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主党在参议院选举失利后,其外交理念主要调整为:放弃“平衡外交”,借美国全球战略东移亚太,修复、强化日美关系;以“道歉外交”“战略性地利用日韩关系”,加强“日韩信赖关系”为亚洲外交的核心;以“异质性”及东海等问题疏离中国,力求形成日美韩安全合作;就“天安舰”事件、绑架和核问题继续施压朝鲜。日美关系调整下的东北亚局势发生显著变化,日本外交政策表现为如下战略性调整。
一、日美关系的修复与调整
修复受损的日美关系成为民主党政权的外交重心。日美两国政府于2010年5月28日发表共同声明再次确认,日美同盟对日本的防卫以及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两国还利用韩国“天安舰事件”导致的东北亚紧张局势,强调“日美关系是维持地区稳定的重要基础”。这成为日本修复日美关系重取信任的极好契机。一方面,按照《日美联合声明》作出让步,选定冲绳县名护市边野古为美军普天间机场迁入地,化解美国对日本的不信任感;另一方面,日本积极配合美国全球外交战略,两国计划在朝鲜和伊朗核问题上加强合作,并加强日美在对朝问题上的合作,更有效地实施对朝、伊两国的新一轮金融制裁。
同时,借《日美安保条约》修改50周年之机,发展日美同盟关系。菅直人于2010年9月8日在出席防卫省举行的自卫队高级干部会议上,围绕《日美安保条约》修改50周年的日美同盟走向表示:“有必要以符合21世纪时代要求的形式发展同盟关系”,指出正增强军备的中国和朝鲜半岛局势是“不透明和不确定的因素”。11月2日,日本防卫相北泽俊美在《日美安保条约》修订50周年的纪念集会上称“确保海洋安全”是日美两国的共同课题,表示有必要进一步强化日美同盟。11月13日,菅直人在横滨与来日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就进一步“深化”同盟关系达成一致。
12月3日,日本自卫队与美军开始在日本各军事基地以及周边海域、空域举行为期8天的历史上最大的联合军事演习。演习以日本遭遇军事攻击为假想,日美进行联合应对。韩国也首次以观察员身份参加,意在彰显日美韩三国的紧密关系。
二、强化日韩信赖关系,联合打压朝鲜
加快构筑“日韩信赖关系”,已成为民主党参议院选举落败后“亚洲外交”的首要课题。
民主党联合政权小心应对日韩领土纠纷。2010年8月10日,菅直人在日本对朝鲜半岛实施殖民统治的“日韩合并”百年之际发表了“首相讲话”,内容包括“对殖民统治造成的重大损害和痛苦表示深切反省和由衷的歉意”,以及移交主要以图片和文字方式记录朝鲜王朝时代祭礼和主要活动的文物《朝鲜王室仪轨》。菅直人强调,“将以诚实的态度正视历史。愿真诚地为过去犯下的过错进行反省”;同时表示,“将为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繁荣携手合作,发挥领导作用”,希望在对朝关系上与韩国开展合作。菅直人在被日本媒体问及针对韩国的“首相讲话”的意图时说,东北亚“这一地区的稳定将以日韩为基轴,再加上美国,共3个国家构成”。他提到,日韩两国“具有民主主义、自由主义及市场经济等共同的价值取向,是最重要的亲密邻国”,突出了两国的价值观的高度认同。日方认为,日韩“双方均为美国的同盟国,即使互相有不满,但也共同承担着通过日美韩合作,维护地区稳定的责任”。
另外,日韩美还达成东北亚安全共识,联合对朝鲜施压。11月24日,菅直人就韩朝炮战一事致电李明博说,“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社会采取一致措施非常重要”,对日韩两国开展紧密合作给予确认。奥巴马当天也与李明博通了电话,就举行美韩联合军演及“强调牢固的同盟关系”达成一致。12月6日,日本外相前原诚司、美国国务卿希拉里、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金星焕发表共同声明,表示:三国决心有效应对共同面临的安全领域威胁;强烈谴责朝韩炮击事件;重启六方会谈的前提是朝鲜认真努力改善与韩国的关系,并为实现“可核查、不可逆转的弃核”目标采取具体措施;日美韩将根据需要通过国内措施加大制裁力度;三国外长确认,在经济、政治、安全领域加强合作。
三、日美同盟阴影下的中日关系
尽管民主党上台执政以来,中日两国围绕经济合作等话题开展的政府间务实交流日益加速,并于2010年起用经济界重要人士丹羽宇一郎出任驻华大使,加强对华经济外交,但是,两国只是在“环保”等以经济领域为主的诸多对话框架内进行沟通磋商。在东海和钓鱼岛问题上,菅直人内阁完全继承和延续了自民党执政时期的强硬政策。
