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一带一路”对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颠覆传统海洋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战略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也给我国的工程企业向外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而随着中国工程企业走向海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也高。针对目前工程管理专业现状进行分析,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和机遇,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关 键 词] “一带一路”;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208-02
一、引言
2013年我国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即“一带一路”倡议[1-2]。在此倡议推动下,中国工程企业走向海外的进程对工程技术人才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能力要求[3]。从“一带一路”的区域范围看,这类人才不仅要具有过硬的专业能力,而且要熟悉沿线地区国情,并且能灵活运用国际准则结合地方特色进行有效的项目管理,推进沿线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4]。因此,高校工程管理类专业必须全面认清工程建设领域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合理规划未来的发展之路,打破传统培养观念,创新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专业特色,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帮助其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走出去。
二、高校工程管理专业针对“一带一路”所采取的措施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阶段,沿线发展中国家众多,对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大。但其本身工业化基础普遍薄弱,工程教育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大多难以靠自身培养足够数量的工程技术人才,急需我国的建设工程相关专业人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普遍国情复杂、政局不稳、文化及宗教差异较大,建设工程相关专业人才除本专业外,还需要全面了解当地政治、文化、法律和标准规范[5,6]。这类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即能胜任项目所在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除基本的外语(如英语)的语言交流能力外,还需要有良好的项目所在国的语言交流能力,熟悉项目所在国的政策、法律和社会文化。这类人才比以往我们所培养的工程管理人才要求更高,难度更大。
当前,西安交通大学发起的“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宁夏大学成立的首家阿拉伯学院以及由八国47个高校建成“一带一路”
高校共建联盟智库,为相互间资源共享、人员交流、科研合作等方面提供了合作平台,有助于“一带一路”沿线各高校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合作新模式、加快高等教育实现国际化进程。其他高校也可以借助这个契机,通过协议等方式,参与到联盟的各项交流活动中,积极开展各项合作,从而充分利用平台资源。
三、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发展措施
(一)利用平台资源,加强交流合作
国内各高校可以借助“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这个平台,与联盟内高校以及来自欧亚非大陆的多所高校进行校际交流、人才培养、科研项目、智库建设、文化沟通等方面的合作,从而推动我国各高校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学之间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跨国、跨域、跨界的学术交流,可以使知识生产能力发挥协同效应,也能增进各国各地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进而更好地为“一带一路”建设贡提供智力支持。另外,还需要积极探索不同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协作,并努力实现不同高校间课程学分的互认,让学生在一个学校获得的学分能够同时获得其他学校认可,这也是教育国际化的一个必然结果。
(二)加强课程师资,培养国际人才
目前国内部分院校开设了如中英班、中法班等专业加外语的专业,大部分院校还只开设传统的专业班,对学生的外语能力培养仅限于大学英语及学生自学,能在课余时间努力学外语的学生也是少数。在外国语学院中,学生虽然有较好的外语基础,但缺乏一定的专业依托,导致在专业领域外语能力依然不足。除了英语,在课程体系中也要增设小语种课程特别是沿线国家的语言供学生修读。另外“一带一路”所需要的人才绝不是专业知识与外语的机械累加,在加强语言能力培养的同时应该增加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背景、合作机制、规则标准,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民俗宗教等方面的内容,切实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与沟通的能力。
人才培养靠的是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標,我们必须在业务水平、教师待遇等方面保障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为此我们可以引进国外优质教师资源,吸引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回国服务,提高聘用高校外籍教师比例等。
(三)参与国际认证,引领办学质量
“一带一路”建设所紧缺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是专业教育国际认证最为成熟的领域之一,高校可以通过参与国际认证的方式来确保教育质量。工程教育认证起源于美国,现已成为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这个最初只有6个国家组成的互认团体,目前签约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增加到22个。2013年,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临时签约组织,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向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参与国际认证可以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国际工程师,让优秀人才进入国际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
(四)提高国际意识,鼓励出国留学
目前我们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对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不够,往往仅专注于实用技术方面。要想真正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打造成利益共同体,从根本上必须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与能力。高校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让学生更具有时代主人翁的责任意识,并敢于接受时代的挑战,勇于承担时代的使命,积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具备从事国际交往所必需的综合素质。 中国作为留学大国,在国际化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只有在沿线国家和地区长期生活和学习,才能深入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才能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另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了招收更多的留学生大开便利之门。学校采取减免学费、提高奖学金、提供就业岗位等优惠措施,加大对中国留学生的吸引力度。这将极大地刺激中国留学生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为此,高校可以采用境外办学、合作办学和开办分校等方式,以设立国际人才培养实践基地为主要渠道,结合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安排,有针对、有计划地向沿线国家和地区派遣有志投身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学生,开展学术交流、实习和实践活动。
