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欣赏课文时,配合电教手段,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领会课文的意境。
电教媒体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电教媒体信息量大,集声音、文字、图像于一体,运用电教手段,能把视、听有效地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把握电教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以达到传统教育手段和现代教育手段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揭示课题后及时使用,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具体的表象
教师在揭示课题后,学生处于渴望尽快了解课文所描述的景物的心理状态。此时适时映出课文描述的画面,可以使学生正确感知文章所描述的内容,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通过看幻灯、电视录像等画面,获得深刻而形象的印象,为理解文章的词句提供鲜明的形象。
如教《日月潭》这一课,当板书课题后,学生处于渴望了解日月潭具体情景的心理状态,此时放映日月潭和周围许多名胜古迹的特写镜头,可使学生进入日月潭山清水秀的意境中,激发起他们对日月潭之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为学生学习文中的词句打下伏笔,提供鲜明生动的形象。
再如学习《难忘的泼水节》一文,学生理解不了泼水节的幸福难忘之处。于是,笔者在引导学生解释课题之后,便利用课件展示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富有情趣的泼水节的过程,从而让学生感受周总理对傣族人民的关爱。课件播放完毕之后,笔者没有立即讲授课文,而是又播放了《总理爱人民》的录像片断,此时学生的情感再一次被激发,再一次产生共鸣,得到升华——啊,周总理,你爱人民,人民更爱您!至此,笔者即兴讲述课文,学生对总理敬仰、爱戴和怀念之情油然而生。
通过这样的电化教学,不仅使学生的心灵与作者得到沟通,缩短学生与课文的心理距离,而且便于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时产生丰富的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 介绍地理位置时使用,有利于学生体验课文的意境
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地理位置较广,而小学生在地理知识方面认识较少、知识面窄、不易理解。电教媒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小学生难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在有限的时间内具体、形象地显现出来。因此,在介绍地理位置时,运用电教媒体,适时投影,可使学生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如教古诗《望庐山瀑布》,“庐山”在什么地方?与诗人有什么关系?再如《北京亮起来了》中“北京”“北京天安门城楼”在什么地方?与作者有什么关系?这些如果弄不清楚,就会影响学生对“北京夜色灿烂图”的理解。因此,在学这样的课文时,用课件放映地理位置图,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地理位置,便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如《北京亮起来了》中的“遥看”;便于学生理解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雄伟壮观的美景。同时,课件充分向学生展示了北京的“长安街”“立交桥”等在夜幕笼罩下的不夜城景象。通过运用电教手段,学生很清楚地了解了文中事物的地理位置及其关系,便于学生体会诗文的意境。
3 欣赏课文时配合使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爱美的情感
在欣赏课文时,配合电教手段,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领会课文的意境。如《笋芽儿》一文,借笋芽儿赞美春天的美丽。教学时,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文中的优美语句。如对燕子的外形特点作一番描述之后,教师可以边放课件《沙沙的春雨》和《睡醒的笋芽》等,边朗诵第1~3自然段。当读到“笋芽儿被叫醒了……是谁在叫我呀”时,播放“细雨”“笋芽儿苏醒”的课件片段。当读到课文第6自然段时,看到笋芽儿破土而出的情景,然后请学生默读思考这一自然段,说说最欣赏这段中的哪几句?为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播放录音,让学生练习表情朗读。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最佳时机运用电教手段,把电教手段与传统手段相结合,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湖北省郧县新区小学)
电教媒体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电教媒体信息量大,集声音、文字、图像于一体,运用电教手段,能把视、听有效地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把握电教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以达到传统教育手段和现代教育手段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揭示课题后及时使用,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具体的表象
教师在揭示课题后,学生处于渴望尽快了解课文所描述的景物的心理状态。此时适时映出课文描述的画面,可以使学生正确感知文章所描述的内容,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通过看幻灯、电视录像等画面,获得深刻而形象的印象,为理解文章的词句提供鲜明的形象。
如教《日月潭》这一课,当板书课题后,学生处于渴望了解日月潭具体情景的心理状态,此时放映日月潭和周围许多名胜古迹的特写镜头,可使学生进入日月潭山清水秀的意境中,激发起他们对日月潭之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为学生学习文中的词句打下伏笔,提供鲜明生动的形象。
再如学习《难忘的泼水节》一文,学生理解不了泼水节的幸福难忘之处。于是,笔者在引导学生解释课题之后,便利用课件展示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富有情趣的泼水节的过程,从而让学生感受周总理对傣族人民的关爱。课件播放完毕之后,笔者没有立即讲授课文,而是又播放了《总理爱人民》的录像片断,此时学生的情感再一次被激发,再一次产生共鸣,得到升华——啊,周总理,你爱人民,人民更爱您!至此,笔者即兴讲述课文,学生对总理敬仰、爱戴和怀念之情油然而生。
通过这样的电化教学,不仅使学生的心灵与作者得到沟通,缩短学生与课文的心理距离,而且便于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时产生丰富的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 介绍地理位置时使用,有利于学生体验课文的意境
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地理位置较广,而小学生在地理知识方面认识较少、知识面窄、不易理解。电教媒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小学生难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在有限的时间内具体、形象地显现出来。因此,在介绍地理位置时,运用电教媒体,适时投影,可使学生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如教古诗《望庐山瀑布》,“庐山”在什么地方?与诗人有什么关系?再如《北京亮起来了》中“北京”“北京天安门城楼”在什么地方?与作者有什么关系?这些如果弄不清楚,就会影响学生对“北京夜色灿烂图”的理解。因此,在学这样的课文时,用课件放映地理位置图,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地理位置,便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如《北京亮起来了》中的“遥看”;便于学生理解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雄伟壮观的美景。同时,课件充分向学生展示了北京的“长安街”“立交桥”等在夜幕笼罩下的不夜城景象。通过运用电教手段,学生很清楚地了解了文中事物的地理位置及其关系,便于学生体会诗文的意境。
3 欣赏课文时配合使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爱美的情感
在欣赏课文时,配合电教手段,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领会课文的意境。如《笋芽儿》一文,借笋芽儿赞美春天的美丽。教学时,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文中的优美语句。如对燕子的外形特点作一番描述之后,教师可以边放课件《沙沙的春雨》和《睡醒的笋芽》等,边朗诵第1~3自然段。当读到“笋芽儿被叫醒了……是谁在叫我呀”时,播放“细雨”“笋芽儿苏醒”的课件片段。当读到课文第6自然段时,看到笋芽儿破土而出的情景,然后请学生默读思考这一自然段,说说最欣赏这段中的哪几句?为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播放录音,让学生练习表情朗读。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最佳时机运用电教手段,把电教手段与传统手段相结合,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湖北省郧县新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