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ver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畅想,就是敞开思路,毫无拘束地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今天的和谐社会,没有想象就没有今天的现代化教学。古今中外的教育专家一直强调想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形容想象甚至到了“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的程度。可是旧课程却在很多地方无情地扼杀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致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呆板,无新鲜活力。新课标针对此鲜明地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育学院也提出“三段六步”的教学模式。魏书生老师更是奉劝老师们管住自己的嘴,把课堂留给学生。这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入了学生的心田,于是学生终于拥有了自由畅想的天空。
  一、在朗读课文时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传统语文教学中,在朗读方面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学生课堂朗读少,二是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多。课文录音我们已无可挑剔,某些有较高朗读水平的教师与课文录音相比,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准确的朗读,圆润的发音,感情的把握,等等,无不让人交口称赞。如此一来,教师个人水平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但在佩服之余,我们是否也该为学生想想?在老师读之前,学生有没有读过课文、找出生字词、查查字典?对课文内容理解了吗?对文章感情吃透了吗?若没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老师就读了,那么学生不用解决字词,也就省去了查字典的麻烦;不用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就更省去了一个大麻烦。他们完全可以模仿老师朗读,甚至也可以读得声情并茂,但他们真正理解了多少呢?充其量只是学到了一点“形”而已,真正的“神”却领悟不出,形神兼备也就无从谈起。针对这些失误,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如此步步深入地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地把握课文,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样读出来的声音才不会空洞无物,矫揉造作。特别是后两个层次,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用“内在的眼”看作者描绘的世界,用“内在的耳”倾听作者的心声……在这个无形无声的世界里,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每个人的看法都是深邃的,有鲜活生命力的,因为这不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而是植根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在真切感受基础上的朗读,或如小溪流水,叮叮咚咚;或如激流奔泻,汹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园,鸟语花香,于人于己,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呢?
  二、在质疑解惑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由此可见,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古语又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由此更可见质疑的重要性;爱因斯坦在成名后介绍经验时也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的追究问题罢了。”可是传统教育却恰恰没有给学生的质疑解惑留下余地。往往是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的种种问题,已有标准答案,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往事先挖好的“陷阱”里跳。现在仍然有一部分老师对学生总是不放手,不给他们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在《辽宁青年》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作者在童年时有过一堂记忆深刻的语文课,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弯弯的月亮,然后让学生以月亮为本体说一句比喻句。很多同学都知道老师的意思一起说:“弯弯的月亮像小船。”作者却觉得它不单像小船也像豆角,可是这种想法却被老师痛斥了一番,还说学生要学会正确地分析问题,切忌胡思乱想。试想:在如此重重束缚之下,哪个学生还敢说?哪个学生还敢疑?长此以往,学生岂不要被培养成为一个个只认定标准答案,而没有自己思考的木偶人?所幸,不久后的今天,“让老师管住自己的嘴”、“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精神便强有力地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全由学生自主解答或小组班内合作解答,学生把握课堂的权利大了,对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现在的语文课堂上,老师已不是单纯的讲授者,更重要的是参与者和合作者,学生便敢大胆发言了;没有了老师的大问小问,学生的质疑声反而多了;没有了标准答案,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了。这样的课堂,老师轻松了,效率提高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谁能说这不是留给学生一片畅想天空的功劳呢?
  三、在综合性学习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中有一项全新的内容——综合性学习。它在本套教材的各单元中与阅读课文相并列,共同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项等重的项目之一,第一次被写入新课标中,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目标,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提倡。”基于这一理念的指导,新教材把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作为综合性学习的整体目标,将以往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并在学习过程中留给了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综合性学习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就决定了它的学习方式也是多样化的。如,第五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就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小活动:“老照片的故事”以一张或一组家庭照片为引子,与家人进行交流,了解家人的生活经历,在此基础上写一篇作文;“一件家庭物品”也是通过交流、询问,了解家庭故事,并把它写成作文;“妈妈的唠叨”则是模拟一种生活情景,由两位同学进行模拟电话交流,再用书信的形式写一篇作文。很显然,这三个活动在组织形式上已给学生留下畅想的余地。而第二、四、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的形式则相对一致,它们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标,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母课题的前提下,又设计了若干层次的子课题,倡导学生发挥自主精神,自行设计、自行组织、自行探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比如,第四单元,在“探索月球奥秘”这一母课题下,又按层次递进的分成这样几个子课题:
  1.月球奥秘知多少(搜集资料,汇报成果)
  2.观察月球的运行,参观天文台(观察,参观)
  3.丰富多彩的月球文化(搜集资料,讨论)
  4.我是月球小专家(知识擂台赛)
  5.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运用资料,发挥想象,写作)
  学生在有选择地进行上述活动时,将在兴趣的吸引下,自行查找资料、自行设计汇报成果的形式、自行安排观察的时间和方式、自行组织擂台赛和讨论……这样在各个环节中,学生的想象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于是乎,展示活动成果时,相声、小品、辩论会等,形式多样,不一而足。丰富的内容,独到的见解,精彩的表演,流利的口才……无一不让人感到惊讶。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出色表现,彻底打消了以前老师不敢放手的顾虑,因为他们已经看到放手后的学生,不但没有“走不动”或“走偏”了,反而走得更扎实,更精彩。因为在感兴趣活动的指引下,由于老师的放手,反而更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由于没有了老师的限制,反而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综合性学习又给学生的畅想开辟了一方乐土。
  新课程理念,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在语文课堂上扎下了根,愿全体语文教师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认真反思,深入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其他文献
摘 要: 优秀来源于心态。要培养真正优秀的学生,教师就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开发学生潜能,促使学生端正心态。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心态 育人方式  优秀,来源于心态;心态,决定成绩。  通过两年的课题班班主任的经历,我深深感到,尖子生要承受比普通学生更大的心理压力。虽说适当的压力是一种动力,可压力一旦超过了心理承受的极限,就会成为阻力,将会出现紧张、恐惧、自傲、自卑、妒忌等不良情绪。既要适
“朱老师,从小到大,我都没得过奖状,所以我想要这张奖状,让妈妈高兴一下。”这是一条存于我手机的短信,虽然事情已过去一个多月,收件箱里的短信也被我定期清空了好几回,但唯独这条短信,我却始终没有删去。那是因为收到它时,我的心被深深震撼了,隐隐作痛间,一股酸溜溜的滋味不断从心底涌出,慢慢袭上双眼——一定是她!朦胧的眼前浮现出一张胖胖的圆脸,脸上其他的五官也都是圆乎乎的,只有那双黑亮的眼睛衬在上面稍稍显小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很多学科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与策略。应用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可以使学生掌握合作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高效团结精神。通过“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科学课堂更加充满活力。本文从小学科学教学实际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合理分配成员,构建合作学习小组。二是转换课堂,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环境。三是有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促进合作学习
狂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死亡率极高,一旦发病100%死亡,对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狂犬病病毒是一种单链的不分将诶段的负股RNA病毒,共编码5种结构蛋白,其中L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