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开的潘多拉魔盒

来源 :中学生天地(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kd19890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玉龙,号“龙眼”,资深媒体人,时事演绎怪侠,独门武功——“大话国际”。从孵蛋(复旦)出壳,曾被央视派往欧洲常驻,是著名战地记者……现为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新闻频道国际新闻制片人。
  
  在古希腊神话中,潘多拉打开了一个魔盒,释放出人世间的所有邪恶——贪婪、杀戮、恐惧、痛苦、疾病等,当她再盖上盒子时,只剩下希望在里面。环顾当今世界,人类似乎被这个魔咒不幸击中——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魔盒”能否再罩上?
  核电,本来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绿色能源,是人类的福音。核反应堆在密封的时候,带给人类的是幸福和希望。然而,一旦这个潘多拉魔盒被打开,狂泻出来的就是无穷的灾难。
  25年前的一个黎明,前苏联的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在例行维护时发生剧烈爆炸。爆炸伊始,还有大批市民聚集在城镇的铁路桥上围观,他们看到的是美丽如彩虹般的火焰,虽然伴随着这美丽火焰的是“核电站有怪味”。事后,很多目击者都死亡了,因为他们所遭受的高强度辐射足以让任何一种生物丧命。爆炸发生后,全普里皮亚季的居民们都被告知,核事故的级别是最小的,他们的居住环境是安全的。他们并不知道,此次爆炸所释放出的辐射剂量,相当于在广岛投放了500多颗原子弹。
  今年4月26日,乌克兰举行纪念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25周年活动。在缅怀死者的同时,一项紧迫的工作引起了全球舆论的密切关注——用于防止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放射性物质外泄而修建的“石棺”如今已经到了使用寿命,严重破损,而新“石棺”的修建工作由于资金缺口巨大,迟迟无法展开。
  据估算,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中,仅有3%至15%的核燃料发生泄漏,这意味着还有约200吨核燃料仍然存在于“石棺”下部。据悉,“石棺”设计寿命为50年,但实际使用寿命却达不到设计预期。自上世纪90年代起,这个石棺便出现种种问题,专家们不得不将预期寿命降低为20年。眼下,“石棺”已经出现严重破损。有专家预计,5年后,“石棺”很可能无法再阻挡放射性物质的泄漏。因此,乌克兰政府希望给4号机组建造一个新的“石棺”及其配套设施。为此而发起的“避难所”项目需要近16亿欧元。
  为了帮助乌克兰渡过难关,切尔诺贝利国际援助会议于4月19日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召开。会议最终筹集到了5.5亿欧元用于为4号机组修建新的“石棺”。
  新“石棺”的设计及建造工程由法国一家公司负责,它是一个重达2.9万吨的拱形钢结构建筑。这个“石棺”能把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梵蒂冈大教堂整体罩起来。穿上了“金刚罩”的核电站其使用寿命至少为100年,也就是说,在2111年前,“魔盒”里面的“魔鬼”都不会醒来。
  
  福岛核电站——“魔盒”是否已经打开?
  今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地区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强的9级地震,地震引发了日本有史以来最强的海啸,地震和海啸又引发了一次7级核灾难。福岛第一核电站在地震和海啸的双重冲击之下,几个反应堆接二连三地发生爆炸,核灾难也成了悬在1.3亿日本国民乃至全世界人民头顶上的一把利剑。
  如今,辐射云、辐射雨正在飘向全球,高辐射的“脏水”也正流向深海,福岛核危机一直在“控制”“缓解”“严峻”“失控”等令人揪心的语境中翻腾颠倒。人们担忧,福岛会不会成为另一个切尔诺贝利?宣布完全放弃福岛第一核电站之后,日本是否只剩下封堆这一最后选择?“石棺”会不会在日本重现?福岛是否会成为第二个“鬼城”?
  目前专家普遍认为,福岛不会形成第二个切尔诺贝利,切尔诺贝利的情况是堆芯发生化学爆炸,压力壳被炸开,放射性物质当即散布到空中。福岛虽发生核泄漏,但绝大部分都控制在安全壳当中。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尝试用多种方法为反应堆降温,却因站内辐射水平过高等原因屡屡受挫。有专家提议,应仿效苏联应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做法,用混凝土封存整个机组。3月31日,东京电力宣布将废弃福岛核电站1~4号反应堆,稍后又宣布5~6号反应堆也会被废弃。种种方案表明,只有把福岛核电站这个被打开的“魔盒”进行封堆,才能还人民以希望。
  但是随着日本将那些高辐射“脏水”倒入太平洋,潘多拉的魔盒到底会释放出什么罪恶,现在我们还无从得知。
  
