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板书:马晓华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nfei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海荒洲戈壁滩,
  大漠飞尘卷狼烟。
  孤寂苍凉人罕至,
  胡杨无奈伴苍天。
  在丝绸之路苍茫的古道上,
  一条大漠在眼前。
  时而是沙尘肆虐狂风舞,
  时而是万赖寂静的鬼门关。
  天上的太阳,刚露笑脸,
  驼铃响过,乌云翻滚又闹天(啦)。
  就好像一张娃娃的脸,
  说变就变在瞬间。
  在这451平方公里的荒漠上,
  有新疆兵团八师一个英雄团。
  他们战天斗地,改造沙漠,
  垦荒卫戍建家园。
  我说的是:
  团里的职工马晓华,
  一名普通的护林员。
  在这寸草不生的荒漠里,
  他扎根边疆几十年。
  把青春热血洒沙漠,
  平凡的岗位不平凡。
  往脸上看,皮肤黝黑皱纹褶,
  衰老沧桑挂眼帘。
  一双手疙疙瘩瘩竟是棱,
  还有那刀疤伤痕,用药布缠。
  破旧的裤褂卷着裤腿,
  有一双球鞋脚上穿。
  看年纪足有六十多(啊),
  其实他才四十三。
  恶劣的环境催人老,
  枯燥的劳作把岁添。
  那一年,激情岁月马晓华,
  从武警部队复了员。
  分配了工作进工厂,
  待遇不错又清闲。
  这时候,老父亲拉住他的手,
  语重心长把话谈:
  “孩子啊,你爹我戍边垦荒几十载,
  为改造沙漠奋斗终身数十年。
  听党安排跟党走,
  一辈子都干护林员。
  这戈壁荒滩变了绿洲,
  我们全家心里特别甜。
  可我年老体弱恐怕无多日,
  需要有人来接班(啊)。
  你是军垦的后代我的儿,
  你不接班谁接班?
  在部队你干得好,
  立功受奖,还是党员。
  咱荣誉面前要知党恩啊,
  我们的根永远在兵团。
  咱不图今后多富贵,
  脚踏实地守护好这片沙漠田。”
  老父亲就这一番话,
  马晓华听完泪潸然。
  心里头,暗暗就把那个决心下,
  植树造林,把一生献给戈壁滩。
  马晓华挑起了父亲的担,
  说到做到没食言。
  在“生态戍边、生态立团”伟大的使
   命感召下,
  他军人的执着韧劲又还原(了)。
  这夏天,沙漠里植树浇水特别难,
  浇一次水就要15天。
  赤日炎炎似火烧,
  洒下的汗水成了盐。
  又仿佛进了蒸锅上笼屉,
  分秒中就能把你烤成干。
  冬天到,寒冬腊月飞沙走,
  冰冻三尺一日寒。
  绿洲娇嫩难抗冷,
  这沙土地,需要添衣覆盖再加棉。
  所有的飞禽走兽无踪影,
  只有那“嗖嗖”的狂风呼啸在耳边。
  恶劣的气候没有吓倒钢铁汉,
  他放怀一笑很坦然。
  不管是环境多艰难,
  他依然,
  护林、育林、浇水、巡逻在每天。
  他要到沙丘那边转一转,
  他要和刚栽的树苗见一见。
  他要到抽水机前看一看,
  他要到胡杨林里串一串。
  他要把今天的任务办一办,
  他要把护林员的职责念一念。
  他要到草长莺飞的白杨树前站一站,
  他要到巡逻的七沟八梁探一探。
  他要把除草的工作干一干,
  他要把全年的绿化算一算。
  他要到分管的沙漠去体验,
  他要把美丽的戈壁全走遍。
  这英雄:
  不怕酷暑热,
  不怕风雪寒。
  不怕蚊虫咬,
  不怕泥水缠。
  不怕路途远,
  不怕工作难。
  不怕生命有艰险,
  越是艰险越向前。
  穿破了鞋底儿不知多少双,
  手上的老茧,要经常一层一层往下掀。
  他感人的事迹说不清,
  我给大家说两篇。
  十年前,马晓华立下军令状管理
   着十亩胡杨田。
  小小的胡杨刚出苗,
  缺了水只能活两天。
  浇水还要带拔草,
  完草还要把土添。
  马晓华带领着全家三口人,
  冒着高溫守苗园浇水拔草培新土,
  一干就是十五天。
  胡杨树苗长势好,
  马晓华就觉得心里甜。
  他负责管护的380亩防风林和
  一万多亩绿色植被全部在沙漠最边缘。
  离团部有二十几公里,
  最近的连队也有十里路遥远。
  马晓华天天巡逻不间断,
  走的路,可绕着乌鲁木齐转八圈。
  有一天,漆黑的夜晚,不见五指,
  他巡逻,正骑着摩托在值夜班。
  忽听远处有声响,
  有人正把国家的柴草往外搬。
  马晓华大喝一声冲过去,
  把摩托挡在了车辆前。   盗贼恼凶成怒撞过来,
  拖拉机把摩托给撞翻(啦)。
  马晓华斗智斗勇巧跟踪,
  及时报警,擒获了盗贼保安全。
  他忍耐着寂寞孤独和困苦,
  独自一人,搭一间草棚守田园。
  渴了喝沟里浑浊的水,
