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向同学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对于自己去过的地方,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如何让我们的习作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建立一种内在的默契呢?在指导中,我努力为学生构建平等对话的平台,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对话交流,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交流,了解习作方法,体验生活,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写作。
目标预设
1.在收集材料和课堂情景创设中唤起学生心灵共鸣,激发写作兴趣
2.能向同学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做到条理清楚,有自己的个性想法。
3.在互动评议中培养学生欣赏能力。
预设过程
一、展示材料,导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都有喜欢去的地方,上个星期还收集了有关图片,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2.教师选择有特色的图片,引导交流:这是什么地方?这张图片你是怎么得到的?
3.教师小结:从你们收集的图片中,老师认识了许多美丽的地方,但是小小一张图片还不能让我们对这个地方了解得更多,今天请你开动脑子把这些地方介绍给大家,让更多的人喜欢它,好吗?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此环节的设计正是为了唤起学生对以往生活的体验,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为学生口头习作打下基础。】
二、合作交流,讨论写法
1.现在让我们一起出发(播放“塔山公园”的录像。师生在看录像时,可以随机交流如:“瞧,弯弯的小桥多美呀!有一次我们还在这儿拍照了呢!……”)
2.讨论交流,突破难点。
(1)这就是我们熟悉的“塔山公园”,如果要向人家介绍这个地方,你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2)小结板书:①什么地方②怎么吸引人……
(3)读写迁移,引导学生按顺序介绍清楚。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从几个方面介绍)。
《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按时间顺序介绍)。
《东方之珠》: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从几个方面介绍)。
(4)你想按什么顺序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请把你的想法讲给小组的同伴听。
①学生小组交流想法。
②指名交流,随机评议,肯定那些有个性的想法。
(板书:从几个方面、按时间顺序……)
【设计意图:“怎样向同学介绍”是本次习作的重点,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在欣赏熟悉的场景后让学生去思考,这是方法的指导又是一种思维的训练。“怎样按顺序介绍清楚”是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教师引导学生将阅读中学得来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实现了读写知识技能的转化和迁移。】
三、尝试习作,交流创新
1.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可以让同学听得更明白,小作者们拿起手中的笔把自己去过的地方介绍给同学看吧!在写的时候要把这个地方介绍清楚,尽量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点写具体。
2.学生习作,教师根据个别学生的要求给予适时指导。
3.评选最佳导游,激励创新。
刚才老师在参加同学们的小组写作时,发现有很多同学写得不错,现在我有个主意,举办一个“最佳导游”评比,看谁能把自己去过的地方介绍得特别生动。
(1)学生自由准备(要求介绍时最好结合收集的图片来说)。
(2)推荐选手介绍(给每一位选手贴上序号)。
现在,各位选手都已经各就各位了,在座的同学是评委,请大家仔细听、认真评:谁介绍得最清楚,谁介绍得最生动最能打动你?
(3)反馈交流,捕捉“亮点”。
你认为哪位选手最棒?请说出你的理由(引导学生从仪态、词句及个性的想法等方面评议)。
(4)给优胜者发“最佳导游”奖章。
【设计意图:习作的评议是一个多元互动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学生创设了“评选最佳导游”这样一个活动,给每一位同学提供了交流平台。在评议的过程中既重视学生习作中的独特体验,又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四、提供展台,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你们绘声绘色的介绍中,老师又知道了许多美丽而有趣的地方,最后让我们给自己的文章取一个题目,再配上美丽的图,把它贴在教室里的“展示园”中,让更多的同学来享受这份属于我们的劳动成果吧!
【设计意图:这是一节习作指导课,但是学生的学习不会随着课堂的结束而结束。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不仅起到了交流、取长补短的作用,也许他还会成为一个“小作家”的起点呢。】
【总评】
习作的指导过程应是教师、学生和生活的对话,作文要融入学生的生活,要成为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本设计的特点有以下两点:
1.开放与整合
作文教学过程不能就作文而作文,作文教学应是一个整合的开放过程。本次教学设计充分注重了这一点,首先设计者开放了写作的空间,课前让学生收集图片,拍照片,课后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展示平台,把生活与作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其次,设计者还把作文指导与阅读教学、学生的生活以及课堂角色的体验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多种形式的整合。
2.基础与发展
“不仅关注学生的作文,而且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是本设计最大的成功之处。发展之一:把提高写作能力与训练思维相结合,“如何写”是写作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问题,教师把这个重点问题的处理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去思考去选择,而教师只做引导和总结。发展之二:把口语训练与书面表达相结合,在本次习作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次互动的口语训练机会,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展之三:把展示与欣赏结合在一起。学生是习作的主体,习作是学生劳动的成果。在评比“最佳导游”这一环节中,学生不仅是写作者而且是欣赏者,多元评价不仅充分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为学生个性的张扬提供了机会,让学生体验了写作的快乐,增强了写作的信心。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向同学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对于自己去过的地方,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如何让我们的习作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建立一种内在的默契呢?在指导中,我努力为学生构建平等对话的平台,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对话交流,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交流,了解习作方法,体验生活,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写作。
目标预设
1.在收集材料和课堂情景创设中唤起学生心灵共鸣,激发写作兴趣
2.能向同学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做到条理清楚,有自己的个性想法。
3.在互动评议中培养学生欣赏能力。
预设过程
一、展示材料,导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都有喜欢去的地方,上个星期还收集了有关图片,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2.教师选择有特色的图片,引导交流:这是什么地方?这张图片你是怎么得到的?
