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存在着“不软不硬、不上不下、博而不精、适应期长”的缺陷,导致了该专业学生对口就业困难。走产学结合之路,增强学生实际岗位工作技能,突破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困局。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产学结合;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7-0000-01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go the Road of Combining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to Breakthrough the Employment Dilemma of Computer
Zhang Yuan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410128,China)
Abstract:Computer science graduates in the job there is"neither hard nor soft,flattening,Bo,but not to meet the long period,"the defect,the counterparts of the students facing employment difficulties.Take the road of combining production,to enhance students practical job skills,breaking computer science student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Keywords:Vocational;Computer;Combining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Employment
2005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中等职业教育承担为社会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而计算机专业教育作为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却面临着就业的困局: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存在着“不软不硬、不上不下、博而不精、适应期长”的缺陷,导致了该专业学生对口就业困难。笔者凭从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多年的经历,试探寻走产学结合之路,增强学生实际岗位工作技能,突破计算机专业就业困局。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现状
(一)计算机专业细化方向繁多无实际性内容。现在几乎每个中职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为了便于学生就业,计算机专业基本都细化了专业方向。比较多的有网络、软件、平面设计、动漫、办公、硬件等,但是每个专业方向的课程,多是学习计算机基础内容,很少有与专业方向相关密切的。这样做的初衷一是为了适应学生素质,二是解决学生就业面的问题,但其实造成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不软不硬、博而不精”。
(二)计算机专业批量顶岗实习机会少。计算机行业的绝大多数企业同一时段需要的计算机技术人员数量不多,导致了计算机专业学生无法批量的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实习,更多是在学校内进行项目模拟实践,造成了计算机专业学生技能“不上不下”,就业后对工作岗位“适应期长”。
(三)计算机专业就业陷困局。就目前来讲,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但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就业形势却呈现出下滑趋势。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不软不硬、不上不下、博而不精、适应期长”的缺陷,使其就业成困局。
二、走产学结合之路,突破就业困局
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困难,主要是学校没有真正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学生。作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如果我们能认真考虑这个因素,树立社会需求意识,将产学结合引入课程体系,培养出满足适应企业岗位,掌握现场生产技能的学生,就业困局将不再是问题。
(一)产学结合途径一: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中实现产学结合的一种重要组织,是学校专业建设的决策机构,一般由行业企业的专家、专业人员或管理人员及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它承担着对全部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指导的职责。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要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以及行业要求,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标准;审定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课程大纲;审定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的标准及方法;协调管理专业的校内教学和校外实习、实训工作;引导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指导、推荐毕业生就业;及时收集、汇总来自生产第一线的最新信息,并在教学计划中加以体现,使专业建设紧贴市场需求。即参与专业建设的全过程。(二)产学结合途径二:“订单式”培养。“订单式”培养是指作为培养方的中等职业学校与作为用人方的企事业单位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通过多种形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结合途径。学校定时、定向为用人单位培养优秀毕业生,学校主要负责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用人单位提供实习、实训场所,负责技能培训。人才培养规格由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确定。采用国家规划课程+企业需求课程的程体系,即学生既要学习国家规划的课程,又要根据企业需要、岗位特点学习相关课程。在校学习2年,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校外实习1年,学生到用人单位进行技能学习、实习、实训。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通过这种“订单式”培养形成了“专业+公司+师生员工”的专业建设模式,不仅为学生就业找好了出路,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三)产学结合途径三:兴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这是近几年我国中职学校发展起来的一种产学结合形式。学校利用现有的场地资源、智力资源、专业技术优势兴办校办产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学校把各专业相关的实业经营权下放到各专业,各专业把教学、生产、经营、服务、科研融为一体,通过服务地方经济,同时实现自我发展。(四)产学结合途径四:开展职业培训,搭建校企连接桥梁。现代社会对计算机办公技能人员需求量大,学校可以依托平日的计算机教学资源为企业培养计算机操作员、广告设计人员、网络管理人员,使企业在分享学校教学资源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为学校提供对应的教学资源、实训场所以及就业渠道,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推行产学结合的实践中,使学校、企业做到双赢。
国务院也要求职业教育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结合的模式,正是这一要求的具体化。产学结合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与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在当前社会发展与激烈竞争的形式下,能够培养出适应现实生活的人才,有效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与社会适应能力,学生们在实践中学,教师们在实践中进行教育,无疑应该是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突破就业困局的一种新型、有效地模式。(本文作者系湖南农业大学在读在职研究生,湖南省祁阳县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师,湖南省永州市计算机及外设维修专业带头人)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11:11
[2]温家宝.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在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5,11:14
