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大学城—研究生公共课实质性改革的平台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ya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研究生的不断扩招,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公共课教学质量显得越来越重要。大学城和校园网的迅猛发展,为校际之间资源共享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和技术依托,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又为讲台市场化,学时电子化,评卷网络化提供了启示,面对这一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教师们应该未雨绸缪。
  关键词:研究生公共课教学;大学城与校园网;资源共享;讲台市场化
  
  关于如何提高研究生公共课的教学质量,长期以来,诸多有识之士已经有过较多的理论探讨与教学实践,可谓老生常谈。但这些思考与实践都是建立在传统的办学模式上的,大学城以及网络的出现为彻底颠覆原来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提供了全新的硬件条件,也为我们以一个全新的思路实现研究生公共课实质性改革打造了崭新的平台。许多过去学界前辈限于办学条件而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现在已经具备了条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大学城纷纷建立,校园网逐渐普及。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连年扩大,在新的办学条件下探讨如何提高研究生公共课质量就显得愈发迫切了。笔者长期沉湎于对研究生公共课的改革的思考与探索,基于自己的专业背景(计算机)和多年教学的经历,砺成此文。以期通过本文能够这一问题的彻底解决提供一个新思路,同时也期盼对此问题有过深入思考的前辈和正在探索此问题的同仁共矢研求,切磋研磨,共同把占据每一个研究生大量学时的老问题推向实质性解决的新阶段。
  
  一、公共课——市场与竞争引入教学的最佳切入点
  
  一年多来,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文章、著作和影视节目不断出现。30年来的巨大变化毋庸赘言,这一切变化的根本动力就是引入了市场机制。政府宏观调控这支看得见的手与市场机制这支看不见的手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机制。相比来说,农、工、商步子最大,历经30年的优胜劣汰,30年前维系昔日平静生活的体制渐渐消解了,代之以充满生机和活力,风险和机遇并存的竞争机制。30年来,改革的大潮里,可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尽管在一批批弄潮儿的身边也伴随着一批批落水者,但在人们经历了一次次阵痛之后,已经逐渐摆脱了依赖大锅饭的心理惯性,学会了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在新的坐标系中给自己重新定位,不断调适,开始了新的生活。生活的压力与市场的回报给了人们奋斗的动力与自身的潜力,失去可依赖的保障却换来了实现自身价值的自由。绝大多数中国人已经都不愿意再回到绑在一起受穷的贫困时代,而情愿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环境中劳动和创造,耕耘与收获。转型中的社会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整体物质生活的进步,精神生活的丰富,政治生活的民主,是不争的事实。古人云:“三十年曰一世,如有受命于王者,必三十年仁政乃成”。1949至1979,1979至2009,两个三十年,今兹观之,衔接处的破冰期提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显得何等自信!
  相形之下,高等院校则是改革力度薄弱的避风港。所谓教育的产业化无非逐年增加了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由于产业的主体“生产部门”的“国营”性质,只管“生产”不管“销售”,高校至今仍是“大锅饭”的“最后的晚餐”。由于教师的业务绩效无法像中小学那样教师之间以统一的标准进行“质量检查”,教师教好教坏没有什么差异。如果说专业课教师还可以科研成果作为衡量水平和绩效一个重要标准的化,那么,占学生大量学时的公共课,基础课的教师则未必适合。因为这些学科的教师一则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应当以教课为天职;再则本来基础理论出成果难度相对较大,加之与专业课教师相比课余时间相对较少。如果以科研成果衡量教师业务,势必使得教师走向与教学关系甚小的使用研究,造成背本逐末的结果。或者造成改革开放初期那种“造原子弹的不如买茶叶蛋”的可笑局面。就像科技发展要稳住一头(基础研究),放开一片(应用研究)”那样,教育发展也必需稳定基础课、公共课而将专业课与科研挂起钩来,与社会挂起钩来,与市场挂起钩来。因为基础研究、基础理论课教学是根,一个是国家发展的根,一个是个人发展的根,根深才能叶茂。
  那么基础课、公共课能否与绩效、市场挂起钩来呢?因为市场与竞争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持久而根本的动力,如果能够使讲台市场化,教师只是领取固定的基本工资,其它收入来自听课人数不就不基本解决了大锅饭的问题了吗?如果说专业课由于缺乏可比性与选择性,公共课却是可以实现市场化。但是,由于过去每一个学校都是孤立的,这个市场太小,所以讲台市场化是没有多少意义的。加之校园网不发达,学生不不能直接掌握某一个教师的真正的课堂教学情况。师兄师姐根据自己的“胃口”的做出的评价也未必适合自己。所以讲台的市场化在过去的办学条件下实际上是不可行的。因此,过去的公共课改革一般也只能停留在诸如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等层面上,[1]而无法进入实质性阶段。而今大学城的建设消除了校际之间的距离,网上视频点播揭示了每一位教师上课的风采,为讲台市场化准备好了必要的条件。而各校都一样的公共课教学,则自然成为把市场与竞争引入教学的最佳切入点。
  
