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坤生:追着幸福的书法家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3273154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一生有着可持续的读书、写字环境是一件幸福的事,而能把字写得越来越好应是一件有福气的事。
  ——黄坤生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福建漳州出现了一个强大的书法家群体,这些书法家在风格方面比较接近,大多都以明清行草书风为主,他们频频入展全国的各个展览并获奖,在书法界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现象。当时的书坛称其为“漳州书风”。如今,这个群体的成员大多都到了知天命之年,但是他们初心如故,依然坚守着手中的笔墨,挥斥方遒。这其中,漳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黄坤生就是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
  与黄坤生的相识是在厦门文化艺术中心举办的《海峡两岸开漳圣王文化史料集》新书发布会上。初次见面,他大气儒雅的文化气质和修养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虽然只有不长时间的交谈,但从交谈中能够感受到他对书法专业、系统的研究和丰富的实践,以及他对书法独到的见解和感悟。
  “书法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外化”
  常言道,书法是书家的心性表达,所谓书品即人品,便是此意。黄坤生是个笃厚之人,他追求的是高古质朴的审美,他向往的是“水流心不惊,云在意俱迟”和“一心不赘物,古今自逍遥”的超然物外,那是一种解心释神般的心境。所以在他的书作中,能够让人感受到正大气象的气格和质朴浑厚而又率性纵意的洒脱。
  他曾屡次表达这样的观点:书法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外化,人受教育的层次、生存状态、眼界视野、胸襟境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创作的审美取向和格调。在黄坤生身上有一种风骨,他把这种风骨渗透到自己的书法作品之中,于是他的作品,便有一种浑厚与大气,而雄浑大气之中又不失精致和细腻。
  笔耕不辍 至真至美
  生活中的黄坤生是个洒脱的大叔,但一提起手中的笔,他就严肃起来。“书法的技巧或许短时便可讲完,但写好一点一画却得重复万遍,花费一辈子的功夫。”习书三十载,黄坤生笔耕不辍,于真、行、隶、草、篆诸体皆有涉猎,以行书、草书、小字正书最得会心处。所作行书,以宋人筑基,参以造像、摩崖刻石,立意碑帖兼容,以雄强细腻、举止安和、笔沉墨畅为旨归,以篆籀笔意、碑版情趣表现尚意书风;草书、小字则寓情秦汉,以书体隶变为切入点,试图再现书体演变、成熟过程的面貌。小字正书率性、雅致、敦厚,书写淡定心情。草书则追求质朴、宏畅,以简牍、章草之笔意表现大草的浪漫情怀。
  黄坤生把当今书法家队伍分为四种状态:写字、爱好者、票友、专业书家。他认为,传世的书法家,天分、勤奋、本分、福分缺一不可。好的作品還必须用书法的要素加以表现,比如精到丰富的笔法、奇正相间的字法,多变的墨法、自然天成的章法以及传递真善美之正能量的审美追求。
  坚守书香 挥笔砚遥
  精到的书法作品创作应当是字字珠玑、殚精竭虑、无一懈怠之处的心路历程。
  贵在坚守,是黄坤生取得如今成就的重要因素。他生于福建漳浦,长于斯地,工作于漳州。在漳州书坛,取法王铎和傅山的明清书风曾经风靡一时,而黄坤生能寓情秦汉,尚意宋人,尤为可贵。这种与流行于当下的书风拉开距离,坚守取法高古的学术追求,形成了他正大气象的审美气格,这是黄坤生书法艺术的核心价值,也是他能不断攀登书法高地的重要支柱。
  据黄坤生友人说,有时候他写一幅作品、一副对联,都要用一刀的宣纸来写。成功率、状态,还有感觉各方面,他要求全部到位,才能够把字写好。在他看来,书写技巧的精到完备可得皮相之美,情感表达、思想境界注之笔端才是书法的内涵之美、哲理之美。


  海纳百川 创新求变
  黄坤生早期作品的显著特征是以黄庭坚的行书和草书为其主要的面目呈现,但是这几年,他融入了很多汉简、汉帛等书风以及书写的技法,并且与前者紧密、和谐地容纳在一起。欣赏他的书法作品,那朴拙当中蕴含的线条,还有那任性的、韧劲的张力感和灵动感,气象万千。
  所谓笔墨当随时代,是用一种发展的眼光、创新的眼光来看待艺术,同时把我们时代的生活气息跟个人的艺术成就、美学追求融合在一起。很多人在写汉代的章草,经常写得朴拙有余、灵动不足,而黄坤生却能把二者相当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仅仅从书家个人的成就而言是非常成功的了,但这不仅是书家个人成功的问题,还意味着漳州书家群体的一种创新精神。在步入五十岁左右的年龄,能有这种冲劲,能有这种创造,实属难得。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陈裕亮在谈到黄坤生时说:“我欣赏他那于行云流水般见其朴拙的行书,更喜欢那连绵不绝并夹杂着简牍笔意的大草,看到他所抄写的《心经》,那种妍美而不乏端庄、法度森严且又古趣盎然的感觉让我不知不觉地醉了!”