[3]李建民.高职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关系研究[J].职教论坛,2003,14:12-14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产学结合;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7-0000-01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go the Road of Combining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to Breakthrough the Employment Dilemma of Computer
Zhang Yuan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410128,China)
Abstract:Computer science graduates in the job there is"neither hard nor soft,flattening,Bo,but not to meet the long period,"the defect,the counterparts of the students facing employment difficulties.Take the road of combining production,to enhance students practical job skills,breaking computer science student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Keywords:Vocational;Computer;Combining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Employment
2005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中等职业教育承担为社会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而计算机专业教育作为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却面临着就业的困局: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存在着“不软不硬、不上不下、博而不精、适应期长”的缺陷,导致了该专业学生对口就业困难。笔者凭从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多年的经历,试探寻走产学结合之路,增强学生实际岗位工作技能,突破计算机专业就业困局。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现状
(一)计算机专业细化方向繁多无实际性内容。现在几乎每个中职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为了便于学生就业,计算机专业基本都细化了专业方向。比较多的有网络、软件、平面设计、动漫、办公、硬件等,但是每个专业方向的课程,多是学习计算机基础内容,很少有与专业方向相关密切的。这样做的初衷一是为了适应学生素质,二是解决学生就业面的问题,但其实造成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不软不硬、博而不精”。
(二)计算机专业批量顶岗实习机会少。计算机行业的绝大多数企业同一时段需要的计算机技术人员数量不多,导致了计算机专业学生无法批量的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实习,更多是在学校内进行项目模拟实践,造成了计算机专业学生技能“不上不下”,就业后对工作岗位“适应期长”。
(三)计算机专业就业陷困局。就目前来讲,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但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就业形势却呈现出下滑趋势。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不软不硬、不上不下、博而不精、适应期长”的缺陷,使其就业成困局。
二、走产学结合之路,突破就业困局
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困难,主要是学校没有真正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学生。作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如果我们能认真考虑这个因素,树立社会需求意识,将产学结合引入课程体系,培养出满足适应企业岗位,掌握现场生产技能的学生,就业困局将不再是问题。
(一)产学结合途径一: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中实现产学结合的一种重要组织,是学校专业建设的决策机构,一般由行业企业的专家、专业人员或管理人员及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它承担着对全部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指导的职责。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要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以及行业要求,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标准;审定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课程大纲;审定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的标准及方法;协调管理专业的校内教学和校外实习、实训工作;引导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指导、推荐毕业生就业;及时收集、汇总来自生产第一线的最新信息,并在教学计划中加以体现,使专业建设紧贴市场需求。即参与专业建设的全过程。(二)产学结合途径二:“订单式”培养。“订单式”培养是指作为培养方的中等职业学校与作为用人方的企事业单位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通过多种形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结合途径。学校定时、定向为用人单位培养优秀毕业生,学校主要负责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用人单位提供实习、实训场所,负责技能培训。人才培养规格由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确定。采用国家规划课程+企业需求课程的程体系,即学生既要学习国家规划的课程,又要根据企业需要、岗位特点学习相关课程。在校学习2年,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校外实习1年,学生到用人单位进行技能学习、实习、实训。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通过这种“订单式”培养形成了“专业+公司+师生员工”的专业建设模式,不仅为学生就业找好了出路,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三)产学结合途径三:兴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这是近几年我国中职学校发展起来的一种产学结合形式。学校利用现有的场地资源、智力资源、专业技术优势兴办校办产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学校把各专业相关的实业经营权下放到各专业,各专业把教学、生产、经营、服务、科研融为一体,通过服务地方经济,同时实现自我发展。(四)产学结合途径四:开展职业培训,搭建校企连接桥梁。现代社会对计算机办公技能人员需求量大,学校可以依托平日的计算机教学资源为企业培养计算机操作员、广告设计人员、网络管理人员,使企业在分享学校教学资源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为学校提供对应的教学资源、实训场所以及就业渠道,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推行产学结合的实践中,使学校、企业做到双赢。
国务院也要求职业教育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结合的模式,正是这一要求的具体化。产学结合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与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在当前社会发展与激烈竞争的形式下,能够培养出适应现实生活的人才,有效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与社会适应能力,学生们在实践中学,教师们在实践中进行教育,无疑应该是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突破就业困局的一种新型、有效地模式。(本文作者系湖南农业大学在读在职研究生,湖南省祁阳县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师,湖南省永州市计算机及外设维修专业带头人)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11:11
[2]温家宝.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在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5,11:14
[3]李建民.高职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关系研究[J].职教论坛,2003,1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