2010年9月7日,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在中国钓鱼岛附近海域以“涉嫌妨碍执行公务”为由,非法扣留中方渔船及渔民。日本政府高官7日晚间表示,将把中方船长“带到最近的检察机关或是警察机构,按照日本的程序加以处理”。当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强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就是中国领土,要求日本巡逻船不得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所谓“执法”活动,更不得采取任何危及中国渔船及人员安全的行为。外交部副部长宋涛也奉命约见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提出严正交涉,要求日方停止非法拦截行动。随后,我国外交部不断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国务委员戴秉国、外交部长杨洁篪以及多名副部长连续召见丹羽宇一郎大使,就日方在钓鱼岛海域非法抓扣中国渔船和渔民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强调中国政府捍卫钓鱼岛主权和本国公民权益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要求日方立即无条件放回包括船长在内的全体中国渔民和渔船。日方放回中国渔民和渔船后,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指出,“2010年9月7日,日方在钓鱼岛海域非法抓扣中国15名渔民和渔船,并将船长扣押至9月24日。对这一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和中国公民人权的行径,中国政府表示强烈抗议。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日方对中国渔民渔船的扣押、调查以及任何形式的司法举措都是非法和无效的。日方必须就此次事件向中方作出道歉和赔偿。”
日本部分政要不顾中日关系大局,就“9·7钓鱼岛事件”大做文章,继续扩大势态,利用日美同盟关系拉美国介入“9·7钓鱼岛事件”,竭力扩大日美安保机制的适用范围。更有甚者,民主党上台执政后,在12月17日的安全保障会议及内阁会议上通过了新《防卫计划大纲》与《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该大纲首次指出中国的军事动向“是地区和国际社会的关切事项”,决定增强“南西诸岛”防卫,把海上自卫队潜艇数量从16艘增至22艘,以此来警惕中国。
四、因“领土问题”恶化的日俄关系
日本自民党执政时期2009年6月,日本众院全体会议上全票通过的《促进解决北方领土问题特别措施法》修正案,明确写入俄日具有争议的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为日本固有领土,此举招致俄方抗议。俄罗斯国家杜马也通过一项声明,称:日俄和平条约谈判丧失了希望,并警告日方如不撤回该法案谈判将无法取得进展。民主党内部也存在关于“北方领土”的强硬言论,这给初次上台执政的菅直人内阁提出了外交难题。
2010年11月1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视察了实际处于远东萨哈林州管辖下的、具有争议的南千岛群岛中的“国后岛”。这是包括苏联时代在内俄首脑首次登临“北方四岛”,此举旨在通过直接彰显对“南千岛群岛”的实际控制,态度鲜明地对抗日方归还领土的要求,也是对于日本此前强硬政策的回应。对此,菅直人通过外交渠道提出严正抗议,指出这将对日俄关系产生重大障碍。美国也表示在“北方领土问题”上支持日本。
为了缓和紧张的日俄关系,因梅德韦杰夫总统视察具有争议的“南千岛群岛”而被临时召回国的日本驻俄大使河野雅治于2010年11月7日返回莫斯科,体现了日本为实现日俄首脑会谈的低姿态。11月13日,在横滨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菅直人与梅德韦杰夫举行了会谈,对其视察“国后岛”一事表示抗议,称“不管从政府立场还是国民情感上,均无法接受”。梅德韦杰夫反驳称:南千岛群岛“是我国的领土,今后也是一样的。”12月4日,日本外相前原诚司乘坐海上保安厅的飞机从上空视察“北方领土”。这是梅德韦杰夫访问国后岛后,日本阁僚首次对“北方领土”进行视察。25日,梅德韦杰夫再次强调“南千岛群岛”是俄罗斯的领土。他说,虽然愿意与日本推进经济合作,但并不意味着俄罗斯必须放弃“南千岛群岛”。对此,日本共同社评论指出,俄方在经济实力增强的情况下始终态度强硬,日方想扭转形势并非易事。
结语:日本民主党政权的东北亚外交缺乏建设性
民主党参议院选举落败以来的东北亚外交缺乏建设性和战略性。
民主党内阁上台以来,周边一直就不平静。特别是与中国、韩国、朝鲜和俄罗斯关系中的症结并未根除,矛盾时而彰显。
2010年日美关系调整下的东北亚危局表明,民主党有悖于执政之初标榜的以“预防性外交”手段处理国际争端与冲突的方针。特别是民主党政权企图以“9·7钓鱼岛事件”化解冲绳美军基地搬迁问题引发的地方“民怨”,无端制造新的“中国威胁论”来强化日美同盟关系,凸显民主党部分政要的对华交恶的政策取向。可以说,日本部分政要正在借助深化日美同盟之机,通过与邻国不断制造摩擦的形式,力图摆脱“战后体制”,一步步达到其“普通国家论”所诠释的大国化战略目标。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外交研究室主任
