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高职院校农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在农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的一些成功举措为例,提出涉农高职院校要加强“三农情怀”建设、建立一支专业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细化农业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等,旨在为农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涉农高职院校;农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5-0280-03
  Abstract Taking some successful measures of Hun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Biology in the cultivation of agricultural applied talent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at agricultur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rural feelings”,establish an excellent “doublequalified” teacher team,refin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content of agricultural specialty, and carry out the training of farmers’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so as to provide experiences that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for the training of agricultural applied talent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gricultural applied talents;Training model
  基金项目 2019年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南岳学者项目(N2019-04);2020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XJK20CDY022)。
  作者简介 刘媛(1979—),女,湖南衡南人,副研究员,从事高职大学生教育与管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收稿日期 2020-12-11
  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及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催生了高职教育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大讨论。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强化农业应用型人才保障,尽快出台农业人才振兴的意见。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够将科学技术创造性地运用于生产实践的人才,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催化剂[1]。为农业发展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涉农高职院校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高职院校应积极从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改革,以满足农业生产在技术开发和应用、经营管理等方面对人才的需求,为推动农业生产全面升级、农业建设全面进步,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切实履行自身的责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有益的探索[2]。笔者以湖南环境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在現代农业转型升级视角下涉农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
  1 涉农高职院校在农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社会对涉农高职院校认可度较低
  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逐步提升,且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关注也逐渐加大,但社会上仍然对涉农高职院校认可度较低。从生源来看,涉农高职院校招生处于高考招生链条的末端,招生工作一直处于劣势。由于学生入学门槛低,招收的大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校对其专业培训和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难度较大。目前涉农高职院校招生规模逐步萎缩,部分高职院校不得不压缩生源枯竭的农业专业,增加“非农”专业招生计划,长此以往必将失去农业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另外,我国“三农”发展过程中人才严重不足,但农业生产人员中“文化低、老龄化、兼职化”和涉农高职院校培养的农业专业人才“下不去、用不上、留不住”的现象并存。因此,涉农高职院校同时担负着培养农业人才并引导他们投身农业现代化的双重任务[3]。
  1.2 涉农高职院校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涉农高职院校要培养具有精湛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必须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基础。农业专业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各级农业本科院校毕业直接分配到高职任教。他们很少去农业生产一线进行锻炼,又几乎没有直接在农业生产一线工作的经历。他们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农业教学内容的把握几乎全部来源于教科书及读书期间的实习经历。随着农业装备现代化水平的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更新,现有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严重滞后于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①真正对接农业现状和需求,掌握农业现代化技术和农业发展规律的教师比例偏低,大多数教师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态。②教师队伍对于农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仍处于摸索阶段。他们对于“未来农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和“如何培养现阶段农业急需人才”等问题缺乏清晰的思路和实践路线,教育教学手段不足、教育教学观念落后,建立一支面向未来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已是迫在眉睫[4]。
  1.3 涉农高职院校毕业生实践能力仍然与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之间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
  旧的教育教学模式制约着当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农业专业作为一个应用性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应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学生有充分接触生产和社会实践的机会。涉农高职院校面对实践教学长期存在理念不清、责任不明的现象,导致高职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制约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5]。   例如,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是国家重点专业国家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培养从事畜牧生产、动物疾病防治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其核心课程有动物解剖生理、兽医临床治疗技术、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技术等。畜牧兽医专业的每一门课程不仅需要了解专业基础知识、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而且需要实打实的熟练掌握实用技能和方法。目前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显示,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践教学偏少,实践环节在现今教学中所占比例仍偏低(25%)。这说明对实践教学学院的重视程度、企业的参与度和支持度、教师的教学组织都存在明显不足,影响到实践能力培养的效能。这也说明高职院校涉农课程设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等与农业当前发展需求契合度不高,未能充分秉承“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产教结合”的特点。企业作为办学主体、人才培养主体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企业与农业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农业专业设置、“双师型”队伍建设、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上合作止于表面。
