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录是教材内容的精炼和概括,目录作为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实现教材“薄”与“厚”的转换,更是交给孩子一把发现和探索的钥匙。目录课不仅可以作为开学第一课,也可用于复习课,迁移至不同学科,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
关键词:数学目录课;教学资源;知识网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7B-0025-02
目录是教材内容的精炼和概括,是一本书的眼睛。当多数教师对教材目录绕道而行时,董老师却在这里和孩子们驻足。透过这节目录课,分明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群孩子手持地图,自带工具,兴趣盎然地行走在探索的路途上,当宝藏在手中或面前呈现,他们的兴奋跃然纸上。经过引导孩子们一次次阅读,一张看似简单的目录变得丰富、立体、厚重。经过孩子们一次次探索,一张看似冰冷的目录变成数学素养形成的磁场。目录作为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实现教材“薄”与“厚”的转换,更是交给孩子们一把发现和探索的钥匙。
一、读目录,读出知识的味道
初读目录,董老师从整体出发设计了以下问题:“请大家粗看目录,从整体上观察这学期共学习几个单元?分别是什么内容?都在哪些页?”“再看目录,哪些单元内容多点儿,哪些少点呢?”“你怎么知道的?”当孩子回答在教师手中变成一个生动的知识数轴,通过生生评价引导学生有序、全面收集信息;当孩子通过页码数量得出一、三、五单元内容多一些,推测、判断这些单元可能更重要或难一些。正是他们通过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教师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拾级而上的思考,让简单的知识点罗列有了数学的味道。这样的初读目录,恰恰走好了目录解读的第一步。
二、读目录,读出数学思想方法
顾泠沅老师在《数学思想方法》一书中道:通过正确的分类,可以理清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第二次读目录,董老师给了充分的空间,以分类为手段,以一个任务撬动读的兴趣:“请你再仔细观察,本学期要学的这些单元内容,哪些关系密切一些呢?请你把关系更接近、具有相同特点的单元放在一起,然后想一想、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做。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想法。”
学生有的分为五类,有的分为四类,无论是几类都是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求联和分类的,在辨析中学生知识框架逐渐明晰。每个人心中确定联系的标准不同,化归的方法也就不同。只要大家有自己的思考,有正当的划分的理由,你的划分结果就是合理的。
三、讀目录,读出数学关联
第三次读目录渐入深水区,也是本节课的核心部分。董老师和孩子分三步走——
1.借助目录,搭建新旧知识联系。“请大家再看目录,有哪些是你相对熟悉的内容?”“这些内容以前都学习过,本册教材中又出现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学?”学生通过目录回顾以前学习的知识内容,小数、图形、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又立足这些知识推想本学期学习内容。这里的读目录起到了承上启下,搭建新旧知识桥梁的作用,理清知识的前后联系,进一步体会内在联系。
2.借助思维导图,形成知识网络。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英国教育学家 Tony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期间所提出的,是一种运用图文并重并结合知识点的联系层次级图的形式来帮助学习记忆的方法。他在《思维导图》一书中是这样定义思维导图的:“思维导图是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能钥匙。”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引入,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聚焦重点单元内容“小数”的解读,在回忆中和孩子梳理“小数”知识,形成思维导图,再进一步弄清这学期将要学习内容时完善思维导图。这样和孩子经历了回忆、梳理的过程,让思维过程和结果变得可视化、立体化、网络化,同时也是知识储备、提炼、内化为自己学习资源的过程,建构自己的知识生长体系的过程。并把此经验应用于“图形”内容的梳理。这样的思维导图,相当于随身携带知识地图,随时可以按图索骥。从孩子们各具特色的思维导图中就可见一斑。
3.借助思维导图,及时反思。反思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在孩子们独立完成“图形”内容的思维导图后,教师让他们及时反思。看看孩子们的思考吧!“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表示,让我觉得对知识更清晰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地回想、不断地联系以前学过的内容,感觉结构更清楚了。”“我觉得学习数学‘联想’很重要,思维导图的作用很大,这对我这学期接下来的学习很有帮助。”
四、读目录,读出数学问题
创新始于“问题”,“质疑”既是创新的基石,又是思维发展的动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是新课标主要目标之一,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需要,提高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需要。本节课让学生在读目录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中可以看到孩子们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比如“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运算中积会越乘越大,可是第三单元中,有些小数乘小数怎么积会越乘越小呢?”“以前我们学小数加减法竖式时都是小数点对齐计算,可是在小数乘法中,为什么有些不是小数点对齐而是末尾数对齐?”孩子们心中的小问号化作今后学习的动力和方向。他们会朝着心中的问号不断求索。
