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我不敢称自己为艺术家,但是作为一名不甘平庸的油画家,我试图在画布上寻找跟自己以往的作品不一样的东西。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我决定以工匠为题材寻找一批传统手工业制作者的匠人们,我要为他们画下肖像。朋友们得知我的想法后纷纷牵线搭桥,今天我们去见的这位乔师傅,听说世家以制造宣纸为业。
说来惭愧,虽然同为描摹风景世事但隔行如隔山,宣纸是国画和书法用纸,从西方起源的油画用布作画,两者相去甚远。据考证,宣纸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学者张彦远所著的《历代名西记》书中,有“好事者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之句的记载,这是以文裁定对宣纸最早的定名。
接待我们的这位曹师傅,有五十开外,个头雄伟臂膀浑圆满面黝黑,完全不似我想像中的斯文模样。见我盯着他看,他朗声大笑问我是不是很意外,说用宣纸舞文弄墨的那是文人雅士,我这个做宣纸的可是个下力气的活计。
宋代时,上至君王下至黎民尤喜书画,宣纸需求量大增,宣州各地所产宣纸供不应求。宋末元初,曹姓人迁徙至泾县西乡小岭一带,以制造宣纸为生。自此,泾县小岭曹氏一族,逐渐发展成宣纸工业中的佼佼者,那些人正是曹师傅的世祖。
我向曹师傅说明来意,说想看看他日常的工作加以了解,对捕捉人物的精气神有益,曹师傅爽快地答应了。他带我们参观,说宣纸的种类按料比宣纸可分为棉料、净皮、特净三大类,有几十个品种规格,另有品种繁多的加工纸(熟宣)以及宣纸制品如册页、扇面等。
制造宣纸的主要原料多为植物纤维,以竹与木为主。木之纤维柔韧制成纸吸墨较强;竹之纤维脆硬所制之纸吸墨性较弱。故以此特性不同又分为弱吸墨纸类和强吸墨纸类两大类。弱吸墨纸类多系竹纤维制成,纸面较光滑墨浮于表面不易漫开,所以色彩鲜艳。其以笺纸类为主,如澄心堂纸、泥金笺等。强吸墨纸类多系木质纤维所制,吸墨性强表面生涩,墨一落纸极易漫开,书写常加浆或涂蜡,光彩不若笺纸鲜明较为含蓄。
我们随着曹师傅驱车来到远离纸坊的一处小山脚下,一行人走过清澈见底的小溪,趟过开满了不知名野花的草丛,来到一处长满了歪歪扭扭不同树龄的斜坡前。我随手一指说,我认为得这些都是榆树,曹师傅回头冲我憨厚一笑说,这不是榆树是青檀树,见我脸红忙为我解围说,你说的也没大错青檀树属榆科。
经曹师傅一说我们才明白,原来宣纸在制作之前,要经过一道皮料制作的工序和一道草料制作的工序。其中皮料制作,主要指对檀皮纤维等制纸原料的加工,将青檀树的枝条先蒸,再浸泡,然后剥皮,晒干后,加人石灰与纯碱(或草碱)再蒸,去其杂质,洗涤后,将其撕成细条,晾在向阳之地,经过日晒雨淋会变白。然后将细条打浆入胶,把加工后的皮料与草料分别进行打浆,并加入植物胶(如杨桃藤汁)充分搅匀,用竹帘抄成纸,再刷到炕上烤干、剪裁后整理成张。宣纸的每个制作过程所用的工具皆十分讲究。如捞纸用的竹帘就需要用到纹理直、骨节长、质地疏松的苦竹。
草料制作工序则主要是对水稻草等草纤维进行加工,其中包含了约二十道小工序,如选草、切草,捣草、反复地蒸煮与日晒等直至最终漂白成草纤维料。
在宣纸制作坊,见到正在制做宣纸忙碌的小伙子们,正用长木棍在一个大池子里搅拌一种奶状的水浆。曹师傅用木勺舀起给我们看说,为制作宣纸进行配料,是将檀皮纤维料与草纤维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所需纸品类别不同,所配制的比例也会有所不同。配好的料需要再经过筛选、打匀、洗涤等,最终制成一种混合纸浆。将这种混合纸浆配上适度的水,再配上加入了猕猴桃藤汁的胶,然后再经过捞纸、压榨和焙纸,整套工序下来,纸的好坏和洇墨效果等都已经基本确定下来,成为宣纸的原纸。掌握这一套复杂的技艺,不但需要靠师徒之间的传承,还要靠制作者自己长期的实践。
雖然经过前面的各种制作工序,但作为商品的宣纸仅如此还不够,成品的加工宣纸,其标准要求也很高,不但要求做到纸质绵韧,手感润柔,纸面平整,有隐约的竹帘纹,还要使切边整齐洁净,纸面上不能存在褶子裂口,洞眼,沙粒和附着物等瑕疵。因此还需要对已经成型的纸张进行逐一地辨别和挑选,再将选中的纸张剪去毛边,加上印刷、过矾、打磨、包装等,才能够成为享誉世界的宣纸。
曹师傅拿起一张宣纸成品折叠给我们看说,好宣纸质地纯白细密,纹理清晰、绵软坚韧、百折不损、光而不滑、吸水润墨宜书宜画,用这样的宣纸题字作画,墨韵清晰层次分明、骨气兼蓄,所写所绘均给人跃然纸上、神采飞扬的感觉。宣纸防腐防蛀,故有纸寿千年纸中之王的美称。
如今曹师傅整个家族仍然在承继着这个行业,他说宣纸的手工艺制作技术已为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成功,作为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他很自豪,并会继续培养后来者,将这门手艺一代一代好好传承下去。临别我向曹师傅表达了由衷的崇敬之情,为他拍了照片作为肖像画的范本。他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热爱也感染了我,更坚定了我继续寻找那些保护传统手工艺制作者的信心。
