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更好的发展农业生产,减少气象灾害对 农业生产造成的威胁,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方法的研究意义重大。农作物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如果优厚,则有助于作物的成长;相反,则会阻碍其成长。文章主要从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方法的系统出发,提出了加强气象灾害预报方法研究的措施,旨在使气象灾害预报系统发挥作用,减少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真正的为农民服务。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灾害预报系统;预防
中图分陈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193-01
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可见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极其重要性,而农业生产中收获多少直接影响农村的经济增长,所以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研究和防灾减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而确保农业经济稳定发展。
一、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系统
1.我国的农业气象灾害预报系统概述
为了切实做到为农民服务,减少气象灾害对农业损失,通过多年的研究,我国已建成可供业务应用和操作方便的各种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系统。系统中应用多种集成模式、多种技术(遥感、GIS、网络、气候模拟等),形成了从资料输入、模式计算到信息发布乃至决策建议等的业务流程,在农业气象灾害预测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政府减灾防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其中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业气象灾害预警预报,帮助农业生产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灾害损失,保证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目前,在方法改进、新技术应用和系统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遥感技术在干旱、洪涝、低温冷害、高温热害灾害监测评估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GIS技术的结合,使得遥感技术更加充分体现其应用前景,更趋向系统化、业务化,便捷建立基于遥感技术的各种自然灾害监测评估系统,为政府部门提供高效的指导服务,提出合理的防灾减灾的建议。
2.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报方法
为了进行农业气象灾害的统计分析,我国已有不少气象类的专家学者开展了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调控技术研究,并开始农业气象灾害形成机理研究。主要包括采用数理统计学处理资料的数理统计模型预报方法;作物生长动力模拟模型;农业气象学和天气气候学、动力气候学等多学科结合、各种预报方法相结合、长中短期预报相结合、动态预报和补充订正相结合、卫星遥感动态监测信息与预警模式相结合的多学科交叉、多种方法综合集成也是农业气象灾害预报的稳妥和有效的方法。而突发性的灾害性天气频发,使服务于农业生产一线的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系统,成为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也是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工作的艰巨任务。同时,电视、广播、手机、互联网等媒体逐步在广大农民中普及,发展农业生产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也为实时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服务提供了可能。
3.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系统在防止农业气象灾害中的应用
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在专家技术人员的研发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全国各地应用也十分广泛。例如上海地区2001年研制了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警示系统,系统是以实时数据为基础,根据农业气象灾害指标进行评判分析。福建省气象台2005 年建立了基于GIS的新一代福建省气候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系统具有底图制作、数据处理、监测预警、诊断分析、图形图像制作等系统功能。杭州市气象局2008年建立了针对该市主要农产品的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体系,并开发“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业务服务平台”,将天气预报与灾害指标有机结合起来,自动生成包括受灾产品、所处关键期、致灾因子、对其影响、防御措施的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服务材料,为气象开展为农服务提供基础。安徽省气象局利用淮北地区主要站点历年气象和土壤墒情资料,在黄淮平原农业干旱监测预警与综合防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开发适合淮北地区农业干旱监测预警与决策服务系统,结合该地中长期天气预报结果预测未来土壤墒情发展变化,发布预警和决策服务信息。广东省气象局还开展了基于GIS技术的广东荔枝寒害监测预警研究,采用基于GIS技术和气候学模型,融合土地利用、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等地理信息,对平均气温、最低气温资料进行较高空间分辨率的地理订正,实现对广东寒害发生发展及其强度、范围的实时动态监测、预警。由此可见,我国的农业气象灾害预报系统为我国农业防灾减灾决策和为农服务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应加大对气象灾害预报系统的研发力度,以最大程度的减少经济损失。
二、探究优化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的方法
