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认为在大公司做过销售,真正独自创业,却感到缺少太多东西。经商的这一堂课,也许要通过失败教训后才能真正懂。
2001年12月,我结束了在奥妮湖南销售公司业务员的工作,回到家乡重庆自己创业。专家提醒说,初次创业,为尽量减少风险,应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理所当然,我觉得找一个产品做代理商最适合我。我将要代理的产品定位于这几个方面:一要有科技含量,二要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三要具市场潜力,四要有广阔的大众消费市场。2002年3月,在南方打工的一个朋友李庆提供给我一个信息,珠海一家高科技公司生产的一种臭氧消毒机正在面向全国招代理商。我上网查了这方面的信息,发现臭氧在国内民用产品市场的开发才刚刚起步,“消毒机”符合我定位的几个条件,我决定选择它。
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我和李庆决定合伙干。厂家的产品有两种:一是商业用消毒机,零售价2000元左右;二是家用消毒机,零售价400元左右。我们选择了家用消毒机。因为产品初上市,厂家给我们条件也优惠,首批进货4万元,以后确保每月进货一次,3个月代理商保留期,如果做不上量,厂家可招收其它代理商。
2002年4月,我们开始筹备。投资5万元(我3万元控股,李庆2万元),租了高新区附近的一套二室一厅做办公室,房租每月1000元,一次性付清半年;3000元购入办公用品(电脑、传真机从父母家借用);执照税务花费近400元。
前期工作用了两个月时间,自己创业时才知道,这些一个都不能少的细小环节带来的辛苦,远远不是当初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在筹备公司期间,我们对市场进行了调查,发现类似的臭氧机在重庆已经有两家进入,而且这两家依靠传统的宣传手段都销售得不错。我们先摸清了对手的价格底细,制定了自己的战略。
公司在6月8日开业,为了宣传这个新产品,我找朋友花2000元开了一个小型的记者招待会。消毒机具有清除空气中的细菌,还具有解除蔬菜残留农药的作用。针对此时本市报刊正在热烈讨论吃放心蔬菜的情况,我们主要从解除蔬菜残留农药这个新闻点切入,介绍这种消毒机。第二天,就有3家报纸发出了这则新闻。随后我们又在几家报纸跟进了招商广告。
很快有电话打进来。有电话来总是令我们很高兴,一切进展得顺利,我们不厌其烦的解答,有人提出来看机器,我们也忙着做示范。可是,这样忙碌一个星期过去后,我们发现一个问题,打电话来询问的大都是个人购买者,因为离我们公司较远又不愿上门花时间来买一台机器,总是问附近哪儿有卖?更有人问商场有没有卖?
我们的本意是招代理商,并不想自己做销售,顾客打电话询问哪里能买到机器倒是提醒了我们。于是,我们开始自己去跟商场联系,想将产品打入商场。可是商场的入场费却让我们泄了气。我打电话跟厂家商量,期望得到厂家的支持,可是厂家根本不愿意出一分钱;我提出再追加5万投资,可是李庆不愿意再出钱;我回家想找父母借钱,想不到也没有得到支持。父亲很明确地告诉我说,第一步,先保住你的生存再求发展。
眼高手低,丢了市场
一个月过去后,电话再没有了。机器没有卖出去一台,我的心里有些着急。李庆言语举止上也隐隐对我有些埋怨。
就在这时,终于来了一个代理商,要求做万州区的代理。按照我们先期的规定,区级代理应该至少首期进货1万元。按理说,1万元也就是100多台机器,上百万人口的一个区消化这点并不困难。可是对方却跟我们讨价还价,最后谈到进货5000元,还将价格压了再压。我跟李庆二个人忙活一天,做现场示范,给他宣传资料,请他吃火锅,到下午才将货装上车,拿到了这5000元。总算是有了个开始,我们心里都松了口气,同时怀有更大期望,希望他再次进货。
这时,我跟李庆几乎都意识到了广告的重要性,接着我们在几家报纸上都投入了小条信息广告招商。一个月后,我们有了3家代理商,但进货量都很小。局面不像事先设想的那样,我们也不再坚持规定的量,因为来做代理的人,大多跟我们一样,没有多少经济实力做支撑,都是些想以此创业求生存的人。
