因素。对于一位“近墨者”,辨识力和毅力,才是是否变黑的决定性因素。若是一个人是非不分,那便是内因促使他向坏处发展,他一旦身处于“黑色”环境,就只能随波逐流,必然“近墨者黑”;但如果他内心始终有明確的方向、坚定的意志,黑暗的环境也不能成为阻碍他的外因,不能动摇他分毫,相反还能成为成长的助力。简言之,一个人的“赤”与“黑”,取决于一个人自身的心境。
  古往今来,我们研究“近墨者黑”,从来都是“单向性”的。与优秀的人接触会变得优秀,与差劲的人接触会变得差劲,那在他们相处时到底是谁影响谁?心境更坚定者自然能秉持自我,影响他人,正如监狱中的警察能影响犯人一样。在我看来,被“墨”染“黑”者,其本质就是“黑”。也只有这一部分人可以被概括为“近墨者黑”。
  海伦·凯勒身残志坚,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仍能成就自我;张海迪坚强刚毅,蜷缩在狭小的轮椅中仍能成大器。现在,我们重新审视“近墨者黑”这句话,它真的符合逻辑,符合生活常理吗?其实不然。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并不能一概而论,“近墨者”是否“黑”仍取决于他自身意志是否坚定。
  教 师 点 评
  本文胜在思考辩证,说理透辟。针对“近墨者黑”的部分现实,作者开头予以承认,“诱敌深入”之后,以“以偏概全”思维错误予以驳斥。接着,作者针锋相对地从自然和人文两个领域举出事实,论证“近墨者黑”的非必然性、非本质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观点:明确目标、坚持自我者能不被黑暗影响。作者引入哲学中“内因决定论”,同时分析“近墨者黑”的“单向性”,指明“黑者自黑”的道理,可谓认识深刻。结尾照应开头,重申观点,自然而然有水到渠成之感。
其他文献
会议
人物:范进、范进母亲、胡屠户、报录人三人、邻居若干  时间:出榜日早晨  地点:范进家中  (乡试放榜日当天,报录人来报喜,邻居从集市把正在卖鸡的范进拉了回来。)  报录人:好了,新贵人回来了。  (范进三两步走进屋,看到房间中升挂起来的报帖:“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看了一遍又一遍。)  范进:(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噫!好了!我中了!  (往后一跤跌倒,牙关
期刊
从1981年后芈一之同志曾参与《中国历史大辞典·民族史卷》西北组的编写工作,所承担的任务已在1984年定稿完成。现选登有关青海民族史的条目若干,以飨读者。 Since 1981, Co
我是贾家的老太太,应着辈分,人都叫我一声贾母。这些日子府上来了一位刘姓的亲家。  我们领着刘亲家在屋子中转悠,看到屋中摆设,她一脸的羡慕和惊讶,感叹屋子的规整华丽,舍不得离开。凤丫头笑着说,“还有好的呢,我都带你去瞧瞧。”  出了潇湘馆,远见一群人撑起了船,我便起了心思要去坐船,婆子们备了早饭,大家直奔了秋爽斋。桌案在晓翠堂调开了,只等我来。大家各自坐下,喝了茶,我叫刘亲家挨着我坐,后带着宝玉、湘
期刊
会议
会议
会议
俗语有云:“知足者常乐。”这句话常被不思进取之人用以自欺欺人。我认为,知足未必能常乐。  人类进化起源于森林古猿,经历了人猿类、原始人类、智人类、现代人类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变化都是因为不满足,他们才会不断改进现有的生活条件、生活状态。从四肢行走到直立行走,是因为他们发现站得越高看得越远,他们不满足于狭隘的视野;搭建居所,是因为他们不满足于席地而卧的休息方式;探索出钻木取火,是因为他们不满足于生肉
期刊
果皮往往被认为是保护果肉,防止氧化变质。由于果皮粘附了不少灰尘、细菌等脏东西,所以吃水果往往把它弃掉。然而君不知相当一部分水果的果皮可以入药。下面简介几种: Peel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