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教学会开展很多的科学实验,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培养。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信息技术走进科学实验课,有效地展示了实验过程、结果及实验技巧、方法,也为课外实验的过程和成果呈现提供了平台,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1.强化要点,优化学生操作
实验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知识,掌握操作技能。但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对新知的理解还依赖于通过感知形象建立概念,汲取知识。而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的实验教学视频能够很好地抓住学生的眼球,使其直观地理解科学知识和操作要求,避免了生涩难懂的文字说明对学生的学习造成的影响。
例如,在讲授《浮力》一课时,虽然教师在实验前强调了实验步骤和注意点,但这样空对空的传授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适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将测浮力的方法和注意点制作成微课,把学生容易错的操作放大或稍作停顿来强化,这样既省时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2.放大细节,让观察更深入
三年级的科学实验主要以观察为主,而且观察的对象比较“特殊”,如蚂蚁、蚕卵这些细小的生物都是学生观察的对象。由于学生年龄特点的局限,在他们观察这些对象时,尽管兴致很高,但观察往往不够深入和全面,所以笔者认为遇到类似的情况可以用教学视频代替学生的观察活动。
例如,《从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一文中,要求学生观察蚕卵。蚕卵很小,三年级的学生还不会使用放大镜,因此这一观察活动对大部分三年级学生而言,仅仅是浮于表面的。这时如果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用视频对学生的观察活动进行补充,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在视频中能对蚕卵的颜色一目了然,通过与芝麻比大小、用尺量等帮助学生理解蚕卵的大小,并从多个角度拍摄,清晰展现蚕卵的形状。
3.巧用教学软件,为科学实验填空
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很多的科学概念必须通过亲历探究过程来自主建构,否则学生无法真正理解。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科学实验的完成非常困难,因为有很多科学概念的学习是无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的,如日食、月食的成因,生物的进化等,也有一些实验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较高,如电路连接等。虚拟实验软件的应用为实验教学打开了一扇门,它以其逼真、准确、交互性强的特点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例如,在讲解“宇宙”这一单元时,课标要求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形成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的概念,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遇到下面的困难:一是教学实践和实际观察时间不一致,难以创设有效的探究情境,影响学生的感性认识;二是客观存在的问题较多,如天气、观测地点等对观测带来的不良影响;三是夜间集体观察星空活动较难组织和开展。这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应用一些虚拟的天文软件解决问题。虚拟天文软件有很多,其中Stellarrium(http:www.stellarium.org/zh_CN)相对简单易学,也是一线教师使用比较广泛的一款虚拟天文软件。它可以实时显示当前的星空,通调整时间和观察地点,可以观察到太阳系的运动、星座的运动、月相变化、日食过程等,“宇宙”单元的实验教学几乎都能应用。
又如,在教授“电”这一单元时,电路连接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电學实验,往往会为自己能点亮小灯泡而兴奋不已。但通过对几届学生的观察,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电路的研究过分关注是否点亮了小灯泡,对小灯泡为什么被点亮缺乏思考,对串并联的特点理解也比较困难。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有:①学生过于专注材料本身;②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让学生理解是电流形成回路才能点亮小灯泡有一定难度;③实物连接后单线交叉凌乱,特别是串并联连接时,导线更是“纵横交错”,不利于学生的理解。
针对以上情况,在执教本单元的连接电路实验时,采用电路虚拟实验室的教学软件,能很好地解决电路学习的难题。电路虚拟实验室中可选的器材有灯座、灯泡、单刀开关、双刀开关、电源这些实验器材,足以开展“电”单元的所有实验。在操作上,该软件也很方便,它采用积木式搭建,任何电器元件均可自由移动,如简单电路连接实验时,用鼠标选出一节电池和一个小灯泡,点击左键不放画出导线,只要连接正确小灯泡就会发光。通过反复尝试,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出规律。当然,如果出现短路、断路等情况,小灯泡不会发光。所以虚拟电路实验室能够最大程度还原电路实验效果。由此可见,教学软件可以让学生的研究更靠近科学家的研究,使得学生的科学学习更具真实性、趣味性,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学习兴趣,加深其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种植、饲养、制作是学生喜欢的科学活动。在课堂上,学生观察、制作的时间和空间有限,很多活动不能充分展开,而且种植、饲养活动周期较长,且随意性较大,干扰因素较多,学生容易半途而废。制作活动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课外学生因无人辅导也会出现“虎头蛇尾”的问题。因此,这些课外活动开展中需要教师的提醒、督促、帮助,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应定期交流与分享。这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交流平台,让学生的课外实验有指导,有交流,有分享。同时,家长也能适当参与活动,为学生的课外活动顺利进行提供帮助。
总之,信息技术为科学教师带来了便利,最大程度地填补了科学实验的空白。但它就像炒菜时的调味剂一样,用多用少都不合适,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遵循适时、适度的原则,扬长避短,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升科学实验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方开艳.小学科学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科学教学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5,9(23).
[2]万香丽.运用信息技术活化小学科学教学[J].中外交流, 2016(18).
