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个打工的人,跟我一样,我们寨子里出来打工的人有好几个。打工之余,他们就打扑克或者玩游戏,我不一样,有空的时候就看书。因为我从报摊上购买的《杂文月刊》每月两本,刚好可以看一个月。我喜欢看《杂文月刊》,除了增长见识、提高智慧外,就是想学习写杂文,因为杂文篇幅不长,编辑有耐心看,如果要写好多字,怕编辑不会看了。我要学写文章,是因为我看别人写的文章多了,就想自己写,让别人也看看。自己写的文章也让别人读读,那是一件多么美好的、多么让人开心的事呀!为了这个梦想。我努力地读啊读,写啊写,给其他刊物投了不少篇,但都石沉大海。跟我一起打工的老乡们笑话我:“算了吧,你不是那个料,你一个从农村出来打工的人,能写出文章来,作家就不值钱了。”正好那天我看了2015年5月下 “茶客留言”栏里有两位叫普爱盈和李锦堂写的文章,我就不服气,有哪样写不出来的?看看吧,《杂文月刊》上的这两个人,他们也是农村人,也是出来打工的,不是写出来了吗?只要努力,有哪样写不出的,总有一天,我的名字也会上《杂文月刊》的,话是这么说,可要让自己的名字上《杂文月刊》谈何容易。我想,现在的主要任务还是多读多看《杂文月刊》,然后多练多写。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总会有一天会刊登的。
齐防振(江苏徐州)
读《杂文月刊(文摘版)》,通常读得震惊、疼痛,有时又不免无奈而忧伤。2017年第5期里的两篇文章,则让我读到了温情。
一个卖花的小姑娘将卖剩的最后一朵玫瑰花送给了一个乞丐,这乞丐因了这一朵玫瑰花,竟由一个混沌度日的乞食者蜕变为一个靠自己双手吃饭的劳动者,后来又事业有成,难能可贵的是又能怀一颗回馈的感恩之心。小姑娘送玫瑰时也许根本就是无心的,无心之举,结出了善果。人间的温暖与爱,确有神奇之处。(《一个乞丐的艳遇》)
施耐庵用一支妙筆写下了《水浒传》这不朽的传世之作,这是我所知道的。我不知道的是:他还颇通医术,又能对出“五月艳阳天,三春芳草地。”“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为柴,白水泉中日月明三日是晶。”这样的对联,让一位无药可医的秀才不仅怪病痊愈,还以对联娶得佳人归。妙哉,善哉。(《文字游戏》)
两篇文字,是虚构的故事也罢,是真假不知的传说也罢,里面的温情却触动了我的心。是的,也许这两件事都不是真实发生过的,可是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也一定发生过如此之类的事。而这样的两篇文字,你又怎能否定不会触动更多的善念?并因而催生更多的佳话?
至少,我愿做送人玫瑰者,助人之美者。
吴修珏(江西上饶)
我于2012年9月从超市书摊买到五本2011年的《杂文月刊》,看后十分喜欢,后开始订阅2013年《杂文月刊》,直到现在已连续订了五年,今后在我有生之年,我要一直订下去。
《杂文月刊》是我的启蒙老师,有些文章我看了几遍还要做笔记,已经抄完两大本笔记本,留给自己查看,能增强记忆力。
《杂文月刊》又是我的收藏对象,我想把《杂文月刊》保存给下一代——三十年至六十年后再投稿,作为写历史的参考。
贵刊2016年5下,《我们欠缺看待历史的真诚》是篇佳文。文中:“我们可能没有机会做一个伟大的记录者,但我们可以做一个平凡的传承者。”这话似乎有些悲观,我们有很多史民,他们都是历史的记录者。
最后一段:“慢慢的,我们一定会找回来,找回些被忽略甚至丢掉的东西。”比如:善良、诚信、真实,以及正常的是非观、善恶观,统统把它找回来,社会才有希望。
张立超(辽宁锦州)
最近,我从淘宝网上订购了数十本《杂文月刊》,每天忙里偷闲痴痴苦读,感觉自己俨然成了一个“富翁。”其实我与《杂文月刊》已有十数年的交情,以前都是在邮局订阅,由于财力限制,一般半年一订或破季订阅,因琐事缠身误了订阅时间常常漏订一期或几期,心中十分痛苦。这段时间的网订虽有大量重刊和合订本,但只要有一本是我没看过的,我就激动万分、欣喜异常。我痴迷文学,尤喜杂文,虽无建树,但那种发自内心的阅读快乐与充实让我无法停止对《杂文月刊》的喜爱。我从未奢望成功,只是觉得自己有一点小小的追求挺好。道德自律、精神成长和自我修为本就不该成为名人和伟人的专有名词。
夜深人静,蛙鸣声声,沉浸在杂文的世界里,我心中除了思想共鸣、情惑共振之外,还充溢着深深的感激之情。自2009年始,《杂文月刊》原创版和文摘版先后录用了我的几篇稿件,也算圆了我今生的发表梦。这种感激一直存于我的心底,事隔多年却并没有淡化。现在守着这厚厚一大摞《杂文月刊》,我向编辑老师由衷地表达我内心的感激之情!感谢你们辛苦办刊、真诚选稿、无私奉献和大度包容!感谢你们圆了一个普通读者的发表梦!更感谢你们对杂文事业的特殊贡献!尤其感谢你们用一己之力为祖国的文学阅读事业添砖加瓦!