(责编/彭澜)
一、日美关系的修复与调整
修复受损的日美关系成为民主党政权的外交重心。日美两国政府于2010年5月28日发表共同声明再次确认,日美同盟对日本的防卫以及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两国还利用韩国“天安舰事件”导致的东北亚紧张局势,强调“日美关系是维持地区稳定的重要基础”。这成为日本修复日美关系重取信任的极好契机。一方面,按照《日美联合声明》作出让步,选定冲绳县名护市边野古为美军普天间机场迁入地,化解美国对日本的不信任感;另一方面,日本积极配合美国全球外交战略,两国计划在朝鲜和伊朗核问题上加强合作,并加强日美在对朝问题上的合作,更有效地实施对朝、伊两国的新一轮金融制裁。
同时,借《日美安保条约》修改50周年之机,发展日美同盟关系。菅直人于2010年9月8日在出席防卫省举行的自卫队高级干部会议上,围绕《日美安保条约》修改50周年的日美同盟走向表示:“有必要以符合21世纪时代要求的形式发展同盟关系”,指出正增强军备的中国和朝鲜半岛局势是“不透明和不确定的因素”。11月2日,日本防卫相北泽俊美在《日美安保条约》修订50周年的纪念集会上称“确保海洋安全”是日美两国的共同课题,表示有必要进一步强化日美同盟。11月13日,菅直人在横滨与来日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就进一步“深化”同盟关系达成一致。
12月3日,日本自卫队与美军开始在日本各军事基地以及周边海域、空域举行为期8天的历史上最大的联合军事演习。演习以日本遭遇军事攻击为假想,日美进行联合应对。韩国也首次以观察员身份参加,意在彰显日美韩三国的紧密关系。
二、强化日韩信赖关系,联合打压朝鲜
加快构筑“日韩信赖关系”,已成为民主党参议院选举落败后“亚洲外交”的首要课题。
民主党联合政权小心应对日韩领土纠纷。2010年8月10日,菅直人在日本对朝鲜半岛实施殖民统治的“日韩合并”百年之际发表了“首相讲话”,内容包括“对殖民统治造成的重大损害和痛苦表示深切反省和由衷的歉意”,以及移交主要以图片和文字方式记录朝鲜王朝时代祭礼和主要活动的文物《朝鲜王室仪轨》。菅直人强调,“将以诚实的态度正视历史。愿真诚地为过去犯下的过错进行反省”;同时表示,“将为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繁荣携手合作,发挥领导作用”,希望在对朝关系上与韩国开展合作。菅直人在被日本媒体问及针对韩国的“首相讲话”的意图时说,东北亚“这一地区的稳定将以日韩为基轴,再加上美国,共3个国家构成”。他提到,日韩两国“具有民主主义、自由主义及市场经济等共同的价值取向,是最重要的亲密邻国”,突出了两国的价值观的高度认同。日方认为,日韩“双方均为美国的同盟国,即使互相有不满,但也共同承担着通过日美韩合作,维护地区稳定的责任”。
另外,日韩美还达成东北亚安全共识,联合对朝鲜施压。11月24日,菅直人就韩朝炮战一事致电李明博说,“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社会采取一致措施非常重要”,对日韩两国开展紧密合作给予确认。奥巴马当天也与李明博通了电话,就举行美韩联合军演及“强调牢固的同盟关系”达成一致。12月6日,日本外相前原诚司、美国国务卿希拉里、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金星焕发表共同声明,表示:三国决心有效应对共同面临的安全领域威胁;强烈谴责朝韩炮击事件;重启六方会谈的前提是朝鲜认真努力改善与韩国的关系,并为实现“可核查、不可逆转的弃核”目标采取具体措施;日美韩将根据需要通过国内措施加大制裁力度;三国外长确认,在经济、政治、安全领域加强合作。
三、日美同盟阴影下的中日关系
尽管民主党上台执政以来,中日两国围绕经济合作等话题开展的政府间务实交流日益加速,并于2010年起用经济界重要人士丹羽宇一郎出任驻华大使,加强对华经济外交,但是,两国只是在“环保”等以经济领域为主的诸多对话框架内进行沟通磋商。在东海和钓鱼岛问题上,菅直人内阁完全继承和延续了自民党执政时期的强硬政策。
2010年9月7日,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在中国钓鱼岛附近海域以“涉嫌妨碍执行公务”为由,非法扣留中方渔船及渔民。日本政府高官7日晚间表示,将把中方船长“带到最近的检察机关或是警察机构,按照日本的程序加以处理”。当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强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就是中国领土,要求日本巡逻船不得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所谓“执法”活动,更不得采取任何危及中国渔船及人员安全的行为。