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教师较多地偏重于使学生掌握解题技能技巧的作业操练功能,只重视作业的短期功利价值,不太顾及长远的教育价值,从而使学生成为作业的工具和应试的机器。
对于小学生而言,作业尤其是课外作业是他们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处理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的同时,改变传统的作业观念,优化作业设计,体现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的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和综合性呢?
1 新课程背景下作业的新特色
1.1 联系生活。陶行知先生“社会即学校”一说告诉我们,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走进生活,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可以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可以让学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作业,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完成,从而使学生更能体验成功的乐趣。如在教学“找规律”一课后,布置学生为家里地板砖的铺设设计有规律的图案。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1.2 有效整合。新课程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多学科知识的整合。作业的整合,在内容组织和文字编辑上打破了分科作业模式,注意知识重组和综合运用,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而且节约了作业时间,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同时作业整合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可依据内容和要求作各种变化,可避免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增强儿童的作业兴趣。例如学习完一个单元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以数学报的形式,将知识进行归类,它可以是某个知识点的专题,也可以是反映整个单元知识脉络的综合。
1.3 体现趣味。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得好:“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该做的事都变成一种游戏。”趣味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挥。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趣味性的作业更是让他们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过程。如“开火车”、“玩扑克牌”、“送信”、“数学迷宫”、“数鸭子”、“勇攀高峰”、“猜数”等学生喜爱的游戏,将数学概念题、计算题穿插其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玩中做、做中学。
1.4 强调实践。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接受知识的感官越多,知识就掌握得越牢固,越全面。”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他们的思维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通过让学生做活动性和操作性的作业,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能使其获得多方面的感性认识。如学习了数学实践活动课《小管家》后让学生做一个星期的“小管家”,负责家里的衣食住行。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要调查、统计、计算、统筹安排,他们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情感体验得到了实现。
2 新课程背景下作业的新种类
2.1 整合性的作业。这类作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完成作业不是单学科知识的运用,而是综合运用知识来认识、处理、解决问题。例如“解决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它是把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数学问题用文字叙述出来,再用数学方法进行解答。文字叙述是抽象的,为了让学生能形象地理解知识的来源,弄清题意,根据低龄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我给一年级学生设计了一个“画生活,提问题”的作业,让学生通过绘画,描述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
2.2 实践性的作业。这类作业的设计,主要是针对学生好玩的天性,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把书本知识和生活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在实践中获得多元发展。例如在学习了“可能性”后,以“我设计的游戏”为主题,让学生设计一个既好玩又公平的游戏,并算出胜与负的可能性的大小。学生们设计出的游戏五花八门,充满了乐趣,体现了创新意识。
2.3 主题性的作业。这类作业让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开展有意义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例如以“中山路环境卫生状况”为题,让学生利用假日时间完成对中山路卫生状况的调查,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学生们有的使用条形统计图,有的使用统计表,科学地记录下调查的情况;有的学生还对调查的结果作出评价,提出治理中山路卫生状况的建议。
2.4 探究性的作业。探究性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围绕学习中心,从内容、认知、技能、数学思想、思考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整理“探究课题”。如学习了“数字编码”之后,除了课本介绍的身份证编码之外,让学生探索“你还知道哪些编码的意义?你能尝试着为全校学生进行编码吗?你设计的编码包含哪些信息?”
数学作业的设计,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数学课程需要新的数学作业设计。“怎样更好地吸收传统作业的精华,更好地与新型作业整合、平衡?”……多维作业开放的度如何把握?”“作业的题材如何选择?”“实践性作业如何操练?”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对于小学生而言,作业尤其是课外作业是他们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处理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的同时,改变传统的作业观念,优化作业设计,体现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的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和综合性呢?
1 新课程背景下作业的新特色
1.1 联系生活。陶行知先生“社会即学校”一说告诉我们,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走进生活,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可以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可以让学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作业,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完成,从而使学生更能体验成功的乐趣。如在教学“找规律”一课后,布置学生为家里地板砖的铺设设计有规律的图案。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1.2 有效整合。新课程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多学科知识的整合。作业的整合,在内容组织和文字编辑上打破了分科作业模式,注意知识重组和综合运用,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而且节约了作业时间,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同时作业整合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可依据内容和要求作各种变化,可避免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增强儿童的作业兴趣。例如学习完一个单元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以数学报的形式,将知识进行归类,它可以是某个知识点的专题,也可以是反映整个单元知识脉络的综合。
1.3 体现趣味。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得好:“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该做的事都变成一种游戏。”趣味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挥。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趣味性的作业更是让他们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过程。如“开火车”、“玩扑克牌”、“送信”、“数学迷宫”、“数鸭子”、“勇攀高峰”、“猜数”等学生喜爱的游戏,将数学概念题、计算题穿插其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玩中做、做中学。
1.4 强调实践。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接受知识的感官越多,知识就掌握得越牢固,越全面。”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他们的思维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通过让学生做活动性和操作性的作业,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能使其获得多方面的感性认识。如学习了数学实践活动课《小管家》后让学生做一个星期的“小管家”,负责家里的衣食住行。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要调查、统计、计算、统筹安排,他们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情感体验得到了实现。
2 新课程背景下作业的新种类
2.1 整合性的作业。这类作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完成作业不是单学科知识的运用,而是综合运用知识来认识、处理、解决问题。例如“解决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它是把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数学问题用文字叙述出来,再用数学方法进行解答。文字叙述是抽象的,为了让学生能形象地理解知识的来源,弄清题意,根据低龄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我给一年级学生设计了一个“画生活,提问题”的作业,让学生通过绘画,描述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
2.2 实践性的作业。这类作业的设计,主要是针对学生好玩的天性,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把书本知识和生活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在实践中获得多元发展。例如在学习了“可能性”后,以“我设计的游戏”为主题,让学生设计一个既好玩又公平的游戏,并算出胜与负的可能性的大小。学生们设计出的游戏五花八门,充满了乐趣,体现了创新意识。
2.3 主题性的作业。这类作业让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开展有意义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例如以“中山路环境卫生状况”为题,让学生利用假日时间完成对中山路卫生状况的调查,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学生们有的使用条形统计图,有的使用统计表,科学地记录下调查的情况;有的学生还对调查的结果作出评价,提出治理中山路卫生状况的建议。
2.4 探究性的作业。探究性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围绕学习中心,从内容、认知、技能、数学思想、思考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整理“探究课题”。如学习了“数字编码”之后,除了课本介绍的身份证编码之外,让学生探索“你还知道哪些编码的意义?你能尝试着为全校学生进行编码吗?你设计的编码包含哪些信息?”
数学作业的设计,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数学课程需要新的数学作业设计。“怎样更好地吸收传统作业的精华,更好地与新型作业整合、平衡?”……多维作业开放的度如何把握?”“作业的题材如何选择?”“实践性作业如何操练?”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