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在职高钳工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ti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钳工是一门基础而古老的工种,是所有中职学校的机电相关专业都要进行学习与实训的。但是,许多代替传统教学模式的新教学模式,在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使钳工教学又回到了传统的老路,导致学生操作积极性不高,怕吃亏、不愿意动手,等等。笔者在本文中浅析了问题导向教学在职高钳工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和自己采用问题导向教学的体会。
  一、问题导向教学能发挥钳工的先天优势
  钳工是起源最早、技術性最强的工种之一。在经济建设和机械加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复杂的场合,钳工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正是钳工的先天优势。而这些优势虽然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多,但是因为学生见或者做得少,根本体会不到这些优势。学生看到钳工的理论就会犯难,认为这些东西自己平常生活中都会,不需要书本和老师的讲解,觉得枯燥乏味。学生在最基本的教学环节就失去了对钳工优势的理解和判断。钳工的先天优势从一开始就不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这如何破解?笔者以为,问题导向教学最能发掘钳工这个古老工种的先天优势。因为这些优势不是空洞说教就能让学生体会到的,而是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把一个工件加工完成,这个过程就能让学生直接体会到钳工的先天优势,比纯理论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二、问题导向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直是老生常谈的大难题。这与学生的基本素质有关,尤其是机械类,男生居多,学习的积极性更难以调动。如何调动学生让学生愿意去做钳工、喜欢上做钳工,这就需要一些小小的激励,或者一些导向。而问题导向教学就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学习钳工不积极这一难题。比如,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问题,就是让学生用钳工手段去解决家里平底锅把手断掉的问题。学生觉得在家庭生活中这个问题很常见,现在能用自己在钳工的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觉得兴趣十足,同时也渴望去钳工车间尝试,解决这个问题。这也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动手积极性。从而使问题导向教学发挥最大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问题导向教学能使课堂与车间融为一体
  中职的课堂教学,一直存在着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愿意听、听不懂的问题。尽管现在的教学大量采用多媒体技术,但是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善这个问题。所以笔者反其道而行之,让问题倒逼学生自己去学习,这样学生自己既要去书本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和知识,又要去实训室对自己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与知识加以应用,从而达到课堂与车间的完美融合。教师甚至直接将课堂搬入车间,这同时也是让学生达到在做中学的好方法。在钳工的实训中,会遇到各种的问题,如菱形块的锯削问题,学生需要思考如何下锯,如果不按规律去锯,很可能加工出来的就是一件不合格产品。这样平时在课堂上理论教学根本发现不了的问题在动手实训中就能发现,从而使课堂教学延伸到实训中,达到融为一体的效果。
  四、问题导向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区别与联系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是做任务,把实训分成任务让学生去完成,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在一开始就被动,使学生产生畏难或者抵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而问题导向教学采用的是学生主动,是学生要解决一个个现实中的钳工问题,而不是教师简单地布置任务,实现了由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这就是问题导向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区别。两者之间也有很多相似性和共同点,两者都能让学生能在做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了课堂上发现不了实际操作问题的不足。
  在实际的钳工教学与实训中,还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一是学生认识上的不足,二是学生不重视,认为钳工是过时的工种等等,这些观念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一些纪录片去慢慢体会。笔者在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工匠专题片的时候,就特地让学生去体会“要想做好钳工,就要具有一个匠人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这样一个传统古老的工种学好”。总之,教师的教学方法再好,还需要学生自己的兴趣,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慢慢去学好钳工。这也是笔者采用问题导向教学在钳工中应用的具体体会。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职业教育英语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以笔者学校“双元制”英语教学为突破口,进行教学实验。结果发现,“双元制”班学生在口语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国际理解、自主学习、交流合作等方面进步明显。通过反思,总结“双元制”英语教学中的宝贵经验,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双元制 英语教学 职业素养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更加注重企业的深度参与。由于有了企业的参与,学校培养方向更加
磁县断裂带是华北地震区中重要的断裂之一,1830年该断裂带发生了M7级地震。从分析该带的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特征出发,在结合历史地震活动和现今地震活动基础上,利用震级-时间
摘 要:如今中职院校的学生手机不离手,上课可能忘带课本,却不忘带手机的“手机控”现象在校园中成泛滥之势。学生在课堂上频繁使用手机,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本文介绍了如何以课堂竞答法的教学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使他们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的做法。  关键词:课堂竞答法 思学一体 因材施教  随着当下电子产品的普及和智能手机功能的强大和完备,如今手机俨然
利用子午工程布设在武汉、海南站电离层测高仪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的电离图图形和SAO数据,分析M5.0级以上太阳耀斑对电离层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1年2月15日X2.2级耀斑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