  二、讲台市场化——新平台上的新思维
  
  关于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教学,学术界已经有了许多探讨。但这些探讨也都是建立在没有大学城和网络欠发达的办学条件下。黎辉文提出了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新的师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引入竞争机制;完善考评机制;强化激励机制;运用反馈调控机制;建立教师资源共享与有效开发利用机制。[2]张瓅丹则提出了如何通过市场机制,使师资能够有序流动,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3]当然,也有学者认为,大学教师流动对于大学的发展来讲是把“双刃剑”,应该具体规定何种人才可以流动,以尽量减少其负面效应。[4]上述每位学者都阐发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细细品味,均颇具价值。然而,现在大学城的崛起,完全打破了这些学者原来思考问题环境条件,使我们可以在崭新的条件下,在汲取这些学者灼见的基础上,重新探讨师资市场化的问题。
  10年前,我省每一所高校的研究生公共课,除了外语,每门仅需一位教师即可完成授课任务。目前,由于研究生招生人数剧增,每所院校一般需要若干个教师来完成。过去一个教师包打天下时不存在的问题或者说即便存在也无法解决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这就是,研究生公共课涉及面广,且一般有统一大纲,每一位教师又均有自己的优势与风格。如果说本科公共课还重在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灵活地系统的客观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话,那么,研究生的公共课则要求教师一大纲为依托,能够更多地讲出自己的东西。要求每一个教师在每一部分都讲得异常精彩,极富吸引力,实际上是不现实的。其结果是教师像吃自助餐一样从教材抽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教学内容详略自取,教学效果自教自评。这种独占讲台、自教自评所造成的大锅饭、平均主义则直接导致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缺乏压力和动力,学生只能听天由命,撞上什么老师听什么课,遇到讲得好的内容就听,遇到讲得不好的内容就做自己的事。反正最终结果是教师拿学时,学生拿学分。那么如何能够充分调动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积极性呢?如何可以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听到每一位教师最精彩的声音呢?这就要走整个大学城讲台市场化,学时电子化,评卷网络化。就是说学生进哪一间教室可以任选,一卡通自动记录听课的学时数,最后的考试实行在电脑上统一阅卷。教师通过听课总人数领取基本工资外收入,学生根据听课时数和期末成绩获得学分。如果说过去这一切还不具备条件的话,那么现在大学城和网络的出现则在硬件条件上和技术上使得公共课教学市场化完全成为可能。具体言之如下:
  研究生公共课教学市场化就是把大学城内所有高校的公共课上课时间排开,并在网上公布。学生可以到任何一个教师那里听同一门课,听了哪位教师的课以及听了多长时间完全通过进出教室刷卡制由网络中心自动记录(校际之间同一个网络中心)。如此以来,既可减少教师教好教坏一个样、领导凭借主观意志评价教师业务水平、优秀教师登不上讲台等目前的管理弊端,也可以使得学生根据每一个教师教课效果任意选取听课教室,真正有所收获且无须担心任课教师按照听课纪律扣平时分。学生可以根据往届学生网上的口碑和网上每一个教师的上课录像片段选某一位教师的课。每位教师是否可以开课有大学城教务总委员会主要根据学生选课情况通过网络实现全透明化的决定。大学城里的校车可以使得学生自由穿梭往来于各个学校的各个教室之间,网络使得学生可以在宿舍里随时掌握某个教师某个时候在某个教室上课,讲哪些内容,以及学生对上课情况的评价。每位教师每次上课的录像在网上保留一个星期,教学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课堂情况并截取上课片段。经济利益和个人荣誉促使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生人数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魅力;考试压力和学时要求促使学生选择优质课程听课。总之,讲台市场化,学时电子化,评卷网络化必然有效地促进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使得研究生公共课教学的改革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三、资源共享——讲台市场化的先行者
  
