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以流体机械专业为对象,提出以多元化工程实践教师新要求,通过将教学内容模块化与应用化、教学实践项目工程化、产学研结合多元化等对流体机械课程进行了改革实践,完成培养具备多元化能力,并适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学生。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 机械 工程技术人才 产学研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0511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高教研究课题(YB20154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219-01
2015年,国务院公布了强化高端制造业的国家战略规划《中国制造2025》。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部署与十大发展重点领域,发现包括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农机装备等基本领域都离不开流体机械的应用。目前我国工程人才的培养无法很好地适应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新要求。首先,我国高端工程技术人才存在较大缺口;第二,工程教育缺乏行业引导,高校无法按照行业用人标准进行工程人才培养;第三,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不够完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单一,知识更新速度慢;教师教学能力亟待提高[1]。
以流体机械课程为实例,通过强化培养过程中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将专业课程标准落实要具体专业课程,强化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
一、流体机械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模块化与应用化
流体机械课程所涉及的机器可以简单划分工作机和原动机两大类。每个种类包括的具体设备又有不同分类,这些设备不仅结构复杂,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这增加了该课程教学难度,因此将流体机械课程的模块化与应用化显得尤为重要。在课程设置模块化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教学体系范式,按流体机械课程的分类,将其分成若干个专题课程来实施教学,而应用化是基于模块化的基础,以行业实践需求为基础,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两者相辅相成,在专业课打好基础,增加对同一学科专业课程横向辐射,增加流体机械人才宽口径覆盖是非常必要的[2]。
(二)以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认定为本,教书育人相结合
流体机械是一门工程实践要求很高的专业学科,这要求教师能够提升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实践教学能力。目前,高校教师在引进时候对学历层次和科研能力都提出较高要求,而一般教师工程经验不足,很难适应新型人才教学要求。围绕流体机械本科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素质为目的,打造工程型教师队伍,加强工程教师平台建设,完成教书育人相结合。
(三)教学实践项目工程化
具备工程实践认知能力教师要以专业实习、实训以企业实际存在的问题为指向,指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改进技术方案,从专门传授教学任务模式向研究教学转变,使学生从单方面接收知识转变为知识探索者[3]。为此,大学教育需要提倡基于工程实际问题的案例解决来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对设备仪器、检查、控制与网络技术要有一定专业能力。通过直观的演示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尽早的接触了实际应用系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储备人才。
(四)产学研结合多元化
好的产学研结合, 能够提供多元化的特色教学素材。目前,高水平的科研或教学老师,一种是潜心科研,而不从事教学;一种是一心教学,在科研工作上成果寥寥,两级分化明显[4]。坚持科研与教学并重,为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流体机械课程要求教师努力探索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同时,需要能将个人科研与教学相融合,将自己最新科研成果能够有效转变成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二、结束语
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以流体机械专业为对象,提出以多元化工程实践教师新要求,通过将教学内容模块化与应用化、教学实践项目工程化、产学研结合多元化等对流体机械课程进行了改革实践,完成培养具备多元化能力,并适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学生。
参考文献:
[1]中国制造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组. 中国制造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6):6-10.
[2]李永坚,黄绍平. “卓越工程师”培养要重视教学方法改革 [J]. 中国大学教育, 2012,(11):63-68.
[3]李俭,唐茂.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机械类专业实践课程改革研究[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2(11) : 57-59.
[4]孙荣,孟凡立,张慰. 论数字校园环境下高校教学资源的整合运行策略[J]. 现代教育技术, 2012, 22(5) :46-51.
作者简介:
许静,女,博士,讲师。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 机械 工程技术人才 产学研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0511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高教研究课题(YB20154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219-01
2015年,国务院公布了强化高端制造业的国家战略规划《中国制造2025》。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部署与十大发展重点领域,发现包括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农机装备等基本领域都离不开流体机械的应用。目前我国工程人才的培养无法很好地适应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新要求。首先,我国高端工程技术人才存在较大缺口;第二,工程教育缺乏行业引导,高校无法按照行业用人标准进行工程人才培养;第三,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不够完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单一,知识更新速度慢;教师教学能力亟待提高[1]。
以流体机械课程为实例,通过强化培养过程中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将专业课程标准落实要具体专业课程,强化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
一、流体机械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模块化与应用化
流体机械课程所涉及的机器可以简单划分工作机和原动机两大类。每个种类包括的具体设备又有不同分类,这些设备不仅结构复杂,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这增加了该课程教学难度,因此将流体机械课程的模块化与应用化显得尤为重要。在课程设置模块化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教学体系范式,按流体机械课程的分类,将其分成若干个专题课程来实施教学,而应用化是基于模块化的基础,以行业实践需求为基础,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两者相辅相成,在专业课打好基础,增加对同一学科专业课程横向辐射,增加流体机械人才宽口径覆盖是非常必要的[2]。
(二)以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认定为本,教书育人相结合
流体机械是一门工程实践要求很高的专业学科,这要求教师能够提升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实践教学能力。目前,高校教师在引进时候对学历层次和科研能力都提出较高要求,而一般教师工程经验不足,很难适应新型人才教学要求。围绕流体机械本科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素质为目的,打造工程型教师队伍,加强工程教师平台建设,完成教书育人相结合。
(三)教学实践项目工程化
具备工程实践认知能力教师要以专业实习、实训以企业实际存在的问题为指向,指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改进技术方案,从专门传授教学任务模式向研究教学转变,使学生从单方面接收知识转变为知识探索者[3]。为此,大学教育需要提倡基于工程实际问题的案例解决来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对设备仪器、检查、控制与网络技术要有一定专业能力。通过直观的演示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尽早的接触了实际应用系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储备人才。
(四)产学研结合多元化
好的产学研结合, 能够提供多元化的特色教学素材。目前,高水平的科研或教学老师,一种是潜心科研,而不从事教学;一种是一心教学,在科研工作上成果寥寥,两级分化明显[4]。坚持科研与教学并重,为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流体机械课程要求教师努力探索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同时,需要能将个人科研与教学相融合,将自己最新科研成果能够有效转变成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二、结束语
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以流体机械专业为对象,提出以多元化工程实践教师新要求,通过将教学内容模块化与应用化、教学实践项目工程化、产学研结合多元化等对流体机械课程进行了改革实践,完成培养具备多元化能力,并适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学生。
参考文献:
[1]中国制造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组. 中国制造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6):6-10.
[2]李永坚,黄绍平. “卓越工程师”培养要重视教学方法改革 [J]. 中国大学教育, 2012,(11):63-68.
[3]李俭,唐茂.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机械类专业实践课程改革研究[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2(11) : 57-59.
[4]孙荣,孟凡立,张慰. 论数字校园环境下高校教学资源的整合运行策略[J]. 现代教育技术, 2012, 22(5) :46-51.
作者简介:
许静,女,博士,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