祝贵刊越办越好!
张良汉(安徽马鞍山)
看了《杂文月刊》2017年5月下“不能再对孩子让步”这篇杂文,不禁拍案叫绝,深深为钱文忠先生的观点折服。
当前,一提到教育,马上就有人说,要提倡素质教育、快乐教育,就好像孩子在“苦海里”似的。我们还时常发现这样怪现象:一方面,老师在课堂上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对教学不精益求精,对学生放任自流,还美其名曰:“减负,为孩子快乐学习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家长拼命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老师下班后又马不停蹄“讲课”,自己腰包愈来愈鼓,有的老师每月补课费比自己的工资还多。窃以为,这就是责任缺失。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古往今来,很多杰出的人物无不是严师教出来的,如果我们对孩子放任不管,任其发展,他们还能成才成人吗?
“再对孩子让步”就可能毁掉这一代孩子,这绝不是耸人听闻!
罗思维(湖南衡南)
我在《杂文月刊》2017年2月上期见到周有光仙逝的消息,立刻联想起广为流传的两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周有光先生已是百十余岁的年龄了。他的思想是我们民族精神瑰宝,他也是我们民族脊梁与希望,与个别行尸走肉的失去良知的知识分子形成鲜明对比。
曾经的“荒唐时代”,假、大、空大行其道,坦诚、讲真话、敢于担当更显难能可贵。有人说,“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没有饿死人。我问这位贵客多大年纪了?到过广大农村采访过哪些高龄农民没有?周老说,1958年他从北京坐火车到上海沿途几省大炼钢铁,晚上火光冲天,大树被砍光,一百年长得起来吗?这种敢于讲真话、敢于担当的精神是值得敬佩的!
周老给我的深刻印象是他那广阔的视野和超脱的人生乐观主义境界。这是我们向周老学习的一点心得。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
沉舟侧畔千帆过,枯木前头万木春。
傅春贵(福建宁化)
爱上《杂文月刊》缘于2004年一篇读后感在“茶客留言”上的发表,自此订阅《杂文月刊》、为“茶客留言”投稿的热情便一发不可收,并一直坚持至今。
在十多年的读刊、投稿过程中,不仅让我有机会欣赏到许多精美杂文,更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充实到没有时间去失落,且寂寞全无。虽然个人收入微薄,生活过得不太轻松,但心底已是一片澄净。每当看到稿件被“茶客留言”刊登时,兴奋得无以言表。感谢《杂文月刊》给了我们一个真实留言的平台,让爱好阅读与写作的我有了展现自己的机会。同时感谢《杂文月刊》让我享受着阅读的乐趣,更点赞《杂文月刊》这条从不关闭的编读通道——“茶客留言”。
齐防振(江苏徐州)
读《杂文月刊(文摘版)》,通常读得震惊、疼痛,有时又不免无奈而忧伤。2017年第5期里的两篇文章,则让我读到了温情。
一个卖花的小姑娘将卖剩的最后一朵玫瑰花送给了一个乞丐,这乞丐因了这一朵玫瑰花,竟由一个混沌度日的乞食者蜕变为一个靠自己双手吃饭的劳动者,后来又事业有成,难能可贵的是又能怀一颗回馈的感恩之心。小姑娘送玫瑰时也许根本就是无心的,无心之举,结出了善果。人间的温暖与爱,确有神奇之处。(《一个乞丐的艳遇》)
施耐庵用一支妙筆写下了《水浒传》这不朽的传世之作,这是我所知道的。我不知道的是:他还颇通医术,又能对出“五月艳阳天,三春芳草地。”“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为柴,白水泉中日月明三日是晶。”这样的对联,让一位无药可医的秀才不仅怪病痊愈,还以对联娶得佳人归。妙哉,善哉。(《文字游戏》)
两篇文字,是虚构的故事也罢,是真假不知的传说也罢,里面的温情却触动了我的心。是的,也许这两件事都不是真实发生过的,可是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也一定发生过如此之类的事。而这样的两篇文字,你又怎能否定不会触动更多的善念?并因而催生更多的佳话?
