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要完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一代又一代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崇高使命,必须努力做好学生党建工作。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在学生党建工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特别是一些大学生包括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大学生党员共产主义信仰不够坚定的问题更加令人担忧。安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局面,必须重建信仰,建设共产主义信仰。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局面;共产主义信仰;重建
中图分类号:0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1)06-005-02
信仰失落,是当代中国正面临的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信仰失落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社会的共同价值信仰弱化,信仰下降为纯粹的私人事务,人们普遍追求个人的独立与个性化,社会进入一个“后信仰时代”或“无信仰时代”。对于80后、90后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养尊处优,没有经历什么磨难,独立意识浓厚,很难对某一种思想产生强烈的认同,再加上缺乏社会共同价值认同的引导与渲染,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形式单一,内容简单,缺乏实效,难以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因此,很难形成什么坚定的信仰,这也给一些境外宗教势力拉笼欺骗青年一代为己所用留下了空问,大学生信教问题已有愈演愈烈之势。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是永久的,决定胜负的关键在于能够使青年一代“信什么”。另一方面,作为应该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的、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的共产党员,其中有一小部分人已经对自己的主义不那么信仰,甚至不信仰了,导致他们或对共产主义前景信心不足,悲观情绪滋生,或自身发展动力有限,甚至放任自流、违纪违规违法,最后沦为人民的敌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严峻指出:“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这一判断是切合实际、切中要害的。据有关调查显示。虽然现在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比率仍排在首位,但信仰金钱万能、宗教、权力万能和利己主义的总和已经超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比例。近些年来有一些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甚至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相继落马,其根源就在于其共产主义信仰失落。由此审思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大学生党员,其共产主义信仰问题更值得担忧。在申请入党的大学生中,一部分人对共产主义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浅层上,动机多样,功利性强,甚至还有大学生申请入党是因为“别的同学入了,我不入显得没面子”。因此,大学生申请入党是否出于坚定的信仰,令人怀疑,可能更多的是盲从。或基于对现实利益的考虑。这是个十分可怕的问题,如不及早瞀醒并尽力加以扭转,势必后患无穷。
为什么会造成信仰失落?究其原因,一是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念正发生剧烈的震荡和转变,共同价值信仰弱化,而金钱万能、宗教、权力万能和利己主义等世俗观念呈泛滥之势。二是与过去泛政治化的失误有关。三是教育的偏差与失误。
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一味地采取强制灌输,不解决教育对象的实际困难与问题,致使教育工作难见实效,反而令人生厌。
正在稳步推进现代化的当代中国,面对信仰失落的挑战,关键在于重建信仰,建设共产主义信仰。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力军的当代大学生,他们有没有信仰、“信什么”显得尤其重要。没有信仰,人如行尸走肉,活着毫无意义:信仰不坚定,如“墙上芦苇,嘴尖皮厚腹中空”,一遇风雨,就会左右摇摆不定:不信仰共产主义,就有可能信仰别的什么主义,或宗教迷信:只有怀抱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才能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1弄清信仰的内涵、特征、功能等一系列问题。这是重建共产主义信仰的基础
什么是信仰?关于这一命题,研究者很多,界定得也很多。比较通俗的阐释是,“信仰是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或人等的信服和崇拜,是带有倾向特征的心理状态。简言之,信仰=理性+情感。”。从这一点上看,“信仰不仅仅是一种确信,还是在此基础上的充满敬重的感情升华和在确信与深厚情感基础上的坚定不移的行动意志”。也就是说,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或人等要确信、坚信,要带着深厚的情感去确信、坚信,要带着崇拜的心态去确信、坚信。正是因为如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首先就要使大学生对共产主义有一个深刻的理性认识。没有深刻理性认识而仅凭情感和意志维系的信仰是一种极端的狂热和盲从,而极端的狂热和盲从很容易引发绝对主义和教条主义。在此基础上,使大学生确信、坚信共产主义。这不能靠空洞的说教,而只能用鲜活的、大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共产主义的诞生、成长、发展的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尤其是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鲜活的、大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而且要培养大学生深厚的共产主义情感,让大学生对共产主义产生一种渗透到骨髓、融入到血液的感情,无论世事如何变迁,都始终忠贞不渝,而不“移情别恋”。当大学生坚信共产主义.对共产主义的思想、学说和理论表示信服,并且始终将共产主义作为自己从事各种活动的强大动力源,就标志着他们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
2重新确立共产主义信仰作为社会的共同价值信仰。这是重建共产主义信仰的关键
一个社会要维持其稳定、统一与续存.并始终生机勃勃,必须有一个共同的价值信仰,这样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起,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奋斗目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凭一帮信仰共产主义的革命志士而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凭一帮信仰共产主义的共产党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诫我们,在中国,只有将共产主义作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信仰,才能维护祖国的统一、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进步。
由于过去泛政治化的失误,使人们对共产主义产生了厌倦情绪。因为现实状况与共产主义描绘的美好图景相差较大,人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又只能靠外在的强力维持。拨乱反正之后,虽然现实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我们没有及时注意共产主义信仰的重建,致使各种思想乘虚而入,加之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蓄意破坏,造成共产主义信仰危机,而金钱万能、宗教、权力万能和利己主义等甚嚣尘上。这种现象不仅表现在我们的一些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甚至党的高级领导干部那里,更值得担忧的是对我们的青年一代已经产生很大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很难说能够确信、坚信哪种理论、学说、主义或人,说得更严重点,他们或许还没 有信仰。没有信仰,就没有希望;没有共产主义信仰,就不可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由此看来。在当代中国,重建信仰、重建共产主义信仰是何等关键。