  利比亚局势——“魔盒”危害了谁?
  在人们千方百计关上两个“魔盒”的同时,法、英、美等国却在北非用导弹炸开了另外一个“魔盒”——利比亚。
  自多国部队战机进入利比亚领空的那一刻起,潘多拉魔盒已经不可避免地被打开了。由于法、英、美等国家的军事干预还在不断进行,利比亚已经陷入内乱深渊。这一混乱,也直接影响到了世界的石油供应,世界经济也随之受到影响。
  今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973号决议,决定在利比亚上空设立禁飞区。次日,利比亚政府即宣布,接受这个决议,立即停火。在利比亚政府宣布接受停火决议后,从利比亚东部传来消息说,反政府武装击落了一架政府军的战斗机,而且是有图有真相。利比亚政府军违反停火协议似乎铁证如山,法国总统萨科奇宣布:法国将在“几小时内”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当天傍晚,法国战机一马当先,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可笑的是,两天后的事实证明,那架坠毁的战机是反政府武装的,而且是被自己击落的。尽管如此,法、英、美对这个意外的插曲毫不理会,因为在科索沃,在伊拉克,西方虽然也没有找到“集体大屠杀”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但照样不妨碍大开杀戒。
  耐人寻味的是,联军这次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取名为“奥德赛黎明”。《奥德赛》是古希腊的著名史诗,为盲诗人荷马所编辑整理,描写的是希腊英雄奥德修斯远征特洛伊的战争结束后发生的故事。奥德修斯在10年战争结束后乘船回家,但他的回乡之路很不顺利,在海上又漂泊了10年……20年以后,他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妻子还在苦苦等待,那些紧逼他妻子结婚的贵族还占据着他的王宫,大吃大喝。而历经艰辛的奥德修斯最终回到故国。奥德修斯装成乞丐,进入王宫,设法同儿子一起杀死那伙残暴的贵族,和妻子重新团聚。“奥德赛黎明”行动的含义就是认为卡扎菲霸占利比亚政权数十年,致使人民遭受奴役,欧美军事力量就是当年的奥德修斯,现在重返利比亚,他们将发射正义之导弹,清除独裁势力,还政于民,给利比亚人民带来希望的明天。
  这个故事听上去很有点英雄主义的情调,但实行的过程却充满血腥。作为战地记者,龙眼当年报道过科索沃战争,并在北约和南联盟交战双方的核心阵营进行穿梭采访。在前线,龙眼看到的到处是战火、残垣断壁和家破人亡,北约战机的每一次呼啸,都意味着许多生命的终止;但在北约总部,龙眼看到的是北约盟军司令天天在洋洋得意地介绍战果。在参战的北约飞行员看来,只要手指一点,导弹就会呼啸而去,这远比打电脑游戏来得简单和轻松,根本就没有杀人的感觉。
  如今战火已经点燃,就像“潘多拉魔盒”已经被打开一样。行踪不定的卡扎菲并没有被清除,而每天都有无辜的百姓要么在北约的导弹下、要么在利比亚两派的攻击中成为冤魂。利比亚是一个松散的政治联合体,人民仍然主要效忠于各部族的酋长,而非中央政府。利比亚反政府人士的目的并非建立民主政府,而只是推翻卡扎菲的统治而已,这也就可以解释反政府武装为什么一直提不出完整的纲领和治国方略。多国部队已经把潘多拉魔盒打开,魔鬼正在非洲大地上肆虐,而且还没有返回魔盒的迹象。如今军事干预还在继续,利比亚局势一步步走向深渊。其实,西方之所以对利比亚发动战争,他们感兴趣的只是利比亚丰富的石油资源。他们既想打垮卡扎菲,而又不想让反政府武装坐大,因为西方在扶持阿富汗塔利班武装上已经吃尽了苦头。有了前车之鉴,在对待利比亚问题上,西方的立场很纠结。然而,战局的拖延,受苦的只能是利比亚的老百姓。
  
   本·拉登之死——“魔盒”是否已经盖上?
  就在本稿刊发前,国际局势又有可能因为两大事件而改变走向。5月1日,卡扎菲的小儿子与三个孙子被北约战机炸死。据国际观察家认为,这一结果把卡扎菲逼上了绝路。或许对于北约来说,炸死卡扎菲至亲的儿孙是阶段性的胜利,但是对于利比亚局势来说,或许将引发新一轮的激烈战斗。目前这样的局势,对于已经受尽战乱之苦的利比亚人民来说,是否打开了另一个潘多拉魔盒?
  5月1日深夜,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国军队在巴基斯坦击毙了恐怖组织基地的头目本·拉登。自从9·11以来的10年间,美国政府从来没有放弃过追缉本·拉登。本·拉登被击毙,美国政府称这是反恐的最大成就,正义终于得到了伸张。但同时也毫不讳言,称基地组织或许会展开报复行动,因此美国短期内将处于更危险的状态,政府呼吁民众注意安全。另据此前维基解密透露的消息,称基地组织在欧洲放置了多颗核弹,如果本·拉登被抓将引爆这些核弹。美国政府军击毙本·拉登,到底是关上了潘多拉魔盒还是再一次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国际局势的变化永远没有定数。
  
  不过,潘多拉魔盒里还有希望。所以,即使有再多的天灾人祸,只要人们去努力,就永远都会有希望。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67在肝内胆管癌组织、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分析肝内胆管结石与肝内胆管癌的关系,为肝内胆管癌的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