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媒体融合日渐成为传统媒体发展的新趋势,作为大众传媒业主体之一的地方媒体更需要加快融合发展的脚步。从当前我国传统地方媒体的发展情况来看,仍存在同质化严重、效益不高等问题。融媒体背景下,成都商报的实践模式为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融媒体;本土化;地方媒体;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17.049
新媒体的日益发展,挤压了地方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但与新媒体相比,地方传统媒体具有地域特色突出和本地影响力显著的优势。在融媒体时代,地方传统媒体要想实现发展,必须围绕本土化内容,实现内容和技术的创新。本文从地方媒体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传统地方媒体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总结成都商报的发展经验,提出融媒体时代地方媒体转型的建议。
1. 地方传统媒体的发展现状
1.1 同质化严重
地方媒体的报道题材受限、素材来源单一,报道内容多聚焦于本地民生大事,容易出现主题重复的情况。不少地方媒體版面设计千篇一律、新闻评论观点趋同,缺乏核心竞争力。同时,由于主题、定位相似,衍生出了新媒体产品同质化的现象。
1.2 传播效益不佳
许多地方媒体在内容和形式上缺乏特色,传播效益自然也难以令人满意。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众不只满足于对新闻信息的获取,他们对多元化、高质量的新闻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这自然与许多地方媒体的现状构成了矛盾。因此,受众体验不佳,对地方媒体产品的需求逐渐减弱,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难以实现可持续增长。
1.3 转型收效甚微
为了顺应媒体融合的时代需求,不少地方媒体加快了融媒体转型,但在转型过程中一些媒体观念陈旧,革新动力不足,融媒体转型不够彻底。具体体现在新媒体平台更新次数少、用户人数少,并没有意识到媒体融合的重要性;另一些媒体转型后为了迎合用户,过度娱乐化,依赖网络语言、追随网络热点,缺失地方媒体的权威性、专业性。
2. 成都商报发展策略分析
2.1 整合全媒体资源
成都商报通过全方位整合资源,发展新媒体矩阵,已形成了用户数突破1亿的全媒体集群。其主体《成都商报》通过纸质版和“两微一端”等线上渠道传播,目前官方微博粉丝数已突破2000万,成为成都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地方媒体之一。同时,成都商报开通了许多衍生账号发布新闻讯息,并推出了“红星新闻”、“每日经济新闻”及“谈资”三款受众面广、着眼全国市场的新媒体产品,形成覆盖面广的新媒体传播矩阵。
成都商报作为地方媒体,以发展新媒体矩阵为基本策略,探索出一条本土化和多元化发展之路。一方面通过内容生产的精准定位和受众需求的准确把握,在凸显地方特色、本土价值的同时,提供高质量的新闻产品。另一方面,通过衍生新闻产品打造新媒体矩阵,覆盖多个垂直领域,突破地域局限,结合本土化特色为用户带来多元化的资讯。在保持成都市场核心地位、积累忠实用户的同时,走进大众视野,扩大在全国媒体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实现内容和市场的多样化。
2.2 凸显本地特色
2.2.1 贴近大众生活
地方媒体根植于地方土壤,更需要深耕本地,贴近生活。成都商报首先利用新媒体产品“红星新闻”走近大众的生活。红星新闻APP作为本地化生活服务信息平台,将吃喝玩乐、活动资讯等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纳入其中,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在提升媒体品牌知名度的同时,赢得了用户的好感,为未来发展积累了稳定的本地用户群。
2.2.2 新闻报道生动
成都商报作为地方媒体,在报道本地新闻适当使用方言,让读者更有亲切感,同时也保留了地方媒体的特色。2020年4月在“安逸郫都:不仅烟火气回来了,艺术也走上了街头”标题中,用“安逸”这一方言,贴近生活,表达对市民美好生活的赞美。成都商报以本土语言对专业性内容进行解构,并充分利用视频、H5、漫画、投票等多种传播形式,发挥融媒体的优势,保留本土特色的同时,让报道更具生动性。
2.3 提升经济效益
2.3.1 发展社群经济
成都商报秉持着“深耕区域”的理念,在成都地区经营多年,用户黏度高,具有下沉优势。这一特点为其发展社群经济提供了基础。红星新闻APP作为成都商报的核心新媒体产品,分享本地活动信息,精选高品质同城活动,形成了本地最大的社群聚合平台。同时,通过强大的渠道优势和海量的用户数据为商家提供精准的营销方案,获取经济效益。成都商报依靠其深耕成都20年形成的庞大用户资源、可信度高的品牌形象、丰富的宣传渠道,以新闻为关注、社群为核心、活动为入口,打造虚拟社区,挖掘社群经济的潜力。
2.3.2 开拓相关产业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成都商报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新媒体产品盈利路径。成都商报基于丰富的事件营销经验和人才优势,成立专业营销策划公司,使得收入结构更为多样化,并打造了“节拍天下”、与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联合举办的小记者科普活动等示范项目;自主运营电商平台“买够网”,培育电商产业链,发展出独特的媒体电商运作模式,在本地形成较强的竞争力。成都商报不断扩展产业空间,提高自身造血能力,点面结合,实现产业反哺主业的效果,将核心竞争力转化为经济收益。 2.4 发挥社会价值
