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教学活动中的难点所在,不少学生在朗读活动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问题,归根到底便是朗读能力欠缺所导致的。文章从此出发,就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创设教学情境、加强范读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开展阅读活动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能力 有效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1-0037-02
语文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主干课程,肩负着学生语言能力培养与人文素养发展的双重任务,而朗读教学则是推动教学任务高效完成的重要保障。然而,就当前的朗读教学现状而言,情形并不容乐观,不少学生朗读能力较为低下,难以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不仅制约了学生对课文内容与主题情感的理解,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也起到了负面影响。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已经成为小学语文,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学以趣为先,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必须以朗读兴趣的激发为先决条件,唯有如此,学生才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朗读活动中,否则很容易出现应付式朗读,或者三分钟热度的现象,不利于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对此,教学情境的创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初始阶段,思维方式以直观思维为主,对抽象的文字朗读通常提不起兴趣,经常出现“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现象,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文本的内容,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创设相应的朗读情境,以直观的画面、视频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为后续朗读活动的开展铺平基础。就以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的教学为例,本篇课文讲述了曹冲巧用浮力称出大象体重的故事,笔者在教学前,播放了曹冲称象的动画短片,让学生对故事梗概有了基础的了解,调动其朗读热情。
二、加强范读工作,降低朗读难度
朗读是一门语言艺术,对学生的语言功底有一定的要求,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语言基础薄弱,朗读中经常会出色各种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范读工作,以标准的朗读为学生提供准确的示范,降低朗读难度的同时,让学生在模仿中获得朗读能力的发展。就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这是一篇描绘小兴安岭美丽景色的散文,教师在范读中要处理好三点内容,第一,发音的准确。特别是在一些生字、生词,如“桦”、“栎”、“榛”以及易错字、词等的朗读中,要注意发音准确,以加重处理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印象;第二、流利朗读。在范读中不能出现停顿、卡壳的现象;第三、有感情的朗读。教师的范读要饱含情感,尤其是在主旨句、关键句的朗读中,更是需要注意。众所周知,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借助范读能够为儿童提供模仿的蓝本,有效推动朗读教学的开展。
三、提供科学指导,训练朗读技巧
朗读活动是一项技巧性非常强的活动,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必须以朗读技巧的训练为重点,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的自主朗读中提供有效的指导,逐步改正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朗读的效率与效果。举例而言,一些学生错误地以为流利的朗读就是一口气快速地将课文读下来,结果导致朗读活动毫无美感可言。对此,教师要从汉语朗读的音韵节奏感出发,训练学生朗读的节奏感,有效地借助语调、语速的变换以及停顿来使朗读活动更加有魅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如,模拟语气是小学生朗读中的难点,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开展专项训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从模仿对象的语境、身份出发,进行朗读。比如在《枫树上的喜鹊》中,有“我懂得,她问话的意思是:‘看!那是什么?’”学生就要用强调语气来读出“看”字,用“疑问语气”来读出“那是什么?”
