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王驾到,请多关照!

来源 :新少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odfo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想养一个小动物。因为不愿意天天下楼,所以狗就不想养;因为怕做不了合格的铲屎官,所以猫不想养;因为喜欢安静,所以鸟类不想养。因为也想偶尔带宠物散步,所以鱼、龟、蛇不想养。有了这么多的“因为”,所以一直没有选到合适的宠物。
  去年年初,在鲁园古玩市场闲逛,看见一个扎小辫儿的兄弟在地摊看东西。可他的辫子怎么自己会动?仔细一瞧,原来是他肩膀上站着一只松鼠,角度的原因,松鼠的尾巴和主人的脑袋完美结合,被我看成了辫子。我的眼前一亮:我也要养一只松鼠。
  松鼠的品种很多,我选择了咱们大东北地产的品种——魔王松鼠。成年鼠不容易认人,我决定养当年第一窝体质最好的幼鼠。我选的是人工饲养繁殖的宠物松鼠,坚决拒绝捕猎和饲养野生松鼠。
  四月末,我终于和我的松鼠小宝贝见面了。它还没睁开眼睛,根本没有想象中松鼠的样子,也没有任何魔王的霸气。它就是一个安静的小肉球。看到它的第一眼,男人內心最柔软的地方仿佛被触碰,一个小生命即将在我的手心上开始它的“鼠生”,让人好生期待。我幻想着它能像小鸡破壳把看到第一眼的“动物”当成妈妈那样,从此跟在我后面,不离不弃。
  我小心地把它捧在掌心,轻轻抚摸着它的身体。它蜷缩成小小的一团,尾巴虽然没有长出蓬松的毛,但是长度超过身体的二分之一,将来可以像飞机的尾翼那样,在空中跳跃的时候帮它控制身体。相对身材来说,它可谓“大手大脚”,不仅爪子锋利,而且后腿更长更有力——它就是天生攀爬的王者。
  作为家庭新成员,我给它取了一个和松鼠本身有强烈的反差,简单好记的名字——大牛。
  最初,大牛每天就是吃和睡。它饿的时候会发出小鸡一样的叫声,我依此基本每两个小时喂它喝一次羊奶粉。等长大些,则给它吃市面上最贵的酸奶。因为没有睁开眼睛,它的活动范围非常有限。北方四月的气温还有些凉,我就在鞋盒上贴上暖宝宝,作为它温暖的窝。后来它的家升级为整理箱,我还铺上了小电热毯。电热毯只适合松鼠睁开眼睛之前使用,它们的牙齿和爪子可是淘气的工具,一旦啃电线的话,后果不堪设想了。
  松鼠断奶后,我陆续增添生瓜子、核桃等坚呆给它品尝。刚开始喂瓜子的时候,大牛愣是五分钟没打开。笨哪,太笨了!是因为没有松鼠妈妈教学吗?急得我想亲自示范的时候,大牛总算不辱松鼠身份,笨拙地打开了果壳,品尝到“鼠生”第一粒瓜子。后来它的速度可以达到一分钟消灭四五粒瓜子。等把常见坚果吃遍后,我才发现:相对便宜的瓜子竟然是我家大牛最爱吃的食物,瓜子也就作为我平时奖励它的美食了。
  看到松鼠吃榛子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什么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魔王的牙齿就是为了吃坚呆而生——坚硬、锋利。只要把榛子啃个小洞,长长的牙齿就能把里面的果仁捣碎,然后香香地吃起来。吃核桃时,我看核桃比大牛的脑袋还大一圈儿,忍不住用锯条划个十字口子,方便它找到下嘴点,快速开壳。
  瓜呆蔬菜也是可以有的,我做饭的时候,摘的菜叶子就给它一点儿:菠菜、生菜、胡萝卜、白菜、黄瓜……大牛来者不拒。夏天给它最多的是西瓜,我吃红色部分,它吃绿色部分,各得其所。松鼠是杂食性动物,其实虫子、肉都是可以吃的,但为了不激发它的野性,怕它咬人,就不给它吃了。
  大牛长大了,它的新家是有一米二高,视线良好的六层洋楼。私家楼梯贯穿六层,原本一楼意式餐厅,二楼皇家酒吧,三楼阳光吊床,四楼健身房,五楼客卧,六楼主卧。最后我把里面的楼梯都卸掉了,为了让它上蹿下跳没有障碍。
