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妻子外出打工挣钱为丈夫治病
2008年6月,在哈尔滨市的一家医院,王庆海被确诊患上了线粒体脑肌病,这是一种少见的因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异常所导致的以脑和肌肉受累为主的多系统疾病,治疗起来比较棘手。听了医生的解释,王庆海心情沉重。
王庆海住院不到两周,就把带来的1万多块钱花完了。他不愿意拖累家里,就让妻子刘巧英给他办理出院手续。刘巧英想借钱让他继续治疗,王庆海却说:“我要回老家,你赶紧给我办出院手续,不然我就跳楼!”刘巧英拗不过丈夫,只好办了出院手续。此后,王庆海的病非但没有减轻,还彻底丧失了劳动能力。
以前是王庆海赚钱养家,刘巧英操持家务,现在是刘巧英一个人忙里忙外。丈夫得继续治病,一对龙凤胎儿女也要上学,家里即便有点积蓄,恐怕也维持不了多久,刘巧英想出去打工挣钱,便把丈夫托付给公婆王发奎、李喜梅照看。
2009年9月中旬,刘巧英在老家五大连池市的一家制衣厂找了份工作。平时无论多忙,她每周都会回趟家看望丈夫和孩子。王发奎和老伴已年逾花甲,还要照顾子孙3人,每天累得够呛,时间一长,他们开始抱怨儿媳。
2010年6月的一天,刘巧英的母亲打来电话,说老伴摔了一跤,导致骨折,正在医院治疗。刘巧英连忙赶到医院,看到父亲的胳膊打上了石膏,表情十分痛苦,她很是心疼,在医院陪护了一夜,第二天临走时还把刚领到的工资全都留给父亲治病。
儿媳没给钱补贴家用,还把钱都给了娘家,公婆为此很不高兴。
数月未收汇款公婆疑虑顿生
一晃到了2012年,刘巧英听说好姐妹在浙江宁波一家制衣厂打工,每个月能挣四五千块钱,她心动了,便和公婆商量说想去浙江打工。
王发奎和老伴犹豫不定,让儿媳去外地打工,他们照顾起儿子来力不从心,还要照顾孙子、孙女。如果不让儿媳去,家里的负担越来越重,往后儿子连吃药都成问题。思前想后,他们最终同意了儿媳的想法。
王庆海难舍妻子又说不出口,情绪十分低落。刘巧英临行前对他说了很多话,王庆海流着泪说:“你和孩子是我的精神支柱,不然我早就活不下去了。”刘巧英安慰丈夫道:“你活着,这个家就是完整的。困难只是暂时的,等我攒够了钱,就带你去北京上海看病。”
这年3月,刘巧英告别家人,坐上远赴浙江的列车。到达宁波后,在同乡姐妹的介绍下,她进入一家制衣厂上班。厂里实行计件工资制,为了多挣钱,刘巧英每天加班加点地干活,第一个月就拿了3000多块钱工资。她每个月只给自己留一点生活费,其余的钱全都寄回家里。
流水线上的日子过得飞快,转眼一年过去了。刘巧英往家里打电话时,得知丈夫身体状况很不好,医生建议他到省城接受阶段性治疗。为了减轻丈夫的痛苦,刘巧英请求公婆带丈夫到省城接受治疗,她会想办法筹钱。工友们都知道她家里的情况,给她筹了1万多元。刘巧英筹到钱,赶紧寄回家里。
2013年10月,刘巧英和工友们没有领到工资,厂方的解释是,公司被骗去了一大笔资金,资金链断裂,老板正多方筹措,恳请员工与公司共渡难关,资金到位后马上发工资。工友们觉得老板平时人不错,就又坚持了2个多月,可是厂方依然发不出工资,最后大家都离开了制衣厂。
领不到工资,自然没钱寄回家。公婆打电话催了多次,刘巧英也很无奈。起初,公婆也相信是工厂出了问题,可后来邻居们风言风语,说刘巧英很可能在浙江找了对象,不回来了,老两口就猜测儿媳变了心。每当孙子孙女嚷着找妈妈的时候,王发奎就呵斥他们说:“你们的妈妈跟别人跑了,还想她干什么。”
丈夫去世妻子一无所知
王庆海的病情愈来愈重,2014年初,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王发奎和老伴按当地风俗给儿子下葬,孙子孙女央求爷爷奶奶给妈妈打电话,让她回来送别父亲,却被爷爷拒绝了。王发奎说:“你们的妈妈背叛了爸爸,我们永远都不会原谅她!”
