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记忆更美好和准确些

来源 :经营者·汽车消费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phoen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识到这一点,让我开始有些惴惴不安,《汽车消费报告》,这本我们希望与众不同的汽车产品消费刊,已经在它的岁月里留下12个脚印,可它在读者心里又留下了怎样的记忆?那记忆里有多少是因为我们还不够成熟不够深刻而造成的片面判断?
  
  我是个天生胆小的人,几年前看《致命拜访》,即便主角是我喜欢的梅格·瑞恩,还是得把自己埋在沙发里,随时准备在恐怖镜头出现时,一边尖叫,一边迅速把脸躲在预备好的靠垫背后去。一场电影看下来,胆战心惊、气喘吁吁,消耗量赶得上跑趟800米。几年过去了,当年看片儿时靠垫儿上脱线的小线头还在脑子里清晰的晃悠,可电影内容竟然模糊的只剩下一点点内容——病毒肆虐后城市机械的秩序和人际间的冷漠。
  这感觉很像我现在对香港的记忆,那天,我在12月末交通秩序井然的港城,怀着“首堵”人民向港城同胞虔诚取经的热切心情,抱着一叠问卷从油麻地开始沿着弥敦道收获30年来最多的拒绝和防备,他们秩序井然地等红灯变绿,秩序井然地排队上车,秩序井然地行色匆匆,秩序井然地木着面孔一个接一个地浇灭我对这座城的热情,然后《致命拜访》那残存的模糊记忆竟泛上来,将繁华从眼前抽离出去,在我心里一点点刻成了Hong Kong的样貌,这样貌当然很片面,所以几天的采访中,我的同事们不断从香港各处收集回他们的“片面”,我们把这些“片面”放在一起,就成了一个立体的港城——购物天堂,奋斗精神、钢筋水泥的森林、无根的文化沙漠和轮子上交通样本。
  可属于我记忆的那一片,是我的全部。
  其实,坦白说,我在香港也遇到温暖来着,那是间弥敦道附近的隐蔽咖啡馆,黑色的外墙,红色英文花体写着“PacificCoffee”,当时我需要一杯热咖啡来补充动力和温暖屡受打击的心,结果在那间很小很艺术的咖啡馆里,我除了喝到一杯热拿铁,还首次“开张”对帅气的服务生完成了当天的第一次访问,可是,我不能确定这是因为我的购买行为产生的溢价交换,还是,我真的遇到了“天使”,瞧瞧,那该死的记忆,已经让我对人性失去了基本的判断力。可有时候,我真的很信印象这个东西,你最先和最终能记住的,就是你最在意的,不管是正向还是反向,跟我一样的人应该很多吧?
  意识到这一点,让我开始有些惴惴不安,《汽车消费报告》,这本我们希望与众不同的汽车产品消费刊,已经在它的岁月里留下12个脚印,可它在读者心里又留下了怎样的记忆?那记忆里有多少是因为我们还不够成熟不够深刻而造成的片面判断?
  尽管在过去的12个月里,我们总是得到善意的鼓励,但我们知道,这本杂志依旧幼小的身板还没有一个强大的足以让每个读者都能成为知音的灵魂。所以,你看到的2011年《汽车消费报告》第1期,又在去年的基础上从版式,选题和文字上作了进一步精进。
  我们一直追求的,注定了我们的命运——尽管这是一本产品消费刊,但我们都希望像菲茨杰拉德那样“长着观察的眼,握着记录的笔”,在反省、纠结,疲惫和兴奋中度过每一天,用精致性感文艺的文字和图片带着读者从汽车的表面钻入到它们的精神气质和文化中去。
  2011年1月,又是一个新起点。
其他文献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科学解释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受到重视.在对牛顿第三定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科学解释的PTDR框架为指导,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进行了重新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