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搞式表演,在生活中时常可以看到。能逗乐别人固然好,但表演形式和内容本身并非没有底线。以恶搞经典作品的形式取悦观众,既不是传承经典,也绝非艺术再创作。《汉书·艺文志》在2000年前就提到了“哗众取宠”的问题,以浮夸的言行迎合观众,借此骗取信赖和支持,说白了就是一种对观众的欺骗。生活的确需要逗乐和欢笑,但一种表演能否达到逗乐他人的效果,靠的是实实在在的功力和水平。一位老艺术家提醒过:“歌词最容易写,但也最不容易寫好。”娱乐有娱乐的底线,严肃有严肃的必要,调侃经典作品、愚弄历史记忆,既僭越了娱乐的边界,也亵渎了艺术的神圣,根本无法传递会心的笑声。
之所以说恶搞经典作品危害甚深,不仅因为恶搞行为本身的解构负能量很大,也在于“集体无意识”的破坏力不容小觑。不可否认,恶搞在表演时可能收获一些廉价笑声,但正因为解构和恶搞经典来得容易,博得的笑声也很廉价,所以表演形式容易被更多人所模仿。有记者发现,恶搞《黄河大合唱》不仅堂而皇之出现在某些公司年会上,还出现在了幼儿园、中学、大学等教育机构的晚会上,甚至登上了电视荧幕。嘻嘻哈哈一场看似无足轻重,但廉价笑声中所传播的,并不是什么娱乐精神或者欢笑氛围,而是价值观的愈发虚无,道义的愈发没落。以无所谓的态度恶搞和篡改经典作品,会像温水煮青蛙般逐渐撕毁本应坚守和捍卫的道义底线、价值认同,从而拉低人们的审美品位,混淆正常的社会认知。由此而言,抵制恶搞和解构,人人都有责。
之所以说恶搞经典作品危害甚深,不仅因为恶搞行为本身的解构负能量很大,也在于“集体无意识”的破坏力不容小觑。不可否认,恶搞在表演时可能收获一些廉价笑声,但正因为解构和恶搞经典来得容易,博得的笑声也很廉价,所以表演形式容易被更多人所模仿。有记者发现,恶搞《黄河大合唱》不仅堂而皇之出现在某些公司年会上,还出现在了幼儿园、中学、大学等教育机构的晚会上,甚至登上了电视荧幕。嘻嘻哈哈一场看似无足轻重,但廉价笑声中所传播的,并不是什么娱乐精神或者欢笑氛围,而是价值观的愈发虚无,道义的愈发没落。以无所谓的态度恶搞和篡改经典作品,会像温水煮青蛙般逐渐撕毁本应坚守和捍卫的道义底线、价值认同,从而拉低人们的审美品位,混淆正常的社会认知。由此而言,抵制恶搞和解构,人人都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