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有:朗读的时间不足;朗读的目的不够明确;朗重读轻阅,只读不思。为此可以采用下列对策:保证朗读时间,让学生多读;阐明朗读意义,让学生愿读;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乐读;指导朗读方法,让学生会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问题 对策 农村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从篇章中领会文章的主旨、思想、意蕴,既受到了熏陶感染,又锻炼了用语音描摹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同时,教师通过朗读可以检验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程度,感情倾向和认识水平。但是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往往成为课堂的匆匆过客,存在着朗读时间不足、朗读目的不够明确、朗读对象不广、朗读指导方式单调等一系列问题。
一、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朗读的时间不足。
教师往往怕完不成教学任务,以讲代读。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不足5分钟,朗读训练往往是如雁掠过,许多教师在学生还未彻底读完、读通的情形下,就匆匆进入下一教学环节,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种外在形式。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二)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有些课堂上教师让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学生读了女学生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三)重读轻阅,只读不思
阅读情感是建立在读者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在“以读为本”的强势介入下,语文课上读书的时间多了,阅读量也大了,但不知不觉又陷入一种新的误区:重读轻阅,只读不思,力求课堂亮点的生成。教师常常不遗余力,采用个别读、轻读、对读、轮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唯独缺少对文本内容的咀嚼、敲打。因此,学生的读书仅是在语言文字表面滑行,游离于文本之外,难以切近语言,治静于文本深处,朗读自然成了一种摆设,抑或是包装课堂的一种行头。
二、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对策
(一)保证朗读时间,让学生多读。
“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实践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唤。这就是说要想学生学会朗读,首先要给学生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充分的读。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且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間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且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 、答答” 让位给读,让华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二)阐明朗读意义,让学生愿读。
首先让学生知道,学习语言首先要有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更高的层次便是创造。“积累──模仿──创造”是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文章读得越好,越能说明读者理解得深透并受到感染,就如同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替作者说这番话一样。因此,文章一旦被高声诵读,就会变得好懂和易解,这就是所谓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还可以使我们了解词句的各种结构,掌握词句的节奏。一篇词汇丰富、语言精彩的文章,如果能反复朗读,达到琅琅上口,熟读成诵,书本的语言就会变成自己的话的语言,成为自己的储备和财富。一旦用到某些词汇、句式、表达方式时,就会涌上笔端,运用语言的能力自然会大大提高。不读书或读得不熟就很难把作者的语言学到手。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它既能提高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怀,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朗读的态度得到了端正,积极性也会慢慢地提高。
(三)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乐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凡是儿童感兴趣的活动,儿童总是在这方面表现出某种潜在能力。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有的学生本身具备了读好课文的能力,但由于他们怕羞,不敢放开胆子去读,觉得投入地读、有感情地读是一件挺滑稽的事。有的学生则担心自己读不好,招来同学们的笑而不敢读。为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老师就要努力在班里营造一种轻松、融洽的氛围,大张旗鼓地表扬那些敢于尽情朗读的学生。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指导朗读的时候,可根据课文特点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集体读、分小组读、指名读、领读、分角色读、表演朗读、比赛朗读、配乐朗读、想象朗读、展示朗读等,让学生乐读、争着读。当然,朗读要求和朗读评价都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总之,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加深学生学习的记忆力,提高学习兴趣。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虽然存在着朗读时间不足、朗读目的不够明确、朗读对象不广、朗读指导方式单调等一系列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多读、愿读、乐读、会读,朗读教学一定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出艺术魅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问题 对策 农村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从篇章中领会文章的主旨、思想、意蕴,既受到了熏陶感染,又锻炼了用语音描摹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同时,教师通过朗读可以检验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程度,感情倾向和认识水平。但是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往往成为课堂的匆匆过客,存在着朗读时间不足、朗读目的不够明确、朗读对象不广、朗读指导方式单调等一系列问题。
一、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朗读的时间不足。
教师往往怕完不成教学任务,以讲代读。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不足5分钟,朗读训练往往是如雁掠过,许多教师在学生还未彻底读完、读通的情形下,就匆匆进入下一教学环节,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种外在形式。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二)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有些课堂上教师让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学生读了女学生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三)重读轻阅,只读不思
阅读情感是建立在读者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在“以读为本”的强势介入下,语文课上读书的时间多了,阅读量也大了,但不知不觉又陷入一种新的误区:重读轻阅,只读不思,力求课堂亮点的生成。教师常常不遗余力,采用个别读、轻读、对读、轮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唯独缺少对文本内容的咀嚼、敲打。因此,学生的读书仅是在语言文字表面滑行,游离于文本之外,难以切近语言,治静于文本深处,朗读自然成了一种摆设,抑或是包装课堂的一种行头。
二、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对策
(一)保证朗读时间,让学生多读。
“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实践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唤。这就是说要想学生学会朗读,首先要给学生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充分的读。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且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間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且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 、答答” 让位给读,让华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二)阐明朗读意义,让学生愿读。
首先让学生知道,学习语言首先要有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更高的层次便是创造。“积累──模仿──创造”是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文章读得越好,越能说明读者理解得深透并受到感染,就如同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替作者说这番话一样。因此,文章一旦被高声诵读,就会变得好懂和易解,这就是所谓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还可以使我们了解词句的各种结构,掌握词句的节奏。一篇词汇丰富、语言精彩的文章,如果能反复朗读,达到琅琅上口,熟读成诵,书本的语言就会变成自己的话的语言,成为自己的储备和财富。一旦用到某些词汇、句式、表达方式时,就会涌上笔端,运用语言的能力自然会大大提高。不读书或读得不熟就很难把作者的语言学到手。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它既能提高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怀,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朗读的态度得到了端正,积极性也会慢慢地提高。
(三)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乐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凡是儿童感兴趣的活动,儿童总是在这方面表现出某种潜在能力。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有的学生本身具备了读好课文的能力,但由于他们怕羞,不敢放开胆子去读,觉得投入地读、有感情地读是一件挺滑稽的事。有的学生则担心自己读不好,招来同学们的笑而不敢读。为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老师就要努力在班里营造一种轻松、融洽的氛围,大张旗鼓地表扬那些敢于尽情朗读的学生。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指导朗读的时候,可根据课文特点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集体读、分小组读、指名读、领读、分角色读、表演朗读、比赛朗读、配乐朗读、想象朗读、展示朗读等,让学生乐读、争着读。当然,朗读要求和朗读评价都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总之,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加深学生学习的记忆力,提高学习兴趣。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虽然存在着朗读时间不足、朗读目的不够明确、朗读对象不广、朗读指导方式单调等一系列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多读、愿读、乐读、会读,朗读教学一定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出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