2.4.1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成都商报作为地方媒体,要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倾听百姓的声音。成都商报通过报道贴近大众生活的新闻,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同时红星新闻APP提供了“微博报料”、“热线报料”等发声渠道,为读者投诉、互助提供了便利。这些栏目关注社会人情冷暖,通过发布对危害公共利益的行为的投诉、百姓生活难题的提问和帮助等内容,发挥了成都商报为群众服务的功能,起到了为百姓排忧解难的作用。
2.4.2 助力城市形象宣传
目前,成都市正处于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成都商报作为成都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地方媒体之一,要加强城市宣传、推广城市形象,为城市发展助力。成都商报通过对成都本地各类大型会事,以及科技、金融等产业兼具专业性与系统性的报道,展现出成都创新、繁荣、进取的城市形象。成都商报在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上以“文化成都”“创造力之城”等话题切入,通过上层建筑、企业建设、个体生活等多个侧面展示成都蓬勃的经济发展,从旅游、艺术等方面展示成都丰富的文化资源,从交通、饮食等方面展现成都宜居的城市生活。通过多个渠道加强宣传,立体化构建成都市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形象。
2.4.3 傳递市民榜样力量
成都商报通过挖掘普通市民身上的闪光点,塑造成都市民温暖善良、充满爱心的形象,传达正确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市民的精神生活。通过聚焦市民个人的报道,刻画出宁愿不接单也要护送老人的00后外卖小哥、驱车300公里帮困难群众办理身份证的民警等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示出成都商报作为地方媒体的人文情怀和社会温度,进一步渲染了成都市美好的人文环境,精心描绘出成都蓬勃发展的图景。成都商报通过聚焦大时代背景下的成都发展,把笔触和镜头对准普通民众,用基层人民的语言创作新闻,讲好成都故事,传递成都好声音。
3. 融媒体背景下地方媒体发展建议
3.1 加强内容创新
内容是媒体传播的根本,融媒体时代,新闻媒体要顺应时代趋势,进行内容创新。就成都商报而言,旗下的“红星新闻”“每日经济新闻”等各个新媒体产品定位不同,要从自身定位出发,深耕专业领域、进行深度化创作,不断创新。在媒体融合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利用全媒体资源优势,吸引广大受众关注,产出优质内容。
3.2 坚持本土化
权威、专业、深入的本土化优质内容生产,是地方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地方媒体,新闻题材有限,但可以充分发挥地域性强、贴近生活的优势,创作有深度、有温度的高质量内容,例如可以对政府政策、民生大事进行专业解读,可以对城市发生的趣闻轶事进行通俗化的报导。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要发挥地方媒体的资源优势,建立在本土化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本地文化特色与人文风俗习惯进行新闻创作,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出当地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使民众加深对城市的情感,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3.3 增加读者互动
受众的反馈对媒体的发展至关重要,地方媒体在融媒体转型过程中尤其要加强与读者间的互动交流,融入读者的生活,提高读者黏性。对于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的内容,要及时查看、回复读者的留言。围绕百姓所思、民生所盼、大众所求,及时解决读者的疑问。
3.4促进技术创新
融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的渠道多样、形式丰富,新的技术手段层出不穷。近年来,短视频、直播等受到大众的欢迎,地方媒体也可以开通抖音、快手等传播渠道,满足用户的需求。还可以推出网络直播,现场报道实时新闻,与网友即时互动,增强网友的参与感。加强可视化、立体化表达,利用无人机航拍、虚拟视频(VR)等新技术。
4. 结语
新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渠道和体验,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进入融媒体时代,地方传统媒体的发展必须以媒体融合为基础,推进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同时,要植根于人民生活,实现本土化突破,才能在融媒体背景下实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澜.浅析《成都商报》的转型之路[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1):348.4-56.
[2]杨青山.成都传媒集团平台融合创新探析[J].传媒,2018(08):24-27.
[3]陈海泉.闪闪的“红星”:成都商报的转型探索[J].青年记者,2017(19):17-18.