其实,刘巧英的日子一样不好过。她在当地找了份保姆的工作,挣到的钱比原来少很多,还要还钱给工友,基本没有剩余。她怕听到公婆的斥骂声,就一直没给家里打电话。
2014年8月中旬,刘巧英遇到从老家过来的一个工友,便向对方打听家里的情况。工友说,你的丈夫已经过世了,大家都说你在浙江找了对象,不回家了。得知丈夫不在的消息,刘巧英再也呆不下去了,她立即踏上了回家的列车。
回到家后,公婆连门都不让她进,还骂她抛夫弃子没良心。刘巧英苦苦哀求,哭着说出了自己在浙江打工的真实情况,王发奎反而讥讽她:“你就编吧,鬼才信你的话。”
刘巧英好话说尽,只想到丈夫坟前祭拜。公婆态度依然不变:“你一个负心女,没资格祭奠丈夫。两个孩子也不用你照顾,你不配当娘!”无奈,刘巧英只好回娘家住。
第二天,刘巧英到学校看望一双儿女。两个孩子哭着质问她:“为什么现在才回来,你是不是不要我们了?”刘巧英流着泪对孩子说:“妈妈对得起良心,更对得起你们的爸爸,你们要相信妈妈!”说罢,3个人抱头痛哭。这时,公公赶来了,他上前驱赶刘巧英,不让她和孩子们接触。
此后两个多月,刘巧英多次上门央求公婆,恳请他们告知丈夫葬在哪里。王发奎和老伴让她死了这份心,说这是对她不忠的惩罚。面对公婆的固执和绝情,刘巧英很气愤,她咨询了律师,随后以公婆违反公序良俗为由,将公婆告上了法庭,她要求享有对亡夫的祭奠权。
2014年12月29日,五大连池市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被告王发奎和老伴辩称,儿媳在丈夫病重期间到外地打工,数月未给家里寄回一分钱,未尽到夫妻间相互扶养的义务,丧失了对丈夫祭奠权利的资格。
刘巧英在答辩时请出一起去宁波打工的同乡工友作证,说明数月未往家里寄钱是因为工厂出了问题发不出工资,自己还得还欠工友的钱,生活都成了问题,因此无法给家里寄钱。法庭上,刘巧英还出具了在宁波打工期间,几次昏倒并到医院诊治的病历,这些事实工友都给予了证实。
法庭经过调查后认为,虽然我国民法中尚未明确“祭奠权”这一概念,但民法通则中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祭奠权实质上是基于传统习俗而产生的一种权利,包括亲人死亡情况的知情权、安葬权、墓碑署名权、保持墓碑及坟墓完整权等。公民有权参加直系亲属的葬礼,对已去世的亲属表示祭奠。因此,法庭判令被告王发奎夫妇必须尊重原告作为妻子的知情权,配合原告完成对丈夫的祭奠和墓碑署名事宜。
判决下达后,慑于法律的威力,王发奎和老伴向儿媳告知了儿子的墓地位于何处。刘巧英随后赶到丈夫的墓碑前,将所受的委屈和痛苦化作泪水,深切告慰九泉之下的丈夫。
点评:恩爱夫妻最终以这样的形式进行“对话”,不禁让人唏嘘。对刘巧英来说,因为怕被斥骂所以不打电话,这种逃避方式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当初如果能耐心地跟公婆解释,及时消除误会,才不至于酿成此番结果。对固执的公婆来说,他们更应该体谅在外打工的儿媳,而不是听几句谣言就错怪为家尽心尽力的儿媳。
2008年6月,在哈尔滨市的一家医院,王庆海被确诊患上了线粒体脑肌病,这是一种少见的因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异常所导致的以脑和肌肉受累为主的多系统疾病,治疗起来比较棘手。听了医生的解释,王庆海心情沉重。
