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职院校中,实施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让就业意识贯穿于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从容应对企业的选择,提高就业率。这也会提升中职院校的声誉和知名度,使中职院校实现健康积极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育 现状 对策
近些年来,中职院校都在不断研究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的相关内容,目的是让中职教育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在中职院校实施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并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有助于将就业意识贯穿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从容应对企业的选择,大大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这也是当今中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亮点和重要内容之一,它提高了中职院校的声誉和知名度,促使中职院校得到健康积极的良性发展。
一、中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分析
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我国大多数中职院校更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提高,忽略了对学生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中职院校基本都会安排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但是据我们抽样调查,70%以上学校该课程的总课时不超过17节,内容多、跨度大,学生难以领会和消化;其次,在师资方面,通常由德育或语文老师兼任。这些任课教师很难有参与企业实践和调查的机会,缺乏职业生涯教育的专业性知识,这也导致了老师教授的课程往往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简单而零散,不能形成系统性。学生所学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即使学生认真学习完这门课程,依然不能灵活地应对严峻就业形势的考验。
中职院校对学生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手段也非常单一,除了课堂教学外,主要表现为在每年的实习或毕业前夕,中职院校的就业部门会不定期举行职业生涯的专题讲座,通过组织不同规模的招聘会帮助学生寻找就业机会。如果是校企联合办学的中职院校,则是由企业专门人员对定向培养的学生进行职前培训。除此以外,很难见到其他针对学生進行职业生涯教育的课程。从整体上讲,这种速成式的职业生涯教育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学生也很难适应未来复杂的就业环境。仅仅靠讲座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这种方式,很难到达学生职业意识培养、职业能力提高的教育目标,缺乏对学生一对一就业指导的科
学性。
另外,在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中还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那就是中职生自身就业观念的变化,特别是城市和农村学生就业观念有很大的不同。大部分的城市学生受到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往往对就业充满信心和期待,有较强的创业、就业意识。在中职学习生涯中,他们会积极挖掘自身潜力,提前锻炼自己的各项就业能力。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对自己未来的就业前景漠不关心。
二、加强中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对策
1.成立专门的职业指导机构
学校应成立专门的职业指导机构(如:职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统筹规划全校的职业指导工作,组建职业指导队伍,组织实施职业指导教育。职业指导机构可列为学校独立部门,也可编入招生就业部门。职业指导机构及相关部门的工作区分如下:
(1)职业指导机构。
①制定职业指导工作方案,负责组织、协调、监督职业指导工作;
②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③联系企业、中介,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人才交流会,为学生创造及提供就业机会;
④开展就业跟踪服务,管理毕业生资料。
(2)教务处。
①组织实施职业指导相关课程的教学,将职业指导课贯穿于学生在校的三年中;
②负责教职工的职业指导业务的培训。
(3)学生处。
①把职业指导渗透到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②组织班主任开展班级职业指导工作;
③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指导活动。
(4)班主任。
①利用晨训开展常态化职业生涯教育;
②定期开展职业指导主题班会。
2.开展递进式职业生涯教育
从学生入校的第一天开始,就分阶段地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渗透。在课程安排上遵循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职业理想的树立到学生职业发展前景,从专业内涵介绍到职业能力的形成,要让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个清晰的认识。课程安排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职业生涯教育的基础,分析职业生涯规划的四个环节,依次为认识自我、制定职业目标、采取相应措施、实现职业目标。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估,明确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是有针对性地制定职业目标的前提。然后才是帮助学生确定职业目标,进行环境分析,采取相应措施,最终符合职业目标的要求。通过对学生开展由浅入深的职业生涯教育,以实现职业生涯教育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3.加快专职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从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指导实践来看,职业指导老师大都接受过广泛的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学科知识的培训,并且是在系列成熟的理论指导下开展教育教学的。目前,我国中职院校缺乏专职职业指导教师,相关从业工作人员对职业指导的理论和实践缺乏系统的了解,缺乏有效评价方法,职业生涯教育难以走出课本,走出课堂。因此,要提高职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必须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培训和后期学习,使教师不断提高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鼓励教师以顶岗学习、实地调查、指导学生实习等形式走进企业,将掌握的一手资料和市场信息应用到教育中去。
4.适时开展创业指导教育
高等院校如火如荼开展的创业教育,在中职院校却稍显冷清。师资、课时、设备均严重不足,一半以上的学校没有创业培训师。部分中职院校认为:中职生毕业时平均年龄在18岁左右,无论社会经历、心理承受能力、开拓能力都与创业需要相去甚远,开展创业教育为时过早。事实上,创业教育较成熟的国家,都是从中学阶段开展职业教育。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创业教育在学生进校的第一年就已经开展。中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主要是创业精神的教育,在学生的脑子里播下创业的种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理念、创业意识、自主意识、实干精神和创新精神,使他们掌握创业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以便走上社会后能主动创造条件,开展创业活动,增强自我就业、自主创业的能力。
总之,在中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需要在思想观念、组织安排、课程设置、师资培养等各个方面下足功夫,帮助中职生走出职业规划的困惑,用一种积极上进的职业态度来面对未来的就业。对有能力进行自主创业的学生,要多给予关怀和协助,为这部分学生量身定制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坚持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成为中职院校积极面对市场选择人才的重要表现,也是衡量中职院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杜爱玲.职业生涯设计学习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劳泰伟.就业与创业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育 现状 对策