(五)培养实践能力,强调突出创新
目前很多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在现有实践课时基础上,也增设了认识实习部分,但这些措施仍然不够,高校还需要加强与业界的合作。积极促进高校与沿线企业、研究机构进行互利合作,由学校联系派学生去跨国企业进行海外实习;并派遣优秀学生出国就某项课题进行共同研究。高校还可以和一些建筑类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协议的形式开展协同培养项目。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一举两得。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视为中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双引擎”之一的时代背景下,社会急需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加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融入专业教育中,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1)开设专业创业教育课程。开设与专业发展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开设与专业相关的产业和技术项目研发、设计训练课程或教学环节;同时,加强技能性创新创业教育,开设创业实务课程,系统学习创业的相关理论和方法。(2)课程教学融进创业教育内容。创业教育要深度融入专业教育不能仅凭几门创业课程的开设,而是需要改进课程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鼓励学生了解与专业相关的创业信息,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内驱动力。(3)完善创新创业训练环节。创业教育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还需进行创业的实践训练。要通过开展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和创业训练计划,激发学生探索和研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
(六)重视校友作用,维护关系纽带
校友工作是对学校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一项工作。真心诚意为校友的终身发展服务,同时也会实现学校的长远发展。高校要充分发挥海外校友在引智、引资方面的作用。因为海外校友集中在经济、科技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当一部分人事业有成。他们掌握世界前沿科學和先进技术,是引智、引资和科技创新工作可以借助的力量。可以通过校友会,定期邀请海外校友会重要人物和负责人参观考察和讲学,有目的、有计划地鼓励海外校友为国内引介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才,推动海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为国内各领域的科技创新和科学发展输送新的血液,另外海外校友在高校学生“走出去”过程中也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四、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适应“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需要政府、地方和企业的支持与帮助,但高校无疑是其中最直接的主体。高校需要充分整合内部资源,积极获取国家、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的支持,为“一带一路”的实施提供足够的人才资源。
参考文献:
[1]刘海生.基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研究[J].经济视野,2016(16):19.
[2]宋国友.“一带一路”倡议构想与中国经济外交新发展[J].国际观察,2015(4):22-34.
[3]孙章.“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铁路“走出去”[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5,18(3).
[4]刘国斌,孙雅俊.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助推“一带一路”倡议的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17):20-23.
[5]吴宇蒙.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工程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7):81-82.
[6]文君,蒋先玲.用系统思维创新高校“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5):153-160.
◎编辑 赵瑞峰
[关 键 词] “一带一路”;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208-02
一、引言
2013年我国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即“一带一路”倡议[1-2]。在此倡议推动下,中国工程企业走向海外的进程对工程技术人才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能力要求[3]。从“一带一路”的区域范围看,这类人才不仅要具有过硬的专业能力,而且要熟悉沿线地区国情,并且能灵活运用国际准则结合地方特色进行有效的项目管理,推进沿线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4]。因此,高校工程管理类专业必须全面认清工程建设领域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合理规划未来的发展之路,打破传统培养观念,创新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专业特色,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帮助其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走出去。
二、高校工程管理专业针对“一带一路”所采取的措施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阶段,沿线发展中国家众多,对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大。但其本身工业化基础普遍薄弱,工程教育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大多难以靠自身培养足够数量的工程技术人才,急需我国的建设工程相关专业人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普遍国情复杂、政局不稳、文化及宗教差异较大,建设工程相关专业人才除本专业外,还需要全面了解当地政治、文化、法律和标准规范[5,6]。这类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即能胜任项目所在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除基本的外语(如英语)的语言交流能力外,还需要有良好的项目所在国的语言交流能力,熟悉项目所在国的政策、法律和社会文化。这类人才比以往我们所培养的工程管理人才要求更高,难度更大。
当前,西安交通大学发起的“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宁夏大学成立的首家阿拉伯学院以及由八国47个高校建成“一带一路”
高校共建联盟智库,为相互间资源共享、人员交流、科研合作等方面提供了合作平台,有助于“一带一路”沿线各高校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合作新模式、加快高等教育实现国际化进程。其他高校也可以借助这个契机,通过协议等方式,参与到联盟的各项交流活动中,积极开展各项合作,从而充分利用平台资源。
三、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发展措施
(一)利用平台资源,加强交流合作
国内各高校可以借助“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这个平台,与联盟内高校以及来自欧亚非大陆的多所高校进行校际交流、人才培养、科研项目、智库建设、文化沟通等方面的合作,从而推动我国各高校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学之间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跨国、跨域、跨界的学术交流,可以使知识生产能力发挥协同效应,也能增进各国各地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进而更好地为“一带一路”建设贡提供智力支持。另外,还需要积极探索不同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协作,并努力实现不同高校间课程学分的互认,让学生在一个学校获得的学分能够同时获得其他学校认可,这也是教育国际化的一个必然结果。
(二)加强课程师资,培养国际人才
