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关系初探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0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人体血清维生素D水平对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 Ct)感染的影响。

方法

征集2016年11月1日到2017年3月15日期间Ct检测阳性患者174名(男性95人,女性79人),健康志愿者380名(男性211人,女性169人),年龄均为20~49岁。分别取健康志愿者的晨起和Ct阳性患者抗生素治疗前1天、1个疗程结束后次日的晨起空腹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25-(OH)D]浓度。治疗结束后1个月用PCR法对感染者判愈。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从已采集的样本中按性别、年龄进行随机频数匹配,建立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各161例),未治愈组和治愈组(各41例)。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病例对照研究显示维生素D水平缺乏是Ct感染和疗效下降的危险因素(调整OR=2.281,95% CI:1.438~3.619;调整OR=7.266,95% CI:2.551~21.036)。全部样本中20~39岁年龄组中男性感染者25-(OH)D水平[(40.10±17.93) nmol/L]低于健康男性[(53.72±18.00) nmol/L],女性感染者的25-(OH)D水平[(35.71±19.99) nmol/L]低于健康女性[(45.42±16.08) 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1个疗程男性未愈者的25-(OH)D水平[(30.50±14.53) nmol/L]低于男性治愈者[(41.32±17.24) nmol/L],女性未愈者的25-(OH)D水平[(29.47±16.66) nmol/L]低于女性治愈者[(41.37±21.03) 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人泌尿生殖道Ct感染及治愈率降低与维生素D缺乏相关,血清维生素D水平降低可能会增加泌尿生殖道Ct感染风险,并降低疗效。

其他文献
为了摸清浙江省医药文物遗迹的存世状况,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好这些遗迹。2003—2018年,依据各类文献、档案的记载,并结合各地区中医药界提供的线索,对1949年之前的医药卫生文物状况进行了调查。共调查167处遗迹,其中有17处史迹、12处寺庙遗迹、43处医疗机构遗迹、2处研究机构遗迹、1处中西药厂遗迹、15处中西药店遗迹、5处中西医学堂遗迹、16处故居遗迹、14处墓葬遗迹、7块碑刻、35处重要饮用水
期刊
吴金寿生于乾隆五十年(1785)至乾隆六十年(1795),卒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至咸丰元年(1851),曾有志于举业,但在晚清国势萧条的情势下,与当时许多中国社会下层士人一样,沉滞乡间,以从医作为科举之外的谋生道路。吴金寿亦医亦儒,与文人张廷济、姚文田、陆长春、韦光黻,儒医陈希恕、陆增,以及当时名医徐锦一家均有交往,身份在医者与士人间毫无违和的自如切换,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当时中国医者的基本面相
人造自来血是近代企业借鉴西药制造的人造"补药"。大量的广告宣传,使人造自来血成为近代医药广告的典型。企业采取刊登"名人广告"和服用者"保证书"的形式来说明人造自来血的补血功效,并用中医理论和西医试验相结合的方式来诠释其功效,但其真实功效难以准确评价。"以补为喜"的心理需求,"东亚病夫"的社会不安和"强种保国"的观念是人造自来血在近代风靡的社会原因。企业顺应时局变化,在"辛亥革命"后,利用"共和"的
葛洪,在李约瑟看来,是一位具有多重角色特征的历史人物,如:与科学研究关系密切的宗教人士,化学药物研究的最初探索者,"防重于治"理论的继承者,免疫治疗的早期探索者,传染性疾病的详细记述者,具有浓厚个体精神的修行者,可获得新认识的研究对象,其著作是典型的中国古代文献。李约瑟对葛洪的认识,代表了西方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医学发展的独特视角。
期刊
期刊
《黄帝内经》认为"消渴"患者不可服用"石药"。魏晋至隋唐时期,因为"温补壮阳"的需求,"服石"之风兴盛一时。"服石"的富裕人群又是糖尿病的易患人群。时人因此注意到"服石""房事""消渴"的相关性,不再认为"消渴"患者不可服用"石药",而认为"服石"就是导致"消渴"的主要原因,并形成了"石热"积于"肾","肾虚"导致"消渴"的病机认识,还出现了大量相应的治疗方药。魏晋至隋唐时期的富裕人群,可能同时患
诸本《脉书》中足太阳经病"冲头"或"冲头痛",其"冲(衝)"字不可与"肿"相通假,也无"肿"义;"冲(衝)"字本无"向上"的含义;古医籍中记载的"逆气上冲"头痛皆与足太阳经无关。"冲(衝)"字在汉代以前常用义为"撞""突","冲头"或"冲头痛"解释为头内似有撞突而痛,即可合理解决所有版本《脉书》的异文及内在医理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