近些年来,中职院校都在不断研究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的相关内容,目的是让中职教育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在中职院校实施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并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有助于将就业意识贯穿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从容应对企业的选择,大大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这也是当今中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亮点和重要内容之一,它提高了中职院校的声誉和知名度,促使中职院校得到健康积极的良性发展。
一、中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分析
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我国大多数中职院校更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提高,忽略了对学生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中职院校基本都会安排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但是据我们抽样调查,70%以上学校该课程的总课时不超过17节,内容多、跨度大,学生难以领会和消化;其次,在师资方面,通常由德育或语文老师兼任。这些任课教师很难有参与企业实践和调查的机会,缺乏职业生涯教育的专业性知识,这也导致了老师教授的课程往往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简单而零散,不能形成系统性。学生所学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即使学生认真学习完这门课程,依然不能灵活地应对严峻就业形势的考验。
中职院校对学生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手段也非常单一,除了课堂教学外,主要表现为在每年的实习或毕业前夕,中职院校的就业部门会不定期举行职业生涯的专题讲座,通过组织不同规模的招聘会帮助学生寻找就业机会。如果是校企联合办学的中职院校,则是由企业专门人员对定向培养的学生进行职前培训。除此以外,很难见到其他针对学生進行职业生涯教育的课程。从整体上讲,这种速成式的职业生涯教育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学生也很难适应未来复杂的就业环境。仅仅靠讲座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这种方式,很难到达学生职业意识培养、职业能力提高的教育目标,缺乏对学生一对一就业指导的科
学性。
另外,在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中还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那就是中职生自身就业观念的变化,特别是城市和农村学生就业观念有很大的不同。大部分的城市学生受到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往往对就业充满信心和期待,有较强的创业、就业意识。在中职学习生涯中,他们会积极挖掘自身潜力,提前锻炼自己的各项就业能力。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对自己未来的就业前景漠不关心。
二、加强中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对策
1.成立专门的职业指导机构
学校应成立专门的职业指导机构(如:职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统筹规划全校的职业指导工作,组建职业指导队伍,组织实施职业指导教育。职业指导机构可列为学校独立部门,也可编入招生就业部门。职业指导机构及相关部门的工作区分如下:
(1)职业指导机构。
①制定职业指导工作方案,负责组织、协调、监督职业指导工作;
②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③联系企业、中介,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人才交流会,为学生创造及提供就业机会;
④开展就业跟踪服务,管理毕业生资料。
(2)教务处。
①组织实施职业指导相关课程的教学,将职业指导课贯穿于学生在校的三年中;
②负责教职工的职业指导业务的培训。
(3)学生处。
①把职业指导渗透到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②组织班主任开展班级职业指导工作;
③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指导活动。
(4)班主任。
①利用晨训开展常态化职业生涯教育;
②定期开展职业指导主题班会。
2.开展递进式职业生涯教育
从学生入校的第一天开始,就分阶段地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渗透。在课程安排上遵循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职业理想的树立到学生职业发展前景,从专业内涵介绍到职业能力的形成,要让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个清晰的认识。课程安排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职业生涯教育的基础,分析职业生涯规划的四个环节,依次为认识自我、制定职业目标、采取相应措施、实现职业目标。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估,明确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是有针对性地制定职业目标的前提。然后才是帮助学生确定职业目标,进行环境分析,采取相应措施,最终符合职业目标的要求。通过对学生开展由浅入深的职业生涯教育,以实现职业生涯教育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3.加快专职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从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指导实践来看,职业指导老师大都接受过广泛的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学科知识的培训,并且是在系列成熟的理论指导下开展教育教学的。目前,我国中职院校缺乏专职职业指导教师,相关从业工作人员对职业指导的理论和实践缺乏系统的了解,缺乏有效评价方法,职业生涯教育难以走出课本,走出课堂。因此,要提高职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必须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培训和后期学习,使教师不断提高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鼓励教师以顶岗学习、实地调查、指导学生实习等形式走进企业,将掌握的一手资料和市场信息应用到教育中去。
4.适时开展创业指导教育
高等院校如火如荼开展的创业教育,在中职院校却稍显冷清。师资、课时、设备均严重不足,一半以上的学校没有创业培训师。部分中职院校认为:中职生毕业时平均年龄在18岁左右,无论社会经历、心理承受能力、开拓能力都与创业需要相去甚远,开展创业教育为时过早。事实上,创业教育较成熟的国家,都是从中学阶段开展职业教育。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创业教育在学生进校的第一年就已经开展。中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主要是创业精神的教育,在学生的脑子里播下创业的种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理念、创业意识、自主意识、实干精神和创新精神,使他们掌握创业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以便走上社会后能主动创造条件,开展创业活动,增强自我就业、自主创业的能力。
总之,在中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需要在思想观念、组织安排、课程设置、师资培养等各个方面下足功夫,帮助中职生走出职业规划的困惑,用一种积极上进的职业态度来面对未来的就业。对有能力进行自主创业的学生,要多给予关怀和协助,为这部分学生量身定制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坚持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成为中职院校积极面对市场选择人才的重要表现,也是衡量中职院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杜爱玲.职业生涯设计学习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劳泰伟.就业与创业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