目前国内部分院校开设了如中英班、中法班等专业加外语的专业,大部分院校还只开设传统的专业班,对学生的外语能力培养仅限于大学英语及学生自学,能在课余时间努力学外语的学生也是少数。在外国语学院中,学生虽然有较好的外语基础,但缺乏一定的专业依托,导致在专业领域外语能力依然不足。除了英语,在课程体系中也要增设小语种课程特别是沿线国家的语言供学生修读。另外“一带一路”所需要的人才绝不是专业知识与外语的机械累加,在加强语言能力培养的同时应该增加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背景、合作机制、规则标准,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民俗宗教等方面的内容,切实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与沟通的能力。
人才培养靠的是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標,我们必须在业务水平、教师待遇等方面保障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为此我们可以引进国外优质教师资源,吸引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回国服务,提高聘用高校外籍教师比例等。
(三)参与国际认证,引领办学质量
“一带一路”建设所紧缺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是专业教育国际认证最为成熟的领域之一,高校可以通过参与国际认证的方式来确保教育质量。工程教育认证起源于美国,现已成为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这个最初只有6个国家组成的互认团体,目前签约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增加到22个。2013年,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临时签约组织,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向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参与国际认证可以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国际工程师,让优秀人才进入国际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
(四)提高国际意识,鼓励出国留学
目前我们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对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不够,往往仅专注于实用技术方面。要想真正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打造成利益共同体,从根本上必须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与能力。高校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让学生更具有时代主人翁的责任意识,并敢于接受时代的挑战,勇于承担时代的使命,积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具备从事国际交往所必需的综合素质。 中国作为留学大国,在国际化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只有在沿线国家和地区长期生活和学习,才能深入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才能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另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了招收更多的留学生大开便利之门。学校采取减免学费、提高奖学金、提供就业岗位等优惠措施,加大对中国留学生的吸引力度。这将极大地刺激中国留学生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为此,高校可以采用境外办学、合作办学和开办分校等方式,以设立国际人才培养实践基地为主要渠道,结合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安排,有针对、有计划地向沿线国家和地区派遣有志投身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学生,开展学术交流、实习和实践活动。
(五)培养实践能力,强调突出创新
目前很多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在现有实践课时基础上,也增设了认识实习部分,但这些措施仍然不够,高校还需要加强与业界的合作。积极促进高校与沿线企业、研究机构进行互利合作,由学校联系派学生去跨国企业进行海外实习;并派遣优秀学生出国就某项课题进行共同研究。高校还可以和一些建筑类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协议的形式开展协同培养项目。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一举两得。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视为中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双引擎”之一的时代背景下,社会急需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加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融入专业教育中,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1)开设专业创业教育课程。开设与专业发展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开设与专业相关的产业和技术项目研发、设计训练课程或教学环节;同时,加强技能性创新创业教育,开设创业实务课程,系统学习创业的相关理论和方法。(2)课程教学融进创业教育内容。创业教育要深度融入专业教育不能仅凭几门创业课程的开设,而是需要改进课程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鼓励学生了解与专业相关的创业信息,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内驱动力。(3)完善创新创业训练环节。创业教育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还需进行创业的实践训练。要通过开展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和创业训练计划,激发学生探索和研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
(六)重视校友作用,维护关系纽带
校友工作是对学校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一项工作。真心诚意为校友的终身发展服务,同时也会实现学校的长远发展。高校要充分发挥海外校友在引智、引资方面的作用。因为海外校友集中在经济、科技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当一部分人事业有成。他们掌握世界前沿科學和先进技术,是引智、引资和科技创新工作可以借助的力量。可以通过校友会,定期邀请海外校友会重要人物和负责人参观考察和讲学,有目的、有计划地鼓励海外校友为国内引介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才,推动海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为国内各领域的科技创新和科学发展输送新的血液,另外海外校友在高校学生“走出去”过程中也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四、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适应“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需要政府、地方和企业的支持与帮助,但高校无疑是其中最直接的主体。高校需要充分整合内部资源,积极获取国家、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的支持,为“一带一路”的实施提供足够的人才资源。
参考文献:
[1]刘海生.基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研究[J].经济视野,2016(16):19.
[2]宋国友.“一带一路”倡议构想与中国经济外交新发展[J].国际观察,2015(4):22-34.
[3]孙章.“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铁路“走出去”[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5,18(3).
[4]刘国斌,孙雅俊.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助推“一带一路”倡议的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17):20-23.
[5]吴宇蒙.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工程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7):81-82.
[6]文君,蒋先玲.用系统思维创新高校“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5):153-160.
◎编辑 赵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