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一方面,情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原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另一方面,情感又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只有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各种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那么,应怎样在教学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呢?
一、提高修养,对学生倾注深厚的情感。
教师对学生的真挚热爱,学生对教师尊重敬佩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当每一个孩子跨进学校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无限信任你,你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在他看来,你就是智慧、理智和道德的典范……”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尊重学生从心底发出的对教师的这种神圣感和信任感。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力量,要赢得学生的热爱与信任,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为此,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自身修养,对学生要拥有一颗爱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浇灌学生的心灵之花,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自读感悟,体味字里行间表达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感悟是一种心理能力,是学生通过读书,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觉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能力。由于学生知识、经验背景的差异和语义的丰富性、隐喻性,使得每一位学生的感悟水平、感悟结果都不可能相同,常常是各有所悟而又难以言传。因而,感悟是学生的个体心理活动,所以也就必须让学生自己在读书的过程中去细心感受、倾心领悟,最终使自己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及情感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白杨》一文,内涵丰富深远,我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边读边找出文中与白杨的品质相对应的语言文字,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相继找到了比喻“卫士”的语句、“高大挺秀”一词、大戈壁的描写、兄妹俩的争论等……从学生的发言中可以知道,他们各有所悟、各有所感,学生的心也在与文中人物的心一起跳动。此时,学生胸中升腾而起的是对边疆建设者的敬意,他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三、深入课文,挖掘丰富的情感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定刺激情境中的某种情感能够感染在场的人,并使其产生性质类似的情感。教师将备课时体验到的情感熔铸于教学之中,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掀动其感情涟漪,令学生置身于充满浓烈气氛的情境中,从而受到感染。在深入挖掘教材蕴涵的情感基础上,要选准动情点,以情打动学生,激起学生之情,使作品与学生的心灵发生共鸣。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导语:“人民深切爱戴和敬仰的周总理在病魔的折磨下离热爱他的人民远去了,永远不会回来了。他的灵车在长安街上缓缓前进,他的人民哪里舍得他走啊——男女老少,含着泪,默默地站在阴冷的长安街两旁,与躺在灵车里的周总理告别。”低缓深情的导语,奠定了全课的情感基调,如再配合适当音乐朗诵,使学生在整堂课都沉浸在失去总理的巨大悲痛之中,从而激起学生对总理敬仰的感情。
四、延伸拓展,促使情感进一步的升华。
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把握和体验文本中传达的特殊情感,更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开掘文本的情感内容,增加情感的深刻性、丰富性,使学生被激发起来的情感向高层次升华,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完善学生的心灵世界,让高尚情操和理想追求与生命同行。
《妈妈的账单》讲述了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这篇课文切入角度独特,把母爱的无声、无私和无价表现得极为动人。
学完全文之后,我引导学生向生活实际延伸: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帮父母做过什么事,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怎样评价当时的做法。
一开始,学生很自豪地侃侃而谈:“我帮妈妈洗碗,碗很油,我擦了洗洁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洗干净。”
有的说:“我帮妈妈打热水。”
有的说:“我帮妈妈送伞。那天雨下得很大,我的衣服都淋湿了。”
这时,一个声音响起来:“我觉得我只是帮妈妈做了几件事,妈妈却帮我做了很多事。”
听到这句话,很多学生都陷入了沉思中。过了一会儿,声音又响起来了:“我只是帮妈妈洗了几次碗就这么累了,妈妈每天都要洗碗,多累啊!”等等。
我从这些稚嫩的声音中听到了孩子对妈妈的体贴、理解和感激,从这些质朴的言辞中读到了真情和成熟。更为重要的是,此时此刻孩子们真正地读懂了沉甸甸的母爱,幼小的心灵也为母爱深深地震撼了。学生懂得人生应以无私的心付出爱,以感恩的心领会爱,用“爱”润泽心灵,用“爱”营造生命的天堂。相信学生们会铭记这一刻、这一课,并以实际行动回报母爱。
“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也是情!”语文课堂是“情感地带”,给人以情思的滋养和心灵的启迪。
