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白家风不染尘 冰霜气骨玉精神

来源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ex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从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到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从岳母刺字激励精忠报国,到朱子家训“恒念物力维艰”,一个个家训故事、一句句家风箴言,承载着祖辈对后代的希望与嘱托,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与美德。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家风家规:做人要诚实,吃亏是福,尊老爱幼,诚实守信,互助互爱,勤俭持家,记住自己的根,不能忘本,忠厚老实,不投机取巧,等等。
  材料二:清末中兴名臣曾国藩,是重视家风建设的典型人物。他不但严于律己,更是对亲属严格要求,他曾在家书中讲道:“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由于常年忙于朝廷事务,曾国藩既将家书作为与亲属互报平安、沟通交流的方式,更是作为严管亲属、传承家风的一种手段。正是由于积极涵养并践行了好的家风,曾国藩不但自己成就了一番事业,铸就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功绩,更是让曾氏家族人才辈出,得以实现家门昌盛、造福家国。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家风家规时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變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以上材料触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看似陈旧但是历久弥新的话题。材料的核心话题是“家风”。因此,只要围绕“家风”运思,便是符合题意的。
  材料一:历史和现实中良好家风的具体体现。
  材料二:引用清末中兴名臣曾国藩的事例说明良好家风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影响。
  材料三: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说明不同的时代家风于家、于国、于民族的重要性。
  家风,是中华文化的缩影,文明的延续。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家庭能否源远流长、不断发展的关键。好的家风是一种无声的传承,优良的家风,不仅是对家庭的贡献,也是对人类的贡献。我们要重视家风,树立家风,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家风、家训、家规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根植在每个中华儿女骨子里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都是家风的表现,家风是祖辈给后世立下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不仅是祖祖辈辈对后代的鞭策和希望,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好的家风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不仅能让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也有利于孩子成长为一个栋梁之材,成为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家风同样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上很多道德滑坡的事情往往都是由于没有良好的家风所致。如果从小没有好的家庭教育,没有好的家风熏陶,没有正确的人生引导,难免会在成长过程中迷失方向,走向错误的道路。当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出现偏差,就难以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
  每一个家庭都承担起“树立良好家风,培育文明风尚”的重担,这样孩子才能在好家风的熏陶下自觉承担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在为社会做出无私贡献的方面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写作时,要仔细品读材料。材料的话题是“家风”,立意指向应该是良好的家风,写作的中心应该是阐述(或表现)良好家风的价值、意义、作用、影响、传承等。立意可以材料为基础,作为写作角度。
  1.由材料一,可以联想到“孝悌”“节俭”“勤劳” “诚实”,吃亏是福,尊老爱幼,互助互爱,勤俭持家,记住自己的根,不能忘本,忠厚老实,不投机取巧等家风。
  2.由材料二,可以讨论良好家风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影响。
  3.由材料三,可以展开“倡导良好家风,培养优良人格”在不同时代、不同层面的意义的探讨。
  当然,也可以围绕“家风”,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层层深入地去论述。
