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易地扶贫搬迁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举措,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客观要求。如何有效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做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确保搬迁对象尽快脱贫,从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这对贫困山区来说,既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又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本文结合忻城县在十年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并就存在的困难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为贫困山区做好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提供有益经验启示。
[关键词] 贫困山区 易地扶贫搬迁 困难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09-0042-02
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任务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新阶段。但是,目前农村贫困人口依然量大面广,特别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居住在深山、石山、荒漠、高寒、地方病多发等生存环境恶劣、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地区,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中最大难点。尤其是一些贫困山区,贫困与生态环境、发展条件约束等问题相互交织、互为因果,就地加快发展、脱贫致富特别是改善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的难度大、投入高。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这一最大难点的治本之策。
易地扶贫搬迁,是指将生活在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较差、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群众,搬迁到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从根本上改变他们人居环境,改善他们生产生活,并通过产业扶贫和技能培训,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易地扶贫搬迁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举措,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客观要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有利于改善搬迁群众的发展环境、更好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有利于优化人口与村镇布局、调整改善产业结构,有利于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提高扶贫投入效益,有利于迁出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对于加快推进扶贫开发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 忻城县易地扶贫搬迁的基本情况
忻城县位于广西中部,属于喀斯特地形地貌典型地区,素有“九分石头一分土”之称,自然条件极为恶劣,山多地少,易旱易涝,是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县、广西28个贫困县之一,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一名官员称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全县总人口41.05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5.87万人,涉及13个乡镇130行政村1935个自然屯。因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受自然地质灾害影响的需要搬迁的困难群众有2.1万户5.4万人。
从2005年开始,忻城县积极响应国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号召,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扶贫路子,走出一条易地扶贫搬迁、石漠化治理和城镇建设“三位一体”的生态扶贫开发新模式。实践证明,易地扶贫搬迁是一条让贫困群众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有效捷径。十年来,全县先后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21个,项目总投资14064万元,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投资5431万元,自治区配套资金100万元,搬迁配套资金243万元,群众自筹8290万元。涉及搬迁群众1169户8905人,其中已搬迁入住安置点14个,搬迁833户3712人。实施的21个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属于无土安置项目有思练镇加豪村高楼新村、思练镇思练社区搬迁工程、安东乡加益村搬迁工程、红渡镇红渡社区易地搬迁工程4个项目,项目总投资869万元,其中中央资金705万元,计划搬迁205户1386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为群众脱贫致富搭建了平台,基本实现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目标,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贫困山区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按计划需要搬迁的困难群众仍有5万余人,要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搬迁工作,任务极其艰巨,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2 忻城县易地扶贫搬迁的困难挑战
易地扶贫搬迁是扶贫开发工作中最大难点,忻城县要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将面临着不少困难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资金整合难度大。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量大,资金需求量大,农户建房资金压力大。按照上级有关政策,搬迁补助为:住房补助贫困户1.2万元/人,非贫困户0.8万元/人,基础设施0.5万元/人,征地等前期费0.1万元/人。而实际上上级落实的资金仅有:属于贫困户的可申报易地扶贫搬迁资金0.6万元/人、扶贫办扶贫发展资金0.3万元/人、自治区配套资金约0.15万元/人。其余资金由当地政府自行整合落实,整合资金近50%,这对一个贫困山区县来说,难度之大。据统计,仅2015年度,忻城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缺口资金达3564.5万元。
2.2 建设征用土地难度大。建设用地直接关系到搬迁成功与否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建设用地,易地搬迁无从谈起。尤其是对于山多地少的大石山区,建设用地指标远远不够,且征用土地难度非常大。2015年度,忻城县搬迁项目早已下达投资计划,只因征地工作未能如期完成,导致年度搬迁项目无法按计划开工建设。另外,实际征地补偿费超出征地标准,安置点征地难度异常加大,而且已征用土地因指标未落实,土地招拍挂无法进行。
