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传统戏曲评书中,“女将风采”素来是个不朽的亮点。北魏有花木兰从军,隋唐有黑、白夫人战尉迟,北宋有穆桂英挂帅,南宋有梁红玉破敌。但上述故事,或为虚构,或是真实人生基础上的“艺术加工”。但晚明乱世,却实实在在出了一个女英雄秦良玉,她在国家危亡时挺身赴国难,为挽大厦将倾的明王朝,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秦良玉初建功
秦良玉,字贞素,重庆忠县人,明末清初杰出的女军事家。
秦良玉生于明朝万历二年(1574年),秦家的祖训就是“执干戈以卫社稷”。早年他们就在当地集合乡勇,编练民团,几代下来渐成规模。少年时的秦良玉即展现出文武全才的资质,每与父兄纵论带兵之道,常侃侃而谈,挥斥方遒。依照现代人对于秦良玉遗衣的估算,她的身高可能在一米八六左右。曾与她并肩作战的明朝四川总督李化龍曾形容秦良玉“剑眉鹿目,姿容秀美,体魄雄壮”。
二十一岁那年,秦良玉与四川石柱宣抚使马千乘喜结连理。马家特有的“白杆步兵”素来是明朝强军。针对这时期战场热兵器地位日重的趋势,秦良玉帮助丈夫更革战法,在保持白杆兵骁勇善战的同时,大量装备火枪武器,形成了白杆长矛与精良火枪协同作战的战法。她更效仿秦家军阵,设立了以四川梆子发布军令的方法,依照梆子声音长短的不同,部队演变不同的战法。秦良玉的到来,令马家白杆军如虎添翼。夫妻数年苦心经营下,马家白杆军渐成西南劲旅。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播州杨应龙叛乱,攻陷重庆、泸州等地,兵逼成都。万急局面下,秦良玉夫妇率三千五百白杆兵出击。他们手持四川特产白蜡树做成的长矛,枪头上配铁钩,枪尾配铁环,既可捅杀亦可砍杀,更可用铁环作锤重击,他们战阵之上更凶悍无比。秦良玉夫妇出征后连战连捷。次年四月,明军转守为攻,进兵至杨应龙的咽喉地带——贵州桑木关。此地易守难攻,而白杆兵又大显神威,他们以白杆枪攀挂城墙,像攀岩运动员一般快速翻墙,一举登上敌城。城头叛军们还没缓过神来,就成了白杆军的枪下鬼。桑木关一破,杨应龙大势已去,上吊自杀。
平乱之战,让秦良玉名满天下。明朝四川总督李化龙打造了一面刻有“女中豪杰”的金牌,赠予秦良玉表敬意。马千乘也获明朝彩缎奖励。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石柱当地发现银矿,税使邱乘云眼红索贿万两白银,马千乘愤然拒绝。结果邱乘云诬陷马千乘谋反,致其死于京城诏狱。
辽东浴血惊天下
马千乘含冤而死8年后,秦良玉及其麾下白杆兵再赴国难。
此时已是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努尔哈赤的女真骑兵早已肆虐辽东。溃烂局面下,明王朝想起了马家精锐。辽东开战后,秦良玉先命其兄长秦邦平和弟弟秦民屏,率领三千精兵先行赶赴辽东。他们与从浙江赶来的童仲揆部合兵,一齐驰援沈阳。但他们赶到浑河时,沈阳却已沦陷,这支仅有六千人的川浙步兵,一下子与努尔哈赤的六万主力骑兵遭遇。
大战打响后,努尔哈赤先派扈卫精骑冲阵,被白杆军击退。随后又以后军大攻,白杆军结阵迎敌,火器齐发,八旗军一上午就损失数千人。努尔哈赤紧急命令沈阳城刚刚投降的明朝炮手,以大炮向白杆兵猛轰,更集中5倍于白杆兵的精骑猛冲。敌众我寡下,白杆兵终于不支,防线被八旗军陆续突破,直到日暮西沉时,除了秦民屏率少数部队突围而出外,两千白杆精兵壮烈殉国。与此同时,和白杆兵并肩战斗的童仲揆部浙军,也血战到最后一刻。
浑河岸的这场悲壮厮杀,白杆兵与浙军并肩战斗,以众敌寡的八旗军伤亡惨重,清朝人魏源称之为“辽左用兵第一血战”。天启皇帝朱由校称赞此战“凛凛有生气”,又加封秦良玉二品武官。这期间,她还受命平定了四川永宁土司奢崇明的叛乱,稳定了明朝的西南大后方。