  饿了啃一口冰冷的馒头干。
  白天劳作在丘林里,
  夜晚枕着沙包眠。
  常常被呼啸的大风给惊醒,
  天天是腰痛背疼腿发酸。
  为了理想甘做苦行僧,
  长时间不能和家人来团圆。
  儿子见了生人躲着走,
  老婆哭着骂他“骗了俺”。
  就这样春来冬去岁月老,
  马晓华襟怀坦荡无怨言。
  那一年,老父亲生命垂危想儿子,
  可他正给树苗浇水在田间。
  弥留之际父子见,
  生死离别就三天(啦)。
  马晓华痛不欲生紧握父亲的手,
  悲怆地发出肺腑言:
  “爸爸啊,我必须,为了国家舍小
  家,这自古忠孝难两全。
  继承您遗志守好这片林,
  完成你我之间的诺言。
  您老的奉献精神永不死,
  您的身影时时刻刻在眼前。
  我让您孙子继续接我班,
  咱们子子孙孙世世代代当护林员。
  您安详地闭眼放心去(吧),
  您的英灵含笑在九泉。”
  马晓华,送别了父亲上了路,
  又一头扎进戈壁滩。
  一份耕耘一片情,
  感人的故事美名传。
  他多次评为劳动模范,
  是兵团树立的优秀党员。
  还经常代表兵团作报告,
  他的事迹,还专门做成了专题片。
  学习他,爱岗敬业秀平凡,
  学习他,一生扎根在兵团。
  学习他,改造自然战荒沙,
  学习他,对党忠心报恩还。
  现如今:
  戈壁驮铃悠扬传,
  绿洲湖水麥浪田。
  天山牧场牛羊盛,
  塞外胡杨映天蓝。
  葡萄美酒瓜果香,
  民族团结建家园。
  (我)歌颂八师马晓华,
  千万个英雄成长在兵团。
  咱们不忘初心跟党走,
  新疆处处是春天。
  谨此献给优秀的护林员马晓华,献给英雄的新疆兵团。
  点评:
  《马晓华》是一篇十分规整的快板书作品,无论是选材、结构、辙韵、句式,都非常符合快板书“打板、说书、讲故事”的艺术属性。
  作者在一开篇采用了描写景物的创作手法:沙海荒漠戈壁滩,大漠飞尘卷狼烟。孤寂苍凉人罕至,胡杨无奈伴苍天。几句唱词就将大漠戈壁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同时也为作品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做好了铺垫。
  接下来就是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为作品的主人公进行“开脸”,语言朴素真诚,写法流畅自然。特别是作品中间的几句“五字垛”感情真挚,令人读来如临其境。作者还匠心独运地化用了《抗洪凯歌》的写作技法,巧妙自然,既无硬山搁檩之嫌,又继承了前辈大师的高超笔法,只是在一些词句上还需进一步准确、精致。
  通篇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在祖国边陲农垦战线上,护林员马晓华二十年如一日抛家舍业、爱林护林的感人事迹,我也被作品中马晓华甘于奉献、无怨无悔的精神所感动,作品中讲了几件事儿:一是马晓华与偷拿国家柴草的盗贼做斗争;二是马晓华为了工作与家人聚少离多;三是马晓华与弥留之际的老父亲做最后的诀别。件件事情都很感人,只是略感枝杈多了一些,主要故事不能够尽用笔墨,这样一来也就少了异峰突起,作品的高潮部分也被自己冲淡,正所谓“面面俱到,也就面面不到了”。
  我感觉如果主线能够集中、精练,删减一些枝蔓,加大力度写好一件事,写清一件事,写透一件事,更能体现快板书“有人、有事、有情、有趣”的艺术特色。不难想象,如果在经过丰富合理的板式设计和耐心细致的认真编排,呈现于舞台,作品《马晓华》肯定是一个非常精彩的快板书节目。
  (点评人:快板书演员 王文水)
  (责任编辑/邓科)
其他文献
应中国曲艺家协会邀请,新加坡曲艺代表团一行9人于5月4日至11日到访吉林省和辽宁省大連市,开展曲艺文化交流。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双方在走访、交流、共同演出中深化了感情,碰撞出了新的创作火花,对“华族同根,文化同源”也有了新的认识。
期刊
名相闻  习仲勋的名字,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传遍了陕北高原。韩起祥作为走村串寨的陕北民间说唱艺术家,对习仲勋的大名早有耳闻。但真正了解习仲勋,还要从韩起祥的一次下乡演出说起。  1946年5、6月间,韩起祥在边区文协说书组林山的带领下,到米脂、绥德一带去说书。一来是为了下乡宣传和开展乡间群众性的娱乐活动,二来是普及推广新书,帮助其他盲艺人学唱新书词。韩起祥每次下乡演出,大多由林山带领。  韩起
期刊