3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重建共产主义信仰的路径
信仰的本质是对一种理论、学说、主义或人的确信、坚信。当代大学生长期身处校园,对共产主义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如果说他们现在有共产主义信仰,那也只能是靠外在的强力维持的。如何使他们达到“确信”、“坚信”共产主义?关键是要做好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颁发以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精心部署,认真实施,促进了工作的正常、有序、高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生机勃勃之势。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在于其针对性和实效性,而要取得针对性和实效性。关键又在于一个“实”字,即用实际的、活生生的事例教育大学生、感动大学生、激励大学生,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的思想问题和生活、学习、心理、情感、就业等问题。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方能水到渠成。
4开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局面。这是重建共产主义信仰的目标
重建共产主义信仰与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两者是紧密联系、互为因果的。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必须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作基础,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就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共产党员,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是衡量入党积极分子和共产党员的首要标准:而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使更多的人信仰共产主义,又能促进社会共同价值信仰即共产主义信仰的重建。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局面的形成,有赖于大学生党员数量与质量的共同提升。没有数量作基础,形不成气候,没有影响力和感召力;光有数量没有质量,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从数量上讲,应该力争用七八年的时间,在十九大召开前,让全国高校学生党员的平均比率达到30%左右,其中研究生党员比例应达到80%左右,一本高校应达到50%左右,二本高校30%左右,三本高校20%左右,高职专科15%左右,高中阶段应达到5%左右,部分特殊专业的学生,如军事外交、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法学、国防生等学生的党员比率应达到60%以上。有了这样一大批大学生党员作基础,整个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好做了。从质量上讲,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大学生党员首先应该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能够在思想道德和学习、工作、生活、纪律等各方面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成为广大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基于此,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就能很好地实现,青年就有希望,未来就有希望。
参考文献
1侯惠勤.大学生道德信仰现状与人文教育的重要作用(M].中国哈佛论文网.
2张锡金.人生哲语:信仰说(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8).
3黄明理.社会主义道德信仰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6(9).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局面;共产主义信仰;重建
中图分类号:0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1)06-005-02
信仰失落,是当代中国正面临的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信仰失落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社会的共同价值信仰弱化,信仰下降为纯粹的私人事务,人们普遍追求个人的独立与个性化,社会进入一个“后信仰时代”或“无信仰时代”。对于80后、90后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养尊处优,没有经历什么磨难,独立意识浓厚,很难对某一种思想产生强烈的认同,再加上缺乏社会共同价值认同的引导与渲染,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形式单一,内容简单,缺乏实效,难以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因此,很难形成什么坚定的信仰,这也给一些境外宗教势力拉笼欺骗青年一代为己所用留下了空问,大学生信教问题已有愈演愈烈之势。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是永久的,决定胜负的关键在于能够使青年一代“信什么”。另一方面,作为应该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的、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的共产党员,其中有一小部分人已经对自己的主义不那么信仰,甚至不信仰了,导致他们或对共产主义前景信心不足,悲观情绪滋生,或自身发展动力有限,甚至放任自流、违纪违规违法,最后沦为人民的敌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严峻指出:“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这一判断是切合实际、切中要害的。据有关调查显示。虽然现在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比率仍排在首位,但信仰金钱万能、宗教、权力万能和利己主义的总和已经超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比例。近些年来有一些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甚至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相继落马,其根源就在于其共产主义信仰失落。由此审思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大学生党员,其共产主义信仰问题更值得担忧。在申请入党的大学生中,一部分人对共产主义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浅层上,动机多样,功利性强,甚至还有大学生申请入党是因为“别的同学入了,我不入显得没面子”。因此,大学生申请入党是否出于坚定的信仰,令人怀疑,可能更多的是盲从。或基于对现实利益的考虑。这是个十分可怕的问题,如不及早瞀醒并尽力加以扭转,势必后患无穷。
为什么会造成信仰失落?究其原因,一是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念正发生剧烈的震荡和转变,共同价值信仰弱化,而金钱万能、宗教、权力万能和利己主义等世俗观念呈泛滥之势。二是与过去泛政治化的失误有关。三是教育的偏差与失误。
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一味地采取强制灌输,不解决教育对象的实际困难与问题,致使教育工作难见实效,反而令人生厌。