  2 涉农高职院校农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就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理论和教育教学方法[6]。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就是在现代教育教学改革中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内容、实践教学和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改良优化,从而有效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效。
  2.1 加强涉农高职学生“三农情怀”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
  由于社会上对农业的轻视态度,当前农业院校“离农”苗头明显,非农专业发展强于农业专业现象普遍存在,这对于我国农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十分不利。基于此农业院校一方面要加大农业专业学生“三农”情怀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农业产业是第一产业,农业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一环。另一方面,要提升农业院校学生的专业认同、强化学生的专业认知,这对于解决农村人才短缺等实际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①农业院校处于农村农业优先发展和教育优先发展的“两个优先”的交汇点上。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赋予当代青年学生的重要使命。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厚植“三农”情怀,将中央对“三农”工作的关注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让学生了解到农业专业的未来不再是传统意义的种地,大力宣传“农业是有奔头的”,坚定“我为农业战线建功立业”理想信念,从而引导学生服务“三农”的情怀。②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提升学生专业体验。农业院校要利用暑假“三下乡”等活动,让学生深入生产一线,亲身体验、感同身受。学生既到经济落后地区体验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又奔赴经济发达地区了解现代农业的经营模式,了解农村近年来巨大发展和未来前进方向,增强学习农业的积极性,提升农业专业教学效果。其次我院要通过浓郁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说“农业创新创业大赛”引导学生关注農业的前沿动态和热点,鼓励学习专业相关书籍,强化专业态度引导。最后,学校凸现价值引领,将农业技能大师、优秀校友引入校园。榜样将职业的意义变为鲜活的形象,让职业前景、职业素养在农业领域和现实工作中生动体现,用成功人士的成功之路引导教育学生,培养他们对农业专业的认同感,对职业前景的信心[7]。
  2.2 深化“产学研”融合,建立一支专业过硬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农业院校要遵循职业教育的客观规律,大力加强农业专业群的建设,在“双师型”队伍培养上下功夫[8]。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为了解决专业教师实践技能欠缺这一短板严格落实专业教师深入基层一线实践的制度,提高农业实战技能。通过组织专业教师定期到一线实践锻炼这一方式既能够了解农业生产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和人才质量要求,又能提高专业教师自身技能和创新素养。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还通过走出去,将涉农专业教师送到国内知名院校和农业龙头企业进行培训和科研,一方面推动涉农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开阔眼界、更新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上述实践摆脱专业教师“只能说、不能做”的顽疾,使他们快速成长为一名“进得了田埂地头”的农业专家。最后,学校公开招聘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优秀人才来校担任兼职教师,他们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熟悉农业生产特点,可实现教学内容与农业技术同步更新,将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和疑点转化成鲜活的教学案例,对学生的培养更具有指导性。
  2020年11月中国现代林业职教集团“实践教学能力比赛”决赛在宁波举办。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学院团队在比赛中沉着应战,默契配合,经过实践教学实施报告汇报等数个环节比拼,全面展示了优秀教学设计能力和极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学院团队从众多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他们的参赛作品《匠心筑园林绿色青山,精细成企业金山银山—园林工程预算与施工》以第一名的成绩勇夺一等奖。此次比赛成绩体现了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以“双师型”队伍建设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成绩,师资队伍专业素质、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必将有力促进农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3 细化农业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全过程管理
  专业建设是农业院校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纽带,是农业院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农业院校办学水平的集中表现。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农业专业的特点,按照学生专业技能培养阶段性螺旋式成长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设计安排实践教学内容,细化实践教学为主要内容的全过程管理。
  2.3.1 制订科学的实践教学内容,落实人才培养计划。
  ①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编写实践教学大纲落实人才培养计划。实践教学大纲包括课程实习、实验、理论课程中的实践环节、毕业实习等组成。实践教学大纲对于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②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要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动态需求,及时对现有的教材进行优化整合。开发基于生产实践的校本教材,避免教材的内容老化陈旧。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在传授基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紧贴当前生产一线的实际情况,让同学们掌握具有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③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增强在线教学能力,增强涉农院校在线教学能力是深入推进实践教学的关键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的教育手段大量涌现,为实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变革提供了巨大空间。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应抓住这一契机大力推动以在线教育为核心的教学变革,实现教育教学模式的深刻转变。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采用共享、采购、自主开发等多种形式来持续推进校内资源库的建设。通过平台上动画、视频素材、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抽象知识点,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丰富教学内容、助力高效课堂。另外,许多农业企业鉴于员工培训的需要,制作了大量的实用技能教学资料,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还准备与相关企业有偿或无偿共享企业开发的教育资源。此外,还可尝试校企联合开发反映实际生产情形的新技术、新工艺的教学课件。   2.3.2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增强实践教学成效。