  古人云:人靠衣装马靠鞍。大牛虽然自带皮草,偶尔变个装,也可以彰显一下个性。我自诩是个手工爱好者,参考网上松鼠衣服的图样,和朋友要来皮子的边角料,亲手给大牛做服装。宠物小就有小的好处,做衣服是真省啊,有块巴掌大的皮子就够了。看这半天时间做出的两件“华服”:一款绅士版,一款狂野风,穿上去是不是帅气十足呢?这两套皮装只是偶尔耍帅的时装,某种程度上会限制大牛的行动,所以我又制作了一个简易版的牵引绳,方便出行。材料和制作都很简单:一个皮绳配上一个钥匙扣,用一把钳子就搞定了。
  松鼠本来就是胆小谨慎的动物,所有外界的强烈刺激,都可能让它有应激反应。比如汽车喇叭声、楼下的叫卖声、突然问的手机铃声等。它的应激反应可能是逃窜,也可能是咬人。所以从小我就给松鼠一个嘈杂的环境,让它对声音不那么敏感,这对于主人和松鼠来讲都是有好处的。降低风险,才能让出门更安全。
  六月,阳光、微风,正是出游的好天气。儿童节放假,我和儿子带松鼠来到了五里河公园。九个月大的松鼠就是成年的话,那么三个月大的松鼠相当于小学生了。小学生大牛第一次出门,瞪着圆圆的眼睛,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虽然认识松鼠,但也很少有机会近距离观察松鼠。好多家长和小朋友围着儿子,有的想摸摸大牛,有的想和大牛合影,还有胆子大的小朋友想亲手喂喂大牛。当大牛站在我儿子肩膀上的那一刻,他立刻成为公园“最靓的仔”,那种傲娇的神情洋溢在脸上。
  作为天生自带真皮外衣的松鼠,夏天是很难度过的。为了调节自身的体温,大牛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掉毛。形象这个事,暂时就放一边吧,毕竟舒服要紧。我尽量让大牛处在阴凉背光的地方,同时保持笼子里水的充足供应。国庆节前后,大牛渐渐长出了新的毛,这才开始有了魔王松鼠的模样。
  秋季的一天,我和儿子带着大牛来到五里河公园,像往常一样在河边散步。悲剧发生了——大牛挣脱了牵引绳,一下子爬上了+米多高的柳树,无论我们怎么呼喊它的名字,它就是不肯下来。我们心有不甘,等了很久,最后却只能无可奈何地离开了公园。
  其实,在饲养大牛时,我假设过它离开我的各种可能。离开是必然的,只是时间问题。可是我竟然没有想到会以这种方式,猝不及防地和它告别。毕竟它是在我的掌心慢慢长大,毕竟它是在我家度过了两百多天,我心里的失落无法用语言形容。
  怀念它丝般顺滑的皮毛,怀念它柔软温暖的身体,怀念它呆萌单纯的眼神……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大牛的离开对它来说未尝不是好事:摆脱了笼子的束缚,它可以在林问跳跃;没有了面包和酸奶,它可以品尝到各种野果;失去了主人的陪伴,它可以认识更多的同类朋友……再见大牛,我们会记得你带来的快乐,祝你余生幸福。
  (责任编辑李爽)
其他文献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德国作家。1949年出生在巴伐利亚州施塔恩贝格湖畔的阿姆巴赫,曾先后在幕尼黑大学和普罗旺斯大学学习,攻读与研究中世纪史和近代史。1980年发表处女作剧本《低音提琴》,1985年问世第一部长篇小说《香水》即享誉国际文坛,这部作品后于2006年袱改编成电影风靡全球。聚斯金德另有中篇小说《鸽子》(1987)和短篇小说集《棋戏》(1995)。在推出论文集《在爱和死亡之间》(2006)之
期刊
边林虎上学要经过一段马路,马路不太宽,两边却挤满了小摊。有炸油条、爆米花、煮茶蛋,还有摔拉面的,很多学生都在这里解决早点。  不知从何处来了一个算命先生,60多岁,瘦瘦的,额头的皱纹像道道水痕,眼镜片后面眨着两只小眼睛,下巴颏儿尖尖的,嘴边留着两撮稀拉的老鼠胡子。他在一棵雪松下面摆一张小桌,桌子上蒙了一块黄布,上面画着八卦图:一条桌子腿上绑着一根竹竿,上面挂个幌子——写着“张半仙”。  张半仙有本
期刊
