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管理的实现依赖于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因此,众多高校都开设数据技术方面的课程,本文以《关系数据库SQL SERVER》课程中的教学活动作为实例,结合该课程的特点,探讨了教授该课程的多种教学方法,并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关系数据库SQL;SERVERTransact-SQL语言;启发性教学;案例教学
数据库技术是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已成为信息社会中对大量数据进行组织与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及软件技术,是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础。因此,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关系数据库SQL SERVER》课程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心得。
一、 由浅入深, 循循善诱
每个人对新事物的认知都有一个由浅到深,由认识到认知的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学习《关系数据库SQLSERVER》也不例外。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强调,教学过程应该体现教学思想和教学过程的统一、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过程的统一,既是教师的认识过程,更应该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教师应该做到认真研究本课程学习过程的规律和结构做到循循善诱,循序渐进,步步深入。Transact-SQL作为常用数据库操作语言,应用广,灵活性强,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语法后能灵活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因为其语法结构比较复杂、严谨,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和乏味,所以如何减低学习难度,使学生能掌握并熟练应用最为关键。这时,可以先利用SQL Server 2005的SSMS给学生介绍其简单方便的可视化操作。有了直观的认知后,再利用Transact-SQL的語法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与可视化操作进行对比,这时学生就能轻易地理解对应的Transact-SQL语句。
二、 启发性教学可适度穿插
启发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启发具有不同的效果,相同的启发在不同问题中启发效果也不尽相同。
1.动机启发
在讲授中,不仅要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要时时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启发。布鲁纳认为,学生的学习总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外来的动机在学习中起的作用是短暂的,只有内在的动机才起长久作用。比如:对学习内容的好奇,求知欲,求成心,互惠心,合作欲等,则是激发学生自我探索、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心理因素,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的表现之一。
2.方法启发
无论是教还是学都有个方法问题。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造成一种趋向和条件。启发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获取科学知识,使学生从老师身上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3.比较启发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提高。在教学中,利用对比,揭示本质,分清内涵,划清类别,可以使学生准确掌握概念,正确运用知识,深刻领会学习内容,发展学生的判断力。例如,在讲授“存储过程”这个知识点时,就可以把“过程”与编程时候写的函数、过程对应起来,学生就能用已知的知识理解到这里的“存储过程”也同样是某些功能实现的程序块而已,再结合“存储”两字,即意味着这些操作程序块是原先存储并编译好,那么以后调用此过程的时候,就能很好地提高运行效率。这样一来,不但理解了何谓存储过程,更清楚了它的作用。
启发方法很多,不论运用哪一种,教师都要有饱满的热情,富有艺术魅力,引人入胜,感染诱发学生积极的思想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三、 案例教学需把握准确
在《关系数据库SQLSERVE》教学实施中,案例教学必不可少,但如何把握好案例教学的尺度,使案例教学效果最大化,需注意以下两点:
1. 案例设计
案例教学是教授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的重要手段,其特点是教学实例必须是经过精选的,能起范例作用的,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迁移和应用。范例教学模式侧重于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使学生通过范例性材料,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加强理解,强化记忆,奠定好利用基本知识进一步扩展、综合应用的基础。案例设计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且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熟悉的环境为学生所接受。因此,我选择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关于学生成绩管理方面的实例,教授学生通过对现行学校学生成绩管理的抽象,分析其存在问题,最后使用范式理论去检验所设计的关系模式。由于学生对于学校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比较熟悉,以此为例教授数据库设计的理论就能顺理成章,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2. 教师角色定位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处于主导地位,同时又是教学的引导者、教学过程的调控者。具体说,教师主要扮演以下几种角色:
(1)启发者。教师帮助启发学生,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提问,推动学生思考,将问题引向纵深,一步一步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当学生讨论出现冷场时,教师应及时启发、诱导,提出新问题来活跃学生思维,起到点醒、催化的作用。
(2)引导者。在讨论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学生讨论时往往背离主题或在一些枝节上纠缠不休,这种情况会严重干扰讨论的本意,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纠正,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沿着分析案例中的基本事实?、基本问题、?基本理论的思路进行讨论,控制节奏,以获得最佳效果。
(3)点评者。教师要将自己置身于学生讨论之外。教师的任务是促成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发言、思考,做出决定。教师要做倾听者,认真倾听学生们的发言,让学生有受重视的感觉。同时,要适当插话,或点评学生们的发言,或纠正错误观点,或提出反问,推进思考,或风趣幽默,调节课堂气氛。这时要求教师的话不在多,而在于精、适当、适时、到位。
(4)协助者。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他们的观点更能站得住脚。对一些学生不甚明确的观点,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总结、鼓励等方式,澄清模糊认识,得出正确结论。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特点与现有水平,熟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设计好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过程,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蒋文沛,韦善周,梁凡. SQL SERVER 2005实用教程[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2] 萨师煊,王珊. 数据库系统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关键词】关系数据库SQL;SERVERTransact-SQL语言;启发性教学;案例教学