王庆海住院不到两周,就把带来的1万多块钱花完了。他不愿意拖累家里,就让妻子刘巧英给他办理出院手续。刘巧英想借钱让他继续治疗,王庆海却说:“我要回老家,你赶紧给我办出院手续,不然我就跳楼!”刘巧英拗不过丈夫,只好办了出院手续。此后,王庆海的病非但没有减轻,还彻底丧失了劳动能力。
以前是王庆海赚钱养家,刘巧英操持家务,现在是刘巧英一个人忙里忙外。丈夫得继续治病,一对龙凤胎儿女也要上学,家里即便有点积蓄,恐怕也维持不了多久,刘巧英想出去打工挣钱,便把丈夫托付给公婆王发奎、李喜梅照看。
2009年9月中旬,刘巧英在老家五大连池市的一家制衣厂找了份工作。平时无论多忙,她每周都会回趟家看望丈夫和孩子。王发奎和老伴已年逾花甲,还要照顾子孙3人,每天累得够呛,时间一长,他们开始抱怨儿媳。
2010年6月的一天,刘巧英的母亲打来电话,说老伴摔了一跤,导致骨折,正在医院治疗。刘巧英连忙赶到医院,看到父亲的胳膊打上了石膏,表情十分痛苦,她很是心疼,在医院陪护了一夜,第二天临走时还把刚领到的工资全都留给父亲治病。
儿媳没给钱补贴家用,还把钱都给了娘家,公婆为此很不高兴。
数月未收汇款公婆疑虑顿生
一晃到了2012年,刘巧英听说好姐妹在浙江宁波一家制衣厂打工,每个月能挣四五千块钱,她心动了,便和公婆商量说想去浙江打工。
王发奎和老伴犹豫不定,让儿媳去外地打工,他们照顾起儿子来力不从心,还要照顾孙子、孙女。如果不让儿媳去,家里的负担越来越重,往后儿子连吃药都成问题。思前想后,他们最终同意了儿媳的想法。
王庆海难舍妻子又说不出口,情绪十分低落。刘巧英临行前对他说了很多话,王庆海流着泪说:“你和孩子是我的精神支柱,不然我早就活不下去了。”刘巧英安慰丈夫道:“你活着,这个家就是完整的。困难只是暂时的,等我攒够了钱,就带你去北京上海看病。”
这年3月,刘巧英告别家人,坐上远赴浙江的列车。到达宁波后,在同乡姐妹的介绍下,她进入一家制衣厂上班。厂里实行计件工资制,为了多挣钱,刘巧英每天加班加点地干活,第一个月就拿了3000多块钱工资。她每个月只给自己留一点生活费,其余的钱全都寄回家里。
流水线上的日子过得飞快,转眼一年过去了。刘巧英往家里打电话时,得知丈夫身体状况很不好,医生建议他到省城接受阶段性治疗。为了减轻丈夫的痛苦,刘巧英请求公婆带丈夫到省城接受治疗,她会想办法筹钱。工友们都知道她家里的情况,给她筹了1万多元。刘巧英筹到钱,赶紧寄回家里。
2013年10月,刘巧英和工友们没有领到工资,厂方的解释是,公司被骗去了一大笔资金,资金链断裂,老板正多方筹措,恳请员工与公司共渡难关,资金到位后马上发工资。工友们觉得老板平时人不错,就又坚持了2个多月,可是厂方依然发不出工资,最后大家都离开了制衣厂。
领不到工资,自然没钱寄回家。公婆打电话催了多次,刘巧英也很无奈。起初,公婆也相信是工厂出了问题,可后来邻居们风言风语,说刘巧英很可能在浙江找了对象,不回来了,老两口就猜测儿媳变了心。每当孙子孙女嚷着找妈妈的时候,王发奎就呵斥他们说:“你们的妈妈跟别人跑了,还想她干什么。”
丈夫去世妻子一无所知
王庆海的病情愈来愈重,2014年初,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王发奎和老伴按当地风俗给儿子下葬,孙子孙女央求爷爷奶奶给妈妈打电话,让她回来送别父亲,却被爷爷拒绝了。王发奎说:“你们的妈妈背叛了爸爸,我们永远都不会原谅她!”
