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以培养汉语学习者以汉语作为交际语言的能力为根本目标。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同时也是文化教学。与其他学科所相比,才艺教学具有独特的性质与特征,这样在制定才艺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课程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其独特的性质和特征,所以有必要对才艺课程的独特性质以及特征进行总体的概括与分析。才艺教学,一方面受到普通语文教学规律的影响,同时又要受到才艺本身特点的特殊规律的制约,所以在针对外国人进行才艺教学的同时,要注意到中华才艺本身所具有的特殊规律,以及它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特点。
关键词:中华才艺;对外汉语教学;语言与文化
一、中华才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特点及意义
中华才艺具有抽象性与非物质性。中华才艺作为中华文化的一种独特存在形式,它并不是有形的,而是借助不同的载体,储存于中华民族的生活之中。其具体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有着超越物质的精神价值。虽然,中华才艺借助独特的表现形式为载体。但是,抽象性是它的本质特征。中华才艺具有非物质性,中华才艺产生于不同的民族族群,受到各族人民不同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影响。它代表着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且能够带给属于该民族的族民共同的归属感。中华才艺具有动态性与延续性。中华才艺所借助的载体,存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当今社会不断发展,载体在不断的变化,环境也在不断的更新。那么这些载体所体现的中华才艺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中华才艺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是变化发展的,具有动态性,不是一成不變的。
(一)中华才艺的价值及意义
第一,保持了文化多样性。文化的相同之处,说明了民族凝聚力的加强,文化的相异之处体现出不同种族的文化特征以及动态的社会变化。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多样性的中华才艺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的中华才艺,是后世子孙所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中华才艺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多元的呈现方式,以动态性与灵活性的文化载体,凸显了中华民族在各个时期的独特文化内涵,以其极大的文化容量,对维护文化多样性作出了突出贡献,并不断的为其注入新的文化活力与丰富内涵。
第二,体现了历史的传承性。中华才艺是中华民族所共同拥有的一种文化活动。它体现的是一种集体艺术。中华才艺以其丰富灵活的表现形式,弥补了古代官方典籍关于中华才艺记载的缺失。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与技艺技巧,带着浓浓的民族文化基因传承延续至今,包含了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传统,这种精神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积累下来的民族文化的核心,体现了中华民族智慧、勤劳、朴实的本质。
第三,增强民族自信。与其他中华文化相比,中华才艺的表现形式更加灵活,更具有柔性。能够打破国界的限制,让国外友人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才艺的熏陶与感染。艺术是无国界的,艺术的感染力能够通过非语言的形式,激发其他国家的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好奇心。引导他们去了解中国,理解中国,认同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民族观念等。中华才艺是认识一个国家国民的生活方式的最好途径之一。通过观赏,体验,最终真正地了解它、融入它。让世界其他各族人民欣赏并喜爱我国的中华才艺,向其他各民族传递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与审美情怀。在这个过程中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世界各国人民通过中华才艺这个媒介去沟通交流,能够让中华才艺不断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精髓并不断的充实中华才艺的内涵。搭建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们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文化桥梁。
二、思考与建议
(一)对中华才艺类课程开展的建议
改善课程设置。要提高中华才艺课的教学质量,以及留学生对中华才艺课程的满意程度。应该遵循科学性原则,改善才艺课程的课程设置,把部分研究生以及本科生的中华才艺课程设为必修课。多采用趣味性,实践性较强的考核方式。把对中华才艺掌握程度、课堂表现、模拟教学等纳入到考核参考标准之中。并设定一定的必修学分。在课程开设依据方面,可以参考学生的意愿进行统计调查,根据学生的感兴趣程度来决定是否开设这门才艺课。在课程开设的时间方面。可以考虑将才艺课程开设到五至六节或者三到四节。这个时候学生的精神状态比较好,学习效率比较高。总之,课程设置要以提高学生参与中华才艺类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为目标。
(二)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加强教师的才艺培训。可以针对教师定期开展才艺培训,储备才艺教师资源。开展中华才艺技能的进修班,帮助任课教师更新中华才艺技能,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师自身也应该对中华才艺的重要性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培养其文化自觉。根据研究数据显示,目前从事对汉语教学的教师主力军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或者本科生。他们为中华才艺类课程的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由于他们的教学经验不足以及才艺知识累经验有限等原因。不能够将中华才艺的博大精深完全展示出来。根据《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以及中华才艺技能。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培养方案》中也提到要加强研究生的中华才艺展示技能以及中华文化素养等培养目标。这说明对对汉语教师的培养,不仅仅是教学理念、教学知识、教学技能的培养,同时也是文化素质的培养。应该定期的组织国际教育的硕士与本科生参与多种类型的文化活动,包括中华才艺类的活动,多请一些专业的教师进行中华才艺方面的教学指导。通过多种途径拓宽他们学习中华才艺技能的渠道,为其成为更加专业的汉语教师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其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华才艺类教师提供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关键词:中华才艺;对外汉语教学;语言与文化