白杆兵与八旗铁骑的再次交手,发生在明朝崇祯三年(1630年)。此时已是“后金”政权的八旗军,绕过明朝重兵把守的辽东防线,经河北攻入北京地区。接到勤王命令后,秦良玉马不停蹄,率五千白杆兵奔赴京城。这时北京周边的救援部队多达二十万,但竟无人敢战,仅在周边观望。秦良玉迎难而上,以五千精兵屯兵宣武门外,与后金精兵对峙。但北京城外的遵化、永平、滦州、迁安四镇和大明都城,俨然成了八旗军案板上的弱肉。
为挽救危局,明朝兵部尚书孙承宗决定发动反击,收复四镇,秦良玉再次主动请缨。是年二月,秦良玉和关宁铁骑名将祖大寿密切配合,先攻滦州。白杆兵再次发挥善于攀爬的优点,持白杆枪强登滦州城门,一举奇袭成功。次日,明军又攻迁安,再次攻克。留守四镇的金将阿敏企图在遵化与明军决战,结果明军先用炮轰,再以白杆兵正面出击,辽东骑兵两翼包抄,数千八旗铁骑一下子被白杆军长矛捅成了稀巴烂。阿敏又在永平城下摆开了阵势,又被明军打得稀里哗啦。仅5天时间,沦陷的关内四镇全部收复。在这5天中,秦良玉衣不解甲,屡屡冲锋在前,和八旗铁骑硬碰硬地厮杀。这场被称“遵永大捷”的胜利中她居功至伟。
北京保卫战结束后,崇祯在平台召见秦良玉,并赠彩带等物。崇祯命她守御川地,防备此时已然兴起的“流贼”张献忠。
保卫西南功业传
很长一段时间里,白杆兵都是张献忠的噩梦。从崇祯七年(1634年),秦良玉以数千白杆兵解夔州之围,杀退进犯四川的张献忠开始。之后几年里秦良玉相继击败罗汝才、张献忠等各部侵扰。但好景不长,崇祯十二年(1639年),张献忠在向明王朝投降两年后再度造反,杨嗣昌统兵南下征讨。急于求成的杨嗣昌,将四川精锐全部用于搜杀张献忠,却导致四川本地防务空虚。张献忠反而掉转枪口杀奔了夔州。这时的秦良玉,麾下白杆军精兵已有数万人,闻讯后立刻驰援。但四川巡抚邵洁春无能,错误的指挥使白杆兵在夔州一战中失去了地势优势,以三万兵马抵挡张献忠数十万大军,被杀得全军覆没。成都沦陷,秦良玉多年苦心经营的白杆精兵,一战几乎尽没。
秦良玉回到石柱家乡,重新整顿兵马,以图恢复。不到几年的时间,一支近万人的新白杆军重新建立起来。然而就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王朝灭亡,崇祯皇帝煤山上吊。噩耗传来,秦良玉悲痛欲绝,在石柱举行了盛大的葬礼。这时已经占据荆楚大地的张献忠,又再向四川杀来。张献忠率几十万大军在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直扑成都。秦良玉闻讯后,立刻亲率麾下一万多白杆兵在夔州阻击。一场恶战之后,秦良玉终于不支退走。之后张献忠乘胜追击,连下成都、重庆各重镇,尽占四川大地。
慑于秦良玉的威名,张献忠着力拉拢,派人送来了册封印玺,秦良玉愤然拒绝,坚定宣布:“石柱有敢从贼者,皆族诛之。”噩耗接踵而来,秦良玉的爱子马祥麟受命镇守湖北,在血战后壮烈殉国,临终前给秦良玉留下遗书:“勿以儿安危为念。”秦良玉得知后并未落泪,相反朗声大笑:“好,真我好儿也!”之后的南明弘光、隆武、永历各政权,皆曾派人册封秦良玉。南明隆武政权在1646年封秦良玉为“忠贞侯”,她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因战功封侯的女将军。
1648年,这位一生忠于国事的爱国将领,带着未能匡扶社稷的遗憾,闭上了疲劳的眼睛。而她所镇守的四川石柱地区,此后一直坚决抵抗外来入侵。直到清朝顺治十六年(1659年),在得悉南明永历政权业已灭亡后,其孙马万年才宣布归顺了清王朝。
秦良玉的不凡一生,即使是她的敌人清王朝也甚为敬佩。清军占领石柱后,曾为秦良玉举行了盛大的祭奠仪式。清朝康熙、乾隆两朝,还曾由政府出资修建祠堂。而在清朝人编修的《明史》中,她也是唯一一个被列入将相传的女子。不但是明王朝的唯一一个,更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一个。