1.加强预报员队伍建设,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由于灾害性天气的突发性和复杂性,准确的预报现在不可能完全靠客观预报,预报员的主观能力和实践经验目前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加强预报员队伍建设十分重要。要通过各种措施教育预报员安心预报岗位,激励他们钻研业务,引导他们在质量上下功夫,这是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根本。同时深入推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加强短期、短时临近预报工作,提高暴雨、冰雹、大风等突发灾害性天气预报的精细化水平和预警时效。建立健全早期预警预报工具的研发工作长效投入机制和加强多源资料的综合应用分析研究工作也是相当必要的。
2.精细化预报灾害类型,尽早提出对应性措施
由于气象灾害的多样性需要我们针对不同的灾害提出不同的解救方案,因此需要以需求为牵引,增强公共气象服务的敏感性和针对性,努力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一是提高气象服务的针对性。改变以预报产品代替服务产品,从服务的体制和工作流程上将预报和服务分离,准确定位“精细化预报”与“精细化服务”,依托精細化的预报产品,有针对性地制作精细化服务产品。二是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主动性和敏感性。认真分析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新点,结合天气气候发展演变趋势,换位思考,建立与相关部门的多渠道沟通协作机制,及时了解新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
3.气象灾害信息发布全面化,扩大信息发布的覆盖面
当前我国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不够完善,不能及时有效的使气象灾害信息在农民中间传播。为此我们应完善现代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发布渠道,提高气象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完善公共气象服务通信网络系统,建立与各大媒体和主要服务用户的专线连接;建立天气警报无线电台发布系统,扩大信息覆盖的范围;加强掌上气象警报器等信息终端产品的研发,提高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升级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系统,增加气象服务信息播报频率和内容。
4.进一步强化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一直未能摆脱气象灾害的影响,而且农业发展水平越高,防灾减灾任务越艰巨。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评估,实现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灾前及时预警、灾中跟踪服务、灾后影响评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的重点。
三、结束语
总之,农业收成与农民生活紧密相关,为了最大程度的提高农产品产量,使农民生活安居乐业,应提高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的精确化、精细化、针对化、全面化水平,加大气象灾害预报的研发力度,使气象预报更好为我国的工农业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玲,沙奕卓,白月明.中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区域分布与减灾对策[J].自然灾害学报,2011,12(2).
[2] 张斌.浅议农业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13):102-104.
[3] 刘玲,沙奕卓,白月明.中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区域分布与减灾对策[J].自然灾害学报,2011,12(2).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灾害预报系统;预防
中图分陈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193-01
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可见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极其重要性,而农业生产中收获多少直接影响农村的经济增长,所以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研究和防灾减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而确保农业经济稳定发展。
一、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系统
1.我国的农业气象灾害预报系统概述
为了切实做到为农民服务,减少气象灾害对农业损失,通过多年的研究,我国已建成可供业务应用和操作方便的各种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系统。系统中应用多种集成模式、多种技术(遥感、GIS、网络、气候模拟等),形成了从资料输入、模式计算到信息发布乃至决策建议等的业务流程,在农业气象灾害预测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政府减灾防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其中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业气象灾害预警预报,帮助农业生产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灾害损失,保证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目前,在方法改进、新技术应用和系统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遥感技术在干旱、洪涝、低温冷害、高温热害灾害监测评估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GIS技术的结合,使得遥感技术更加充分体现其应用前景,更趋向系统化、业务化,便捷建立基于遥感技术的各种自然灾害监测评估系统,为政府部门提供高效的指导服务,提出合理的防灾减灾的建议。
2.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报方法
为了进行农业气象灾害的统计分析,我国已有不少气象类的专家学者开展了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调控技术研究,并开始农业气象灾害形成机理研究。主要包括采用数理统计学处理资料的数理统计模型预报方法;作物生长动力模拟模型;农业气象学和天气气候学、动力气候学等多学科结合、各种预报方法相结合、长中短期预报相结合、动态预报和补充订正相结合、卫星遥感动态监测信息与预警模式相结合的多学科交叉、多种方法综合集成也是农业气象灾害预报的稳妥和有效的方法。而突发性的灾害性天气频发,使服务于农业生产一线的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系统,成为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也是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工作的艰巨任务。同时,电视、广播、手机、互联网等媒体逐步在广大农民中普及,发展农业生产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也为实时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服务提供了可能。
