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培养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展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他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各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时期要求培养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开拓型人才、创造型人才,这种人才的能力趋向必须是善于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观察、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并能有解决问题及创新意识的能力。当前,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使农村与城镇的差别正在遂渐缩小,教育改革的深入,为农村毕业生就学深造广开了门路,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转化。为了尽快改变农村教育的落后面貌,教育教学工作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这场方向性的转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首当其冲地进行探索和总结。
一、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
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在校学生是社会人才需求的后备军,而农村学生是向社会提供人才需求的巨大来源。在我国,特别是农村,不是缺少人,而是缺乏合格的人才。社会需要人才,现代化建设需要人才,农业现代化更需要人才。
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冲击着每一个人,改变着人们传统观念,人们越来越感到科学知识的重要。初中毕业生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职业选择,在升学和就业选择面前,他们感到无所适从。思想政治课教学正是从社会和个体的需要出发,帮助学生从理论上端正和提高认识,澄清模糊观念。毕业班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从社会的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这门科程的需要感。同时,使学生确实感到,通过思想政治课上理论的学习澄清了自己原来的模糊认识。从而,对思想政治课教学产生兴趣。
要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必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现实的社会现象和学生思想实际相贴近,进行生动活泼形象化教学。例如,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举例说明原理时,尽量做到:用中少用洋;用今少用古;用近少用远;用熟悉少用生疏;用正面少用反面的事例。这样可以克服农村学生因地域的差异、知识视野的狭窄而造成对原理、概念、观点的理解上的困难和枯燥无味。同时,使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上理论知识确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部题,使他们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习的需要通过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兴趣的增强可以激发学习动机。所谓动机,是在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入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学中理论联系社会、学生的实际是激发和端正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例如,几年来,我都对每届初三学生指导他们进行以“家乡的变迁”为主题的社会调查。要求他们抓住两个关键时期进行前后对比。一个是家乡解放前后,另一个是家乡改革开放前后进行对比。通过社会调查和考察,搜集材料与写调查报告,增强了他们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立志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二、端正学习动机引发行为事理结合
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有品德评价意义的活动。老师不是“教书匠”,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思想政治课教师是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利用本学科的优势,直接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思想,科学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时政教育。通过联系学生的思想和知识实际,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实际,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讲清教材的基本内容。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不回避学生提出的实际问题解难释疑,循循善诱。使学生既能很好地掌握书本知识,又能不断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并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事理给合,明确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端正学习动机,在动机的驱使下,表现出对他人和社会有品德评价意义的活动。1995年在“我为双江献爱心”的活动中,我利用思想政治课结合社会责任意识的教学,使同学明确活动意义。所任班级学生为贫困的双江地区,人均捐款十多元;1996年为受灾的山西左权人民捐衣赠物,人均捐衣5件多。初三(5)班周勇同学一次就捐出了十九件衣服、鞋袜。学生们在这此活动中认识到:关心国家兴衰不仅是大人的事,我们青少年学生平时也能做到。 三、 抓差促优,后浪推前浪获取效果
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引发行为,行为产生效果。思想政治课体现素质教育,在教师的指导思想上必须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如果从应试教育角度去考虑,那势必在日常教学中,抓紧尖子,盯住苗子,放掉大批,出现瘪子。
在后进生身上多下点功夫,使他们进步和提高,所产生的正效应,从某种意义上讲,要比只抓少数先进生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这好比集体长跑,有二、三人遥遥领先于大家,又有部分人落后于大家,这时如果仅仅鼓励领先者,那就会出现大多数人会与前面领先者越拉越远,甚至会出现部分人丧失信心,而跑不到终点。如果给落后者以助力,鼓起他们的勇气和信心追上前面的人,那就会推动中间的大多数,促使领先者以更快的速度创出新纪录。 我把这个思路运用到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几年实践下,感到效果蛮好。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方面,五年中,所任班级有二次获县级荣誉称号;有三位学生获县级先进;许多学生受到学校的表扬。