至少,我愿做送人玫瑰者,助人之美者。
吴修珏(江西上饶)
我于2012年9月从超市书摊买到五本2011年的《杂文月刊》,看后十分喜欢,后开始订阅2013年《杂文月刊》,直到现在已连续订了五年,今后在我有生之年,我要一直订下去。
《杂文月刊》是我的启蒙老师,有些文章我看了几遍还要做笔记,已经抄完两大本笔记本,留给自己查看,能增强记忆力。
《杂文月刊》又是我的收藏对象,我想把《杂文月刊》保存给下一代——三十年至六十年后再投稿,作为写历史的参考。
贵刊2016年5下,《我们欠缺看待历史的真诚》是篇佳文。文中:“我们可能没有机会做一个伟大的记录者,但我们可以做一个平凡的传承者。”这话似乎有些悲观,我们有很多史民,他们都是历史的记录者。
最后一段:“慢慢的,我们一定会找回来,找回些被忽略甚至丢掉的东西。”比如:善良、诚信、真实,以及正常的是非观、善恶观,统统把它找回来,社会才有希望。
张立超(辽宁锦州)
最近,我从淘宝网上订购了数十本《杂文月刊》,每天忙里偷闲痴痴苦读,感觉自己俨然成了一个“富翁。”其实我与《杂文月刊》已有十数年的交情,以前都是在邮局订阅,由于财力限制,一般半年一订或破季订阅,因琐事缠身误了订阅时间常常漏订一期或几期,心中十分痛苦。这段时间的网订虽有大量重刊和合订本,但只要有一本是我没看过的,我就激动万分、欣喜异常。我痴迷文学,尤喜杂文,虽无建树,但那种发自内心的阅读快乐与充实让我无法停止对《杂文月刊》的喜爱。我从未奢望成功,只是觉得自己有一点小小的追求挺好。道德自律、精神成长和自我修为本就不该成为名人和伟人的专有名词。
夜深人静,蛙鸣声声,沉浸在杂文的世界里,我心中除了思想共鸣、情惑共振之外,还充溢着深深的感激之情。自2009年始,《杂文月刊》原创版和文摘版先后录用了我的几篇稿件,也算圆了我今生的发表梦。这种感激一直存于我的心底,事隔多年却并没有淡化。现在守着这厚厚一大摞《杂文月刊》,我向编辑老师由衷地表达我内心的感激之情!感谢你们辛苦办刊、真诚选稿、无私奉献和大度包容!感谢你们圆了一个普通读者的发表梦!更感谢你们对杂文事业的特殊贡献!尤其感谢你们用一己之力为祖国的文学阅读事业添砖加瓦!
祝贵刊越办越好!
张良汉(安徽马鞍山)
看了《杂文月刊》2017年5月下“不能再对孩子让步”这篇杂文,不禁拍案叫绝,深深为钱文忠先生的观点折服。
当前,一提到教育,马上就有人说,要提倡素质教育、快乐教育,就好像孩子在“苦海里”似的。我们还时常发现这样怪现象:一方面,老师在课堂上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对教学不精益求精,对学生放任自流,还美其名曰:“减负,为孩子快乐学习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家长拼命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老师下班后又马不停蹄“讲课”,自己腰包愈来愈鼓,有的老师每月补课费比自己的工资还多。窃以为,这就是责任缺失。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古往今来,很多杰出的人物无不是严师教出来的,如果我们对孩子放任不管,任其发展,他们还能成才成人吗?
“再对孩子让步”就可能毁掉这一代孩子,这绝不是耸人听闻!
罗思维(湖南衡南)
我在《杂文月刊》2017年2月上期见到周有光仙逝的消息,立刻联想起广为流传的两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周有光先生已是百十余岁的年龄了。他的思想是我们民族精神瑰宝,他也是我们民族脊梁与希望,与个别行尸走肉的失去良知的知识分子形成鲜明对比。
曾经的“荒唐时代”,假、大、空大行其道,坦诚、讲真话、敢于担当更显难能可贵。有人说,“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没有饿死人。我问这位贵客多大年纪了?到过广大农村采访过哪些高龄农民没有?周老说,1958年他从北京坐火车到上海沿途几省大炼钢铁,晚上火光冲天,大树被砍光,一百年长得起来吗?这种敢于讲真话、敢于担当的精神是值得敬佩的!
周老给我的深刻印象是他那广阔的视野和超脱的人生乐观主义境界。这是我们向周老学习的一点心得。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
沉舟侧畔千帆过,枯木前头万木春。
傅春贵(福建宁化)
爱上《杂文月刊》缘于2004年一篇读后感在“茶客留言”上的发表,自此订阅《杂文月刊》、为“茶客留言”投稿的热情便一发不可收,并一直坚持至今。
在十多年的读刊、投稿过程中,不仅让我有机会欣赏到许多精美杂文,更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充实到没有时间去失落,且寂寞全无。虽然个人收入微薄,生活过得不太轻松,但心底已是一片澄净。每当看到稿件被“茶客留言”刊登时,兴奋得无以言表。感谢《杂文月刊》给了我们一个真实留言的平台,让爱好阅读与写作的我有了展现自己的机会。同时感谢《杂文月刊》让我享受着阅读的乐趣,更点赞《杂文月刊》这条从不关闭的编读通道——“茶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