大约两亿年前,地球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在几乎完全被海洋覆盖的地球表面,仅有一片被人们称作“盘古大陆”的超级大陆,随着盘古大陆碎裂、漂移,最终形成了如今的七大洲。备受称赞的纪录片《七个世界,一个星球》带我们探索不同大陆上纷繁多样而又各具特色的动物生命体,它们的生存境况,它们的命运、未来以及人类应该做些什么。本期,我们带你走进南极洲、亚洲和南美洲。  极寒之地南极洲  人类在大约200年前首次发现
期刊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离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吐艳争芳,霎时万紫干红,繁花似锦。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道随风飘洒,好似片片雪花。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期刊
一  春天的时候,嫩幽幽的小草从地里钻了出来,金黄的油菜花挤在枝头一起绽放,一条白色的围巾,挂在主人的脖子上兴奋地四处张望。  白围巾望了望四周,感觉这里美极了,她突然下了一个决定:“这里多美呀,我才不想回到冷冰冰的柜子里,我要留在这块田野上。”她轻轻地摇动自己的身体,尽量不让女主人察觉。终于,就在女主人弯腰的时候,她“哧溜”一下从主人的脖子上滑下来,躺在了青草上。  “呀,一条这么滑的围巾,肯定
期刊
大树有一位要好的笔友,一棵沙漠树,她住在遥远的沙海里。多年前,大树收到她的第一封信——一片小小的落叶,那美妙的叶脉非同凡响,大树惊叹不已,马上回了信。你来我往,两棵树成了好友,在风的帮助下,他们书信不断。  风是一位飘忽的信使,有时他隔上几个月送一次信,有时整整一年不曾登門。很久没有收到沙漠树的消息了,大树十分想念她。  “我要去找沙漠树!”大树做出了决定。  这些日子,蒲公英心中有个想法,思考再
期刊
大嘴兔子一直有一个心愿,想去看看波澜壮阔的大海。每当在课本里读到关于大海的文章,她总会心驰神往,大森林里的风景也很美,但是每天生活在这里,对那些花草树木,早已经熟视无睹了。  “妈妈,您看过大海吗?”大嘴兔子合上安徒生的《海的女儿》,问正在忙着做饭的妈妈。妈妈停下手中的活儿,说:“在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你的姥爷带我去过海边。大海可真大,一望无际。海风清凉,海浪一漾一漾地涌过来,白白的浪花像天上的白
期刊
移民众多的澳洲,在复活节期间,也没有丢掉自己的多元文化标签。各种书画比赛,在巨大的展览场馆里进行得如火如荼,让艺术也沾染了一些烟火气。  从民间艺术家们的中国画,到哥特式的英文书法,各种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复活节找到了相互交流的机会,让各种民问艺术在骄阳下炸开了花。  虽说复活节大秀是澳洲“土”的缩影,但这里还有时尚馆在前面等著你。体育馆改造的大型场馆,被分割成好几条过道,密密麻麻地排列着一家家小店
期刊
烏粮首次告捷
期刊
很多人喜欢旅游,在著名景点面前免不了拍照留念,以示“到此一游”。意大利有一位叫皮埃特罗·卡塔迪拉的艺术家,喜欢把他卢斤看到的建筑、风景,进行创意加工,通过摄影、电脑制作将绘画与景物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赋予景观新的灵魂和生命。  作為意大利人,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在艺术家眼里与现实中的样子有所不同。他给家乡这著名建筑画出了一系列“比萨斜塔的生活”,而变成巧克力喷泉应该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样子。  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