说来惭愧,虽然同为描摹风景世事但隔行如隔山,宣纸是国画和书法用纸,从西方起源的油画用布作画,两者相去甚远。据考证,宣纸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学者张彦远所著的《历代名西记》书中,有“好事者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之句的记载,这是以文裁定对宣纸最早的定名。
接待我们的这位曹师傅,有五十开外,个头雄伟臂膀浑圆满面黝黑,完全不似我想像中的斯文模样。见我盯着他看,他朗声大笑问我是不是很意外,说用宣纸舞文弄墨的那是文人雅士,我这个做宣纸的可是个下力气的活计。
宋代时,上至君王下至黎民尤喜书画,宣纸需求量大增,宣州各地所产宣纸供不应求。宋末元初,曹姓人迁徙至泾县西乡小岭一带,以制造宣纸为生。自此,泾县小岭曹氏一族,逐渐发展成宣纸工业中的佼佼者,那些人正是曹师傅的世祖。
我向曹师傅说明来意,说想看看他日常的工作加以了解,对捕捉人物的精气神有益,曹师傅爽快地答应了。他带我们参观,说宣纸的种类按料比宣纸可分为棉料、净皮、特净三大类,有几十个品种规格,另有品种繁多的加工纸(熟宣)以及宣纸制品如册页、扇面等。
制造宣纸的主要原料多为植物纤维,以竹与木为主。木之纤维柔韧制成纸吸墨较强;竹之纤维脆硬所制之纸吸墨性较弱。故以此特性不同又分为弱吸墨纸类和强吸墨纸类两大类。弱吸墨纸类多系竹纤维制成,纸面较光滑墨浮于表面不易漫开,所以色彩鲜艳。其以笺纸类为主,如澄心堂纸、泥金笺等。强吸墨纸类多系木质纤维所制,吸墨性强表面生涩,墨一落纸极易漫开,书写常加浆或涂蜡,光彩不若笺纸鲜明较为含蓄。
我们随着曹师傅驱车来到远离纸坊的一处小山脚下,一行人走过清澈见底的小溪,趟过开满了不知名野花的草丛,来到一处长满了歪歪扭扭不同树龄的斜坡前。我随手一指说,我认为得这些都是榆树,曹师傅回头冲我憨厚一笑说,这不是榆树是青檀树,见我脸红忙为我解围说,你说的也没大错青檀树属榆科。
经曹师傅一说我们才明白,原来宣纸在制作之前,要经过一道皮料制作的工序和一道草料制作的工序。其中皮料制作,主要指对檀皮纤维等制纸原料的加工,将青檀树的枝条先蒸,再浸泡,然后剥皮,晒干后,加人石灰与纯碱(或草碱)再蒸,去其杂质,洗涤后,将其撕成细条,晾在向阳之地,经过日晒雨淋会变白。然后将细条打浆入胶,把加工后的皮料与草料分别进行打浆,并加入植物胶(如杨桃藤汁)充分搅匀,用竹帘抄成纸,再刷到炕上烤干、剪裁后整理成张。宣纸的每个制作过程所用的工具皆十分讲究。如捞纸用的竹帘就需要用到纹理直、骨节长、质地疏松的苦竹。
草料制作工序则主要是对水稻草等草纤维进行加工,其中包含了约二十道小工序,如选草、切草,捣草、反复地蒸煮与日晒等直至最终漂白成草纤维料。
在宣纸制作坊,见到正在制做宣纸忙碌的小伙子们,正用长木棍在一个大池子里搅拌一种奶状的水浆。曹师傅用木勺舀起给我们看说,为制作宣纸进行配料,是将檀皮纤维料与草纤维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所需纸品类别不同,所配制的比例也会有所不同。配好的料需要再经过筛选、打匀、洗涤等,最终制成一种混合纸浆。将这种混合纸浆配上适度的水,再配上加入了猕猴桃藤汁的胶,然后再经过捞纸、压榨和焙纸,整套工序下来,纸的好坏和洇墨效果等都已经基本确定下来,成为宣纸的原纸。掌握这一套复杂的技艺,不但需要靠师徒之间的传承,还要靠制作者自己长期的实践。
雖然经过前面的各种制作工序,但作为商品的宣纸仅如此还不够,成品的加工宣纸,其标准要求也很高,不但要求做到纸质绵韧,手感润柔,纸面平整,有隐约的竹帘纹,还要使切边整齐洁净,纸面上不能存在褶子裂口,洞眼,沙粒和附着物等瑕疵。因此还需要对已经成型的纸张进行逐一地辨别和挑选,再将选中的纸张剪去毛边,加上印刷、过矾、打磨、包装等,才能够成为享誉世界的宣纸。
曹师傅拿起一张宣纸成品折叠给我们看说,好宣纸质地纯白细密,纹理清晰、绵软坚韧、百折不损、光而不滑、吸水润墨宜书宜画,用这样的宣纸题字作画,墨韵清晰层次分明、骨气兼蓄,所写所绘均给人跃然纸上、神采飞扬的感觉。宣纸防腐防蛀,故有纸寿千年纸中之王的美称。
如今曹师傅整个家族仍然在承继着这个行业,他说宣纸的手工艺制作技术已为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成功,作为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他很自豪,并会继续培养后来者,将这门手艺一代一代好好传承下去。临别我向曹师傅表达了由衷的崇敬之情,为他拍了照片作为肖像画的范本。他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热爱也感染了我,更坚定了我继续寻找那些保护传统手工艺制作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