3.教师小结:从你们收集的图片中,老师认识了许多美丽的地方,但是小小一张图片还不能让我们对这个地方了解得更多,今天请你开动脑子把这些地方介绍给大家,让更多的人喜欢它,好吗?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此环节的设计正是为了唤起学生对以往生活的体验,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为学生口头习作打下基础。】
二、合作交流,讨论写法
1.现在让我们一起出发(播放“塔山公园”的录像。师生在看录像时,可以随机交流如:“瞧,弯弯的小桥多美呀!有一次我们还在这儿拍照了呢!……”)
2.讨论交流,突破难点。
(1)这就是我们熟悉的“塔山公园”,如果要向人家介绍这个地方,你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2)小结板书:①什么地方②怎么吸引人……
(3)读写迁移,引导学生按顺序介绍清楚。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从几个方面介绍)。
《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按时间顺序介绍)。
《东方之珠》: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从几个方面介绍)。
(4)你想按什么顺序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请把你的想法讲给小组的同伴听。
①学生小组交流想法。
②指名交流,随机评议,肯定那些有个性的想法。
(板书:从几个方面、按时间顺序……)
【设计意图:“怎样向同学介绍”是本次习作的重点,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在欣赏熟悉的场景后让学生去思考,这是方法的指导又是一种思维的训练。“怎样按顺序介绍清楚”是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教师引导学生将阅读中学得来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实现了读写知识技能的转化和迁移。】
三、尝试习作,交流创新
1.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可以让同学听得更明白,小作者们拿起手中的笔把自己去过的地方介绍给同学看吧!在写的时候要把这个地方介绍清楚,尽量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点写具体。
2.学生习作,教师根据个别学生的要求给予适时指导。
3.评选最佳导游,激励创新。
刚才老师在参加同学们的小组写作时,发现有很多同学写得不错,现在我有个主意,举办一个“最佳导游”评比,看谁能把自己去过的地方介绍得特别生动。
(1)学生自由准备(要求介绍时最好结合收集的图片来说)。
(2)推荐选手介绍(给每一位选手贴上序号)。
现在,各位选手都已经各就各位了,在座的同学是评委,请大家仔细听、认真评:谁介绍得最清楚,谁介绍得最生动最能打动你?
(3)反馈交流,捕捉“亮点”。
你认为哪位选手最棒?请说出你的理由(引导学生从仪态、词句及个性的想法等方面评议)。
(4)给优胜者发“最佳导游”奖章。
【设计意图:习作的评议是一个多元互动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学生创设了“评选最佳导游”这样一个活动,给每一位同学提供了交流平台。在评议的过程中既重视学生习作中的独特体验,又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四、提供展台,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你们绘声绘色的介绍中,老师又知道了许多美丽而有趣的地方,最后让我们给自己的文章取一个题目,再配上美丽的图,把它贴在教室里的“展示园”中,让更多的同学来享受这份属于我们的劳动成果吧!
【设计意图:这是一节习作指导课,但是学生的学习不会随着课堂的结束而结束。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不仅起到了交流、取长补短的作用,也许他还会成为一个“小作家”的起点呢。】
【总评】
习作的指导过程应是教师、学生和生活的对话,作文要融入学生的生活,要成为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本设计的特点有以下两点:
1.开放与整合
作文教学过程不能就作文而作文,作文教学应是一个整合的开放过程。本次教学设计充分注重了这一点,首先设计者开放了写作的空间,课前让学生收集图片,拍照片,课后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展示平台,把生活与作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其次,设计者还把作文指导与阅读教学、学生的生活以及课堂角色的体验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多种形式的整合。
2.基础与发展
“不仅关注学生的作文,而且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是本设计最大的成功之处。发展之一:把提高写作能力与训练思维相结合,“如何写”是写作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问题,教师把这个重点问题的处理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去思考去选择,而教师只做引导和总结。发展之二:把口语训练与书面表达相结合,在本次习作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次互动的口语训练机会,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展之三:把展示与欣赏结合在一起。学生是习作的主体,习作是学生劳动的成果。在评比“最佳导游”这一环节中,学生不仅是写作者而且是欣赏者,多元评价不仅充分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为学生个性的张扬提供了机会,让学生体验了写作的快乐,增强了写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