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也不能否认,《阿凡达》3D版对3D技术真正走入普通消费者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阿凡达》上映之后,《玩具总动员3》、《苏乞儿》、《波斯王子》、《诸神之战》等多部以3D为卖点的电影接连上映,众多电影院也纷纷上马3D播放设备。我们这才发现,原来3D已经来到我们身边。显示器、液晶电视、投影仪、数码相机甚至家用游戏机都开始热炒3D概念,其中以显示器、液晶电视、投影仪等显示设备尤甚,因为3D效果最终是要通过显示设备来呈现的。而随着受众要求的提高,掌上游戏机、数码相框甚至数码相机等产品也纷纷开始应用3D技术。
影音全线出击,新热点在2010年爆发
我们不能指望所有的电影院都会因为3D电影的被热捧而上马3D屏幕,所以,3D影音设备的家用化就成为我们随时随地享受3D大片的希望。早先发布的蓝光DVD里,其实已经提供了一些2D/3D混合节目了,不过当时普遍采用的是红绿分色3D显示技术,需要佩戴红绿眼镜,不过由于滤色片看到的色彩几乎变成单色,这样的蓝光影片虽然有了立体感,但是画面效果不尽如人意。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各个标准组织开始着手推动蓝光3D标准的建立。2009年12月30号,BDA联盟制定完成蓝光3D的标准规格,新的蓝光影碟(BDROM)标准白皮书从2,0升级到3,0,开始支持蓝光3D。蓝光播放机核心芯片厂商之一Broadcom也推出了支持蓝光3D的芯片BCM7632。随后,索尼、LG等蓝光阵营的厂商都相继推出了蓝光3D播放器。另一方面,国内的中国蓝光标准CBHD也加入了蓝光3D的市场,并展示了支持自主开发的CBHD格式的3D播放器,“新科、TCL已经有了CBHD 3D播放器,今后更多企业会加入进来。”中国高清光盘产业推进联盟秘书长张伟民表示,这一标准与索尼的蓝光标准属于两个阵营。格式并不兼容。在蓝光3D推进的同时。3D电视机和3D投影机已经悄悄地出现在了市场上。在2010年年初的CES2010展会上,索尼、三星、松下、LG等国际一线电视厂商纷纷展出了3D电视,虽然其中很大一部分并未进入零售市场。甚至还没有开始量产,但依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而国内的企业如TlCL、创维等厂商也推出了3D电视。
3D投影仪方面,目前主要使用的是两种技术。一种是德州仪器DLP大力推广的3D投影技术,这种技术的原理和3D显示器、3D电视机的技术原理类似,3D内容经过NVIDIA处理芯片进行处理,转化成120Hz频帧画面,然后传送到使用TI芯片的3D投影机上,为左右眼同时提供60Hz频帧画面,结合专用的3D眼镜实现3D效果的立体影像。另外一种是3D全息显示技术,观众无需戴上眼镜也无需借助投影幕,其技术原理是先通过多角度摄像,并且将这些影像叠加,这种技术对于硬件的要求更高。
当前3D电视还属于概念产品,3D投影仪的价格也是高高在上。对于厂商来说。即使把3D电视和3D投影仪生产出来,短时间内贡献的销量和利润也可想而知。不过,这个市场的爆发已经是无可置疑的趋势。
影像
各展所长,领略视觉的真实
在2010年世界杯举办之前,国际足联就早早宣布2010年南非世界杯将全面实现3D转播,包括三四名争夺赛、决赛在内的25场次比赛将通过3D格式转播。作为FIAA(国际足联)合作伙伴中惟一的电子类品牌,索尼向南非世界杯提供了3D专业摄像机,拍摄的3D现场画面将用于3D转播。
