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少数民族的“敬牛”习俗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牛一直是人类的得力助手和朋友。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中,至今还保留着对牛的特别的崇敬,并由此生出不少关于牛的故事传说和与此相关的富有情趣的习俗来。 西南少数民族中的“敬牛”习俗,最有意思的要数贵州黔西南布依族一年一度的“牛王节”了。那里每到旧历十月初一这一天,也就是秋收刚完的时候,家家户户杀鸡、打粑粑(一种用糯米打制的类似年糕的粘食),连嫁出去的闺女也要请回来过节,真是满热闹的。既然是“牛王节”,敬牛自然是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按惯例,这天清早要给牛吃一块糯米粑粑,
其他文献
当下正逢改革的“大时代”,高考改革也不例外。2016年既是我国高考改革的转轨之年,也是“调布局、克难点”的关键之年。高考命题由分省自主命题的“小时代”重新回归国家卷“大
期刊
<正> 锡伯族居住于我国东北地区,它同其他兄弟民族一起共同创造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5,000余锡伯族军民迁往新疆伊犁地区,对建设和巩固边疆作出了光荣贡献。 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是目前锡伯放的主要聚居区,该族的风俗习惯在这里尚有保存,尤其是金泉公社还保留得颇为显著。这些“社会化石”是研究锡伯族历史和文化的有益资料。不久前,笔者曾到金泉公社作过一次民族调查,迄今这里在丧葬方面的某些内容对我国远古人类葬俗的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现就其特出之处作一些介绍和说明。 锡
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章熊先生发表《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历程》与《我对中学语文教材的几点看法》①,对其语文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作了全面的回顾,对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提出了
<正> 在隋末农民战争中,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即:北边的突厥,长达数年之久,而且大规模地卷入中原的逐鹿战争。 这一现象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但评价却纷纭不一,有的认为,中原的某些集团和突厥的军事联盟,是“分裂”祖国的罪行,有的则以为,这不过是出于战略的需要,情有可原。我以为,这个问题是不难弄清的,关键在于对隋末时突厥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有个正确的评价,这样就必须对突厥和隋王朝的关系作一番探讨。
<正> “整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整理得有头绪,成为一个系统,可以和汉族文化相比较,相配合,相联系,这对我们整个民族大家庭的团结,更有重要的政治意义。”①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是极其丰富绚丽的。它既包括已形成文字的手抄品和印刷品,也包括并未形成文字,而仅仅是口头流传的东西。少数民族古文献,就是其中一大宗至为宝贵的遗产。 满文文献是少数民族古文献的一种。其数量之多,内容之广,影响之大,均在少数民族古文献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满文文
<正> 全国民族理论研究会于8月11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科学讨论会。在党的十一届三、四、五中全会精神指导下,与会代表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路线和“双百”方针,解放思想,畅所欲言,认真地总结三十年来民族理论工作战线上的经验,探索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会议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第4期刊发李如燕老师的文章,认为《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是指凌晨。对此,笔者有些不同看法。  我们知道,探究词语的义项,最基本的便是结合时代,拿它和同一时期其他文章中的相同词语进行比较。如果作者不止一次用过此词,探究起来则更为方便。《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其中“更定”一词在《陶庵梦忆》中共出现了5次,除《湖心亭看雪》外,还出现在《闵老子茶》《炉峰月》《虎丘中秋
<正> 绘画讲究线条、色彩的节奏,舞蹈讲究形体、动作的节奏,建筑讲究空间组合的节奏,戏剧与电影讲究场景变换、剪接连缀的节奏。可以说各种艺术门类都离不开节奏。 所谓节奏,就是“一件艺术品中所包含的各种不同
期刊