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是个广袤的天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乡土材料为农村幼儿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区域活动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由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乡土材料的投放是区域活动实施与开展的核心,它对幼儿行为的产生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区域活动 乡土材料 材料投放
陶行知先生对农村教育提出:“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幼儿的智慧源于操作,区域活动材料既是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又是幼儿与知识之间的桥梁,更是诱发幼儿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的媒介。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我们要注重材料投放的目的性、多用性、层次性、阶段性及探究性,让每个孩子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和自信,进而乐于操作、乐于思考、乐于探索、乐于创造。
一、材料投放的目的性
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的,它与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紧密相连,让教育目标隐性的体现于材料之中,是区域活动的一大特点。也就是说,投放材料要有目的性。因此,我们在开展区域活动中非常注重材料投放的目的性。
二、材料投放的多用性
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开放、天然、有趣的活动场所,豐富的乡土资源成为幼儿学习科学的财富。芒市风平镇处于城乡结合区域,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在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区域活动时,我们根据本地特色和幼儿的兴趣进行环境创设,并结合材料的特性,使用同种材料在各个区域活动中创造出丰富的玩法。如在巧手区中幼儿用稻草编制串铃,制作各种稻草玩具,傣族包编织;数学区中制作芭蕉树,让幼儿用芭蕉做群数游戏;音乐区有竹筒做的乐器、稻草编串铃、花环;益智区用坚果、桃核、大豆和小石头做棋子,在簸箕里画图进行分类;体育课间有竹制的独轮车、小推车、高跷、花轿,木制的陀螺、梯子、梅花桩、弹弓,稻草制作的草环、草饼、草绳等;美工区中有剪纸、篱笆画、砧板画、竹筒娃娃、稻草人装饰、土豆、玉米、西瓜、柚子等蔬果造型;自然角中有蝌蚪、乌鱼、沙丘鱼、田螺、大蒜、大豆、土豆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种植物;在生活区里,有稻草、竹子制作的碗筷、勺子、刀子、酒杯、砧板等厨具。在种子的利用中,我们在美工区投放了各种各样的种子,让幼儿进行种子拼贴画。带领幼儿在园内收集各种落叶,进行树叶粘贴画、拓印画。这些材料可以投放到生活区里,变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美食,也可以在数学区让幼儿进行分类、排序、数数等,还可以进行夹种子比赛等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还避免了只有同类材料的单一组合,让不同材料之间相互自由组合,这使得各种材料在幼儿的一次次尝试、探索、操作中变成了美丽的工艺品和有趣的游戏玩具,幼儿爱不释手,百玩不厌。
三、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合适的活动材料,为幼儿的自主性探索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幼儿的探索水平和探索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我们也注重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我们以幼儿年龄特点为依据,首先挖掘同种材料在各个年龄阶段中的使用,充分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学习,从而获得发展。如在“有趣的凤尾竹一角”中小班的幼儿利用竹筒涂色;中大班的幼儿可以利用竹筒绘画、造型、制作竹筒饭、烹饪本地特色菜肴。体育课间的竹梯,小班的幼儿可以用竹梯玩小兔跳的游戏,中、大班的幼儿可以用竹梯玩钻爬、平衡游戏。在“有趣的芭蕉叶一角”,小班的幼儿可以撕芭蕉叶,中大班幼儿可以用芭蕉叶包泼水粑粑,用芭蕉杆自制鞭炮。其次是多种材料在各个年龄阶段中的使用,让幼儿进行比较分类、排列数数、粘贴等;中班投放稻草、木块、蔬菜、瓜果等进行装饰造型、粘贴拼图等;大班投放草帽、簸箕、竹筒、竹片、砧板、石头、泥巴、水粉、稻草等进行造型、绘画、粘贴画等。
四、材料投放的阶段性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会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环境是幼儿的哑巴老师。因此,我们要根据需要对幼儿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分阶段的信息刺激,定期更换和充实活动材料,创设良好的操作探索环境。如在美工区中,春天收集花瓣、树叶进行拼图、粘贴,夏天投放形色各异的石头开展石头画、石头拼图等,秋天收集稻草制作稻草人、稻草玩具、稻草粘贴画等,冬天收集冬瓜、玉米、红薯、柚子、土豆造型等。又如在数学区中,春天收集羊奶果群数等,夏天收集各种颜色的李子学习数的组成及口编应用题等,秋天收集各种豆子、花生、蔬果学习分类、排列等,冬天收集玉米、瓜果学习数数等,幼儿利用这些乡土材料学习数数、数的组成、分类、排序、找规律等,让幼儿始终处于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之中。
五、材料投放的探究性
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在区域活动中提供既有探索性又有操作性的材料才能吸引幼儿。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探索,发现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喜悦,也只有在新材料的不断刺激下,才能使幼儿对区域活动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如在大班的科学区投放竹棒、旧挂历、棉线、图钉、报纸等,让幼儿自制风车、风筝。感知风的存在,探索风车的转动与风力大小的关系等。在中班的科学区投放小蝌蚪、放大镜,水草、小网兜等,制作小蝌蚪饲养日记,让幼儿观察记录小蝌蚪的成长蜕变。幼儿每天都会主动的、饶有兴趣的进行观察记录,发现小蝌蚪长出后腿或四条腿都张齐了,小蝌蚪会吃死掉的小蝌蚪,小蝌蚪变成了青蛙等,对每一个发现他们都会喜出望外,互相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探索并与同伴分享。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大自然是一本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师,它的教益无穷无尽。”乡土材料本身具有许多教育因素,它是幼儿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工具。今后,我们在挖掘乡土资源、创设农村幼儿园特色区域活动时,会去关注孩子的个性特点,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区域活动 乡土材料 材料投放