数据库技术是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已成为信息社会中对大量数据进行组织与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及软件技术,是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础。因此,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关系数据库SQL SERVER》课程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心得。
一、 由浅入深, 循循善诱
每个人对新事物的认知都有一个由浅到深,由认识到认知的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学习《关系数据库SQLSERVER》也不例外。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强调,教学过程应该体现教学思想和教学过程的统一、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过程的统一,既是教师的认识过程,更应该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教师应该做到认真研究本课程学习过程的规律和结构做到循循善诱,循序渐进,步步深入。Transact-SQL作为常用数据库操作语言,应用广,灵活性强,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语法后能灵活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因为其语法结构比较复杂、严谨,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和乏味,所以如何减低学习难度,使学生能掌握并熟练应用最为关键。这时,可以先利用SQL Server 2005的SSMS给学生介绍其简单方便的可视化操作。有了直观的认知后,再利用Transact-SQL的語法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与可视化操作进行对比,这时学生就能轻易地理解对应的Transact-SQL语句。
二、 启发性教学可适度穿插
启发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启发具有不同的效果,相同的启发在不同问题中启发效果也不尽相同。
1.动机启发
在讲授中,不仅要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要时时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启发。布鲁纳认为,学生的学习总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外来的动机在学习中起的作用是短暂的,只有内在的动机才起长久作用。比如:对学习内容的好奇,求知欲,求成心,互惠心,合作欲等,则是激发学生自我探索、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心理因素,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的表现之一。
2.方法启发
无论是教还是学都有个方法问题。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造成一种趋向和条件。启发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获取科学知识,使学生从老师身上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3.比较启发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提高。在教学中,利用对比,揭示本质,分清内涵,划清类别,可以使学生准确掌握概念,正确运用知识,深刻领会学习内容,发展学生的判断力。例如,在讲授“存储过程”这个知识点时,就可以把“过程”与编程时候写的函数、过程对应起来,学生就能用已知的知识理解到这里的“存储过程”也同样是某些功能实现的程序块而已,再结合“存储”两字,即意味着这些操作程序块是原先存储并编译好,那么以后调用此过程的时候,就能很好地提高运行效率。这样一来,不但理解了何谓存储过程,更清楚了它的作用。
启发方法很多,不论运用哪一种,教师都要有饱满的热情,富有艺术魅力,引人入胜,感染诱发学生积极的思想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三、 案例教学需把握准确
在《关系数据库SQLSERVE》教学实施中,案例教学必不可少,但如何把握好案例教学的尺度,使案例教学效果最大化,需注意以下两点:
1. 案例设计
案例教学是教授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的重要手段,其特点是教学实例必须是经过精选的,能起范例作用的,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迁移和应用。范例教学模式侧重于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使学生通过范例性材料,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加强理解,强化记忆,奠定好利用基本知识进一步扩展、综合应用的基础。案例设计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且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熟悉的环境为学生所接受。因此,我选择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关于学生成绩管理方面的实例,教授学生通过对现行学校学生成绩管理的抽象,分析其存在问题,最后使用范式理论去检验所设计的关系模式。由于学生对于学校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比较熟悉,以此为例教授数据库设计的理论就能顺理成章,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2. 教师角色定位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处于主导地位,同时又是教学的引导者、教学过程的调控者。具体说,教师主要扮演以下几种角色:
(1)启发者。教师帮助启发学生,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提问,推动学生思考,将问题引向纵深,一步一步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当学生讨论出现冷场时,教师应及时启发、诱导,提出新问题来活跃学生思维,起到点醒、催化的作用。
(2)引导者。在讨论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学生讨论时往往背离主题或在一些枝节上纠缠不休,这种情况会严重干扰讨论的本意,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纠正,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沿着分析案例中的基本事实?、基本问题、?基本理论的思路进行讨论,控制节奏,以获得最佳效果。
(3)点评者。教师要将自己置身于学生讨论之外。教师的任务是促成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发言、思考,做出决定。教师要做倾听者,认真倾听学生们的发言,让学生有受重视的感觉。同时,要适当插话,或点评学生们的发言,或纠正错误观点,或提出反问,推进思考,或风趣幽默,调节课堂气氛。这时要求教师的话不在多,而在于精、适当、适时、到位。
(4)协助者。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他们的观点更能站得住脚。对一些学生不甚明确的观点,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总结、鼓励等方式,澄清模糊认识,得出正确结论。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特点与现有水平,熟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设计好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过程,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蒋文沛,韦善周,梁凡. SQL SERVER 2005实用教程[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2] 萨师煊,王珊. 数据库系统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