  地方企业孕育着农业院校的学科专业,地方农业院校要发挥作为地方农业企业人才培养小高地的作用。①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在中国养殖第一品牌“温氏集团”安仁公司等10余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深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拓宽合作的层次和领域。②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协调,密切与企业联系,及时了解企业和行业前沿动态、企业产品的提质增效、设备优化及对人才培养方式的要求,调整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在每次实践活动中学生都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将实践和理论联系起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借鉴国外的“基于体验式导向”的实践模式,强调问题记录、合作互动,结束后要写心得体会,并讨论交流,以利于专业水平的提高。
  通过近几年的“产学研融合”“校企合作”育人的实践。目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农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效显著。具体表现为“三高”:①社会满意度高。通过连续几年对用人单位走访的问卷调查,用人单位普遍对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评价很高。②毕业生就业率高、创业率高。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每年的毕业生中都有创业成功的范例,成功率远高于农业院校的平均水平,表现出非常强的创业能力。例如,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蒋艳在校期间刻苦攻读每门课程,认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技巧。毕业后她毅然重返家乡自主创立畜牧养殖业。她通过在实践中刻苦钻研养猪技术努力提高科技含量,走上了一条生态养猪的致富道路。2018年“非洲猪瘟”蔓延肆虐湖南散养户损失惨重。蒋艳凭借她所学的卫生防疫知识,运用桑叶饲料替代部分蛋白饲料,成功转型生态养殖技术。这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而且提高了猪的免疫力,从而提升了猪的品质。养殖场创造了无一例因“非洲猪瘟”而致猪死亡的奇迹。2019年出栏生猪8 000余头,年销售收入3 360余万元。其养殖场荣获了农业农村部“生猪标准化养殖的示范场”“衡阳市农业生产龙头企业”“衡阳市生猪养殖50强企业”和“衡阳市大学生创业园”等光荣称号。
  2.3.3 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
  农业院校应主动发挥自身在专业、人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开展农村劳动力专业技能轮训。农业院校一方面要打开大门,欢迎农民兄弟参加各型技能培训班,帮助农民兄弟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实用技术的操作能力,满足不同层次的农民的生产需要。另一方面,要组织农业专家跨出校门走街串巷,就某一农业技术难点、疑点对当地农民进行答疑解惑,满足农民兄弟对“科技下乡”的渴望。①开展基本生产技能培训。围绕各地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以农业实用技术为主要学习内容,结合农村季节、现场咨询、田间培训,将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送入田间地头,解决农民实际困难。②专项职业技能培训。面向农业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如果农机手、质保员、水利员开展专项技术培训,对其进行技能鉴定。③职业水平综合提升系统培训。面向种植、养殖、加工的农业生产大户,按照农业职业技能标准,开展实用技术、农业管理、市场营销相关内容的学习,努力提升其生产经营效率。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上述举措希望培养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现代职业农民,使他们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人和生力军[9]。
  3 结语
  随着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化方向转变。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为农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有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农业院校要遵循农业人才培养规律,树立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品牌意识,对接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标准,完善农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思想上引领、在专业上提升,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输送更多更好的农业应用人才[10]。
  参考文献
  [1] 朱晓萍,张辉华,王瑞晓.高职院校“产教研学”融合下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与实践: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科学专业为例[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11):62-64.
  [2] 罗迈钦,单武雄.现代农业视角下的农业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研究: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3):125-126.
  [3] 李旭东,张国栋,黄文婷,等.地方农业高职院校农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的研究[J].科学咨询,2020(19):108.
  [4] 丁广明,徐燕,李琳.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培养涉农专业应用型人才[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8):175-176.
  [5] 董燕.地方院校林化相关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讨:以梧州学院化工学院林产化工及茶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为例[J].高教学刊,2020(34):104-107.
  [6] 于鑫,朱宏殷,刘帅师,等.地方工科院校仪器类专业主干课程《测控技术与系统》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2):126-127.
  [7] 吴春华.农业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认同现状与提升路径探索研究: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20(35):189-192.
  [8] 章鏴,程子洋,吴永祥,等.校企合作模式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农林专业“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16):265-267.
  [9] 屈婧婧,赵耐丽,柴文静.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教学体系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45):84-85.
  [10] 张媛,初智巍,丁莉娜.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社工专业为例[J].黑龙江教育,2020(12):27-29.