(摘自现代出版社《明朝原来是这样(白金升级版)》)
秦良玉初建功
秦良玉,字贞素,重庆忠县人,明末清初杰出的女军事家。
秦良玉生于明朝万历二年(1574年),秦家的祖训就是“执干戈以卫社稷”。早年他们就在当地集合乡勇,编练民团,几代下来渐成规模。少年时的秦良玉即展现出文武全才的资质,每与父兄纵论带兵之道,常侃侃而谈,挥斥方遒。依照现代人对于秦良玉遗衣的估算,她的身高可能在一米八六左右。曾与她并肩作战的明朝四川总督李化龍曾形容秦良玉“剑眉鹿目,姿容秀美,体魄雄壮”。
二十一岁那年,秦良玉与四川石柱宣抚使马千乘喜结连理。马家特有的“白杆步兵”素来是明朝强军。针对这时期战场热兵器地位日重的趋势,秦良玉帮助丈夫更革战法,在保持白杆兵骁勇善战的同时,大量装备火枪武器,形成了白杆长矛与精良火枪协同作战的战法。她更效仿秦家军阵,设立了以四川梆子发布军令的方法,依照梆子声音长短的不同,部队演变不同的战法。秦良玉的到来,令马家白杆军如虎添翼。夫妻数年苦心经营下,马家白杆军渐成西南劲旅。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播州杨应龙叛乱,攻陷重庆、泸州等地,兵逼成都。万急局面下,秦良玉夫妇率三千五百白杆兵出击。他们手持四川特产白蜡树做成的长矛,枪头上配铁钩,枪尾配铁环,既可捅杀亦可砍杀,更可用铁环作锤重击,他们战阵之上更凶悍无比。秦良玉夫妇出征后连战连捷。次年四月,明军转守为攻,进兵至杨应龙的咽喉地带——贵州桑木关。此地易守难攻,而白杆兵又大显神威,他们以白杆枪攀挂城墙,像攀岩运动员一般快速翻墙,一举登上敌城。城头叛军们还没缓过神来,就成了白杆军的枪下鬼。桑木关一破,杨应龙大势已去,上吊自杀。
平乱之战,让秦良玉名满天下。明朝四川总督李化龙打造了一面刻有“女中豪杰”的金牌,赠予秦良玉表敬意。马千乘也获明朝彩缎奖励。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石柱当地发现银矿,税使邱乘云眼红索贿万两白银,马千乘愤然拒绝。结果邱乘云诬陷马千乘谋反,致其死于京城诏狱。
辽东浴血惊天下
马千乘含冤而死8年后,秦良玉及其麾下白杆兵再赴国难。
此时已是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努尔哈赤的女真骑兵早已肆虐辽东。溃烂局面下,明王朝想起了马家精锐。辽东开战后,秦良玉先命其兄长秦邦平和弟弟秦民屏,率领三千精兵先行赶赴辽东。他们与从浙江赶来的童仲揆部合兵,一齐驰援沈阳。但他们赶到浑河时,沈阳却已沦陷,这支仅有六千人的川浙步兵,一下子与努尔哈赤的六万主力骑兵遭遇。
大战打响后,努尔哈赤先派扈卫精骑冲阵,被白杆军击退。随后又以后军大攻,白杆军结阵迎敌,火器齐发,八旗军一上午就损失数千人。努尔哈赤紧急命令沈阳城刚刚投降的明朝炮手,以大炮向白杆兵猛轰,更集中5倍于白杆兵的精骑猛冲。敌众我寡下,白杆兵终于不支,防线被八旗军陆续突破,直到日暮西沉时,除了秦民屏率少数部队突围而出外,两千白杆精兵壮烈殉国。与此同时,和白杆兵并肩战斗的童仲揆部浙军,也血战到最后一刻。
浑河岸的这场悲壮厮杀,白杆兵与浙军并肩战斗,以众敌寡的八旗军伤亡惨重,清朝人魏源称之为“辽左用兵第一血战”。天启皇帝朱由校称赞此战“凛凛有生气”,又加封秦良玉二品武官。这期间,她还受命平定了四川永宁土司奢崇明的叛乱,稳定了明朝的西南大后方。
白杆兵与八旗铁骑的再次交手,发生在明朝崇祯三年(1630年)。此时已是“后金”政权的八旗军,绕过明朝重兵把守的辽东防线,经河北攻入北京地区。接到勤王命令后,秦良玉马不停蹄,率五千白杆兵奔赴京城。这时北京周边的救援部队多达二十万,但竟无人敢战,仅在周边观望。秦良玉迎难而上,以五千精兵屯兵宣武门外,与后金精兵对峙。但北京城外的遵化、永平、滦州、迁安四镇和大明都城,俨然成了八旗军案板上的弱肉。