一、中华才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特点及意义
中华才艺具有抽象性与非物质性。中华才艺作为中华文化的一种独特存在形式,它并不是有形的,而是借助不同的载体,储存于中华民族的生活之中。其具体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有着超越物质的精神价值。虽然,中华才艺借助独特的表现形式为载体。但是,抽象性是它的本质特征。中华才艺具有非物质性,中华才艺产生于不同的民族族群,受到各族人民不同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影响。它代表着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且能够带给属于该民族的族民共同的归属感。中华才艺具有动态性与延续性。中华才艺所借助的载体,存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当今社会不断发展,载体在不断的变化,环境也在不断的更新。那么这些载体所体现的中华才艺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中华才艺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是变化发展的,具有动态性,不是一成不變的。
(一)中华才艺的价值及意义
第一,保持了文化多样性。文化的相同之处,说明了民族凝聚力的加强,文化的相异之处体现出不同种族的文化特征以及动态的社会变化。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多样性的中华才艺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的中华才艺,是后世子孙所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中华才艺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多元的呈现方式,以动态性与灵活性的文化载体,凸显了中华民族在各个时期的独特文化内涵,以其极大的文化容量,对维护文化多样性作出了突出贡献,并不断的为其注入新的文化活力与丰富内涵。
第二,体现了历史的传承性。中华才艺是中华民族所共同拥有的一种文化活动。它体现的是一种集体艺术。中华才艺以其丰富灵活的表现形式,弥补了古代官方典籍关于中华才艺记载的缺失。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与技艺技巧,带着浓浓的民族文化基因传承延续至今,包含了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传统,这种精神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积累下来的民族文化的核心,体现了中华民族智慧、勤劳、朴实的本质。
第三,增强民族自信。与其他中华文化相比,中华才艺的表现形式更加灵活,更具有柔性。能够打破国界的限制,让国外友人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才艺的熏陶与感染。艺术是无国界的,艺术的感染力能够通过非语言的形式,激发其他国家的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好奇心。引导他们去了解中国,理解中国,认同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民族观念等。中华才艺是认识一个国家国民的生活方式的最好途径之一。通过观赏,体验,最终真正地了解它、融入它。让世界其他各族人民欣赏并喜爱我国的中华才艺,向其他各民族传递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与审美情怀。在这个过程中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世界各国人民通过中华才艺这个媒介去沟通交流,能够让中华才艺不断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精髓并不断的充实中华才艺的内涵。搭建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们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文化桥梁。
二、思考与建议
(一)对中华才艺类课程开展的建议
改善课程设置。要提高中华才艺课的教学质量,以及留学生对中华才艺课程的满意程度。应该遵循科学性原则,改善才艺课程的课程设置,把部分研究生以及本科生的中华才艺课程设为必修课。多采用趣味性,实践性较强的考核方式。把对中华才艺掌握程度、课堂表现、模拟教学等纳入到考核参考标准之中。并设定一定的必修学分。在课程开设依据方面,可以参考学生的意愿进行统计调查,根据学生的感兴趣程度来决定是否开设这门才艺课。在课程开设的时间方面。可以考虑将才艺课程开设到五至六节或者三到四节。这个时候学生的精神状态比较好,学习效率比较高。总之,课程设置要以提高学生参与中华才艺类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为目标。
(二)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加强教师的才艺培训。可以针对教师定期开展才艺培训,储备才艺教师资源。开展中华才艺技能的进修班,帮助任课教师更新中华才艺技能,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师自身也应该对中华才艺的重要性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培养其文化自觉。根据研究数据显示,目前从事对汉语教学的教师主力军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或者本科生。他们为中华才艺类课程的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由于他们的教学经验不足以及才艺知识累经验有限等原因。不能够将中华才艺的博大精深完全展示出来。根据《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以及中华才艺技能。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培养方案》中也提到要加强研究生的中华才艺展示技能以及中华文化素养等培养目标。这说明对对汉语教师的培养,不仅仅是教学理念、教学知识、教学技能的培养,同时也是文化素质的培养。应该定期的组织国际教育的硕士与本科生参与多种类型的文化活动,包括中华才艺类的活动,多请一些专业的教师进行中华才艺方面的教学指导。通过多种途径拓宽他们学习中华才艺技能的渠道,为其成为更加专业的汉语教师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其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华才艺类教师提供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