现在回想起来非常没有面子,半年之后,我结束了我的臭氧消毒机代理生意。总体上来说,我没赔没赚,而且学到了不少经验。但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从这方面来说,我是失败了。总结自己的经验,总认为自己在大公司做过销售,见过世面,真正独自创业,才发现自己欠缺的太多。经商的这一堂课,也许要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我才能真正懂。
经营得当不是一句空话
从文章看,文中主人公最后既没赚到钱,也没怎么赔钱,从这一点上来说,文中主人公的创业活动不能说是失败的;但是从建立企业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赢利这一点说,文中主人公辛苦了半天,最后却没有赚到钱,所以说他失败也没有什么错。
一个企业经营失败,原因无外乎几点,第一是产品不好。从文中看,基本不存在这个问题,当时正是蔬菜残留农药成为社会热点,消费者也都在惴惴不安地寻找着解决问题的办法,臭氧消毒机的上市正逢其时。可以说是一个“当令”的好产品。第二是资金不足。从文中看,主人公是存在这方面问题的,但尚未严重到影响其经营的地步。第三是组织机构方面的问题。大家互相羁绊,陷于内耗之中。文中那位合伙者李庆后来虽然对文中主人公颇有烦言,但并不妨碍其经营行为,相反,还为他请来了自己能干的女同学,帮助一起将公司的业绩搞上去,而且李庆就在最后“出走”的时候,也仍旧为公司销售出去了200台臭氧消毒机。所以,不管从哪方面看,李庆都是一位好的合伙者,能够找到这样的合伙者,是创业者的幸运。
那么,文中主人公的毛病究竟出在哪里呢?我们说,毛病是出在他的经营策略上。第一,没有用己所长。本来是搞营销出身的,他擅长的是推销,即与产品的最终消费者打交道,而他却弃己所长,改为与产品的二级代理商打交道。也就是说,他的长处本来是在终端市场推广方面(我们对他对媒体的娴熟利用方面可以看出这一点),他后来却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渠道建设方面,而这本来不是其所擅长的。第二,从产品的选择上说,从当时的社会环境看,选择臭氧消毒机这种产品是没有错的,但在与产品提供者的关系处理上,他却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他应该选择的是产品代销,而不是加盟代理。产品代销与加盟代理是有区别的。加盟代理是在品牌已经形成或正在快速形成的情况下,利用品牌提供者已经制造成熟的市场影响力,在品牌提供者因为资金、人力、战略等种种原因的限制,不能及时将产品跟进的情况下,替品牌所有者占领市场。理想的加盟代理有两个前提:第一,产品提供者的品牌已经形成或正在快速形成;第二,品牌提供者必须持续性地提供强有力的广告支持,并在产品价格上,提供极大优惠。文中主人公这两点都没有得到,他所选择的产品包括产品的提供者,在市场上默默无闻,当他要求产品提供者在广告投入等方面进行支持时,得到的也是一口回绝。这样,他就将市场开拓的风险全部放到了自己身上,而这种风险,本来大部分应该是由产品提供者承担的。选择加盟代理的最大目的,本来就是为了跳过市场培育期,规避培育市场所带来的风险,否则,加盟者有什么必要花费那么一大笔钱,去选择加盟一个品牌?如果当初选择产品代销,以他在终端销售方面的经历与经验,就可以实现资金的快速回笼,弥补其在资金上的短板,而且产品即使卖不出去,退回厂家,自己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
选择的错误,使文中主人公将有限的精力和有限的资金,都花在了市场培育上,花在了让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上,花在了寻找二级代理商身上。在这个过程中,既耽误了时间,有限的资金又被迅速耗空,经营者被弄得身心俱疲,以致后来信心尽失,恨不得快点结束这门生意。工程的承包方总是看着工程的发包方赚钱容易,因而做梦都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工程的发包方;做零售的人总是看着做批发的人赚钱容易,因而做梦都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批发商。他们却没有想到,这两者的要求是不同的,承担的风险也是不同的。说到底,是赚快钱、赚大钱、赚容易钱的思想害了文中主人公,导致了其创业的失败。
