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对教育发展的不断重视,核心素养成为促进教育进步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教育发展不是仅仅通过学生成绩的提高得以表现,更重要的是对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一、 引文
教育的目的在于立德树人,核心素养的提出能够真正实现教育发展的这一目标,是现阶段条件下顺应时代发展的根本趋势,在教育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是对祖国文化和历史自豪感的双重把握,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二、 历史核心素养概述
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是国际教育发展水平的一大进步,是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衡量标准。核心素养是在学生具备实现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爱国、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保证个人自我发展和时代进步。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融合了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体现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也是我国特色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
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于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化和实践化,在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学习能力,形成积极乐观的历史态度,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在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中,要对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其一,史料实证,所谓史料实证,必须在对获取的史学资料进行科学的理解和分析,运用一些已被证明真实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物件去还原和重现真实历史的态度和方法。历史学科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对历史的探究必须对史学资料进行科学的探索,用求实求真的态度形成对历史的客观认识。其二,时空观念。具备时空观念是形成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前提,历史事件的发生必须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的背景下,仅仅通过单一的历史事件去分析很难实现科学合理的解释,这就必然要求在培养过程中要将事件发生的时间、空间以及构建事件发生的人物、现象联系起来,将认识的对象放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解释。其三,历史价值观,历史价值观是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根本目的,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判断,形成对历史辩证统一的认识,在对历史真实事件的分析中提取出适合当代时代发展和个人进步的重要特征,从而实现历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历史核心素养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缺少其中任何一环都难以形成科学的核心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着重对这三个方面加以培养。
三、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 鼓励阅读,查找实证
历史学科的学习不应当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和学生都应当具备阅读思考的能力。对教师而言,教师是教学的主要承担者,教师也应当在阅读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实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课外读物的相互联系,提高课堂教学的乐趣,不断加深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只有教师在教学中具有渊博的知识,才能加强学生对教师的认可,从而激发自身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对学生而言,高质量的学习应当是自主完成的,只有通过自身的查找和学习才能真正实现对历史学科的理解。历史学科具有跨时间和跨空间的显著特点,同一历史事件可能在记载过程中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书籍和文献的过程中应当独立思考,对其中存在疑问的地方同教师和同学共同探讨,提高自身对史料的辨析能力。
(二) 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要活力
从新的教育制度来看,学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对象。相反,学生应该具有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构建历史课程资源,拉近课堂与学生自身的联系,来源于过去的历史事件能够让学生更好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这样不仅能够加快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同时也能提高历史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入故事性的历史事件,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对学生的差异性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对不同学生的个性进行剖析,促进历史教学的有效进行。
(三) 促进学生参加历史实践活动
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不能仅仅依赖于课堂教学,而是应当实现课堂教学与历史实践活动的充分配合。历史实践活动主要通过班级活动和课外历史活动两个方面进行。对班级活动而言,教师通过形式各异的集体活动,增强学生高度的集体责任感和团结意识,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充分融入史料探讨的过程中来,这也是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课外历史实践而言,教师鼓励学生参与大型的历史纪念日活动,提高学生参加历史活动的积极性,形成有利于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资源。另外,实践活动的实时交流性也表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鲜明时代特征。
(四) 将历史教材内容与微课堂教育相结合
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通过课程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的过渡材料。历史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需求程度合理处理教材内容,在教学内容上尽可能地与微课堂教育相结合。通过课前的短视频播放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历史的磅礴感,领略过去前辈们的辛勤劳动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从而增强自身学习的动力。同时,将教材内容与时代特性相结合,突出体现历史知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运用,通过历史事件激发学生对于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觀点。
四、 结束语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有利于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是学生个人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周永红.试论如何在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6(9).
[2]崔爽.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6(4).
作者简介:
陈莉,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河海中学。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一、 引文
教育的目的在于立德树人,核心素养的提出能够真正实现教育发展的这一目标,是现阶段条件下顺应时代发展的根本趋势,在教育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是对祖国文化和历史自豪感的双重把握,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二、 历史核心素养概述
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是国际教育发展水平的一大进步,是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衡量标准。核心素养是在学生具备实现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爱国、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保证个人自我发展和时代进步。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融合了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体现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也是我国特色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
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于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化和实践化,在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学习能力,形成积极乐观的历史态度,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在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中,要对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其一,史料实证,所谓史料实证,必须在对获取的史学资料进行科学的理解和分析,运用一些已被证明真实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物件去还原和重现真实历史的态度和方法。历史学科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对历史的探究必须对史学资料进行科学的探索,用求实求真的态度形成对历史的客观认识。其二,时空观念。具备时空观念是形成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前提,历史事件的发生必须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的背景下,仅仅通过单一的历史事件去分析很难实现科学合理的解释,这就必然要求在培养过程中要将事件发生的时间、空间以及构建事件发生的人物、现象联系起来,将认识的对象放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解释。其三,历史价值观,历史价值观是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根本目的,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判断,形成对历史辩证统一的认识,在对历史真实事件的分析中提取出适合当代时代发展和个人进步的重要特征,从而实现历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历史核心素养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缺少其中任何一环都难以形成科学的核心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着重对这三个方面加以培养。
三、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 鼓励阅读,查找实证
历史学科的学习不应当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和学生都应当具备阅读思考的能力。对教师而言,教师是教学的主要承担者,教师也应当在阅读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实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课外读物的相互联系,提高课堂教学的乐趣,不断加深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只有教师在教学中具有渊博的知识,才能加强学生对教师的认可,从而激发自身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对学生而言,高质量的学习应当是自主完成的,只有通过自身的查找和学习才能真正实现对历史学科的理解。历史学科具有跨时间和跨空间的显著特点,同一历史事件可能在记载过程中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书籍和文献的过程中应当独立思考,对其中存在疑问的地方同教师和同学共同探讨,提高自身对史料的辨析能力。
(二) 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要活力
从新的教育制度来看,学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对象。相反,学生应该具有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构建历史课程资源,拉近课堂与学生自身的联系,来源于过去的历史事件能够让学生更好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这样不仅能够加快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同时也能提高历史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入故事性的历史事件,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对学生的差异性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对不同学生的个性进行剖析,促进历史教学的有效进行。
(三) 促进学生参加历史实践活动
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不能仅仅依赖于课堂教学,而是应当实现课堂教学与历史实践活动的充分配合。历史实践活动主要通过班级活动和课外历史活动两个方面进行。对班级活动而言,教师通过形式各异的集体活动,增强学生高度的集体责任感和团结意识,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充分融入史料探讨的过程中来,这也是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课外历史实践而言,教师鼓励学生参与大型的历史纪念日活动,提高学生参加历史活动的积极性,形成有利于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资源。另外,实践活动的实时交流性也表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鲜明时代特征。
(四) 将历史教材内容与微课堂教育相结合
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通过课程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的过渡材料。历史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需求程度合理处理教材内容,在教学内容上尽可能地与微课堂教育相结合。通过课前的短视频播放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历史的磅礴感,领略过去前辈们的辛勤劳动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从而增强自身学习的动力。同时,将教材内容与时代特性相结合,突出体现历史知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运用,通过历史事件激发学生对于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觀点。
四、 结束语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有利于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是学生个人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周永红.试论如何在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6(9).
[2]崔爽.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6(4).
作者简介:
陈莉,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河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