[4]李晨.市级网络媒体对成都城市形象的建构[J].青年记者,2017(14):76-77.
【关键词】融媒体;本土化;地方媒体;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17.049
新媒体的日益发展,挤压了地方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但与新媒体相比,地方传统媒体具有地域特色突出和本地影响力显著的优势。在融媒体时代,地方传统媒体要想实现发展,必须围绕本土化内容,实现内容和技术的创新。本文从地方媒体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传统地方媒体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总结成都商报的发展经验,提出融媒体时代地方媒体转型的建议。
1. 地方传统媒体的发展现状
1.1 同质化严重
地方媒体的报道题材受限、素材来源单一,报道内容多聚焦于本地民生大事,容易出现主题重复的情况。不少地方媒體版面设计千篇一律、新闻评论观点趋同,缺乏核心竞争力。同时,由于主题、定位相似,衍生出了新媒体产品同质化的现象。
1.2 传播效益不佳
许多地方媒体在内容和形式上缺乏特色,传播效益自然也难以令人满意。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众不只满足于对新闻信息的获取,他们对多元化、高质量的新闻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这自然与许多地方媒体的现状构成了矛盾。因此,受众体验不佳,对地方媒体产品的需求逐渐减弱,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难以实现可持续增长。
1.3 转型收效甚微
为了顺应媒体融合的时代需求,不少地方媒体加快了融媒体转型,但在转型过程中一些媒体观念陈旧,革新动力不足,融媒体转型不够彻底。具体体现在新媒体平台更新次数少、用户人数少,并没有意识到媒体融合的重要性;另一些媒体转型后为了迎合用户,过度娱乐化,依赖网络语言、追随网络热点,缺失地方媒体的权威性、专业性。
2. 成都商报发展策略分析
2.1 整合全媒体资源
成都商报通过全方位整合资源,发展新媒体矩阵,已形成了用户数突破1亿的全媒体集群。其主体《成都商报》通过纸质版和“两微一端”等线上渠道传播,目前官方微博粉丝数已突破2000万,成为成都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地方媒体之一。同时,成都商报开通了许多衍生账号发布新闻讯息,并推出了“红星新闻”、“每日经济新闻”及“谈资”三款受众面广、着眼全国市场的新媒体产品,形成覆盖面广的新媒体传播矩阵。
成都商报作为地方媒体,以发展新媒体矩阵为基本策略,探索出一条本土化和多元化发展之路。一方面通过内容生产的精准定位和受众需求的准确把握,在凸显地方特色、本土价值的同时,提供高质量的新闻产品。另一方面,通过衍生新闻产品打造新媒体矩阵,覆盖多个垂直领域,突破地域局限,结合本土化特色为用户带来多元化的资讯。在保持成都市场核心地位、积累忠实用户的同时,走进大众视野,扩大在全国媒体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实现内容和市场的多样化。
2.2 凸显本地特色
2.2.1 贴近大众生活
地方媒体根植于地方土壤,更需要深耕本地,贴近生活。成都商报首先利用新媒体产品“红星新闻”走近大众的生活。红星新闻APP作为本地化生活服务信息平台,将吃喝玩乐、活动资讯等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纳入其中,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在提升媒体品牌知名度的同时,赢得了用户的好感,为未来发展积累了稳定的本地用户群。
2.2.2 新闻报道生动
成都商报作为地方媒体,在报道本地新闻适当使用方言,让读者更有亲切感,同时也保留了地方媒体的特色。2020年4月在“安逸郫都:不仅烟火气回来了,艺术也走上了街头”标题中,用“安逸”这一方言,贴近生活,表达对市民美好生活的赞美。成都商报以本土语言对专业性内容进行解构,并充分利用视频、H5、漫画、投票等多种传播形式,发挥融媒体的优势,保留本土特色的同时,让报道更具生动性。
2.3 提升经济效益
2.3.1 发展社群经济
成都商报秉持着“深耕区域”的理念,在成都地区经营多年,用户黏度高,具有下沉优势。这一特点为其发展社群经济提供了基础。红星新闻APP作为成都商报的核心新媒体产品,分享本地活动信息,精选高品质同城活动,形成了本地最大的社群聚合平台。同时,通过强大的渠道优势和海量的用户数据为商家提供精准的营销方案,获取经济效益。成都商报依靠其深耕成都20年形成的庞大用户资源、可信度高的品牌形象、丰富的宣传渠道,以新闻为关注、社群为核心、活动为入口,打造虚拟社区,挖掘社群经济的潜力。
2.3.2 开拓相关产业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成都商报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新媒体产品盈利路径。成都商报基于丰富的事件营销经验和人才优势,成立专业营销策划公司,使得收入结构更为多样化,并打造了“节拍天下”、与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联合举办的小记者科普活动等示范项目;自主运营电商平台“买够网”,培育电商产业链,发展出独特的媒体电商运作模式,在本地形成较强的竞争力。成都商报不断扩展产业空间,提高自身造血能力,点面结合,实现产业反哺主业的效果,将核心竞争力转化为经济收益。 2.4 发挥社会价值