为挽救危局,明朝兵部尚书孙承宗决定发动反击,收复四镇,秦良玉再次主动请缨。是年二月,秦良玉和关宁铁骑名将祖大寿密切配合,先攻滦州。白杆兵再次发挥善于攀爬的优点,持白杆枪强登滦州城门,一举奇袭成功。次日,明军又攻迁安,再次攻克。留守四镇的金将阿敏企图在遵化与明军决战,结果明军先用炮轰,再以白杆兵正面出击,辽东骑兵两翼包抄,数千八旗铁骑一下子被白杆军长矛捅成了稀巴烂。阿敏又在永平城下摆开了阵势,又被明军打得稀里哗啦。仅5天时间,沦陷的关内四镇全部收复。在这5天中,秦良玉衣不解甲,屡屡冲锋在前,和八旗铁骑硬碰硬地厮杀。这场被称“遵永大捷”的胜利中她居功至伟。
北京保卫战结束后,崇祯在平台召见秦良玉,并赠彩带等物。崇祯命她守御川地,防备此时已然兴起的“流贼”张献忠。
保卫西南功业传
很长一段时间里,白杆兵都是张献忠的噩梦。从崇祯七年(1634年),秦良玉以数千白杆兵解夔州之围,杀退进犯四川的张献忠开始。之后几年里秦良玉相继击败罗汝才、张献忠等各部侵扰。但好景不长,崇祯十二年(1639年),张献忠在向明王朝投降两年后再度造反,杨嗣昌统兵南下征讨。急于求成的杨嗣昌,将四川精锐全部用于搜杀张献忠,却导致四川本地防务空虚。张献忠反而掉转枪口杀奔了夔州。这时的秦良玉,麾下白杆军精兵已有数万人,闻讯后立刻驰援。但四川巡抚邵洁春无能,错误的指挥使白杆兵在夔州一战中失去了地势优势,以三万兵马抵挡张献忠数十万大军,被杀得全军覆没。成都沦陷,秦良玉多年苦心经营的白杆精兵,一战几乎尽没。
秦良玉回到石柱家乡,重新整顿兵马,以图恢复。不到几年的时间,一支近万人的新白杆军重新建立起来。然而就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王朝灭亡,崇祯皇帝煤山上吊。噩耗传来,秦良玉悲痛欲绝,在石柱举行了盛大的葬礼。这时已经占据荆楚大地的张献忠,又再向四川杀来。张献忠率几十万大军在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直扑成都。秦良玉闻讯后,立刻亲率麾下一万多白杆兵在夔州阻击。一场恶战之后,秦良玉终于不支退走。之后张献忠乘胜追击,连下成都、重庆各重镇,尽占四川大地。
慑于秦良玉的威名,张献忠着力拉拢,派人送来了册封印玺,秦良玉愤然拒绝,坚定宣布:“石柱有敢从贼者,皆族诛之。”噩耗接踵而来,秦良玉的爱子马祥麟受命镇守湖北,在血战后壮烈殉国,临终前给秦良玉留下遗书:“勿以儿安危为念。”秦良玉得知后并未落泪,相反朗声大笑:“好,真我好儿也!”之后的南明弘光、隆武、永历各政权,皆曾派人册封秦良玉。南明隆武政权在1646年封秦良玉为“忠贞侯”,她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因战功封侯的女将军。
1648年,这位一生忠于国事的爱国将领,带着未能匡扶社稷的遗憾,闭上了疲劳的眼睛。而她所镇守的四川石柱地区,此后一直坚决抵抗外来入侵。直到清朝顺治十六年(1659年),在得悉南明永历政权业已灭亡后,其孙马万年才宣布归顺了清王朝。
秦良玉的不凡一生,即使是她的敌人清王朝也甚为敬佩。清军占领石柱后,曾为秦良玉举行了盛大的祭奠仪式。清朝康熙、乾隆两朝,还曾由政府出资修建祠堂。而在清朝人编修的《明史》中,她也是唯一一个被列入将相传的女子。不但是明王朝的唯一一个,更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一个。
(摘自现代出版社《明朝原来是这样(白金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