  德润人心,相沿成俗。家风,听起来抽象,却具化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在身边的家风善行,触动着社会风尚的共情。
  重视家风建设,就能促进家庭和睦,让更多人在好家风的滋养中收获心灵的支撑,行为的引领。
  佳作考场
  家风常扬
其他文献
编辑导语:  在科幻影视的领域里,有一类引人瞩目的特别类型——那就是从日本发扬光大起来的特摄片。穿上道具服表演怪物,用等比例微缩模型拍摄,通过调整摄像机完成后期效果——这种前CG时代的拍摄和后期处理手法其实充满了浓浓的“古早味”,却对后来对西方好莱坞科幻大片都影响颇深。2021年,两部源自经典特摄系列的电影《金刚大战哥斯拉》《新奥特曼》先后回归大银幕,掀起又一个浓浓复古味的科幻电影小高潮。这令人不
2021年1月23日,全国新高考八省联考拉开序幕,334万名学生参加了测试。此次联考语文试卷完全沿袭了近三年全国高考语文卷的命题模式、题型与框架,题目难度不大,这透露出了某种过渡求稳的命题初衷。跟北京这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比较,这次考卷难度略有下降。  每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与高三年级一个学年度范围内的国内外时事之间,或多或少地总是存在着某些特别的关联,这似乎已经是“约定俗成”的了。此次写作命题依然是紧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  ——《孙子兵法》  不吵,不堵车,武汉像被按下了暂停键。热闹被病毒藏了起来,每个人和每个人之间隔开了很远的距离 。不知道还有多久才能脱下口罩和防护服,与人面对面说一句,你好!疫情从武汉到全国,志愿者从全国到武汉。你看,爱和希望比病毒蔓延更快,每一种爱都刻进武汉的心脏。举国上下,只有一个目的,把武汉还给我们,把我们还给武汉!  灯火守护人  疫情严重之际,有这样一群人
“据现场记者报道,黄河多处河段发生大规模沸腾现象,引起各地群众围观。国家地理监测局正在全力调查之中。”老何一脸疲倦地关掉电视。作为一名国家地理地质研究专家,老何研究黄河多年,却还是头一次去处理如此匪夷所思的事件。  “黄河沸腾,简直是荒谬!”老何如是想到。紧急成立的调查小组已争论了三天。他们大多认为黄河下有不明火山脉,不知何故喷发了。老何不这么认为,“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年历史,我们的家
“自然放松”是运动技术动作教学中的常用语。课堂教学中,张口即有之;运动训练中,言则必有之;教案书写中,下笔定有之。  何为“自然放松”?似懂非懂,反正人云亦云,却说不清道不明。  将“自然放松”称之为“万金油”,毫不夸张,毫不为过。体育教学中,还没有哪个词象它这样,无时无刻,无处不有,放之四海皆准也。  不同的动作,因其作用和意义各异,各施其责,各领风骚,不尽相同。  不同的动作,却又相互联系,或
2020,确实是不平凡的一年。当16岁的我满怀憧憬地开启2020,却怎么也没想到,2020竟然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把历史的帷幕拉开。  疫情的爆发是始料不及的,人类对自然的背叛最终酝酿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新型冠状病毒引发肺炎疫情的到来让人们惶恐不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下子陷入了紧急备战状态。在这个严冬,我们都成了战士,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2020年1月23日上午10点,武汉封城。1月2
启  马可·波罗在太空中漂流,此时他只是一具意识,失去了肉身。你问我他曾长什么样,是否有八根胳膊、十四条腿,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楚。  马可·波罗看到了忽必烈,可汗也感知到了他。旅行者越过可汗绵延数光年的躯体,靠向这位君主的脚踝。马可的灵魂轻飘飘的,可汗从那如山脉般的皮肤上伸出粗重的管线,捕捉住这纤细的灵魂。邂逅是个巧合,又是必然的,二者为此等待了一千三百年。  忽必烈试图解读这位旅行者带来的一切,但
自仓颉造字开始,中华文明之河便开始涌流,这独属于中华的文明在数千年的时间里面,从涓涓细流汇集而成了滔滔江河。泛舟于历史的长河中,我看见了中华文明最动情的模样。  什么是文明?我说那是一条蜿蜒的长河。她曾经奔腾过,也曾经静止过。她曾如塔里木河,徘徊于断流的边缘;也曾如山林间的小溪,涓涓细流,不会止息。  文明是一条包容的长河,“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国泱泱5000年文明,这每一次的文化交流与碰撞
蓝色、黄色、褐色、红色……数种颜色如被泼洒般交织在一起,数个人形从色彩中浮出。人形有的高举双手,有的低头沉思,有的侧身张望。整幅画面如同一场虚幻的梦境,被蒙上了一层薄雾,洋溢着毫无来由却能鼓舞人心的生命力。  八十四号盯着这幅画已经很久了。  “你喜欢这幅画?”  八十四号转头,发现并没有人和它说话。  啊,是啊,陆寻他已经不在了,八十四号心想,是信息库检索到这幅画后自动调出了有关这幅画的音频吗?
一,宝贤堂帖的故事  偶尔在市场上买到一些旧拓的碑帖,其中一种名为《古宝贤堂法书》。读帖之馀,查阅了宝贤堂的相关资料,觉得这是山西文化史上值得玩味的一段故事。  宝贤堂创始于晋王府。明太祖朱元璋封其第三子朱棡为晋恭王,洪武十一年(1378)就藩太原。传至第四代的晋王,是朱钟铉。朱钟铉有子名朱奇源。朱钟铉见其子喜好书法,便命他搜集古今法书刻帖。正是这位世子朱奇源(死后谥靖王),于弘治九年(1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