正在稳步推进现代化的当代中国,面对信仰失落的挑战,关键在于重建信仰,建设共产主义信仰。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力军的当代大学生,他们有没有信仰、“信什么”显得尤其重要。没有信仰,人如行尸走肉,活着毫无意义:信仰不坚定,如“墙上芦苇,嘴尖皮厚腹中空”,一遇风雨,就会左右摇摆不定:不信仰共产主义,就有可能信仰别的什么主义,或宗教迷信:只有怀抱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才能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1弄清信仰的内涵、特征、功能等一系列问题。这是重建共产主义信仰的基础
什么是信仰?关于这一命题,研究者很多,界定得也很多。比较通俗的阐释是,“信仰是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或人等的信服和崇拜,是带有倾向特征的心理状态。简言之,信仰=理性+情感。”。从这一点上看,“信仰不仅仅是一种确信,还是在此基础上的充满敬重的感情升华和在确信与深厚情感基础上的坚定不移的行动意志”。也就是说,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或人等要确信、坚信,要带着深厚的情感去确信、坚信,要带着崇拜的心态去确信、坚信。正是因为如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首先就要使大学生对共产主义有一个深刻的理性认识。没有深刻理性认识而仅凭情感和意志维系的信仰是一种极端的狂热和盲从,而极端的狂热和盲从很容易引发绝对主义和教条主义。在此基础上,使大学生确信、坚信共产主义。这不能靠空洞的说教,而只能用鲜活的、大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共产主义的诞生、成长、发展的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尤其是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鲜活的、大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而且要培养大学生深厚的共产主义情感,让大学生对共产主义产生一种渗透到骨髓、融入到血液的感情,无论世事如何变迁,都始终忠贞不渝,而不“移情别恋”。当大学生坚信共产主义.对共产主义的思想、学说和理论表示信服,并且始终将共产主义作为自己从事各种活动的强大动力源,就标志着他们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
2重新确立共产主义信仰作为社会的共同价值信仰。这是重建共产主义信仰的关键
一个社会要维持其稳定、统一与续存.并始终生机勃勃,必须有一个共同的价值信仰,这样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起,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奋斗目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凭一帮信仰共产主义的革命志士而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凭一帮信仰共产主义的共产党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诫我们,在中国,只有将共产主义作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信仰,才能维护祖国的统一、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进步。
由于过去泛政治化的失误,使人们对共产主义产生了厌倦情绪。因为现实状况与共产主义描绘的美好图景相差较大,人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又只能靠外在的强力维持。拨乱反正之后,虽然现实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我们没有及时注意共产主义信仰的重建,致使各种思想乘虚而入,加之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蓄意破坏,造成共产主义信仰危机,而金钱万能、宗教、权力万能和利己主义等甚嚣尘上。这种现象不仅表现在我们的一些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甚至党的高级领导干部那里,更值得担忧的是对我们的青年一代已经产生很大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很难说能够确信、坚信哪种理论、学说、主义或人,说得更严重点,他们或许还没 有信仰。没有信仰,就没有希望;没有共产主义信仰,就不可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由此看来。在当代中国,重建信仰、重建共产主义信仰是何等关键。
3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重建共产主义信仰的路径
信仰的本质是对一种理论、学说、主义或人的确信、坚信。当代大学生长期身处校园,对共产主义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如果说他们现在有共产主义信仰,那也只能是靠外在的强力维持的。如何使他们达到“确信”、“坚信”共产主义?关键是要做好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颁发以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精心部署,认真实施,促进了工作的正常、有序、高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生机勃勃之势。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在于其针对性和实效性,而要取得针对性和实效性。关键又在于一个“实”字,即用实际的、活生生的事例教育大学生、感动大学生、激励大学生,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的思想问题和生活、学习、心理、情感、就业等问题。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方能水到渠成。
4开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局面。这是重建共产主义信仰的目标
重建共产主义信仰与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两者是紧密联系、互为因果的。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必须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作基础,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就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共产党员,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是衡量入党积极分子和共产党员的首要标准:而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使更多的人信仰共产主义,又能促进社会共同价值信仰即共产主义信仰的重建。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局面的形成,有赖于大学生党员数量与质量的共同提升。没有数量作基础,形不成气候,没有影响力和感召力;光有数量没有质量,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从数量上讲,应该力争用七八年的时间,在十九大召开前,让全国高校学生党员的平均比率达到30%左右,其中研究生党员比例应达到80%左右,一本高校应达到50%左右,二本高校30%左右,三本高校20%左右,高职专科15%左右,高中阶段应达到5%左右,部分特殊专业的学生,如军事外交、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法学、国防生等学生的党员比率应达到60%以上。有了这样一大批大学生党员作基础,整个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好做了。从质量上讲,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大学生党员首先应该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能够在思想道德和学习、工作、生活、纪律等各方面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成为广大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基于此,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就能很好地实现,青年就有希望,未来就有希望。
参考文献
1侯惠勤.大学生道德信仰现状与人文教育的重要作用(M].中国哈佛论文网.
2张锡金.人生哲语:信仰说(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8).
3黄明理.社会主义道德信仰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