其实,刘巧英的日子一样不好过。她在当地找了份保姆的工作,挣到的钱比原来少很多,还要还钱给工友,基本没有剩余。她怕听到公婆的斥骂声,就一直没给家里打电话。
2014年8月中旬,刘巧英遇到从老家过来的一个工友,便向对方打听家里的情况。工友说,你的丈夫已经过世了,大家都说你在浙江找了对象,不回家了。得知丈夫不在的消息,刘巧英再也呆不下去了,她立即踏上了回家的列车。
回到家后,公婆连门都不让她进,还骂她抛夫弃子没良心。刘巧英苦苦哀求,哭着说出了自己在浙江打工的真实情况,王发奎反而讥讽她:“你就编吧,鬼才信你的话。”
刘巧英好话说尽,只想到丈夫坟前祭拜。公婆态度依然不变:“你一个负心女,没资格祭奠丈夫。两个孩子也不用你照顾,你不配当娘!”无奈,刘巧英只好回娘家住。
第二天,刘巧英到学校看望一双儿女。两个孩子哭着质问她:“为什么现在才回来,你是不是不要我们了?”刘巧英流着泪对孩子说:“妈妈对得起良心,更对得起你们的爸爸,你们要相信妈妈!”说罢,3个人抱头痛哭。这时,公公赶来了,他上前驱赶刘巧英,不让她和孩子们接触。
此后两个多月,刘巧英多次上门央求公婆,恳请他们告知丈夫葬在哪里。王发奎和老伴让她死了这份心,说这是对她不忠的惩罚。面对公婆的固执和绝情,刘巧英很气愤,她咨询了律师,随后以公婆违反公序良俗为由,将公婆告上了法庭,她要求享有对亡夫的祭奠权。
2014年12月29日,五大连池市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被告王发奎和老伴辩称,儿媳在丈夫病重期间到外地打工,数月未给家里寄回一分钱,未尽到夫妻间相互扶养的义务,丧失了对丈夫祭奠权利的资格。
刘巧英在答辩时请出一起去宁波打工的同乡工友作证,说明数月未往家里寄钱是因为工厂出了问题发不出工资,自己还得还欠工友的钱,生活都成了问题,因此无法给家里寄钱。法庭上,刘巧英还出具了在宁波打工期间,几次昏倒并到医院诊治的病历,这些事实工友都给予了证实。
法庭经过调查后认为,虽然我国民法中尚未明确“祭奠权”这一概念,但民法通则中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祭奠权实质上是基于传统习俗而产生的一种权利,包括亲人死亡情况的知情权、安葬权、墓碑署名权、保持墓碑及坟墓完整权等。公民有权参加直系亲属的葬礼,对已去世的亲属表示祭奠。因此,法庭判令被告王发奎夫妇必须尊重原告作为妻子的知情权,配合原告完成对丈夫的祭奠和墓碑署名事宜。
判决下达后,慑于法律的威力,王发奎和老伴向儿媳告知了儿子的墓地位于何处。刘巧英随后赶到丈夫的墓碑前,将所受的委屈和痛苦化作泪水,深切告慰九泉之下的丈夫。
点评:恩爱夫妻最终以这样的形式进行“对话”,不禁让人唏嘘。对刘巧英来说,因为怕被斥骂所以不打电话,这种逃避方式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当初如果能耐心地跟公婆解释,及时消除误会,才不至于酿成此番结果。对固执的公婆来说,他们更应该体谅在外打工的儿媳,而不是听几句谣言就错怪为家尽心尽力的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