2.4.1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成都商报作为地方媒体,要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倾听百姓的声音。成都商报通过报道贴近大众生活的新闻,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同时红星新闻APP提供了“微博报料”、“热线报料”等发声渠道,为读者投诉、互助提供了便利。这些栏目关注社会人情冷暖,通过发布对危害公共利益的行为的投诉、百姓生活难题的提问和帮助等内容,发挥了成都商报为群众服务的功能,起到了为百姓排忧解难的作用。
2.4.2 助力城市形象宣传
目前,成都市正处于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成都商报作为成都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地方媒体之一,要加强城市宣传、推广城市形象,为城市发展助力。成都商报通过对成都本地各类大型会事,以及科技、金融等产业兼具专业性与系统性的报道,展现出成都创新、繁荣、进取的城市形象。成都商报在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上以“文化成都”“创造力之城”等话题切入,通过上层建筑、企业建设、个体生活等多个侧面展示成都蓬勃的经济发展,从旅游、艺术等方面展示成都丰富的文化资源,从交通、饮食等方面展现成都宜居的城市生活。通过多个渠道加强宣传,立体化构建成都市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形象。
2.4.3 傳递市民榜样力量
成都商报通过挖掘普通市民身上的闪光点,塑造成都市民温暖善良、充满爱心的形象,传达正确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市民的精神生活。通过聚焦市民个人的报道,刻画出宁愿不接单也要护送老人的00后外卖小哥、驱车300公里帮困难群众办理身份证的民警等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示出成都商报作为地方媒体的人文情怀和社会温度,进一步渲染了成都市美好的人文环境,精心描绘出成都蓬勃发展的图景。成都商报通过聚焦大时代背景下的成都发展,把笔触和镜头对准普通民众,用基层人民的语言创作新闻,讲好成都故事,传递成都好声音。
3. 融媒体背景下地方媒体发展建议
3.1 加强内容创新
内容是媒体传播的根本,融媒体时代,新闻媒体要顺应时代趋势,进行内容创新。就成都商报而言,旗下的“红星新闻”“每日经济新闻”等各个新媒体产品定位不同,要从自身定位出发,深耕专业领域、进行深度化创作,不断创新。在媒体融合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利用全媒体资源优势,吸引广大受众关注,产出优质内容。
3.2 坚持本土化
权威、专业、深入的本土化优质内容生产,是地方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地方媒体,新闻题材有限,但可以充分发挥地域性强、贴近生活的优势,创作有深度、有温度的高质量内容,例如可以对政府政策、民生大事进行专业解读,可以对城市发生的趣闻轶事进行通俗化的报导。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要发挥地方媒体的资源优势,建立在本土化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本地文化特色与人文风俗习惯进行新闻创作,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出当地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使民众加深对城市的情感,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3.3 增加读者互动
受众的反馈对媒体的发展至关重要,地方媒体在融媒体转型过程中尤其要加强与读者间的互动交流,融入读者的生活,提高读者黏性。对于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的内容,要及时查看、回复读者的留言。围绕百姓所思、民生所盼、大众所求,及时解决读者的疑问。
3.4促进技术创新
融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的渠道多样、形式丰富,新的技术手段层出不穷。近年来,短视频、直播等受到大众的欢迎,地方媒体也可以开通抖音、快手等传播渠道,满足用户的需求。还可以推出网络直播,现场报道实时新闻,与网友即时互动,增强网友的参与感。加强可视化、立体化表达,利用无人机航拍、虚拟视频(VR)等新技术。
4. 结语
新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渠道和体验,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进入融媒体时代,地方传统媒体的发展必须以媒体融合为基础,推进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同时,要植根于人民生活,实现本土化突破,才能在融媒体背景下实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澜.浅析《成都商报》的转型之路[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1):348.4-56.
[2]杨青山.成都传媒集团平台融合创新探析[J].传媒,2018(08):24-27.
[3]陈海泉.闪闪的“红星”:成都商报的转型探索[J].青年记者,2017(19):17-18.
[4]李晨.市级网络媒体对成都城市形象的建构[J].青年记者,2017(14):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