在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确有许多困难,既有先天的不足,也有后天的欠缺。但并不是说不能实现,只要我们深刻领会十五的精神,在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指引下,认清当前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真进行改革的实践,根据农村初中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是能够把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贯彻这个精神,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时期要求培养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开拓型人才、创造型人才,这种人才的能力趋向必须是善于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观察、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并能有解决问题及创新意识的能力。当前,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使农村与城镇的差别正在遂渐缩小,教育改革的深入,为农村毕业生就学深造广开了门路,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转化。为了尽快改变农村教育的落后面貌,教育教学工作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这场方向性的转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首当其冲地进行探索和总结。
一、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
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在校学生是社会人才需求的后备军,而农村学生是向社会提供人才需求的巨大来源。在我国,特别是农村,不是缺少人,而是缺乏合格的人才。社会需要人才,现代化建设需要人才,农业现代化更需要人才。
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冲击着每一个人,改变着人们传统观念,人们越来越感到科学知识的重要。初中毕业生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职业选择,在升学和就业选择面前,他们感到无所适从。思想政治课教学正是从社会和个体的需要出发,帮助学生从理论上端正和提高认识,澄清模糊观念。毕业班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从社会的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这门科程的需要感。同时,使学生确实感到,通过思想政治课上理论的学习澄清了自己原来的模糊认识。从而,对思想政治课教学产生兴趣。
要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必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现实的社会现象和学生思想实际相贴近,进行生动活泼形象化教学。例如,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举例说明原理时,尽量做到:用中少用洋;用今少用古;用近少用远;用熟悉少用生疏;用正面少用反面的事例。这样可以克服农村学生因地域的差异、知识视野的狭窄而造成对原理、概念、观点的理解上的困难和枯燥无味。同时,使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上理论知识确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部题,使他们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习的需要通过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兴趣的增强可以激发学习动机。所谓动机,是在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入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学中理论联系社会、学生的实际是激发和端正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例如,几年来,我都对每届初三学生指导他们进行以“家乡的变迁”为主题的社会调查。要求他们抓住两个关键时期进行前后对比。一个是家乡解放前后,另一个是家乡改革开放前后进行对比。通过社会调查和考察,搜集材料与写调查报告,增强了他们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立志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二、端正学习动机引发行为事理结合
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有品德评价意义的活动。老师不是“教书匠”,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思想政治课教师是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利用本学科的优势,直接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思想,科学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时政教育。通过联系学生的思想和知识实际,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实际,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讲清教材的基本内容。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不回避学生提出的实际问题解难释疑,循循善诱。使学生既能很好地掌握书本知识,又能不断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并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事理给合,明确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端正学习动机,在动机的驱使下,表现出对他人和社会有品德评价意义的活动。1995年在“我为双江献爱心”的活动中,我利用思想政治课结合社会责任意识的教学,使同学明确活动意义。所任班级学生为贫困的双江地区,人均捐款十多元;1996年为受灾的山西左权人民捐衣赠物,人均捐衣5件多。初三(5)班周勇同学一次就捐出了十九件衣服、鞋袜。学生们在这此活动中认识到:关心国家兴衰不仅是大人的事,我们青少年学生平时也能做到。 三、 抓差促优,后浪推前浪获取效果
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引发行为,行为产生效果。思想政治课体现素质教育,在教师的指导思想上必须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如果从应试教育角度去考虑,那势必在日常教学中,抓紧尖子,盯住苗子,放掉大批,出现瘪子。
在后进生身上多下点功夫,使他们进步和提高,所产生的正效应,从某种意义上讲,要比只抓少数先进生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这好比集体长跑,有二、三人遥遥领先于大家,又有部分人落后于大家,这时如果仅仅鼓励领先者,那就会出现大多数人会与前面领先者越拉越远,甚至会出现部分人丧失信心,而跑不到终点。如果给落后者以助力,鼓起他们的勇气和信心追上前面的人,那就会推动中间的大多数,促使领先者以更快的速度创出新纪录。 我把这个思路运用到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几年实践下,感到效果蛮好。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方面,五年中,所任班级有二次获县级荣誉称号;有三位学生获县级先进;许多学生受到学校的表扬。
在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确有许多困难,既有先天的不足,也有后天的欠缺。但并不是说不能实现,只要我们深刻领会十五的精神,在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指引下,认清当前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真进行改革的实践,根据农村初中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是能够把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贯彻这个精神,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