[3]李桂军,刘亚军.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整合[J].新课程:小学,2015(06):205-205.
● 活用教学视频,突破实验难点
1.强化要点,优化学生操作
实验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知识,掌握操作技能。但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对新知的理解还依赖于通过感知形象建立概念,汲取知识。而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的实验教学视频能够很好地抓住学生的眼球,使其直观地理解科学知识和操作要求,避免了生涩难懂的文字说明对学生的学习造成的影响。
例如,在讲授《浮力》一课时,虽然教师在实验前强调了实验步骤和注意点,但这样空对空的传授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适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将测浮力的方法和注意点制作成微课,把学生容易错的操作放大或稍作停顿来强化,这样既省时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2.放大细节,让观察更深入
三年级的科学实验主要以观察为主,而且观察的对象比较“特殊”,如蚂蚁、蚕卵这些细小的生物都是学生观察的对象。由于学生年龄特点的局限,在他们观察这些对象时,尽管兴致很高,但观察往往不够深入和全面,所以笔者认为遇到类似的情况可以用教学视频代替学生的观察活动。
例如,《从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一文中,要求学生观察蚕卵。蚕卵很小,三年级的学生还不会使用放大镜,因此这一观察活动对大部分三年级学生而言,仅仅是浮于表面的。这时如果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用视频对学生的观察活动进行补充,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在视频中能对蚕卵的颜色一目了然,通过与芝麻比大小、用尺量等帮助学生理解蚕卵的大小,并从多个角度拍摄,清晰展现蚕卵的形状。
3.巧用教学软件,为科学实验填空
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很多的科学概念必须通过亲历探究过程来自主建构,否则学生无法真正理解。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科学实验的完成非常困难,因为有很多科学概念的学习是无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的,如日食、月食的成因,生物的进化等,也有一些实验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较高,如电路连接等。虚拟实验软件的应用为实验教学打开了一扇门,它以其逼真、准确、交互性强的特点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例如,在讲解“宇宙”这一单元时,课标要求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形成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的概念,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遇到下面的困难:一是教学实践和实际观察时间不一致,难以创设有效的探究情境,影响学生的感性认识;二是客观存在的问题较多,如天气、观测地点等对观测带来的不良影响;三是夜间集体观察星空活动较难组织和开展。这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应用一些虚拟的天文软件解决问题。虚拟天文软件有很多,其中Stellarrium(http:www.stellarium.org/zh_CN)相对简单易学,也是一线教师使用比较广泛的一款虚拟天文软件。它可以实时显示当前的星空,通调整时间和观察地点,可以观察到太阳系的运动、星座的运动、月相变化、日食过程等,“宇宙”单元的实验教学几乎都能应用。
又如,在教授“电”这一单元时,电路连接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电學实验,往往会为自己能点亮小灯泡而兴奋不已。但通过对几届学生的观察,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电路的研究过分关注是否点亮了小灯泡,对小灯泡为什么被点亮缺乏思考,对串并联的特点理解也比较困难。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有:①学生过于专注材料本身;②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让学生理解是电流形成回路才能点亮小灯泡有一定难度;③实物连接后单线交叉凌乱,特别是串并联连接时,导线更是“纵横交错”,不利于学生的理解。
针对以上情况,在执教本单元的连接电路实验时,采用电路虚拟实验室的教学软件,能很好地解决电路学习的难题。电路虚拟实验室中可选的器材有灯座、灯泡、单刀开关、双刀开关、电源这些实验器材,足以开展“电”单元的所有实验。在操作上,该软件也很方便,它采用积木式搭建,任何电器元件均可自由移动,如简单电路连接实验时,用鼠标选出一节电池和一个小灯泡,点击左键不放画出导线,只要连接正确小灯泡就会发光。通过反复尝试,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出规律。当然,如果出现短路、断路等情况,小灯泡不会发光。所以虚拟电路实验室能够最大程度还原电路实验效果。由此可见,教学软件可以让学生的研究更靠近科学家的研究,使得学生的科学学习更具真实性、趣味性,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学习兴趣,加深其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勤用交流平台,激活拓展实验
种植、饲养、制作是学生喜欢的科学活动。在课堂上,学生观察、制作的时间和空间有限,很多活动不能充分展开,而且种植、饲养活动周期较长,且随意性较大,干扰因素较多,学生容易半途而废。制作活动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课外学生因无人辅导也会出现“虎头蛇尾”的问题。因此,这些课外活动开展中需要教师的提醒、督促、帮助,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应定期交流与分享。这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交流平台,让学生的课外实验有指导,有交流,有分享。同时,家长也能适当参与活动,为学生的课外活动顺利进行提供帮助。
总之,信息技术为科学教师带来了便利,最大程度地填补了科学实验的空白。但它就像炒菜时的调味剂一样,用多用少都不合适,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遵循适时、适度的原则,扬长避短,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升科学实验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方开艳.小学科学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科学教学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5,9(23).
[2]万香丽.运用信息技术活化小学科学教学[J].中外交流, 2016(18).
[3]李桂军,刘亚军.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整合[J].新课程:小学,2015(06):20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