索尼投入了7组14台多格式便携式摄像机HDC-1500摄像机来完成南非世界杯的3D节目源拍摄,采用索尼的多图像处理器MPE-200进行内容编辑制作。索尼公司全球赞助项目副总监Saito Hiroko表示,“索尼长期以来在3D影视专业技术和3D内容创作方面拥有令人信服的成绩。索尼的3D战略‘从镜头到卧室’将3D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收入囊中,通过提供专业的内容制作解决方案、面向用户的电子产品、3D电影和游戏创造完整的‘3D世界’。”由于索尼在拍摄方面的产品和技术都是针对专业电视台或电影制作机构,一般人短时间内还无法享受得到。随后,富士迅速补上了这一空缺,推出了一款名为FinePix REAL 3D的个人影像解决方案。这套系统包括3D数码相机FinePix REAL 3D W1、3D数码相框FinePix REAL 3D V1以及用于3D照片冲印的特殊3D相纸。REAL 3D W1数码相机主要是利用双眼立体视觉原理使成像获得三维空间感。让以往的平面成像变立体,从而更接近人眼看到的实际空间。其中,FinePix REAL 3D W1相机是世界首台民用3D数码相机,使用FinePixREAL 3D镜头系统、RP(自然影像)处理器3D和3D LCD显示屏系统,用以展示3D拍摄和显示效果。
游戏电脑与家用游戏机市场争夺的焦点
在2010年E3游戏大展上,任天堂推出的NINTENDO 3DS几乎是让所有人惊讶, “裸眼3D掌上游戏机”的概念让用户非常期待。从任天堂公布的参数来看,NINTENDO 3DS使用了一款不大的显示屏,无需佩戴3D眼镜即可获得3D效果。另外,NINTEND0 3DS的摄像头也可以拍出3D效果图片。同时,家用游戏机也开始逐渐向3D靠拢。索尼已经为PS3更新了固件,新固件的最大改进就是支持3D蓝光。而任天堂也表示,如果3D电视有了足够的保有量,下一代Wii也可能会支持3D效果。
在更广阔的PC机市场,3D技术也在默默地攻城拔寨。2010年6月,英特尔发言人尼克,科纳夫(Nick Knupffen表示,英特尔新一代的Sandy Bridge架构芯片将能播放蓝光3D电影,而且不会牺牲电池续航时间,用户无需独立的图形处理器(以下简称“GPU”)就能观看3D电影,配置新芯片的笔记本电脑将在2011年上半年上市。几乎与此同时,惠普和东芝先后推出了支持3D显示的笔记本电脑。
毫无疑问,对于家用游戏最主要的承载平台、PC机、笔记本电脑、家用游戏机和掌上游戏机相继对3D技术伸出橄榄枝-使得我们对3D游戏的普及充满期待。
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
客观来说,3D技术在很多方面还有不足。从技术方面来看,需要配合3D眼镜一起使用的3D显示技术的成本还较高,“裸眼3D技术”则在显示尺寸和观看角度上有一定的限制,由于摄制设备的价格还没有降到普及的程度,一般消费者要想自行制作3D内容还不太现实。另外,3D电影片源目前也是寥寥可数,片源的短缺意味着消费者购买昂贵的3D电影光盘或网络下载3D视频。同时,在技术标准方面并不统一,以国内为例,尽管广电总局表示2010年中国将在部分地区试验播出3D电视节目,广电总局目前正在研究制定3D电视的产业链标准。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成型的标准。
除了技术和市场因素之外,长时间观看3D对于观众的眼睛也是很大的刺激。由于目前大多数已经进入量产的3D设备上的3D显示技术其本质都是让观众欺骗自己的眼睛和大脑,这样会造成某种程度上的肌肉疲劳和大脑认知混乱,因为在真实世界里,我们可以调节眼球的聚焦点来改变视野中清晰的部分,但是在3D画面中,片源上的某一点原本就是模糊的,也不可能通过调整眼球的焦点来使其变得清晰。这很可能对观众,特别是小孩造成深度感知问题。
