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何总是讨好别人?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子关系是每个人来到世间后面临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它对每个人的身心健康都十分重要。鲜为人知的是,对孩子造成威胁的并不是毒蛇猛兽,也不是自然灾害,而是糟糕的亲子关系;更可怕的是,糟糕的亲子关系所带来的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会像基因那样传给下一代,所以孩子和父母的性格总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人们居然习以为常……
  饱受排挤的尖子生
  王宏建是上海徐汇区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二男生。高一的时候,因为学习成绩好,又喜欢找老师请教问题,帮老师做这做那,所以老师们都亲切地叫他“小建”。同学也这么叫他。刚开始,王宏建开心地答应,但是后来看同学们总是相视一笑,他慢慢品出味来——同学们其实是在叫他“小贱”。
  对这个侮辱性的绰号,王宏建当然不愿意接受,却也没办法拒绝,谁能跟全班同学过不去呢?再说人家也没明说,找老师告状也不知怎么张口。他强忍屈辱和愤怒,尽量不与同学说话,很快与同学们疏远了。更令他难受的是,他成了班里的“透明人”,有他没他一个样,仅仅是考试排名公布的时候,他的名字显赫一下,随即被人遗忘。
  高二下半学期王宏建出现了一些异常行为。他先是用签字笔在白纸上用力画圆圈,一个下午用掉一根笔芯,白纸被画成黑纸,第二天下午接着画,后来发展到撕书,把扯下来的书页一点点撕碎,然后趁人不注意从三楼扔下去,像天女散花。尽管如此,他的学习成绩依然在班里名列前茅。在校方的强烈要求下,王宏建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到了我的心理咨询室,预订了5次共10个小时的心理辅导。
  因为饱受同学排挤,王宏建已出现心理闭锁症状,我花了整整3个小时才取得他的信任,又用两个小时听他倾诉。这样做是值得的,找到症结才好下药。
  王宏建告诉我,他非常重视与同学的关系,看到谁需要帮助他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绝对没有做过对不起同学的事。有一次,同桌女生上课时打了两个喷嚏,下了课他就跑去买来消炎药和枇杷露。女生不肯吃消炎药,他不答应,苦口婆心地劝了半节课。同学们目睹如此温情的一幕,自然要传一传他们的绯闻。那个女生为了澄清事实,找到老师要求换座位,而且从那以后再也不跟他说话了。回忆往事,王宏建余怒未消,对我说:“老师您给评评理,我做错什么了?为什么她恩将仇报?为什么同学们那么无聊?”
  高二开学的时候,王宏建主动找到班主任,要求利用班会时间给全班同学办一个讲座,讲自己是如何学好化学的。班主任喜出望外,当然支持。为使讲座更有实用价值,王宏建找来上学期期末考试全班最低分的化学试卷,一道题一道题地讲评,指出谬误所在以及改正方法。试卷的主人在台下默默落泪,第二天没来上课,据说是没脸见人,跟父母闹着要转学,后被班主任劝止。但班主任没能劝止全班同学从此孤立王宏建。“我没有伤害同学的意思啊!只是想帮助他,为什么他不领情?为什么全班同学是非不分?”王宏建委屈地说。
  亲子关系就像模板
  王宏建的烦恼其实是他自己造成的。他热心助人的初衷值得肯定,但做法欠妥,以上面列举的两件事为例,不是关心过度就是考虑不周,还有操控别人的意味,他只顾表现自己,不顾别人感受,遭到别人抵制是难免的。问题是,他屡屡出这样的洋相,说明他处理人际关系已形成了固定的模式,这种模式从何而来呢?
  我对王宏建说:“我们换个话题,谈谈你与父母的关系吧,从你最早的记忆开始。”
  王宏建告诉我,他爸爸工作繁忙,很少过问他的事,除了他的考试成绩;妈妈在一家公司做公关部经理,也很忙,应酬特别多,但她精力充沛,各方面的关系都处理得很周全。
  从小,王宏建被父母寄予很高的期望,上学前就学了两年英语和一年半奥数,所以他小学6年学习成绩一路领先,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小升初时被三所中学争抢。“尽管如此,爸妈好像还不满意,要求我戒骄戒躁,更上一层楼。”王宏建皱着眉说,“我不知道怎样才能让他们满意,真的不知道。”在学习之外,他曾经偷偷给爸爸洗袜子,偷偷擦妈妈的轿车,赶在爸妈起床之前做好全家的早餐……所有这些,不仅没有获得爸妈的表扬,爸妈反而怪他不务正业。
  “是不是说,你在家里也经常感到好心不得好报?”我问。
  王宏建点点头,表情痛苦,泪水缓缓流下来。他哽咽着说:“看来我是真的得了心理疾病。为什么我总想讨好别人呢?我为什么那么贱呢?老师您帮帮我!”
  我安抚他的情绪,然后拿出3张A4复印纸和一支笔,辅导他完成了一次书面倾诉。离开时,他的情绪明显好转,笑着问我第二天是否同一时间来接受辅导。我让他等我的电话,或许他以后不用再来了。他一脸疑惑,却没敢多问。
  发展心理学认为,孩子的社会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亲子相互作用之中进行的。亲子关系的质量决定孩子的社会化过程是否顺利,也决定着孩子的社会化可能达到的水平。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人格核心部分和基本结构,是在学龄前即人生的最初几年里大体上定型的。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亲子相互作用的产物。
  追根溯源,王宏建的人际关系障碍是亲子关系不健康造成的;换言之,他与老师、同学的相处方式都遵循着他与父母的相处方式,亲子关系成为他处理所有关系的模板。这并不奇怪,孩子的人格形成很大程度上受父母的影响,最初对父母的不同感受,比如获得父母赞扬时的满足、被父母批评时的沮丧、受到父母鼓励时的感动、被父母欺骗时的愤怒等,都会在孩子内心形成不同的人格侧面。王宏建从小努力学习,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赞许,却总不能如愿,于是用各种方法讨好父母,进而讨好老师,讨好同学。他的渴望被压抑得太久,为了满足自己,他饥不择食,不择手段,其行为给人的感觉就是有些“贱”。所以,要从根本上解除他内心的烦恼,无疑要从亲子关系入手。
  貌似宿命的基因链
  第二天上午,王宏建的妈妈查女士打来电话,说昨天下午王宏建回到家里很开心,嘴里还哼着歌,问他心理辅导的内容,他不肯说,写日记到深夜,却不知写了什么。“看来您的心理辅导见到效果了!”她恭维道。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