外交部副部长宋涛也奉命约见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提出严正交涉,要求日方停止非法拦截行动。随后,我国外交部不断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国务委员戴秉国、外交部长杨洁篪以及多名副部长连续召见丹羽宇一郎大使,就日方在钓鱼岛海域非法抓扣中国渔船和渔民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强调中国政府捍卫钓鱼岛主权和本国公民权益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要求日方立即无条件放回包括船长在内的全体中国渔民和渔船。日方放回中国渔民和渔船后,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指出,“2010年9月7日,日方在钓鱼岛海域非法抓扣中国15名渔民和渔船,并将船长扣押至9月24日。对这一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和中国公民人权的行径,中国政府表示强烈抗议。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日方对中国渔民渔船的扣押、调查以及任何形式的司法举措都是非法和无效的。日方必须就此次事件向中方作出道歉和赔偿。”
日本部分政要不顾中日关系大局,就“9·7钓鱼岛事件”大做文章,继续扩大势态,利用日美同盟关系拉美国介入“9·7钓鱼岛事件”,竭力扩大日美安保机制的适用范围。更有甚者,民主党上台执政后,在12月17日的安全保障会议及内阁会议上通过了新《防卫计划大纲》与《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该大纲首次指出中国的军事动向“是地区和国际社会的关切事项”,决定增强“南西诸岛”防卫,把海上自卫队潜艇数量从16艘增至22艘,以此来警惕中国。
四、因“领土问题”恶化的日俄关系
日本自民党执政时期2009年6月,日本众院全体会议上全票通过的《促进解决北方领土问题特别措施法》修正案,明确写入俄日具有争议的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为日本固有领土,此举招致俄方抗议。俄罗斯国家杜马也通过一项声明,称:日俄和平条约谈判丧失了希望,并警告日方如不撤回该法案谈判将无法取得进展。民主党内部也存在关于“北方领土”的强硬言论,这给初次上台执政的菅直人内阁提出了外交难题。
2010年11月1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视察了实际处于远东萨哈林州管辖下的、具有争议的南千岛群岛中的“国后岛”。这是包括苏联时代在内俄首脑首次登临“北方四岛”,此举旨在通过直接彰显对“南千岛群岛”的实际控制,态度鲜明地对抗日方归还领土的要求,也是对于日本此前强硬政策的回应。对此,菅直人通过外交渠道提出严正抗议,指出这将对日俄关系产生重大障碍。美国也表示在“北方领土问题”上支持日本。
为了缓和紧张的日俄关系,因梅德韦杰夫总统视察具有争议的“南千岛群岛”而被临时召回国的日本驻俄大使河野雅治于2010年11月7日返回莫斯科,体现了日本为实现日俄首脑会谈的低姿态。11月13日,在横滨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菅直人与梅德韦杰夫举行了会谈,对其视察“国后岛”一事表示抗议,称“不管从政府立场还是国民情感上,均无法接受”。梅德韦杰夫反驳称:南千岛群岛“是我国的领土,今后也是一样的。”12月4日,日本外相前原诚司乘坐海上保安厅的飞机从上空视察“北方领土”。这是梅德韦杰夫访问国后岛后,日本阁僚首次对“北方领土”进行视察。25日,梅德韦杰夫再次强调“南千岛群岛”是俄罗斯的领土。他说,虽然愿意与日本推进经济合作,但并不意味着俄罗斯必须放弃“南千岛群岛”。对此,日本共同社评论指出,俄方在经济实力增强的情况下始终态度强硬,日方想扭转形势并非易事。
结语:日本民主党政权的东北亚外交缺乏建设性
民主党参议院选举落败以来的东北亚外交缺乏建设性和战略性。
民主党内阁上台以来,周边一直就不平静。特别是与中国、韩国、朝鲜和俄罗斯关系中的症结并未根除,矛盾时而彰显。
2010年日美关系调整下的东北亚危局表明,民主党有悖于执政之初标榜的以“预防性外交”手段处理国际争端与冲突的方针。特别是民主党政权企图以“9·7钓鱼岛事件”化解冲绳美军基地搬迁问题引发的地方“民怨”,无端制造新的“中国威胁论”来强化日美同盟关系,凸显民主党部分政要的对华交恶的政策取向。可以说,日本部分政要正在借助深化日美同盟之机,通过与邻国不断制造摩擦的形式,力图摆脱“战后体制”,一步步达到其“普通国家论”所诠释的大国化战略目标。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外交研究室主任
(责编/彭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