2.3 贫困人口搬迁难度大。按上级要求贫困搬迁人口和生态搬迁人口比例为7:3,而根据忻城县的摸底调查情况,有计划搬迁的贫困搬迁人口和生态搬迁人口比例为3:7,大部分贫困家庭户因自筹资金困难不得不放弃搬迁指标。2014年之前,忻城县搬迁对象建档立卡在册的贫困人口较少,特别是2013年度农民家园项目均按3万元补助,其补助标准低,房价高,以致计划搬迁的贫困人口较少。
2.4 搬迁人口就业难度大。由于忻城县是一个山多地少的贫困大石山区县,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工业企业少,上规模的企业不多,且发展水平低,工业化程度不高,增加就业难度相当大。而且安置地一般距离迁出地都比较远,又缺乏土地耕种,以致搬迁人口无法就近从事生产活动,严重制约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贫困山区 易地扶贫搬迁 困难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09-0042-02
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任务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新阶段。但是,目前农村贫困人口依然量大面广,特别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居住在深山、石山、荒漠、高寒、地方病多发等生存环境恶劣、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地区,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中最大难点。尤其是一些贫困山区,贫困与生态环境、发展条件约束等问题相互交织、互为因果,就地加快发展、脱贫致富特别是改善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的难度大、投入高。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这一最大难点的治本之策。
易地扶贫搬迁,是指将生活在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较差、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群众,搬迁到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从根本上改变他们人居环境,改善他们生产生活,并通过产业扶贫和技能培训,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易地扶贫搬迁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举措,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客观要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有利于改善搬迁群众的发展环境、更好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有利于优化人口与村镇布局、调整改善产业结构,有利于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提高扶贫投入效益,有利于迁出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对于加快推进扶贫开发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 忻城县易地扶贫搬迁的基本情况
忻城县位于广西中部,属于喀斯特地形地貌典型地区,素有“九分石头一分土”之称,自然条件极为恶劣,山多地少,易旱易涝,是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县、广西28个贫困县之一,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一名官员称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全县总人口41.05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5.87万人,涉及13个乡镇130行政村1935个自然屯。因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受自然地质灾害影响的需要搬迁的困难群众有2.1万户5.4万人。
从2005年开始,忻城县积极响应国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号召,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扶贫路子,走出一条易地扶贫搬迁、石漠化治理和城镇建设“三位一体”的生态扶贫开发新模式。实践证明,易地扶贫搬迁是一条让贫困群众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有效捷径。十年来,全县先后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21个,项目总投资14064万元,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投资5431万元,自治区配套资金100万元,搬迁配套资金243万元,群众自筹8290万元。涉及搬迁群众1169户8905人,其中已搬迁入住安置点14个,搬迁833户3712人。实施的21个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属于无土安置项目有思练镇加豪村高楼新村、思练镇思练社区搬迁工程、安东乡加益村搬迁工程、红渡镇红渡社区易地搬迁工程4个项目,项目总投资869万元,其中中央资金705万元,计划搬迁205户1386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为群众脱贫致富搭建了平台,基本实现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目标,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贫困山区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按计划需要搬迁的困难群众仍有5万余人,要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搬迁工作,任务极其艰巨,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2 忻城县易地扶贫搬迁的困难挑战
易地扶贫搬迁是扶贫开发工作中最大难点,忻城县要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将面临着不少困难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资金整合难度大。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量大,资金需求量大,农户建房资金压力大。按照上级有关政策,搬迁补助为:住房补助贫困户1.2万元/人,非贫困户0.8万元/人,基础设施0.5万元/人,征地等前期费0.1万元/人。而实际上上级落实的资金仅有:属于贫困户的可申报易地扶贫搬迁资金0.6万元/人、扶贫办扶贫发展资金0.3万元/人、自治区配套资金约0.15万元/人。其余资金由当地政府自行整合落实,整合资金近50%,这对一个贫困山区县来说,难度之大。据统计,仅2015年度,忻城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缺口资金达3564.5万元。
2.2 建设征用土地难度大。建设用地直接关系到搬迁成功与否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建设用地,易地搬迁无从谈起。尤其是对于山多地少的大石山区,建设用地指标远远不够,且征用土地难度非常大。2015年度,忻城县搬迁项目早已下达投资计划,只因征地工作未能如期完成,导致年度搬迁项目无法按计划开工建设。另外,实际征地补偿费超出征地标准,安置点征地难度异常加大,而且已征用土地因指标未落实,土地招拍挂无法进行。
2.3 贫困人口搬迁难度大。按上级要求贫困搬迁人口和生态搬迁人口比例为7:3,而根据忻城县的摸底调查情况,有计划搬迁的贫困搬迁人口和生态搬迁人口比例为3:7,大部分贫困家庭户因自筹资金困难不得不放弃搬迁指标。2014年之前,忻城县搬迁对象建档立卡在册的贫困人口较少,特别是2013年度农民家园项目均按3万元补助,其补助标准低,房价高,以致计划搬迁的贫困人口较少。
2.4 搬迁人口就业难度大。由于忻城县是一个山多地少的贫困大石山区县,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工业企业少,上规模的企业不多,且发展水平低,工业化程度不高,增加就业难度相当大。而且安置地一般距离迁出地都比较远,又缺乏土地耕种,以致搬迁人口无法就近从事生产活动,严重制约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