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联合微针导入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441214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联合微针导入治疗白癜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局限型白癜风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使用微针在皮损区打孔,湿润烧伤膏外涂微针打孔区皮损,油纱覆盖于皮损区,并包扎固定;对照组皮损区采用外擦卤米松乳膏、卡泊三醇软膏的序贯治疗。3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65%,对照组有效率为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结合微针导入治疗局限型白癜风疗效满意,可在临床应用。
  [关键词]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微针导入技术;湿润烧伤膏;白癜风;疗效
  [中图分类号]R758.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8)07-009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skin situ regeneration medical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microneedle introduction technology in the treatment of vitiligo. Methods 40 patients with localized vitiligo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n=20) and control group (n=20).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 used microneedle to drill holes on the lesions, then moisture exposed burn ointment( MEBO) was applied to the lesions and dressed and fixed by oil yarn. I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sequential therapy by using the halogen cream and carposanol ointment to the lesions. A course of treatment lasts for 1 month.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after 3 courses of treatment.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65%,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65%.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skin situ regeneration medical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microneedle introduction technology in the treatment of vitiligo is feasible.
  Key words: skin situ regeneration medical technique; microneedle introduction technology; MEBO; vitiligo; curative effect
  近年来,笔者科室运用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理论,选取局限型白癜风患者,使用促进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药物湿润烧伤膏,采用微针技术将药物导入局部皮损,诱导表皮原位干细胞增生分化为黑色素细胞、修复皮损处受损的黑色素细胞、改善白斑区微循环,最终使白斑区修复,达到治疗白癜风的目的,取得了一定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7月-2017年7月于笔者医院门诊就诊的局限型白癜风患者40例,依据中华医学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白癜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10~42岁,平均(20.07±8.53)岁;病程2个月~12年,平均(2.14±4.21)年。皮损部位:面颈部11例,躯干部21例,四肢8例;从未接受过任何治疗(包括药物口服、外擦、中医治疗、外科治疗、物理治疗等);自愿接受并配合微针治疗。排除标准:①其它类型白癜风,如泛发型、肢端型等;②不合作的患者及有其它严重系统疾病者;③瘢痕體质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治疗组患者皮损外用75%医用酒精常规消毒,消毒面积应超过皮损范围5cm。待皮肤完全干燥后,手指绷紧皮肤,使用2.0mm的微针(苏州秀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型号:MT2.0)在皮损区做“米”字形来回滚动,微针滚动覆盖面积应超过皮损区2cm。每个方向滚动5次,时间约5min。观察到皮肤发红,并有点状渗血点后停止滚动,用消毒干棉签将渗血轻轻拭去。使用湿润烧伤膏(汕头市美宝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409203A)外涂于微针打孔区皮损,涂药厚度1~2mm。剪取略超过皮损面积的消毒纱布3层,用湿润烧伤膏将其制作成油纱,覆盖于皮损区,外覆干燥消毒棉纱4层,并包扎固定。在操作中要求湿润烧伤膏的厚度足够,保证皮肤可持续接受药物作用。每周1次微针皮损打孔,每天行2次药物外敷包扎。每周微针打孔前对皮损区拍摄照片并存档;对照组患者皮损采用序贯疗法,选用卡泊三醇软膏(商品名:达力士,爱尔兰利奥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C 20150020)和卤米松乳膏(商品名:澳能,香港澳美制药有限公司,批号 HC20100039)),每天各外用1次[1]。每周对皮损区拍摄照片并存档。3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2]:痊愈:白斑全部消退,恢复正常肤色;显效:白斑部分消退或缩小,恢复正常肤色的面积占皮损面积≥50%;好转:白斑部分消退或缩小,恢复正常肤色,恢复正常肤色的面积占皮损面积<50%;无效:白斑较治疗前无变化,甚至范围扩大。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有效率均为65%,因此两种方法治疗局限型白癜风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40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采用皮肤原位再生技术结合微针导入治疗局限型白癜风有效、可行。典型病例照片见图1。
