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喂养泵的持续性与间断性肠内喂养对脑卒中患者营养达标率的影响

来源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ww1234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比较基于喂养泵的持续性与间断性肠内营养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达标率及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正确给予该类患者所需营养支持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6年6月在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神经内科监护室就诊的69例急性期脑卒中管饲患者,随机分为持续泵入组(n=36)及间断泵入组(n=33),观察研究对象在住院第5天的肠内营养达标率及7 d内并发症(医院获得性肺炎、腹泻、胃潴留、消化道出血)情况,比较第7天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组间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13.3±4.7)分比(12.9±4.5)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0(7.2,14)比9.5(7.7,1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17(15,19)比16(13,20)]、日常生活能力评分[5(0,12.5)比10(5,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持续组第5天营养目标达标率为93.9%(77.9%,99.8%),间断组达标率为84.8%(75.7%,93.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144,P>0.05)。间断组与持续组比较,7 d内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降低(58.3%比33.3%,χ2=4.327,P=0.038),两组腹泻(30.6%比27.3%,χ2=0.09,P=0.764)、胃潴留(2.78%比3.03%,χ2=0.001,P=1.000)、消化道出血(5.56%比9.10%,χ2 =0.010,P=0.920)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第7天时前白蛋白[0.17(0.13,0.20)g/L比0.18(0.15,0.24)g/L,P=0.195]、转铁蛋白[1.90(1.52,2.20)g/L比1.94(1.65,2.06)g/L,P=0.747]及CRP[22.5(8.3,50.1)mg/L比14.6(6.5,30.5)mg/L,P=0.20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使用喂养泵进行的持续性与间断性肠内营养均可到达营养给予目标,且间断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下降,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间断喂养可作为一种良好的肠内营养支持方式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现状,并探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3家三甲医院4个ICU 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的376例肠内营养患者的相关资料,统计并分析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376例患者中有117例患者发生腹泻,发生率为31.12%;89例患者发生便秘,发生率23.67%;102例患者发生反流,发生率为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