3.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系统在防止农业气象灾害中的应用
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在专家技术人员的研发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全国各地应用也十分广泛。例如上海地区2001年研制了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警示系统,系统是以实时数据为基础,根据农业气象灾害指标进行评判分析。福建省气象台2005 年建立了基于GIS的新一代福建省气候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系统具有底图制作、数据处理、监测预警、诊断分析、图形图像制作等系统功能。杭州市气象局2008年建立了针对该市主要农产品的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体系,并开发“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业务服务平台”,将天气预报与灾害指标有机结合起来,自动生成包括受灾产品、所处关键期、致灾因子、对其影响、防御措施的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服务材料,为气象开展为农服务提供基础。安徽省气象局利用淮北地区主要站点历年气象和土壤墒情资料,在黄淮平原农业干旱监测预警与综合防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开发适合淮北地区农业干旱监测预警与决策服务系统,结合该地中长期天气预报结果预测未来土壤墒情发展变化,发布预警和决策服务信息。广东省气象局还开展了基于GIS技术的广东荔枝寒害监测预警研究,采用基于GIS技术和气候学模型,融合土地利用、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等地理信息,对平均气温、最低气温资料进行较高空间分辨率的地理订正,实现对广东寒害发生发展及其强度、范围的实时动态监测、预警。由此可见,我国的农业气象灾害预报系统为我国农业防灾减灾决策和为农服务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应加大对气象灾害预报系统的研发力度,以最大程度的减少经济损失。
二、探究优化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的方法
1.加强预报员队伍建设,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由于灾害性天气的突发性和复杂性,准确的预报现在不可能完全靠客观预报,预报员的主观能力和实践经验目前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加强预报员队伍建设十分重要。要通过各种措施教育预报员安心预报岗位,激励他们钻研业务,引导他们在质量上下功夫,这是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根本。同时深入推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加强短期、短时临近预报工作,提高暴雨、冰雹、大风等突发灾害性天气预报的精细化水平和预警时效。建立健全早期预警预报工具的研发工作长效投入机制和加强多源资料的综合应用分析研究工作也是相当必要的。
2.精细化预报灾害类型,尽早提出对应性措施
由于气象灾害的多样性需要我们针对不同的灾害提出不同的解救方案,因此需要以需求为牵引,增强公共气象服务的敏感性和针对性,努力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一是提高气象服务的针对性。改变以预报产品代替服务产品,从服务的体制和工作流程上将预报和服务分离,准确定位“精细化预报”与“精细化服务”,依托精細化的预报产品,有针对性地制作精细化服务产品。二是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主动性和敏感性。认真分析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新点,结合天气气候发展演变趋势,换位思考,建立与相关部门的多渠道沟通协作机制,及时了解新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
3.气象灾害信息发布全面化,扩大信息发布的覆盖面
当前我国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不够完善,不能及时有效的使气象灾害信息在农民中间传播。为此我们应完善现代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发布渠道,提高气象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完善公共气象服务通信网络系统,建立与各大媒体和主要服务用户的专线连接;建立天气警报无线电台发布系统,扩大信息覆盖的范围;加强掌上气象警报器等信息终端产品的研发,提高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升级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系统,增加气象服务信息播报频率和内容。
4.进一步强化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一直未能摆脱气象灾害的影响,而且农业发展水平越高,防灾减灾任务越艰巨。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评估,实现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灾前及时预警、灾中跟踪服务、灾后影响评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的重点。
三、结束语
总之,农业收成与农民生活紧密相关,为了最大程度的提高农产品产量,使农民生活安居乐业,应提高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的精确化、精细化、针对化、全面化水平,加大气象灾害预报的研发力度,使气象预报更好为我国的工农业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玲,沙奕卓,白月明.中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区域分布与减灾对策[J].自然灾害学报,2011,12(2).
[2] 张斌.浅议农业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13):102-104.
[3] 刘玲,沙奕卓,白月明.中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区域分布与减灾对策[J].自然灾害学报,20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