2001年12月,我结束了在奥妮湖南销售公司业务员的工作,回到家乡重庆自己创业。专家提醒说,初次创业,为尽量减少风险,应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理所当然,我觉得找一个产品做代理商最适合我。我将要代理的产品定位于这几个方面:一要有科技含量,二要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三要具市场潜力,四要有广阔的大众消费市场。2002年3月,在南方打工的一个朋友李庆提供给我一个信息,珠海一家高科技公司生产的一种臭氧消毒机正在面向全国招代理商。我上网查了这方面的信息,发现臭氧在国内民用产品市场的开发才刚刚起步,“消毒机”符合我定位的几个条件,我决定选择它。
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我和李庆决定合伙干。厂家的产品有两种:一是商业用消毒机,零售价2000元左右;二是家用消毒机,零售价400元左右。我们选择了家用消毒机。因为产品初上市,厂家给我们条件也优惠,首批进货4万元,以后确保每月进货一次,3个月代理商保留期,如果做不上量,厂家可招收其它代理商。
2002年4月,我们开始筹备。投资5万元(我3万元控股,李庆2万元),租了高新区附近的一套二室一厅做办公室,房租每月1000元,一次性付清半年;3000元购入办公用品(电脑、传真机从父母家借用);执照税务花费近400元。
前期工作用了两个月时间,自己创业时才知道,这些一个都不能少的细小环节带来的辛苦,远远不是当初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在筹备公司期间,我们对市场进行了调查,发现类似的臭氧机在重庆已经有两家进入,而且这两家依靠传统的宣传手段都销售得不错。我们先摸清了对手的价格底细,制定了自己的战略。
公司在6月8日开业,为了宣传这个新产品,我找朋友花2000元开了一个小型的记者招待会。消毒机具有清除空气中的细菌,还具有解除蔬菜残留农药的作用。针对此时本市报刊正在热烈讨论吃放心蔬菜的情况,我们主要从解除蔬菜残留农药这个新闻点切入,介绍这种消毒机。第二天,就有3家报纸发出了这则新闻。随后我们又在几家报纸跟进了招商广告。
很快有电话打进来。有电话来总是令我们很高兴,一切进展得顺利,我们不厌其烦的解答,有人提出来看机器,我们也忙着做示范。可是,这样忙碌一个星期过去后,我们发现一个问题,打电话来询问的大都是个人购买者,因为离我们公司较远又不愿上门花时间来买一台机器,总是问附近哪儿有卖?更有人问商场有没有卖?
我们的本意是招代理商,并不想自己做销售,顾客打电话询问哪里能买到机器倒是提醒了我们。于是,我们开始自己去跟商场联系,想将产品打入商场。可是商场的入场费却让我们泄了气。我打电话跟厂家商量,期望得到厂家的支持,可是厂家根本不愿意出一分钱;我提出再追加5万投资,可是李庆不愿意再出钱;我回家想找父母借钱,想不到也没有得到支持。父亲很明确地告诉我说,第一步,先保住你的生存再求发展。
眼高手低,丢了市场
一个月过去后,电话再没有了。机器没有卖出去一台,我的心里有些着急。李庆言语举止上也隐隐对我有些埋怨。
就在这时,终于来了一个代理商,要求做万州区的代理。按照我们先期的规定,区级代理应该至少首期进货1万元。按理说,1万元也就是100多台机器,上百万人口的一个区消化这点并不困难。可是对方却跟我们讨价还价,最后谈到进货5000元,还将价格压了再压。我跟李庆二个人忙活一天,做现场示范,给他宣传资料,请他吃火锅,到下午才将货装上车,拿到了这5000元。总算是有了个开始,我们心里都松了口气,同时怀有更大期望,希望他再次进货。
这时,我跟李庆几乎都意识到了广告的重要性,接着我们在几家报纸上都投入了小条信息广告招商。一个月后,我们有了3家代理商,但进货量都很小。局面不像事先设想的那样,我们也不再坚持规定的量,因为来做代理的人,大多跟我们一样,没有多少经济实力做支撑,都是些想以此创业求生存的人。
现在回想起来非常没有面子,半年之后,我结束了我的臭氧消毒机代理生意。总体上来说,我没赔没赚,而且学到了不少经验。但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从这方面来说,我是失败了。总结自己的经验,总认为自己在大公司做过销售,见过世面,真正独自创业,才发现自己欠缺的太多。经商的这一堂课,也许要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我才能真正懂。