四、开展阅读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对小学生而言,单调的朗读教学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疲劳心理,对此,朗读活动有着重要的教学价值。朗读活动分两种形式,第一种是课内朗读活动,教师在课文教学中采用各种新颖有趣的朗读活动,比如在小说类文本的朗读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朗读方法,又如在古诗文朗读中可以采用朗读加舞蹈的方法。第二种是课外朗读活动,即以朗读为主题的校园活动。语文教研组可以举行校园朗读比赛,让小学生从已经学习的课文中,或者课外阅读到的美文中,选择一篇最喜欢的文章作为朗读内容。各班级内部先进行初选,每个班级选择5-10名学生参加复赛,教师根据学生在朗读比赛中的实际表现,给出相应的评分,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设置一、二、三等奖,做好奖励工作。这能够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有一定作用。
结语
朗读能力作为小学生最为基本的语言能力,在小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乃至全面发展中均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熊宝红,李会兰.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4(10):81
[2]王志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02):78-79
[3]郭晶晶.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7(08):133-134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能力 有效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1-0037-02
语文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主干课程,肩负着学生语言能力培养与人文素养发展的双重任务,而朗读教学则是推动教学任务高效完成的重要保障。然而,就当前的朗读教学现状而言,情形并不容乐观,不少学生朗读能力较为低下,难以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不仅制约了学生对课文内容与主题情感的理解,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也起到了负面影响。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已经成为小学语文,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学以趣为先,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必须以朗读兴趣的激发为先决条件,唯有如此,学生才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朗读活动中,否则很容易出现应付式朗读,或者三分钟热度的现象,不利于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对此,教学情境的创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初始阶段,思维方式以直观思维为主,对抽象的文字朗读通常提不起兴趣,经常出现“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现象,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文本的内容,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创设相应的朗读情境,以直观的画面、视频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为后续朗读活动的开展铺平基础。就以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的教学为例,本篇课文讲述了曹冲巧用浮力称出大象体重的故事,笔者在教学前,播放了曹冲称象的动画短片,让学生对故事梗概有了基础的了解,调动其朗读热情。
二、加强范读工作,降低朗读难度
朗读是一门语言艺术,对学生的语言功底有一定的要求,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语言基础薄弱,朗读中经常会出色各种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范读工作,以标准的朗读为学生提供准确的示范,降低朗读难度的同时,让学生在模仿中获得朗读能力的发展。就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这是一篇描绘小兴安岭美丽景色的散文,教师在范读中要处理好三点内容,第一,发音的准确。特别是在一些生字、生词,如“桦”、“栎”、“榛”以及易错字、词等的朗读中,要注意发音准确,以加重处理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印象;第二、流利朗读。在范读中不能出现停顿、卡壳的现象;第三、有感情的朗读。教师的范读要饱含情感,尤其是在主旨句、关键句的朗读中,更是需要注意。众所周知,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借助范读能够为儿童提供模仿的蓝本,有效推动朗读教学的开展。
三、提供科学指导,训练朗读技巧
朗读活动是一项技巧性非常强的活动,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必须以朗读技巧的训练为重点,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的自主朗读中提供有效的指导,逐步改正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朗读的效率与效果。举例而言,一些学生错误地以为流利的朗读就是一口气快速地将课文读下来,结果导致朗读活动毫无美感可言。对此,教师要从汉语朗读的音韵节奏感出发,训练学生朗读的节奏感,有效地借助语调、语速的变换以及停顿来使朗读活动更加有魅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如,模拟语气是小学生朗读中的难点,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开展专项训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从模仿对象的语境、身份出发,进行朗读。比如在《枫树上的喜鹊》中,有“我懂得,她问话的意思是:‘看!那是什么?’”学生就要用强调语气来读出“看”字,用“疑问语气”来读出“那是什么?”
四、开展阅读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对小学生而言,单调的朗读教学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疲劳心理,对此,朗读活动有着重要的教学价值。朗读活动分两种形式,第一种是课内朗读活动,教师在课文教学中采用各种新颖有趣的朗读活动,比如在小说类文本的朗读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朗读方法,又如在古诗文朗读中可以采用朗读加舞蹈的方法。第二种是课外朗读活动,即以朗读为主题的校园活动。语文教研组可以举行校园朗读比赛,让小学生从已经学习的课文中,或者课外阅读到的美文中,选择一篇最喜欢的文章作为朗读内容。各班级内部先进行初选,每个班级选择5-10名学生参加复赛,教师根据学生在朗读比赛中的实际表现,给出相应的评分,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设置一、二、三等奖,做好奖励工作。这能够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有一定作用。
结语
朗读能力作为小学生最为基本的语言能力,在小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乃至全面发展中均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熊宝红,李会兰.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4(10):81
[2]王志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02):78-79
[3]郭晶晶.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7(08):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