另外,由于3D技术本身还属于一个门槛较高的技术。制造和使用成本都很高。从目前的市场报价上看,55英寸3D电视机售价近2万元,这还只是显示设备的价格。还不包括3D播放器等等。这个价格还远远没有达到当前用户的心理价位。不过,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舒适性和成本问题都会解决,或许在3~5年2后,我们就可以见到更加成熟的3D技术产品了。
影音全线出击,新热点在2010年爆发
我们不能指望所有的电影院都会因为3D电影的被热捧而上马3D屏幕,所以,3D影音设备的家用化就成为我们随时随地享受3D大片的希望。早先发布的蓝光DVD里,其实已经提供了一些2D/3D混合节目了,不过当时普遍采用的是红绿分色3D显示技术,需要佩戴红绿眼镜,不过由于滤色片看到的色彩几乎变成单色,这样的蓝光影片虽然有了立体感,但是画面效果不尽如人意。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各个标准组织开始着手推动蓝光3D标准的建立。2009年12月30号,BDA联盟制定完成蓝光3D的标准规格,新的蓝光影碟(BDROM)标准白皮书从2,0升级到3,0,开始支持蓝光3D。蓝光播放机核心芯片厂商之一Broadcom也推出了支持蓝光3D的芯片BCM7632。随后,索尼、LG等蓝光阵营的厂商都相继推出了蓝光3D播放器。另一方面,国内的中国蓝光标准CBHD也加入了蓝光3D的市场,并展示了支持自主开发的CBHD格式的3D播放器,“新科、TCL已经有了CBHD 3D播放器,今后更多企业会加入进来。”中国高清光盘产业推进联盟秘书长张伟民表示,这一标准与索尼的蓝光标准属于两个阵营。格式并不兼容。在蓝光3D推进的同时。3D电视机和3D投影机已经悄悄地出现在了市场上。在2010年年初的CES2010展会上,索尼、三星、松下、LG等国际一线电视厂商纷纷展出了3D电视,虽然其中很大一部分并未进入零售市场。甚至还没有开始量产,但依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而国内的企业如TlCL、创维等厂商也推出了3D电视。
3D投影仪方面,目前主要使用的是两种技术。一种是德州仪器DLP大力推广的3D投影技术,这种技术的原理和3D显示器、3D电视机的技术原理类似,3D内容经过NVIDIA处理芯片进行处理,转化成120Hz频帧画面,然后传送到使用TI芯片的3D投影机上,为左右眼同时提供60Hz频帧画面,结合专用的3D眼镜实现3D效果的立体影像。另外一种是3D全息显示技术,观众无需戴上眼镜也无需借助投影幕,其技术原理是先通过多角度摄像,并且将这些影像叠加,这种技术对于硬件的要求更高。
当前3D电视还属于概念产品,3D投影仪的价格也是高高在上。对于厂商来说。即使把3D电视和3D投影仪生产出来,短时间内贡献的销量和利润也可想而知。不过,这个市场的爆发已经是无可置疑的趋势。
影像
各展所长,领略视觉的真实
在2010年世界杯举办之前,国际足联就早早宣布2010年南非世界杯将全面实现3D转播,包括三四名争夺赛、决赛在内的25场次比赛将通过3D格式转播。作为FIAA(国际足联)合作伙伴中惟一的电子类品牌,索尼向南非世界杯提供了3D专业摄像机,拍摄的3D现场画面将用于3D转播。
索尼投入了7组14台多格式便携式摄像机HDC-1500摄像机来完成南非世界杯的3D节目源拍摄,采用索尼的多图像处理器MPE-200进行内容编辑制作。索尼公司全球赞助项目副总监Saito Hiroko表示,“索尼长期以来在3D影视专业技术和3D内容创作方面拥有令人信服的成绩。索尼的3D战略‘从镜头到卧室’将3D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收入囊中,通过提供专业的内容制作解决方案、面向用户的电子产品、3D电影和游戏创造完整的‘3D世界’。”由于索尼在拍摄方面的产品和技术都是针对专业电视台或电影制作机构,一般人短时间内还无法享受得到。