其他文献
摘要 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应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Landsat 5 TM影像和Landsat 8 OLI_TIRS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基于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并结合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两者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南岸区耕地和林地在减少,建设用地在增加,共有31.32 km2的耕地和林地转为了建设用地;南岸区的高温区由西部逐渐转移到中部和南部,2013年之前的升温区和降温区呈现东西均匀
摘要 以双季晚稻荃早优丝苗为材料,设置0、105、150、195、240 kg/hm2 5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荃早优丝苗高峰苗数、有效穗数、茎蘖成穗率、每穗总粒数和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结实率、千粒重有所降低。施纯氮150 kg/hm2处理的高峰苗数、有效穗数、茎蘖成穗率、每穗总粒数和产量最高。荃早优丝苗在浙江台州地区作连晚种植时
摘要 目前云南省已建立了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11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保护了云南省大部分特有和典型自然景观、重要物种及珍稀动植物,筑牢了生态安全屏障,加快了云南省生态文明和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进程。但也存在自然保护地分散管理,保护地新增进度与管护力度不同步,空间范围交叉重叠,保护地存在保护空缺,自然保护地内人地矛盾等问题。分析了云南省自然保护地建设现状及取得的成效,并从建立高
摘要 以安徽省长江经济带8个重点城市作为研究区域,以2003—2018年统计数据作为支撑,研究安徽省长江经济带水污染排放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长江经济带COD、氨氮和总磷的排放量皆表现为下降趋势,并且氨氮和总磷的排放量的变化相对平稳;各市的COD、氨氮和总磷的排放量无论是在变化平稳程度还是在累积排放量上都有明显的地区差异;纵观近16年各市的COD、氨氮和总磷的排放量均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  关键
乡村旅游业逐渐成为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阵地。文旅资源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与利用也随之得到重视。安徽省绩溪县溪马行政村各自然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较低。在综合考量该村景观资源概况、空间布局状况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因素的基础上,以“点-轴”开发模式为理论指导,确定出村域内重要的旅游节点、发展轴线,提出“四化并进”的举措模型,构建“一核两轴三区”的旅游景观空间结构,以期优化乡村文旅资源活化传承利用的发展路径。
摘要 为了控制龙芽楤木茎段水培中污染问题,采用不同稀释倍数木醋液进行培养。通过抑菌圈和细菌、真菌数量检测研究木醋液的抑菌效果。通过嫩芽生长和营养成分含量测定筛选出较适宜木醋液浓度。结果表明,木醋液在抑制细菌和真菌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且随着木醋液稀释倍数的增大抑菌作用逐渐降低。木醋原液处理细菌抑菌圈直径为28.05 mm,真菌抑菌圈直径为17.62 mm。木醋液各处理细菌和真菌增长速度减缓,低于对照
摘要 [目的]研究密闭式烘烤条件对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楚雄地区K326烟叶为烘烤对象,对电能密闭式热泵烤房与传统密集型烤房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致香物质以及感官评吸进行对比。烘烤过程中,使用气体分析仪实时监测并记录烤房内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烘烤结束时,对密闭式热泵烤房与传统密集型烤房进行气体测定;对样品进行化学成分、致香物质以及感官质量评价对比。[结果]密闭式热泵烤房内二氧化碳浓度明
摘要 [目的]了解黑老虎种群结构及动态。[方法]采用典型样地法,以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及方差均值比率法研究湖南省莽山、舜皇山及黄桑国家自然保护区3个黑老虎种群的年龄结构、高度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编制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结果]黑老虎3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分为5级,呈倒金字塔形,年龄结构无Ⅰ级幼苗,幼藤储备很少,中成年藤和老年藤的比例占60%~80%,属衰退型种群;高度結构受支柱木和林冠层高度
摘要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功能性饮料中13种食品添加剂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稀释过滤后直接进样;流动相为甲醇-0.02 mol/L乙酸铵梯度洗脱。[结果]13种食品添加剂在30 min内能够很好地分离,浓度在1~100 μg/m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R 2>0.999);检出限在0.03~0.78 mg/kg,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5.2%~103.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
摘要 介绍了农业植保直升机水稻田喷施质量检测的方法,根据检测地块实际地域情况和检测时气象参数、飞行器理论喷幅宽度,设置了靶标区和非靶标区,设计了采样带及定位雾滴采集点;通过软件、设备进行雾滴粒径分布、覆盖密度、分布均匀度等数据的统计分析,以期为提升农作物病虫害航化作业质量以及飞防作业项目验收提供借鉴。  关键词 水稻;植保直升机;施药质量  中图分类号 S 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