  3 讨论
  白癜风是皮肤科常见难治性皮肤病,全球平均发病率为0.5%~2.0%[3-4]。发病原因目前倾向为黑素细胞产生黑色素的能力进行性减少或消失,即白癜风患者的皮损区缺少黑素细胞及黑素颗粒[5-6]。原因可能是具有遺传基因的个体在多种内外因素的激发下导致黑素细胞破坏,黑色素生成或黑化过程障碍,最终使黑色素脱失[7]。白癜风的治疗方法很多,常见的有口服及外用药物治疗、光疗、自体表皮黑素细胞移植、中医中药治疗等[8]。但目前还没有一种疗效非常肯定的治疗方法。
  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是在创伤表面外涂湿润烧伤膏,在治疗创面形成湿润环境,激活创面深层的潜能再生细胞。潜能再生细胞即可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转化为干细胞,在原位增殖、分化为创面所需的各类组织细胞,实现组织器官的原位再生,维持机体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9-10]。
  本技术借鉴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的原理治疗白癜风,在皮损处外敷美宝湿润烧伤膏,其主要成分为黄连、黄柏、黄芩、地龙、罂粟壳等,不含促进黑色素增殖、提高酪氨酸酶活性的物质,其成分可改善局部组织细胞的营养代谢,刺激干细胞再生修复[11-12]。通过微针在皮损处打孔,使药物能通过皮肤的孔道持续渗透至表皮基底层、真皮浅层[13-14],持续刺激此处的原位干细胞,促使其增殖分化为原位黑素细胞,再向有功能的黑素细胞进行转化,进而修复白癜风皮损。
  在本临床实验中,笔者使用微针在皮损表层打孔,破坏皮损微环境,形成创面,在创面上使用湿润烧伤膏,保障创面有一个生理性修复所必需的湿润环境,修复功能受损的黑素细胞;激活创面深层的潜能再生细胞,使其转化成干细胞(角蛋白19型细胞),进一步增殖分化为正常皮肤组织结构,其中就包括黑素细胞的分化;通过微针技术在表皮打出数以万计的细小通道,使促进组织生长的药物湿润烧伤膏通过这些孔道持续进入表皮基底膜和外毛鞘附近,改善局部微环境的同时诱导外毛鞘处的成黑素细胞增殖分化,并向脱色区移行,同时修复皮损区的黑素细胞,使其向正常黑素细胞转化。
  本研究发现,皮损恢复的区域首先为脱色区毛囊周围和皮损周围的皮肤,进而向白斑中心扩展。黑色素出现最早在1个月左右,由白斑边缘向中心生长,以及毛囊周围向四周扩散。这和白癜风发病机制及修复机制是吻合的[15],由于该处存在较多的无黑色素静止的黑色素细胞,在刺激下转变为正常的黑素细胞。2个月左右在白斑无毛囊区域也可见点状黑色素形成,说明此部分的黑色素形成并不是由毛囊根部或皮损外周移行而来。可能存在两种机制:皮肤再生疗法修复了白斑区功能受损但结构尚未破坏的黑素细胞,使其转变为产黑色素颗粒的黑素细胞;在表皮磨削部位深层的角蛋白19型细胞,向正常皮肤组织转化的结果,其中就包括角蛋白19型细胞向黑素细胞转化。
  综上所述,虽然笔者证实了采用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治疗局限型白癜风是有效的,但对于其它类型白癜风是否有效,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还将在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其它疗法如窄谱紫外线光疗、局部使用激素类制剂、表皮磨削等技术对白癜风皮损进行修复,尤其是对于肢端型等难治性白癜风的治疗方法需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张丽.卡泊三醇软膏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白癜风临床研究[J].皮肤病与性病,2014,34(6):316-317.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白癜风临床分型及疗效标准(2003年修订稿)[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7):440.
  [3]魏伟,何奕德,李萌,等.调节性T细胞在白癜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治疗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8,27(1):133-136.
  [4]Dellatorre G,Bertolini W,Castro CCSD.Optimizing suction blister epidermal graft technique in the surgicaltreatment of vitiligo[J].An Bras De Dermatol,2017,92(6):888-900.
  [5]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48.
  [6]Singh A,Gotherwal V,Junni P,et al.Mapping architectural and transcriptional alterations in non-lesional and lesional epidermis in vitiligo[J].Sci Reports,2017,7(1):9860.
  [7]沈雯雯,闵仲生,徐漫远.白癜风发病机制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3,33(3):247-249.
  [8]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白癜风诊疗共识(2018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8,51(4):247-250.
  [9]徐荣祥,萧摩.烧伤皮肤再生疗法与创面愈合的机制[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3,15(4):253-261.
  [10]赵贤忠,孙记燕,葛永亮,等.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在烧伤创面修复及瘢痕防治中的临床转化应用[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16,28(2):81-96.
  [11]刘东平,谭军,欧阳华伟,等.湿润烧伤膏在CO2点阵激光治疗浅表性瘢痕术后创面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3):1404-1407.
  [12]李继洋,惠雷,郭力,等.湿润烧伤膏治疗膝部擦伤42例疗效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5):501-502.
  [13]Coulman S,Allender C,Birchall J.Microneedles and other physical methods for overcoming the stratum corneum barrier for cutaneous gene therapy[J]. Crit Rev Ther Drug Carrier Syst,2006,23(3):205-258.