陶行知先生对农村教育提出:“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幼儿的智慧源于操作,区域活动材料既是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又是幼儿与知识之间的桥梁,更是诱发幼儿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的媒介。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我们要注重材料投放的目的性、多用性、层次性、阶段性及探究性,让每个孩子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和自信,进而乐于操作、乐于思考、乐于探索、乐于创造。
一、材料投放的目的性
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的,它与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紧密相连,让教育目标隐性的体现于材料之中,是区域活动的一大特点。也就是说,投放材料要有目的性。因此,我们在开展区域活动中非常注重材料投放的目的性。
二、材料投放的多用性
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开放、天然、有趣的活动场所,豐富的乡土资源成为幼儿学习科学的财富。芒市风平镇处于城乡结合区域,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在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区域活动时,我们根据本地特色和幼儿的兴趣进行环境创设,并结合材料的特性,使用同种材料在各个区域活动中创造出丰富的玩法。如在巧手区中幼儿用稻草编制串铃,制作各种稻草玩具,傣族包编织;数学区中制作芭蕉树,让幼儿用芭蕉做群数游戏;音乐区有竹筒做的乐器、稻草编串铃、花环;益智区用坚果、桃核、大豆和小石头做棋子,在簸箕里画图进行分类;体育课间有竹制的独轮车、小推车、高跷、花轿,木制的陀螺、梯子、梅花桩、弹弓,稻草制作的草环、草饼、草绳等;美工区中有剪纸、篱笆画、砧板画、竹筒娃娃、稻草人装饰、土豆、玉米、西瓜、柚子等蔬果造型;自然角中有蝌蚪、乌鱼、沙丘鱼、田螺、大蒜、大豆、土豆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种植物;在生活区里,有稻草、竹子制作的碗筷、勺子、刀子、酒杯、砧板等厨具。在种子的利用中,我们在美工区投放了各种各样的种子,让幼儿进行种子拼贴画。带领幼儿在园内收集各种落叶,进行树叶粘贴画、拓印画。这些材料可以投放到生活区里,变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美食,也可以在数学区让幼儿进行分类、排序、数数等,还可以进行夹种子比赛等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还避免了只有同类材料的单一组合,让不同材料之间相互自由组合,这使得各种材料在幼儿的一次次尝试、探索、操作中变成了美丽的工艺品和有趣的游戏玩具,幼儿爱不释手,百玩不厌。
三、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合适的活动材料,为幼儿的自主性探索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幼儿的探索水平和探索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我们也注重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我们以幼儿年龄特点为依据,首先挖掘同种材料在各个年龄阶段中的使用,充分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学习,从而获得发展。如在“有趣的凤尾竹一角”中小班的幼儿利用竹筒涂色;中大班的幼儿可以利用竹筒绘画、造型、制作竹筒饭、烹饪本地特色菜肴。体育课间的竹梯,小班的幼儿可以用竹梯玩小兔跳的游戏,中、大班的幼儿可以用竹梯玩钻爬、平衡游戏。在“有趣的芭蕉叶一角”,小班的幼儿可以撕芭蕉叶,中大班幼儿可以用芭蕉叶包泼水粑粑,用芭蕉杆自制鞭炮。其次是多种材料在各个年龄阶段中的使用,让幼儿进行比较分类、排列数数、粘贴等;中班投放稻草、木块、蔬菜、瓜果等进行装饰造型、粘贴拼图等;大班投放草帽、簸箕、竹筒、竹片、砧板、石头、泥巴、水粉、稻草等进行造型、绘画、粘贴画等。
四、材料投放的阶段性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会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环境是幼儿的哑巴老师。因此,我们要根据需要对幼儿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分阶段的信息刺激,定期更换和充实活动材料,创设良好的操作探索环境。如在美工区中,春天收集花瓣、树叶进行拼图、粘贴,夏天投放形色各异的石头开展石头画、石头拼图等,秋天收集稻草制作稻草人、稻草玩具、稻草粘贴画等,冬天收集冬瓜、玉米、红薯、柚子、土豆造型等。又如在数学区中,春天收集羊奶果群数等,夏天收集各种颜色的李子学习数的组成及口编应用题等,秋天收集各种豆子、花生、蔬果学习分类、排列等,冬天收集玉米、瓜果学习数数等,幼儿利用这些乡土材料学习数数、数的组成、分类、排序、找规律等,让幼儿始终处于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之中。
五、材料投放的探究性
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在区域活动中提供既有探索性又有操作性的材料才能吸引幼儿。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探索,发现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喜悦,也只有在新材料的不断刺激下,才能使幼儿对区域活动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如在大班的科学区投放竹棒、旧挂历、棉线、图钉、报纸等,让幼儿自制风车、风筝。感知风的存在,探索风车的转动与风力大小的关系等。在中班的科学区投放小蝌蚪、放大镜,水草、小网兜等,制作小蝌蚪饲养日记,让幼儿观察记录小蝌蚪的成长蜕变。幼儿每天都会主动的、饶有兴趣的进行观察记录,发现小蝌蚪长出后腿或四条腿都张齐了,小蝌蚪会吃死掉的小蝌蚪,小蝌蚪变成了青蛙等,对每一个发现他们都会喜出望外,互相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探索并与同伴分享。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大自然是一本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师,它的教益无穷无尽。”乡土材料本身具有许多教育因素,它是幼儿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工具。今后,我们在挖掘乡土资源、创设农村幼儿园特色区域活动时,会去关注孩子的个性特点,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