情感激发是语文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都应不断寻求激发学生情感的途径和方法,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就能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悟作者独特的个性、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从而达到文与意的真正融合。
一、提高修养,对学生倾注深厚的情感。
教师对学生的真挚热爱,学生对教师尊重敬佩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当每一个孩子跨进学校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无限信任你,你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在他看来,你就是智慧、理智和道德的典范……”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尊重学生从心底发出的对教师的这种神圣感和信任感。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力量,要赢得学生的热爱与信任,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为此,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自身修养,对学生要拥有一颗爱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浇灌学生的心灵之花,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自读感悟,体味字里行间表达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感悟是一种心理能力,是学生通过读书,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觉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能力。由于学生知识、经验背景的差异和语义的丰富性、隐喻性,使得每一位学生的感悟水平、感悟结果都不可能相同,常常是各有所悟而又难以言传。因而,感悟是学生的个体心理活动,所以也就必须让学生自己在读书的过程中去细心感受、倾心领悟,最终使自己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及情感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白杨》一文,内涵丰富深远,我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边读边找出文中与白杨的品质相对应的语言文字,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相继找到了比喻“卫士”的语句、“高大挺秀”一词、大戈壁的描写、兄妹俩的争论等……从学生的发言中可以知道,他们各有所悟、各有所感,学生的心也在与文中人物的心一起跳动。此时,学生胸中升腾而起的是对边疆建设者的敬意,他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三、深入课文,挖掘丰富的情感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定刺激情境中的某种情感能够感染在场的人,并使其产生性质类似的情感。教师将备课时体验到的情感熔铸于教学之中,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掀动其感情涟漪,令学生置身于充满浓烈气氛的情境中,从而受到感染。在深入挖掘教材蕴涵的情感基础上,要选准动情点,以情打动学生,激起学生之情,使作品与学生的心灵发生共鸣。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导语:“人民深切爱戴和敬仰的周总理在病魔的折磨下离热爱他的人民远去了,永远不会回来了。他的灵车在长安街上缓缓前进,他的人民哪里舍得他走啊——男女老少,含着泪,默默地站在阴冷的长安街两旁,与躺在灵车里的周总理告别。”低缓深情的导语,奠定了全课的情感基调,如再配合适当音乐朗诵,使学生在整堂课都沉浸在失去总理的巨大悲痛之中,从而激起学生对总理敬仰的感情。
四、延伸拓展,促使情感进一步的升华。
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把握和体验文本中传达的特殊情感,更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开掘文本的情感内容,增加情感的深刻性、丰富性,使学生被激发起来的情感向高层次升华,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完善学生的心灵世界,让高尚情操和理想追求与生命同行。
《妈妈的账单》讲述了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这篇课文切入角度独特,把母爱的无声、无私和无价表现得极为动人。
学完全文之后,我引导学生向生活实际延伸: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帮父母做过什么事,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怎样评价当时的做法。
一开始,学生很自豪地侃侃而谈:“我帮妈妈洗碗,碗很油,我擦了洗洁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洗干净。”
有的说:“我帮妈妈打热水。”
有的说:“我帮妈妈送伞。那天雨下得很大,我的衣服都淋湿了。”
这时,一个声音响起来:“我觉得我只是帮妈妈做了几件事,妈妈却帮我做了很多事。”
听到这句话,很多学生都陷入了沉思中。过了一会儿,声音又响起来了:“我只是帮妈妈洗了几次碗就这么累了,妈妈每天都要洗碗,多累啊!”等等。
我从这些稚嫩的声音中听到了孩子对妈妈的体贴、理解和感激,从这些质朴的言辞中读到了真情和成熟。更为重要的是,此时此刻孩子们真正地读懂了沉甸甸的母爱,幼小的心灵也为母爱深深地震撼了。学生懂得人生应以无私的心付出爱,以感恩的心领会爱,用“爱”润泽心灵,用“爱”营造生命的天堂。相信学生们会铭记这一刻、这一课,并以实际行动回报母爱。
“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也是情!”语文课堂是“情感地带”,给人以情思的滋养和心灵的启迪。
情感激发是语文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都应不断寻求激发学生情感的途径和方法,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就能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悟作者独特的个性、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从而达到文与意的真正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