  [14]Robhash Kusam Subedi, Seaung Youl Oh,Myung-Kwan Chun,et al.Recent advances in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J].Arch Pharmacal Res,2010,33(3):339-351.
  [15]欧阳恒,杨志波,朱明芳.白癜风诊断与治疗[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31.
  [收稿日期]2018-04-25 [修回日期]2018-06-19
  编辑/李阳利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比较膨体聚四氟乙烯假体与固体硅胶软组织在鼻整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笔者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鼻整形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置入材料不同分组,置入膨体聚四氟乙烯假体者纳入观察组(n=36),置入固体硅胶软组织纳入对照组(n=24)。随访12个月,测量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12个月鼻部塑形指标,评估患者主观满意度,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2个月鼻根高、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提上睑肌与上直肌联合筋膜鞘(Conjoint fascial sheath,CFS)悬吊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6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了18例重度上睑下垂患者,其中单侧11例,双侧7例,共25只患眼。应用CFS悬吊术对其进行矫正,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术后12个月内患者治愈率达84.0%(21/25),改善率达16.0%(4/25),总体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清创植皮联合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治疗Ⅲ/Ⅳ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笔者医院烧伤科收治的Ⅲ/Ⅳ度烧伤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案分为干预组(清创后NPWT联合游离植皮修复,42例)和对照组(清创后传统换药联合游离植皮修复,36例),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
期刊
[摘要]本文患者为年轻女性,骨性Ⅲ类反牙合,外伤导致上前牙缺失,因严重影响美观和发音而求治。患者拒绝正颌、正畸矫治及种植修复,坚持要求行微创、固定桥美学修复。笔者通过仔细分析患者的牙合关系,反复修改诊断蜡型并制作临时冠进一步观察患者对新的牙合关系的适应情况,最终为患者设计出有利于修复体稳定并尽量保存牙体组织的固定桥修复体,恢复了患者面部美观,改善了患者外伤后的咀嚼和发音功能,重建其心理健康。  [
期刊
[摘要]目的:研制一种矫治乳前牙反牙合的下颌全牙弓联冠牙合垫附斜面导板矫治器,用于治疗因乳牙冠短小或依从性不良患者乳前牙牙性、功能性和轻度骨性反牙合畸形,以提高临床效果。方法:病例纳入标准为乳牙期因哺乳姿势不当、不良习惯、乳尖牙磨耗不足及遗传等造成的乳前牙牙性、功能性和轻度骨性反牙合畸形患者,共有23例佩戴研制的下颌全牙弓联冠牙合垫斜面导板矫治器10个月,拍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并用Steine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耳后扩张器置入术的规范化手术操作,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对2016年1月-2017年7月笔者科室收治的132例先天性小耳畸形行耳后扩张器置入术患者的手术操作流程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总结分析,明确规范化手术流程操作对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必要性。结果:扩张器置入术后共出现0例血肿,6例扩张器感染,6例扩张器外露,0例面神经损伤。131例患者顺利完成二期耳再造术,1例患者因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中药面膜对痤疮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2只大鼠分为2组,即正常组(n=8)和造模组(n=24)。采用痤疮丙酸杆菌方法造模,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维A酸组、药膜组,每组8只。模型组不做任何处理,维A酸组涂0.1%维A酸乳膏,药膜组涂抹中药面膜,连续治疗2周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1α、IL-6、TNF-α和IL-2的含量,采用免疫印迹(Wes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前臂骨间背侧皮瓣修复烧伤后重度虎口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16例烧伤后的重度虎口挛缩患者,手术松解虎口后,软组织缺损范围为3cm×6cm~5cm×8cm,采用大小为4cm×6cm~6cm×9cm的前臂骨间背侧穿支皮瓣逆行修复缺损,供瓣区植皮修复。结果:16例皮瓣全部成活,切口均一期愈合,6例行二期皮瓣削薄术。术后随访6~14个月,平均10.5个月,皮瓣感觉恢复:S2 4例,S3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eloid Fibroblast, KFs)对不同剂量浅层电子线照射的生物学反应及术后即时浅层电子线放射治疗瘢痕疙瘩的最佳剂量。方法:以人KFs为研究对象,MTT法观察不同剂量浅层电子线照射对KFs增殖的影响,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变化。将120例瘢痕疙瘩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术后24h内浅层电子线照射剂量分别为2Gy、2.5Gy、3Gy、4Gy,每日照射1次,共照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水光注射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对患者细胞角蛋白10(Cytokeratin 10,CK10)、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黄褐斑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传统组与药物组,每组8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穴位注射法治疗,药物组采用药物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