经营得当不是一句空话
从文章看,文中主人公最后既没赚到钱,也没怎么赔钱,从这一点上来说,文中主人公的创业活动不能说是失败的;但是从建立企业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赢利这一点说,文中主人公辛苦了半天,最后却没有赚到钱,所以说他失败也没有什么错。
一个企业经营失败,原因无外乎几点,第一是产品不好。从文中看,基本不存在这个问题,当时正是蔬菜残留农药成为社会热点,消费者也都在惴惴不安地寻找着解决问题的办法,臭氧消毒机的上市正逢其时。可以说是一个“当令”的好产品。第二是资金不足。从文中看,主人公是存在这方面问题的,但尚未严重到影响其经营的地步。第三是组织机构方面的问题。大家互相羁绊,陷于内耗之中。文中那位合伙者李庆后来虽然对文中主人公颇有烦言,但并不妨碍其经营行为,相反,还为他请来了自己能干的女同学,帮助一起将公司的业绩搞上去,而且李庆就在最后“出走”的时候,也仍旧为公司销售出去了200台臭氧消毒机。所以,不管从哪方面看,李庆都是一位好的合伙者,能够找到这样的合伙者,是创业者的幸运。
那么,文中主人公的毛病究竟出在哪里呢?我们说,毛病是出在他的经营策略上。第一,没有用己所长。本来是搞营销出身的,他擅长的是推销,即与产品的最终消费者打交道,而他却弃己所长,改为与产品的二级代理商打交道。也就是说,他的长处本来是在终端市场推广方面(我们对他对媒体的娴熟利用方面可以看出这一点),他后来却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渠道建设方面,而这本来不是其所擅长的。第二,从产品的选择上说,从当时的社会环境看,选择臭氧消毒机这种产品是没有错的,但在与产品提供者的关系处理上,他却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他应该选择的是产品代销,而不是加盟代理。产品代销与加盟代理是有区别的。加盟代理是在品牌已经形成或正在快速形成的情况下,利用品牌提供者已经制造成熟的市场影响力,在品牌提供者因为资金、人力、战略等种种原因的限制,不能及时将产品跟进的情况下,替品牌所有者占领市场。理想的加盟代理有两个前提:第一,产品提供者的品牌已经形成或正在快速形成;第二,品牌提供者必须持续性地提供强有力的广告支持,并在产品价格上,提供极大优惠。文中主人公这两点都没有得到,他所选择的产品包括产品的提供者,在市场上默默无闻,当他要求产品提供者在广告投入等方面进行支持时,得到的也是一口回绝。这样,他就将市场开拓的风险全部放到了自己身上,而这种风险,本来大部分应该是由产品提供者承担的。选择加盟代理的最大目的,本来就是为了跳过市场培育期,规避培育市场所带来的风险,否则,加盟者有什么必要花费那么一大笔钱,去选择加盟一个品牌?如果当初选择产品代销,以他在终端销售方面的经历与经验,就可以实现资金的快速回笼,弥补其在资金上的短板,而且产品即使卖不出去,退回厂家,自己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
选择的错误,使文中主人公将有限的精力和有限的资金,都花在了市场培育上,花在了让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上,花在了寻找二级代理商身上。在这个过程中,既耽误了时间,有限的资金又被迅速耗空,经营者被弄得身心俱疲,以致后来信心尽失,恨不得快点结束这门生意。工程的承包方总是看着工程的发包方赚钱容易,因而做梦都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工程的发包方;做零售的人总是看着做批发的人赚钱容易,因而做梦都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批发商。他们却没有想到,这两者的要求是不同的,承担的风险也是不同的。说到底,是赚快钱、赚大钱、赚容易钱的思想害了文中主人公,导致了其创业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