  采访最后,黄坤生摊开手中的《海峡两岸开漳圣王文化史料集》,指着书中自己的书法题词,脸上浮现出欣喜的笑容。而笔者,却还久久沉醉在黄坤生的书法艺术世界里。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在艺术博览会上,出现一系列作品,将“复仇者联盟”、蝙蝠侠、闪电侠、钢弹机器人、无敌铁金钢等动漫角色变成了水墨画,他们身穿中国古装,戴着面具,模样滑稽逗趣,在山水背景与传统纹饰映衬下,传达一种荒谬做作的违和感,这是台湾新锐艺术家詹邠所绘的讽世图。  詹邠1986年出生于新北市,曾得过台积电青年书法大赏,有作品入选新北市美展,从台北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台南艺术博览会、台湾艺术家博览会、台北艺术博
期刊
刘建平,字叔安,号慕晋堂主、晋堂、心斋,1969年12月生,湖南邵阳人,供职于铁路部门,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艺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湖南)理事、长沙致公画院特聘书法家。2009当选湖南书坛“十大人物”;2015年5月在长沙举办“梦回经典”慕晋堂刘建平书法作品展,同年10月举办“墨韵加州”慕晋堂刘建平书法作品展。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湖南
期刊
冯岽智,1974年12月生,河南商城人。中国书协会员、信阳市书协副主席、商城县书协执行主席兼秘书长、商城书画研究院院长。作品获中国书协主办的第三届林散之奖书法双年展提名奖,入展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作品展、首届全国篆书展、全国第三届扇面展、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第三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普洱茶乡艺术节全国书法展、纪念老子诞辰2578周年全国书法展、全国第六届新人展、全国第
期刊
李运良,字子木,号知止楼、芥末居。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义务教育书法教材编委、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客座教授、长沙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长沙市儿童活动中心专职书法教师。出版《中国书法教程》(湖南音像出版社)、《规范汉字书法》(中国青年出版社)。作品被湖南省图书馆、湖南第一师范书法馆、齐白石纪念馆、徐特立纪念馆、长沙市博物馆收藏,并刊石于云南石林碑林、湖南民俗文化村、常德诗墙等地。
期刊
刘书民(广州美院教授、中央文史馆画院南方分院院长):前几年,陈华君随王少伦到寒舍作客,我看过他的山水画作品,颇有特色,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当然,因是少伦的老友,我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匆匆几年,如今再看他的新作,耳目一新,对他这两年的埋头苦学和所得也颇为赞赏。观其作品,熔众家一炉,装万象于一胸,可谓渐入画道。  自古画者皆寂寞。陈华君在当今浮躁的社风中,能耐得住寂寞,不断学习、进修和
期刊
陈华,祖籍浙江,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于长沙,现居广州。先后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画院。现为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工作室画家、北京八月画会创会副会长、中华佛光艺术研究院山水画院画家、广州铁路美术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入选“纪念辛亥革命100年全国中国画展”,湖南省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湖南展区优秀作品展,首都博物馆画院首届院展,全国铁路书画精品
期刊
田夫(侯福田),湖南湘阴人,已在全国各地成功举办多场个人专场演艺会及进行书画表演。曾任《文艺生活·艺术中国》副主编。2014年创作的巨幅山水画《长城随想》被人民大会堂管理局收藏。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人民日报网络中心栏目书画家。
期刊
丁海波  堂号秘宝斋。自幼喜欢古玩,从邮票钱币入手,逐渐转变为竹木牙角等手工雕刻的物件。2011年开始接触墨盒。现在以清文字盒为主攻方向,尤其以状元盒和寅生盒为最爱。
期刊
大约在1984年,我得到机缘到湖南第一师范去听书法讲座,座中有一人,神情专注,有疑辄问。有时几近钻牛角尖,固执己见,几次三番,老师斥之而未见其改,我心异之。这就是我与李运良初交时的情境。  李运良,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字子木,号双飞堂(因其书法教育与书法创作并重,又因其夫妇皆习书法)、芥末居(因思宇宙浩瀚,人世沧桑,而芥末一词,语带双关,可指极渺小微末之意,亦可指佐餐之料,生食三文鱼片多用之,性
期刊
朱盛柏是我最为关注的闽籍青年书法家之一。近几年,他在国家级书法展中屡获嘉奖,同道的目光开始纷纷投向这位在福建书坛并不惹人注意的青年身上。  能于传统书法精神表现与时尚艺术追求的着意取舍中,心无旁骛,寻觅到一条与新时期创作要义相契合的通道,逐步走向一片尊古为新的开阔地,实为中国书法艺术之希望,朱盛柏诚为当代青年书法家中之翘楚。  盛柏幼承庭训,酷嗜书法,由颜入手,读书治学,取法乎上,宁根固底,深造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