  以上所述的研究生公共课实现讲台市场化,学时电子化,评卷网络化的设想并非笔者的独创或者首创,而是从诸多拓荒者留下的足迹中总结思考而成。
  早在大学城出现之前,已经有一些院校实行了讲台流动方案。即每一个教师讲授自己最精彩的一部分,班班见面。并且留出一定的课时请校外或外校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登台演讲。有比较就有鉴别,每一个学生听到每一个教师的声音的直接结果就是打破了一个教师独占讲台,上课点名制迫使“从一而终”的学生“乖乖就范”的局面。同时,这样做的另一个结果也促使了一些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增加自己的课堂吸引力。但这样的院校毕竟是少数,至少云南高校当中没有。这不仅与我省高校研究生教学改革力度有关,也与过去的研究生教学规模有关。反正怎样讲学生也只能接受,何必做那些自己学校老师没面子又要花钱给外人的事情呢然而,现在大学城的异军突起,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连年剧增,昔日可以凑合着过的情况现在已经不可能一直再凑合下去了。近年来大学城资源共享的讨论与实践为本文所论述的讲台市场化,学时电子化,评卷网络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积累了诸多的经验。
  资源共享是大学城建设的一个最重要的初衷之一。有些大学城已经开始朝这个方向起步了。如,江苏常州大学城6所高校负责人就签署了《常州大学城高等职业教育实验区教学资源共享实施计划》,重点在七个方面逐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包括:学分互认,跨校选课;互开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师资共享、互聘教师;建立联合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建立补偿机制,开放实践教学资源;互借图书,逐步实现全城“一卡通”;建立教学督导员库,实现教学督导资源共享。并且实现了六高校学分互认,教师互聘。[5]广州大学城也已经实现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保健推拿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英语口译,华南师范大学的教育学、心理学、生态园林设计、电影与人格心理学、钢琴基础、交际礼仪等课程的学分互认。13万名在校大学生正期盼着此项举措的进一步完善和可行。[6]尽管在操作层面上还有许多有待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比如,教师互聘工资谁来发?学分互认学分交给谁?但师资共享是无论如何都是发展的大趋势,广东省教育厅已经坚定地提出,校际之间课程互选,学分互认一定要持续搞下去,有关管理的细则也会逐步完善。不少学者也都在对如何利用大学城实现师资共享进行研究探讨。[7-8]但是,必须看到,多媒体也好,网络也罢,都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尽管的不可阻挡的大趋势,但还有待一系列的配套改革才有普遍的现实性。笔者认为,在目前的环境条件下,首先实现公共课的课程互选,学时互认是更加现实、更加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即先从研究生的公共课为切入点,继而延展到本科生的公共课,再进而扩展到基础课,最后考虑专业课。
  2000年以来,浙江大学进行了“开发网络教学课件、建设网络平台、实施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生“三网”工程的尝试[9]。不仅缓解了招生规模剧增而导致的教学规模与教学质量之间的矛盾,而且利用网络实现了网上选课、网上自学、网上交流等。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实现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条件。[10]将此工程拓展到整个大学城,其实只有一步之遥。或许仅仅这一步之遥我们会举步维艰,但这毕竟是不可逆转的迈进的方向。迈出这一步在硬件条件上和技术条件上均已经成熟,[11]而且只要资金到位短期内即可化作现实。但有一个条件却非资金和技术所难以实现的,那就是教师的课堂魅力和讲台艺术。那是需要长期历练的过程。况且照顾到教师代际之间过渡,文中所述的“三化”也未必可以马上付诸实施。本文的目的在于为研究生公共课的教学改革提出方向,唤醒教师们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当下未雨绸缪,面对这一天的逼近开始苦练内功,提前充电,而不是临渴掘井。
  综上所述,大学城的建设和校园网的发展为研究生公共课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条件。本分大学城实施的校际之间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共享等完全颠覆了昔日的教学改革的思维方式,为研究生公共课走向讲台市场化,学时电子化,评卷网络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宝贵的经验。研究生公共课实现“三化”是未来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探索的最佳切入点。在硬件条件和技术条件均已成熟的今天,任课教师应该未雨绸缪,开始苦练内功。
  