随后,富士迅速补上了这一空缺,推出了一款名为FinePix REAL 3D的个人影像解决方案。这套系统包括3D数码相机FinePix REAL 3D W1、3D数码相框FinePix REAL 3D V1以及用于3D照片冲印的特殊3D相纸。REAL 3D W1数码相机主要是利用双眼立体视觉原理使成像获得三维空间感。让以往的平面成像变立体,从而更接近人眼看到的实际空间。其中,FinePix REAL 3D W1相机是世界首台民用3D数码相机,使用FinePixREAL 3D镜头系统、RP(自然影像)处理器3D和3D LCD显示屏系统,用以展示3D拍摄和显示效果。
游戏电脑与家用游戏机市场争夺的焦点
在2010年E3游戏大展上,任天堂推出的NINTENDO 3DS几乎是让所有人惊讶, “裸眼3D掌上游戏机”的概念让用户非常期待。从任天堂公布的参数来看,NINTENDO 3DS使用了一款不大的显示屏,无需佩戴3D眼镜即可获得3D效果。另外,NINTEND0 3DS的摄像头也可以拍出3D效果图片。同时,家用游戏机也开始逐渐向3D靠拢。索尼已经为PS3更新了固件,新固件的最大改进就是支持3D蓝光。而任天堂也表示,如果3D电视有了足够的保有量,下一代Wii也可能会支持3D效果。
在更广阔的PC机市场,3D技术也在默默地攻城拔寨。2010年6月,英特尔发言人尼克,科纳夫(Nick Knupffen表示,英特尔新一代的Sandy Bridge架构芯片将能播放蓝光3D电影,而且不会牺牲电池续航时间,用户无需独立的图形处理器(以下简称“GPU”)就能观看3D电影,配置新芯片的笔记本电脑将在2011年上半年上市。几乎与此同时,惠普和东芝先后推出了支持3D显示的笔记本电脑。
毫无疑问,对于家用游戏最主要的承载平台、PC机、笔记本电脑、家用游戏机和掌上游戏机相继对3D技术伸出橄榄枝-使得我们对3D游戏的普及充满期待。
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
客观来说,3D技术在很多方面还有不足。从技术方面来看,需要配合3D眼镜一起使用的3D显示技术的成本还较高,“裸眼3D技术”则在显示尺寸和观看角度上有一定的限制,由于摄制设备的价格还没有降到普及的程度,一般消费者要想自行制作3D内容还不太现实。另外,3D电影片源目前也是寥寥可数,片源的短缺意味着消费者购买昂贵的3D电影光盘或网络下载3D视频。同时,在技术标准方面并不统一,以国内为例,尽管广电总局表示2010年中国将在部分地区试验播出3D电视节目,广电总局目前正在研究制定3D电视的产业链标准。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成型的标准。
除了技术和市场因素之外,长时间观看3D对于观众的眼睛也是很大的刺激。由于目前大多数已经进入量产的3D设备上的3D显示技术其本质都是让观众欺骗自己的眼睛和大脑,这样会造成某种程度上的肌肉疲劳和大脑认知混乱,因为在真实世界里,我们可以调节眼球的聚焦点来改变视野中清晰的部分,但是在3D画面中,片源上的某一点原本就是模糊的,也不可能通过调整眼球的焦点来使其变得清晰。这很可能对观众,特别是小孩造成深度感知问题。
另外,由于3D技术本身还属于一个门槛较高的技术。制造和使用成本都很高。从目前的市场报价上看,55英寸3D电视机售价近2万元,这还只是显示设备的价格。还不包括3D播放器等等。这个价格还远远没有达到当前用户的心理价位。不过,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舒适性和成本问题都会解决,或许在3~5年2后,我们就可以见到更加成熟的3D技术产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