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洛西汀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短期疗效

来源 :中华疼痛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度洛西汀辅助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潍坊市人民医院疼痛科的胸腹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40~7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普瑞巴林组(P组,n=30)和度洛西汀联合普瑞巴林组(DP组,n=30)。P组患者口服普瑞巴林胶囊,75 mg/次,2次/d,连续口服28 d;DP组患者在P组治疗基础上同时口服盐酸度洛西汀胶囊,15 mg/次,1次/d,连续口服28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开始后第7、14、28日时的疼痛VAS评分,同时观察治疗期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于疗程结束后评估疗效。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开始治疗后第7、14、28日时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治疗后第7日DP组VAS评分较P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28日时DP组VAS评分降低较P组更为明显[(2.4±0.7)比(3.1±0.8),(2.0±0.5)比(2.7±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恶心、呕吐的患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DP组疗效优于P组(83%比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度洛西汀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短期疗效优于单独应用普瑞巴林,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比较手法牵引旋转疗法和传统手法旋转疗法对颈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一科门诊收治的颈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132例,性别不限,年龄20~5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牵引旋转组和传统旋转组,每组66例。前者给予手法牵引旋转疗法,后者给予传统的手法旋转疗法。对患者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3 d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根据疼痛缓解度的四级评估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开窗髓核摘除术后复发患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9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收入住院的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后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5例,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26~61岁。突出节段:L4~5节段18例,L5~S1节段7例。初次手术方式均为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本组无症状间歇期为20个月~18年。全组均为下肢疼痛、麻木。所有患
疼痛评估对临床疼痛诊疗极为重要。为此拟组织国内专家编写疼痛评估的专家共识。疼痛科为中国首建,迫切需要出台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疼痛评估量表,试用后在全国推广。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亚甲蓝神经阻滞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的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患者76例,性别不限,年龄34~65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亚甲蓝阻滞组和常规阻滞组,每组38例。常规阻滞组采用利多卡因、曲安奈德进行神经阻滞,亚甲蓝阻滞组采用利多卡因、曲安奈德和亚甲蓝进行神经阻滞。评价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时视觉模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与C型臂引导下颈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所致颈肩及上肢根性痛的疗效及优势比较。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诊治的颈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颈肩痛及上肢根性痛患者42例,性别不限,年龄>18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UG组,n=22)和C型臂引导组(CG组,n=20)。两组分别在超声或C型臂引导下精确定位后行颈脊神经脉冲射频
股外侧皮神经发自第二、第三腰神经前支,支配大腿外侧的皮肤感觉,并且易发生解剖变异。与传统的盲法相比,神经电刺激器辅助下和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方法具有较高的成功率。股外侧皮神经阻滞一般有两种入路,第一种入路在髂前上棘内侧,第二种入路在髂前上棘下方,现在更推荐的是第二种入路方法,即在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之间的脂肪垫寻找神经,此处的股外侧皮神经位置相对固定。
维生素D作为一种激素原,除了调节机体钙磷代谢维持骨骼强壮外,还参与多种基因的表达,长期慢性维生素D缺乏可能会产生诸多不良后果,包括肿瘤、感染及免疫性、代谢性疾病、慢性疼痛等。本文主要就慢性疼痛患者维生素D缺乏症的患病率、维生素D与慢性疼痛的关系及治疗方面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