  参考文献:
  [1]刘永存.研究生公共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两点设想[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0).
  [2]黎辉文.深化师资管理改革构建科学管理机制[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1,(06).
  [3]张瓅丹.对高校人才流动现象的探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
  [4]黎辉文.教学研究型大学师资的市场配置与发展战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2).
  [5]曹建庆,薛苏云,卢锦凤.浅谈常州高职园区的教学资源共享[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
  [6]曹剑辉.一区多校教学资源共享的探索与实践——以广州大学城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08,(06):16-18.
  [7]张纪洪.沈北大学城教师资源共享的机制与模式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 .
  [8]林长地,吴晓鸣,李一平,陈丽娟,蔡东山.福州地区大学城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资源共享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02) .
  [9]瞿海东,章丽萍,陈慰浙.“三网”工程:研究生公共课改革的新途径[J].中国高教研究,2003(6).
  [10] 陈慰浙,翟海东,许为民. 自然辩证法课程网络化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10).
  [11]关于文中提到的学分电子化在技术的实现与模式设计,笔者将另属文论证.
其他文献
摘 要:体育游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育游戏有健身、娱乐、教育、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气氛的作用,是体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方法和手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运用体育游戏可以消除许多不利因素,集游戏体育为一身,达到提高教学趣味、增强学生体质和保障良好课堂气氛的效果。本文从学校体育教学的角度探讨体育游戏的内涵,从教育学和体育学的角度概述了体育游戏的特点和分类,体育游戏的组织教法及运用
期刊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不仅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强调人文关怀和人性化服务,切实推进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转变,是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和保证,也是今后必须着力加强和突破的工作。    一、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意义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是儒家政治思想最核心的
期刊
摘 要:影视传媒专业进入了“爆发期”。专业定位不清晰、软硬件教学资源不足、教学理念落后是有些地方高等院校影视专业发展过程面临的普遍问题。解决的方法有科学定位、优选生源、强化配置教学资源、加大实践环节等。   关键词:影视专业;专业定位;教学资源     近十年是我国内地影视传媒专业的一个迅猛发展时期,也可以称为“爆炸期”。正式命名为“影视”、“传媒”或“传播”的院系有一百多个,而开设这方面教学的院
期刊
摘 要:如何对护卫队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个人能力,如何将他们铸造成为油田真正的的忠诚卫士,是关系到油田发展的重大问题。笔者长期从事油田护卫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认识到做好护卫队员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忽视不得,松懈不得,必须努力抓紧抓好。  关键词:护卫队员;思想教育;体会    一、对油田护卫队员队伍进行客
期刊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把婚育文明建设作为促进社会协调、有序、均衡发展的目标来追求,坚持以人为本,使得群众在先进婚育文化熏陶中不断形成了先进的婚育观念和文明、科学的婚育行为,人口计生工作主要以依靠行政管理型为主的强制刚性手段转化为以经济、服务手段为导向的柔性方法,有力促进了全市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特色婚育文明建设的历程     婚育文明的发生、演进、总
期刊
摘 要:对台广播承担着对台湾同胞宣传、争取台湾民心的政治任务,那么,对台广播进行市场化的探索,是不是削弱了它的政治功能呢?本文从对台广播市场化的现实基础、运作方式、所需能力、政治作用四个方面,阐述了对台广播进行市场化探索的价值和积极意义所在。  关键词:对台广播;市场化;营销    对台广播承担着对台湾同胞宣传、争取台湾民心的政治任务,怎么可能市场化呢?这是不是伪命题呢?笔者认为,这并不是伪命题,
期刊
摘 要:现行的初级汉语教学各种课型,都是由课文内容决定所学词语。词汇表中的词语之间没有语义联系,外国学生难以吸收记住。本文基于图式理论,提出网络式词语整体输入教学法,并提出改变由课文决定词语的惯常做法,试图为初级对外汉语教学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词语教学;整体输入法;教学模式。    一、引言     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无论什么课型,都把词语的教学放在首要的位置,因为词语是语言的材料
期刊
摘 要:视唱练耳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技能理论课,它涉及到培养一个人的视唱、音乐听辨以及乐曲表达等多方面综合能力,历来受到从事音乐专业教育的人们的重视。本文就视唱练耳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应对措施,对如何提升视唱练耳的教学质量进行一些思考。  关键词:视唱练耳;课程综合性;现状分析;改进措施。    第十三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已圆满落下帷幕。同往年相比,本次
期刊
摘 要:农作物新品种保护是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原动力。  关键词: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对策    为积极应对国内外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有效构筑国家种质资源保护壁垒、促进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我国采取了多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农作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开始为保障农业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作用。    一、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国农业
期刊
党的十七大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深刻理解和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来认识,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统一起来,作为我们当前核心价值观的主导目标。    一、社会主义核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