目录,作为一本书的纲,有纲举目张之功用,除了作为开学第一课,也可以在复习课中使用,还可以把目录课迁移至不同学科领域的学习,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责任编辑:赵赟
关键词:数学目录课;教学资源;知识网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7B-0025-02
目录是教材内容的精炼和概括,是一本书的眼睛。当多数教师对教材目录绕道而行时,董老师却在这里和孩子们驻足。透过这节目录课,分明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群孩子手持地图,自带工具,兴趣盎然地行走在探索的路途上,当宝藏在手中或面前呈现,他们的兴奋跃然纸上。经过引导孩子们一次次阅读,一张看似简单的目录变得丰富、立体、厚重。经过孩子们一次次探索,一张看似冰冷的目录变成数学素养形成的磁场。目录作为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实现教材“薄”与“厚”的转换,更是交给孩子们一把发现和探索的钥匙。
一、读目录,读出知识的味道
初读目录,董老师从整体出发设计了以下问题:“请大家粗看目录,从整体上观察这学期共学习几个单元?分别是什么内容?都在哪些页?”“再看目录,哪些单元内容多点儿,哪些少点呢?”“你怎么知道的?”当孩子回答在教师手中变成一个生动的知识数轴,通过生生评价引导学生有序、全面收集信息;当孩子通过页码数量得出一、三、五单元内容多一些,推测、判断这些单元可能更重要或难一些。正是他们通过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教师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拾级而上的思考,让简单的知识点罗列有了数学的味道。这样的初读目录,恰恰走好了目录解读的第一步。
二、读目录,读出数学思想方法
顾泠沅老师在《数学思想方法》一书中道:通过正确的分类,可以理清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第二次读目录,董老师给了充分的空间,以分类为手段,以一个任务撬动读的兴趣:“请你再仔细观察,本学期要学的这些单元内容,哪些关系密切一些呢?请你把关系更接近、具有相同特点的单元放在一起,然后想一想、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做。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想法。”
学生有的分为五类,有的分为四类,无论是几类都是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求联和分类的,在辨析中学生知识框架逐渐明晰。每个人心中确定联系的标准不同,化归的方法也就不同。只要大家有自己的思考,有正当的划分的理由,你的划分结果就是合理的。
三、讀目录,读出数学关联
第三次读目录渐入深水区,也是本节课的核心部分。董老师和孩子分三步走——
1.借助目录,搭建新旧知识联系。“请大家再看目录,有哪些是你相对熟悉的内容?”“这些内容以前都学习过,本册教材中又出现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学?”学生通过目录回顾以前学习的知识内容,小数、图形、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又立足这些知识推想本学期学习内容。这里的读目录起到了承上启下,搭建新旧知识桥梁的作用,理清知识的前后联系,进一步体会内在联系。
2.借助思维导图,形成知识网络。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英国教育学家 Tony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期间所提出的,是一种运用图文并重并结合知识点的联系层次级图的形式来帮助学习记忆的方法。他在《思维导图》一书中是这样定义思维导图的:“思维导图是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能钥匙。”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引入,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聚焦重点单元内容“小数”的解读,在回忆中和孩子梳理“小数”知识,形成思维导图,再进一步弄清这学期将要学习内容时完善思维导图。这样和孩子经历了回忆、梳理的过程,让思维过程和结果变得可视化、立体化、网络化,同时也是知识储备、提炼、内化为自己学习资源的过程,建构自己的知识生长体系的过程。并把此经验应用于“图形”内容的梳理。这样的思维导图,相当于随身携带知识地图,随时可以按图索骥。从孩子们各具特色的思维导图中就可见一斑。
3.借助思维导图,及时反思。反思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在孩子们独立完成“图形”内容的思维导图后,教师让他们及时反思。看看孩子们的思考吧!“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表示,让我觉得对知识更清晰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地回想、不断地联系以前学过的内容,感觉结构更清楚了。”“我觉得学习数学‘联想’很重要,思维导图的作用很大,这对我这学期接下来的学习很有帮助。”
四、读目录,读出数学问题
创新始于“问题”,“质疑”既是创新的基石,又是思维发展的动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是新课标主要目标之一,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需要,提高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需要。本节课让学生在读目录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中可以看到孩子们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比如“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运算中积会越乘越大,可是第三单元中,有些小数乘小数怎么积会越乘越小呢?”“以前我们学小数加减法竖式时都是小数点对齐计算,可是在小数乘法中,为什么有些不是小数点对齐而是末尾数对齐?”孩子们心中的小问号化作今后学习的动力和方向。他们会朝着心中的问号不断求索。
目录,作为一本书的纲,有纲举目张之功用,除了作为开学第一课,也可以在复习课中使用,还可以把目录课迁移至不同学科领域的学习,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责任编辑:赵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