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总结了3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体会,从新生儿常规护理到患儿临床症状观察等全身性的整体护理。认为严密的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感染、保证足够的热量供给,及时对患儿家长进行疾病有关知识的宣教,均是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
[1]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常见的因缺氧或产伤而引起的严重脑损伤疾病。是新生儿死亡和存活神经系统发音障碍、智能低下的重要原因,病情变化多端、来势凶猛,采用科学的护理方法,对患儿的治疗和康复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收集了自2006至2007年共30例被确诊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患儿,针对不同的临床表现,我们从新生儿常规护理到患儿临床症状等全身性的整体护理,使患儿存活率提高,治愈率达90%,对患儿的治疗和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30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出生至28天;其中出生至7天20例,8天至28天10例。30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依次为:前囟饱满26例占86.7%,呕吐24例占80%,尖叫或哭声小12例占40%,肌张力改变11例占36.7%,嗜睡或昏迷10例占33.3%,惊厥7例占23.3%,频繁惊动26例占86.7%。
2护理体会
2.1常规护理
室内应保持清洁卫生,空气清新,室温22~24℃,湿度55~65%为宜,光线不宜过亮,保持病室安静,减少刺激和干扰,各种治疗和护理尽量集中进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患儿剧烈哭吵,保持患儿绝对静卧直至病情稳定,将患儿头肩部抬高150~300,尽量少搬动,可防止出血加重,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2.2严密观察病情
[2]密切观察患儿神智变化,注意面色、呼吸节律、呕吐症状、前囟及四肢肌张力的改变,定时测量头围。患儿如有烦躁不安、尖叫、呻吟、嗜睡、呼吸暂停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师,并遵医嘱准确及时地用药,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对抽搐的次数、时间、部位应详细记录,及时发现患儿的细微变化,以获得及时的抢救机会。本组有11例肌张力低下、拥抱反射消失;12例哭声小;26例前囟饱满;7例出现抽搐、惊厥;都因观察报告及时处理而转危为安。
2.3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维持正常呼吸
①评估气管内分泌物的粘稠度和患儿的呼吸状况,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避免外在因素如奶瓶、被子、毛巾等遮盖压迫患儿引起窒息。②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应用监护仪监测心率、呼吸、血压、经皮氧饱和度,经皮血氧饱和度应维持在90%左右,若有变化,及时查找原因,报告医生,及时处理。③呼吸困难、吞咽困难明显者,禁食或给予鼻饲,鼻饲后应采取侧卧位。④ 准备好抢救用品:复苏囊、气管导管、喉镜等。
2.4防止感染
[2]①监测生命体征及体温变化,配合检查血常规,观察有无感染的征象;② 与感染性疾病病儿分室收治,室内定时通风换气,室内每日紫外线消毒;③ 向患儿家长讲解导致感染的危害及预防措施,限制探视人员和次数;④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操作前后严格洗手;⑤ 注意臀部皮肤护理,脐部护理每日3次;⑥ 氧气湿化瓶,吸痰瓶每日更换消毒;⑦注意保暖,防止受凉,保持床单及被服的清洁、干燥、平整。
2.5保证足够的热量供给
频繁呕吐,不能经口进食或摄入量不足者,根据医嘱给予静脉营养按60~80ml/kg/日,24小时内均匀输入,防止液体输入过快加重或继发性脑水肿和肺水肿;病情好转后,可选用小孔奶头,少量多次耐心喂养,吸吮力差者,给予鼻饲,并详细记录出入量。
2.6出院指导
向患儿家长介绍本病的病因、预后和可能的后遗症,并给予心理上的安慰,减轻其紧张和恐惧心理,对有后遗症者,鼓励并指导家长做好患儿智力开发,及时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并嘱其定期随访。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72.
[2] 涂润华.现代儿科护理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5;626-627.
关键词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
[1]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常见的因缺氧或产伤而引起的严重脑损伤疾病。是新生儿死亡和存活神经系统发音障碍、智能低下的重要原因,病情变化多端、来势凶猛,采用科学的护理方法,对患儿的治疗和康复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收集了自2006至2007年共30例被确诊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患儿,针对不同的临床表现,我们从新生儿常规护理到患儿临床症状等全身性的整体护理,使患儿存活率提高,治愈率达90%,对患儿的治疗和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30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出生至28天;其中出生至7天20例,8天至28天10例。30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依次为:前囟饱满26例占86.7%,呕吐24例占80%,尖叫或哭声小12例占40%,肌张力改变11例占36.7%,嗜睡或昏迷10例占33.3%,惊厥7例占23.3%,频繁惊动26例占86.7%。
2护理体会
2.1常规护理
室内应保持清洁卫生,空气清新,室温22~24℃,湿度55~65%为宜,光线不宜过亮,保持病室安静,减少刺激和干扰,各种治疗和护理尽量集中进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患儿剧烈哭吵,保持患儿绝对静卧直至病情稳定,将患儿头肩部抬高150~300,尽量少搬动,可防止出血加重,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2.2严密观察病情
[2]密切观察患儿神智变化,注意面色、呼吸节律、呕吐症状、前囟及四肢肌张力的改变,定时测量头围。患儿如有烦躁不安、尖叫、呻吟、嗜睡、呼吸暂停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师,并遵医嘱准确及时地用药,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对抽搐的次数、时间、部位应详细记录,及时发现患儿的细微变化,以获得及时的抢救机会。本组有11例肌张力低下、拥抱反射消失;12例哭声小;26例前囟饱满;7例出现抽搐、惊厥;都因观察报告及时处理而转危为安。
2.3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维持正常呼吸
①评估气管内分泌物的粘稠度和患儿的呼吸状况,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避免外在因素如奶瓶、被子、毛巾等遮盖压迫患儿引起窒息。②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应用监护仪监测心率、呼吸、血压、经皮氧饱和度,经皮血氧饱和度应维持在90%左右,若有变化,及时查找原因,报告医生,及时处理。③呼吸困难、吞咽困难明显者,禁食或给予鼻饲,鼻饲后应采取侧卧位。④ 准备好抢救用品:复苏囊、气管导管、喉镜等。
2.4防止感染
[2]①监测生命体征及体温变化,配合检查血常规,观察有无感染的征象;② 与感染性疾病病儿分室收治,室内定时通风换气,室内每日紫外线消毒;③ 向患儿家长讲解导致感染的危害及预防措施,限制探视人员和次数;④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操作前后严格洗手;⑤ 注意臀部皮肤护理,脐部护理每日3次;⑥ 氧气湿化瓶,吸痰瓶每日更换消毒;⑦注意保暖,防止受凉,保持床单及被服的清洁、干燥、平整。
2.5保证足够的热量供给
频繁呕吐,不能经口进食或摄入量不足者,根据医嘱给予静脉营养按60~80ml/kg/日,24小时内均匀输入,防止液体输入过快加重或继发性脑水肿和肺水肿;病情好转后,可选用小孔奶头,少量多次耐心喂养,吸吮力差者,给予鼻饲,并详细记录出入量。
2.6出院指导
向患儿家长介绍本病的病因、预后和可能的后遗症,并给予心理上的安慰,减轻其紧张和恐惧心理,对有后遗症者,鼓励并指导家长做好患儿智力开发,及时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并嘱其定期随访。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72.
[2] 涂润华.现代儿科护理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5;626-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