5月7日至8日,全国曲协系统深化改革座谈会在兰州召开。中国曲協主席团部分成员、中国曲协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各团体会员驻会负责人以及部分基层曲协组织代表、“两新”组织和青年曲艺工作者代表60余人出席会议。本次会议坚定了曲协系统将深化改革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增强了全国曲协系统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能力。
期刊
5月4日至7日,“五月的风”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首届大学生曲艺周在青岛成功举办。4天时间里,来自全国27所院校的近70名青年曲艺从业者和爱好者济济一堂,在“全国联盟专业素养提升班(第一期)”中学习知识,在新时代大学生曲艺座谈会上畅谈感受,在三場展演中展示风采,凸显出了新时代大学生在曲艺创演、曲艺理论研究、曲艺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才能。5月5日,中国曲协赴山东胶州举行了曲艺名家新秀“送欢笑”走进胶州新
期刊
4月25日,第九届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新闻发布会在福建南安召开。据悉,本次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活动以“共同传承、共促发展、共享荣光”为主旨,将于2019年9月11日至14日在南安市举办,届时3场不同主題的曲艺专场展演将为两岸观众奉上曲艺的饕餮盛宴。
期刊
5月12日至13日,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教育峰会在山东聊城大学举办。中国曲协负责人、当地领导以及來自全国38所大中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曲艺教育负责人和从事曲艺表演、创作、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近80人出席会议,再次吹响了加速推进中国特色曲艺学科建设的“集结号”。
期刊
5月16日至17日,第三屆中国西部优秀曲艺节目展演活动在重庆万州大会堂举办。来自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市自治区的170余名演员,为当地群众献上3场共26个各具地方特色、民族风情的优秀曲艺节目。
期刊
评书艺术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是我国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曲艺门类,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对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评书艺术的学习和传承,实现评书艺术的推广与良性发展,重新认识和摆正评书艺术这门曲艺形式在学术界的地位和价值是意义深远且必要的。本文通过分析由中国曲艺家协会与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先生共同编著的《评书表演艺术》教材,从而探究田连元评书的艺术特征以及评书艺术的发展传承。  一、《评书表演艺术》
期刊
5月23日上午,刘兰芳从艺60周年暨《岳飞传》播出40周年座谈會召开,中国文联、中国曲协有关领导,相关曲艺家、曲艺工作者和曲艺学者,辽宁省鞍山市有关领导,刘兰芳徒弟艺友,中国曲协在京干部职工等共100人参加会议。与会者回顾和总结了刘兰芳同志的艺术道路和艺术成就,研究和探讨了她的艺术特色和艺术经验,高度肯定她在推动评书艺术传承与创新、促进曲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期刊
4月28日,“中华自有少年强”——庆祝祖国70华诞天穆镇青少年红色文艺轻骑兵走基层活动在天津市北辰区天穆镇文体活动中心拉开帷幕。本次活动是天津曲艺界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天津广大青少年为祖国70华诞献上的一份厚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